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时间:2024-08-31

张红兵,孟祥彬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2.沧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沧州 061001)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稳定解决了十三亿多人的温饱问题,更是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2018 年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达到了9 500 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 2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 617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1]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还将稳步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农”工作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建设,农村和农民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增长,在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以后,农民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当前的农村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难以满足这种巨大的需求,急需开辟新的途径和渠道来回应这种需求;另外,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各类型教育的支持力度,终身学习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这些都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可行性

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巨大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在全体国民人口比例中的比重逐步增大,近几年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18 年末,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规模达到了2.5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9%,与2017 年相比,人数总量增加了859 万,比例增长了0.6%,预计未来这两个数值还会持续增大,到2050 年,我国的老年人在规模上将会达到4.87 亿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34.9%,即届时三分之一的人口为老年人。[2]而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对高龄老年人群数量的估算,到2020 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 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接近一半[3],因此,我国面对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也非常严峻。

具体到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高,问题更加严峻。根据全国老龄办《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显示,虽然我国目前整体处于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具体到城镇和农村地区,两者则呈现出典型的倒置现象,即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地区,且年均增长幅度也高于城镇地区,根据预测,差值最高的2033 年将达到13.4 个百分点。加上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城镇化迁徙等原因,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空巢”现象更加突出。加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农村地区的老龄化形势和任务将会更加严峻,因此,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就成为我国当前要研究和解决的重难点。

2.国家政策上的积极扶持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应对。老年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和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老年人教育和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国家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和规划,不断支持老年教育的发展和作用的持续发挥。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其中明确提出“在办好现有老年教育的基础上,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 “建设一批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作用的乡镇(街道)社区老年人学习场所,建设好村(居委会)老年社区学习点”等老年教育发展规划,这已经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划做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和路径。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 年2 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将其作为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提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等目标和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要关注农村老年人群体,“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2018 年9 月,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因此,国家从战略层面已经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依据,未来,各老年教育机构应根据国家的规划积极谋划,科学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使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专门将“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作为一章,并提出要“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过去,农村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就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聚在一起拉拉家常等,形式单一,内容贫乏,不仅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反而为一些封建迷信的传播滋生了空间。而老年教育的办学网络延伸到农村后,通过持续的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迅速引起了农村老年人的注意,老年教育在农村不仅开设老年保健、健康知识、老年护理等养生保健类知识,还宣传党的政策法规、时事政治、法律常识,有的学校还创办了刊物,及时传达各种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资讯,受到农村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因此,通过开展老年教育,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的乡风乡貌得以改善,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法制意识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老年教育网络在农村的延伸和体系的健全,也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

4.实践上有先行的经验可供借鉴

1983 年9 月17 日,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办的第一所老年大学。[4]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陆续建立了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数据,截至2018 年底,全国共建立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7 万多所,其中也包括部分在农村建立的老年大学,例如2010 年5 月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成立的东陵村老年大学,是安徽省首个村级老年大学;2013 年4 月在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新昌村成立的新昌老年大学,是江苏省首个村级老年大学。这些先行成立和运行的老年教育机构在招生、专业和教学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为农村老年大学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借鉴。

一般来说,经费不足、场地有限、师资匮乏,这是目前老年大学办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于农村老年大学来说,除了面临上述问题外,生源组织、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和组织方式选择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上述一些先行建立和运行的村级老年大学为农村老年大学的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以安徽省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老年大学为例,在办学资金筹集上,除了创办人出资外,还争取到了村里和镇里的专项资金扶持以及社会热衷公益人士的捐助;在教学场地建设上,没有现成的场地可用,他们就自己修缮房屋,粉刷教室;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学习需求,他们根据地方特色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自己编写教材,制作教学用具;在招生和宣传上,为了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老年大学学习,他们挨家挨户宣传和动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他们把身边的人和事编成故事,吸引大家参与的兴趣,例如他们结合东陵村的真人真事编写了戏曲《如今东陵大变样》,深受学员的好评;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他们根据学员底子差、学习慢、难以坚持等实际情况,采取教师驻扎在村里,放慢学习节奏,边学边练,学员学会后还要组织汇报演出等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5]

现在像东陵村老年大学这样以农村和农民为教育阵地的老年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他们的成功做法不仅起到了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且他们的经验真正是从实践层面摸索出来的,可为其他农村老年教育机构开展老年教育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和教学服务质量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当前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城乡发展失衡问题

我国各地区的老龄人口总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以河北省为例,截至2017 年底,全省60 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 332.5 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7.72%。据预测,到2020 年,全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 500 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8.5%。[6]我国的人口中度老龄化已经到来,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不仅养老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对老年教育的潜在需求也同步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在政府指导下的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等老年教育机构也纷纷成立,提供老年教育服务,满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不仅在城市,农村也出现了提供老年教育服务的老年教育机构,以河北衡水地区为例,武强县非常重视乡村老年学校的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北谷庄、大郭庄、西岔河、皇甫、李丰庄五所乡村老年学校。[7]但就目前老年教育的供给来看,能提供服务的老年教育机构绝大部分都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在农村的较少,农村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老年教育服务的比例较低。例如“在石家庄市175 万60 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35 万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超过70%,但绝大部分老年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8]现阶段的老年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发展失衡问题。

2.教育产品供需不匹配问题

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老年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社会阅历相对丰富,但文化基础相对较低;工作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需求差异较大;学习需求内容和形式多样,但教育消费承担能力有限。这些特点决定了老年教育的供给既要考虑需求的多样性问题,也要考虑供给的成本性问题。就需求来说,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基本的诉求,但从供给来看,目前受制于资金和教育资源的制约,还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从已经开展老年教育的农村老年教育机构来看,基本上是按照有什么资源就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育产品供给相对单一,而且缺乏规划性。总体来看,根据现有条件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的居多,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规划的较少;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类型的课程居多,而针对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技能培训等类型的课程少;政策宣讲、健康知识宣传等教学内容的活动多,技能培训和开发、精神陶冶等类型的活动少。整体来说,目前农村老年教育的供给和需求还存在不对应的问题,教育产品解决的还是有无的问题,而不是合适不合适、匹配不匹配的问题,还未能真正与老年人的诸如身体与心理健康、技能提升、社区发展等内容有效衔接。

3.学习参与度不高问题

不同于城市老年教育的“一座难求”现象,农村的老年教育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虽然一些农村建立了老年教育的教学点,但相关的教学活动参与的人相对较少,甚至有的教学点开展的活动,由于参加的人少或没有人参加,使得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和时效性难以维系。总体来说,从各级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的学员来源来看,参与老年教育学习活动的老年人以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为主,农村的老年人不管是学习意识还是学习基础的原因,相对参与的较少。但对于农村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数量在所有参与老年教育中的比例,目前尚没有看到相关的统计。[9]

4.市场化参与机制缺乏问题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近些年,各地的老年教育机构不断增多,部分解决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老年教育的供给问题,但由于目前的老年教育建设主要由政府投入,受制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已建的老年教育服务机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与期望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还难以完全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老年教育供需失衡的问题短期内还难以有效改善。因此,为了快速发展老年教育,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老年教育服务。政府除了从政策体制、财政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持老年教育外,还应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教育的建设中来[10],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体和社会资源参与老年教育的路径,丰富老年教育支持和服务体系,政府更多的是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多主体的老年教育社会供给和服务体系,满足社会潜在的巨大需求。

5.保障机制不健全问题

基层政府投入和保障不足是目前制约老年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各地的投入多寡主要还取决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领导的重视程度。例如在教学场地等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的老年教育机构普遍缺乏固定的教学场地,目前大多是利用村委会的闲置用房,小学、托儿所等机构的非工作时间间隙利用等;在经费投入方面,虽然各地都制定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或经费投资计划,但各地受制于财政状况的限制,经费的拨付难以按要求有效落实。以河北省为例,按照《河北省社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年)》的要求,各地要按照“社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实验区不少于1 元、示范区不少于2 元的标准”落实相关的教育经费。但具体执行中各地由于财政状况限制并未按照上述要求有效落实。各地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有限,且这些经费大部分都投入到城镇地区的社区教育机构,农村的社区教育投入不足。另外,师资队伍的缺乏和参差不齐现象也是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就目前各地老年教育的师资情况来看,师资队伍的来源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从其他企事业单位或中高等职业院校聘请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大多是临时的,难以保障教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第二类是从老年人中挑选一些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特长,并且愿意为老年教育服务的老年人,这些人目前在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总之,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保障不足仍是制约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推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既要实现农民富裕、摆脱贫困,也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既要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也要关照老年群体,弘扬乡村文明。农村老年教育作为面向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教育活动,在素质提升、技能训练、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契合,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功能的发挥,与推动乡村振兴相互动,乡村振兴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添加助力。

1.对现有农村老年教育机构进行规范和引导,加强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1)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的作用,建立社会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支持的发展机制。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推进老年教育过程中的政策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将发展和完善农村老年教育纳入工作规划,各级乡镇政府和村两委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建设和规范农村老年教育中,通过免费或低成本提供闲置办公场地、减免协调解决遇到的在人财物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协调各方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规范发展。其次,要积极发挥社会办学的力量,要发挥社会各级各类企业和志愿者的作用,如通过税务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或赞助农村老年教育,缓解目前农村老年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招募志愿者的形式,招募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老年志愿者充实教师队伍,其他热心参与的老年人可以充实组织队伍,共同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在课程和学习形式设置方面,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2)广开思路,多元筹集发展经费,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财政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广开思路,多元筹集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经费。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各地关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相关的经费划拨。其次,要积极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对老年教育的支持,通过捐助经费、捐助物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老年教育发展。最后,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各级老年教育机构也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作办学等市场化手段筹集发展经费,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机制[11],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整合农村其他教育机构和社会资源,共同支持老年教育发展

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要调动社会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多方资源支持,满足农村的各种老年教育和学习需求,除了专门的老年教育机构外,还可以通过动员农村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力量,来充实老年教育的覆盖规模,解决目前农村老年教育办学力量不足的问题。

(1)整合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养教一体化。[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也逐步增多,入住老人数量和发展规模也逐步扩大。目前农村这些养老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还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顾,相关的精神文化供给相对匮乏,不仅如此,由于这些机构中老人相对比较集中,而空闲时间又相对充裕,除了生活服务外,他们也存在较大的老年教育需求。因此,在这些场所开展老年教育,既是进一步拓展老年教育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推进养教一体化的重要路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在养老院建立固定的教学点的方式,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送教上门的方式开展老年教育服务,在教育形式上,可以采取课程学习、主题讲座、文艺沙龙、成果展示等多种适合老年人的学习和交流形式。学习受众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养老院的老人,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把当地愿意接受老年教育的老人都囊括进来,从而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养老服务机构在老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也能满足基于当前条件下的老年服务公共供给最大化。

(2)基础教育等资源闲置期间的整合和共享。我国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等教育机构经过这些年的投入和支持,其发展水平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各项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也相对比较完备。在寒暑假等法定的假期,这些教育场所通常是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在这些时间段内,把这些教育场所利用起来,开展老年教育服务,不仅能提高这些教育设施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大大丰富农村老年教育的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例如可以在假期期间利用各地小学的教学场地开展老年教育教学活动,学前教育教学机构也可以依托学前教育的教育场地和师资开展对老年人进行儿童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加强隔代老年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等。

3.开展城市与乡村间老年教育的对口帮扶,加速农村老年教育体系的完善

相比于农村地区,城市老年大学运行时间较长,在办学经验、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上相对更成熟,因此,可以借助精准扶贫的经验,开展老年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由城市老年大学与特定农村区域结成固定的帮扶关系,开展老年教育领域的对口帮扶。

(1)开展老年教育的对口援建制度,逐步完善农村老年教育体系建设。由于存在场地、资金、师资、办学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农村地区新建老年教育机构存在诸多方面的障碍,因此,为了能加快农村老年教育的建设和体系的完善,对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老年大学可开展对口援建试点,即在本辖区内选择一处农村地区开展老年教育的对口援建。援建的范围不仅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教学经验传授,师资队伍培养等软件环境的建设。一般来说,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周期较短,配置后基本能在短期内满足教学需求,但教学经验、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等软件环境则是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软肋,它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因此,城市老年大学在援建过程中,除了援建硬件设施外,必须注重在教学经验、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口建设,加强对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扶持,使之逐步能够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形成相对成熟的、适应当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能够依靠自主力量独立发展。

(2)形成老年教育的送教下乡制度,逐步培养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立老年教育的送教下乡制度[13],不仅有利于农村老年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对城市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送教下乡对城市老年大学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因为他们在送教过程中将会面临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需要准备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匹配相应的教学需求,相应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其次,对农村参与老年教育的学员来说,他们各自由于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不同、学习内容要求差异较大,加之家里可能还要照顾留守儿童,地里还有农活儿要干等原因,难以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队伍,所以,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在具体实践中,除了依靠传帮带的方式加强对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师加强业务指导外,还可以通过双向交流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经验。即在送教下乡过程中,城市老年教育机构可以吸收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师作为助教,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学习教学经验,锻炼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到城市老年大学进行实地培训和交流等方式,亲身体验学习,并将学习的收获应用到本地区的教学实践中。从而使老年教育的送教下乡制度,能够真正接地气,除了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外,也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从而使老年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整合城市地区其他成熟的教育资源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服务

城市地区的老年教育供给除了专业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外,一些职业院校、图书馆、文化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甚至社区服务中心都能提供老年教育服务,充分挖掘这些地方的老年教育服务潜力,是推动老年教育多路径发展的重要支撑。

(1)整合城市图书馆、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向农村老年教育提供服务。城市中的图书馆、科普中心等文化宣传和活动中心建设相对比较完善,除了通过开展定期的免费开放活动,向老年人群体提供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外,还可以动员这些机构开展定期的“文化下乡”活动,将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的资源进行筛选和推送后,送到村民的身边,使村民不用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和教育服务。另外,城市中的各类教育机构相对也更加系统和完善,例如各类中职、高职类院校,除了可以依托校园的师资、教学资源、教学设施为附近的老人提供教育服务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将学生的力量应用到老年教育中。例如各专业都有社会实践的要求,对于像社区护理、康复等专业,则可以将农村老年教育服务机构作为实践基地,既能解决高职院校的实践实习问题,也能有效地帮助农村老年教育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已经逐步走进了学习的日常,对于农村老年教育来说,则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弥补教学场地和教学资源匮乏的短板,借助于信息化推进自身的发展。[14]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现有优质资源的整合和数字化改造,弥补农村老年教育机构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对传统的老年教育课程进行数字化改造,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求,或者开通老年教育的数字电视,实现优质资源的展示和推送;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系统化教学网络来提高农村老年教育的覆盖范围,例如可以将各地开放大学主导的老年开放大学网络延伸到乡镇和农村社区,通过在农村设立教学点,开展定期的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实地辅导,现场讲解和演示等形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或者建立网上老年大学,通过推介和宣传活动以及各种培训活动,逐步培养老年人的网络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形成利用网络自主开展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