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袁咏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论“慕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和影响
袁咏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思维带来的新发展思路对整个教育界产生了触动,对高职教学来说,开放性式的课程内容、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多主体的交流互动是慕课带来的最为实用的启发。我国高校需要合理定位慕课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强强联手,优质资源合作。如果一所大学没有任何自身特色和优势,甚至是长期游离于慕课平台之外,那么它必将被时代淘汰。对于已经加入慕课运动的高校,应注意合理定位慕课课程的设置,切忌将引进慕课课程作为改善教学质量、节约引进人才成本的一种替代方式,在某些课程上放弃了自身的课程建设,形成慕课依赖。
慕课;高校;教学功能;差异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的中文译称。2012年在美国迅速发展并向全球传播,其借助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平台同时传递给大规模的学习者。与传统学习相比,慕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不受空间限制,方便自由。这些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1],自2012年以来,美国慕课三大平台Coursera、edX、Udacity吸纳了全球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学习者。Coursera在2012年吸引了全球81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加盟,提供719门课程,注册学生突破1 800万。2014年edX平台收录28个学科539门课程,Udacity平台注册用户超过40万,提供42门课程,以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葡萄牙语共五种语言供学习者选择。
美国慕课的迅速发展立即渗透到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国内不管是一流大学还是非一流大学都开始重视慕课的研究与建设。中国期刊网的数据统计,自2013年至2016年间,我国围绕“慕课”发表的论文已达3 475篇,这充分说明“慕课”已经引起我国高校教育者的重视。2013年,我国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edX签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Coursera签约。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开始建设慕课平台,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等已经对国内大学产生影响。国内当前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智慧树在线教育”的数据表明其已经为国内2 000多所大学提供学分性的慕课课程。总体的现状是,慕课正在全面影响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其中,一流大学由于其有利资源占居优势地位,作为慕课输入者与世界顶尖大学合作,作为慕课输出者,在国内高校中掌握主动权,而非一流大学主要承担慕课输入者角色[2]。
大学自古以来,就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汉书·礼乐志》记载:“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尽管根据大学的定位不同,可以将大学的类型划分为如师范、农林、医药、语言、政法、体育、艺术等不同类型,但是大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则是相同的,即场所、教师、学生。三者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一所大学的表现形式。
大学首先是一种场所,既是师生一起探索真理、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之间进行交往、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场所。其次,大学是一个师生共同体。作为师生共同体,大学的第一功能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复杂、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除了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以外,还为学生形塑人格、道德、价值观、世界观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大学的教育功能。同时,作为师生共同体,大学也同样具有培养教师的功能,通过为教师提供基本生存条件、科研经费、学习机会等来不断提升教师的学问与能力。只有培养出大师,有大学问,才有一所大学的知名度和长远发展。最后,大学作为学习平台,学生要获得学历和文凭,具有期间性和规范性。学生要获得一所大学认可的学历教育,需要在其指定的场所内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一定期间的学习,如接受本科教育需要四年时间合格地完成指定的学习内容[3]。
“慕课”平台自其产生以来,就有着与传统大学不同的功能,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功能决定了它不能取代传统大学。首先,“慕课”平台是一个整合平台,它并不以培养人才为终极使命,尽管不能否认其知识传递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它只是一个知识传递的中介组织。“慕课”本身是借助互联网络技术,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快速传播与分享。它依赖的基础资源是传统大学已经建立的知名度和培养的名师。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无一不是如此。以Coursera为例,到2013年7月,Coursera已经与64所世界顶尖大学合作,我国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加入,汇聚200多门课程,集聚了全世界160多万学生。Coursera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吸引规模如此众大的学习者,这在任何一所世界顶尖大学也是难以想象的,主要是因为与之合作的世界顶尖大学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学生出于对这些名校和名师的向往与崇拜,趋之若鹜。Coursera本身并没有足以吸引如此众多学习者的师资实力,而是通过整合多所世界顶尖大学的资源完成了大规模的知识传递功能。
其次,“慕课”平台是一个单向传递知识的平台,不能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互动。“慕课”本身就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性学习,它的课堂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同时为大规模的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人数的大规模性是其与传统性课堂的根本区别。由于人数规模过大,教师不可能与大多数学生形成互动,而只可能是一种单向性知识传递过程,这种单向性甚至还是远距离的。单向性远距离教学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并成长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才。因此,有许多学者并不认同“慕课”的教育平台功能。
目前,我国有大学2 595所,不包含成人高校。这些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平台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慕课”兴起对传统大学造成冲击是无疑的。但是,正如上文分析,“慕课”完全取代传统大学则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二者之间的功能差异决定的。然而,作为传统大学,不得不重视“慕课”平台的强势整合功能。传统大学必须尽早重视建设自己的慕课课程,并在“慕课”平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在不久的未来,可能会因为“慕课”平台加速大学的优胜劣汰,而被其他学校兼并重组。尤其是对于非一流大学而言,由于先天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慕课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
一所大学要完成其功能,始终离不开拥有合格优秀的教师,常常一所大学的地位是由其教师的优秀程度决定的。我国著名教育家梅汝琦指出:“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道,在于明德。”而要有优秀的教师,大学必须有长远眼光培养自己的教师,给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
慕课,从其知识提供者来看,往往是名校名师,是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我国一流大学引进的慕课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顶尖名校的名师课程,国内非一流大学引进的慕课主要是以国内一流大学的名师课程。对引进高校而言,慕课的发展可能在两方面对教师主体地位产生冲击。一方面,从成本考虑,在有慕课课程可利用的情形下,一些高校更愿意引进慕课从而代替引进师资,尤其是对于一些非核心专业类课程。由于引进师资和培养师资,相对来说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投入也更大。慕课是直接拿来主义,尽管也需要付费,但相对而言,这样付出的成本会更低。从长远来看,如果不重视本校的师资培养投入,完全依赖于慕课课程,会形成课程建设上的“马太效应”,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慕课引入高校本来是基于自身课程上的弱势希望引进其他大学的优质资源,结果因为忽视自身师资的建设导致在慕课课程上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弱,最后甚至没有任何话语权。
另一方面,从师资训练的角度看,过多引进慕课也会对本校教师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慕课课程是将本校需要开设的课程通过慕课平台购买知名教师的同类课程然后提供给本校学生,本校的教师在这类课程中主要充当校内助教,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一些辅助性服务。从师资培养的角度分析,如果将某类课程的教学完全依赖引进慕课课程,这对于本校是不利的。一所大学的实力与可持续发展最终依赖其师资实力,而这种师资实力是需要学校给予舞台培养,引进慕课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本校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机会。知识传授过程实质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一位教师长期不从事实质性的知识传递教学工作,而只是充当慕课课程的本校助教工作(这类工作是简单的技术服务工作),那么他的教学能力、知识更新的动力等都会受到影响。一所高校如果将大量的课程都使用引进慕课课程的方法,这将极不利于本校师资力量的培养。长此以往,引入高校在该类课程上的教学能力和质量将会不断下降甚至最终在相应的领域没有任何话语权。
作为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使命的大学,其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在其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的素质养成,最终走出校园的学生应是具有专业能力、独立判断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是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存在的首要意义。大学落实人才培养时,其课程设置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多种类别,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有其他实践课程、实验课程、社团活动等丰富的大学生活。大学的这种功能,通过“慕课”平台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
“慕课”平台,尽管从其产生以来,创立者非常自信地声称其将颠覆传统大学教育,甚至有教授预言:50年后,世界只剩下10所大学传递高等教育。然而,从慕课课程的实际运转来看,它更大意义上只是借用现代科技实施教学的一种工具。慕课本身并不创新知识本身,只不过是借助信息技术、扩大了知识的受众面。
从学习效果分析,慕课课程并不比传统课堂课程更好,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意愿和兴趣,对该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无论是采用哪类课程,他们都会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对于该门课程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慕课课程更多是获取学分的一种手段。由于慕课的学习是远程在线学习,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学习者自身,教师对其监督功能相对较弱。对于偷懒者而言,可以比传统课程更容易蒙混过关。比如,在慕课课程学习中,对学生学习观测是根据计算机技术自动的记录,学生可以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做其他事情,并没有进行实际学习。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时干预,甚至可以通过考试来约束不学习者。而在线学习,则无法观测到学习者的真实状态,也无法进行实质性的约束。在现有的慕课课程操作来看,由于教师面临的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教师在进行慕课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包括解惑答疑问题、技术问题等,目前没有设计出能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监督的方法。
因此,从培养方法上,大学比慕课平台更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生动性和多样性。
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前沿陈地,高校教育历来就以平等、公平为其价值追求。受教育机会平等、教育公平是我国新时期以来高校教育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同时,高校教育价值追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与公益性特征。现时代我国高校的使命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同时,一个国家的高校教育也不能脱离其民族性特征而存在,从古至今莫不如此。无论是汉朝之太学,还是唐朝之书院、清后之学堂,无一不是以培养效劳社稷国家的仕人君子为己任。最后,高等教育具有公益性特征。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智力支持库,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大学历来是人们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场所,它是一方寒窗磨剑、积累实力的净土,而不是人们追名逐利的名利场。
在我国高校轰轰烈烈引进“慕课”课程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自身的价值追求与“慕课”平台的差异性。首先,从我国一流大学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慕课课程来看,应注意到民族性的差异。“我们应该知道无论知识还是教学方法都不是中立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慕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主要来自以美国Coursera、Udacity和edX等慕课平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通过技术的方便与快捷将其影响力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的非精英群体。其次,“慕课”平台的功利性与传统大学的教育旨趣是相异的。“慕课”平台自产生以来,就体现了一种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思想。它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名校、名师迅速整合起来,并利用这种名人效应迅速积聚“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确是大规模地分享了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正如有学者批评的,它充当了高等教育“沃尔玛化”的急先锋。如果没有大学长期积累的名声,没有长期培养的名师,“慕课”平台的发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大学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师资,而只依赖于引进慕课课程,这对于自身学科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同时,在“慕课”平台的功利行为背后,有没有赢利的企图还是需要观察的。尽管目前有许多课程是免费开放或者低成本开放,但是,从慕课平台的运营管理,到慕课课程的制作投入,都是需要成本的。这些费用,长期依靠平台自身投资、政府投入或社会捐赠都是不现实的,最终可能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需要学生付费。或者至少慕课平台会依靠组织资源去开发、挖掘新的赢利点。无论怎样,它与大学的价值追求都是相去甚远的。
综上,“慕课”作为现代科技与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自产生起就迅速渗透到高校教学体系,它借助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同时传递给大规模的学习者。“慕课”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分享名校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快速便捷途径。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过于依赖慕课引进,将会影响高校自身的师资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不利于其品牌塑造。广大高校应充分认识慕课对学校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功能,抓住契机、加强自身慕课开发建设,重视本校名师培养与慕课团队建设、改革本校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方法,以此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任友群.“慕课”下的高等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3):78-79.
[2]方玲玲.学业用途英语中慕课的效能研究 [J].海外英语,2015(1):65-67.
[3]方玲玲.O2O教学法在慕课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海外英语,2016(8):91-92.
[4]郭英剑.慕课的六大发展趋势[N].中国科学报,2014-02-13.
OnthePositioningandInfluenceofMOOCintheTeachingSystemofHigherLearning
YUAN Yong-pi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Hubei 438002, China)
MOOC is a large-scale online open course. The new development ideas brought by MOOC thinking have a touch to the education sector.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the open type of curriculum content, personalized learning methods and multi-subject interaction are the most practical inspiration brought by MOOC. China’s universities need to reasonably position MOOC in the teaching system, having strong-strong combination and high-quality resources cooperation. If a university does not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keep away for a long term from MOOC platform, it will be eliminated by the times. Universities that have joined the MOOC platfor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positioning of MOOC curriculum, avoid introducing MOOC as a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cut the cost of introducing talent, and even give up their own courses construction in some courses to become MOOC dependent.
MOOC; university; teaching function; difference
2017-08-24
袁咏平(1974-),男,湖北黄冈人,经济学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会计、高职教育研究。
G434
A
1008-469X(2017)05-0022-04
“慕课”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的中文译称。在当前“慕课”热的大背景下,高校在其教学体系中究竟应该怎样定位“慕课”的地位与比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对一些非一流大学而言,是否通过引进一流大学的同类课程提升教学质量,慕课引进与培养本校的师资力量将如何协调等都是高校在“慕课”建设中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