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雷雨》中蘩漪和侍萍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4-08-31

胡远征

(喀什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浅析《雷雨》中蘩漪和侍萍的女性形象

胡远征

(喀什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曹禺在《雷雨》中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五四”时期新旧结合的叛逆知识女性蘩漪和传统善良的女性侍萍,前者是一个敢爱敢恨,为了追求爱情,可以毁灭一切的人;相反后者是一个追求平等唯一爱情的女性。蘩漪是一个丧失了母性,极端自私的母亲,而侍萍是一个伟大无私隐忍的母亲形象。尽管两人的爱情观和母爱观不同,但都逃脱不了悲剧命运,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复杂性。

《雷雨》;母爱;命运悲剧;人本主义

曹禺从1929年开始构思《雷雨》的人物,构架直到1933年完成。历经五年时间,1934年发表完成。它是曹禺人生的第一部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部话剧。它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1]《雷雨》所展示的是两个家庭的大悲剧,其中该话剧中的侍萍和蘩漪两个女性人物在对待爱情和母性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本文从这两位不同的女性形象剖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和悲剧命运。

一、 两极的爱情观

1.侍萍的爱情观

在《雷雨》中侍萍是周公馆家中佣人梅妈的女儿,她年轻时和周朴园相爱并为周家生下两个儿子,但是周朴园为了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而侍萍又不能忍受与人为妾,只好抱着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倔强地离开了周家,投河自尽,但是最后被人救活。“死过一次”的侍萍决定活下去,先后改嫁了两次,但这两次嫁的都是下等人。而且最后嫁的是一个粗鲁无赖一身奴性的鲁贵。虽然侍萍是一个下人,但是她念过书,敢于跳出门第观念,让自己站在和周朴园同等的地位,要求平等和完整的爱情。如果是不完整的爱情和婚姻她宁可不要。在这一刻她是勇敢的,突破了传统女性的爱情婚姻观。作者塑造了侍萍在爱情上要求平等完美的刚烈女性形象。但是从她以后改嫁的对象来看,她已经不再是为了寻求爱情,而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改嫁,把这段美好且苦涩的爱情封存到心底。比如三十年后改姓的侍萍来到周公馆看女儿时的情景,鲁侍萍说:“我怕得很,忽然我把三十年前的事情一件一件地都想起来了,已经忘了许多年的人又在我心里转。”[2](P67)作者曹禺把侍萍发现女儿是在自己前夫家帮忙时的那种慌乱和恐惧的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另外在戏剧的第二幕侍萍和周朴园的谈话中,透露出侍萍的怨和恨,最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弥补侍萍所受的伤害和磨难。但是,侍萍却说:“我这些年所受的苦不是你拿钱算的清的。”[2](P83)文本中的侍萍在以前和现在生活这么艰难的时候也没想着回去找周朴园或者向他寻求金钱上的补偿。作者在文本中展现了侍萍的固执和充满骨气的高贵性格。她不知道这个周家就是当初把她逼出家门的周家,更无法接受的是她的女儿四凤又走上了一条与她同样的道路。作为旧社会的女子,她只能理解为这是上天的一种捉弄、惩罚。她对周朴园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因为她有的只是对周朴园无限的恨与对自己的悔,在内心深处,她还是爱着周朴园的,这种情感通过她与周朴园的对话表现了出来。

当周朴园对她说:“好了,你先下去吧!”她竟有些不忍心,不但不像以前那样急于想避开周朴园,反而更想靠近周朴园,说道:“老爷,没事了吗?”而且“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2](P79)

还有后来说不会打扰他的家庭。文本中展现了侍萍对周朴园有的不仅是恨,还有爱和对他现在婚姻的成全。

2.蘩漪的爱情观

蘩漪作为《雷雨》的主要人物,是整个话剧情节的推动者。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3]她好像无意打开了每个人命运的齿轮。她是一个矛盾体,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她身上充满了热情,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是她的这种热情是一把双刃剑,既让她有活下去的勇气或生的渴望,又有毁灭自己和他人的破坏力。首先,蘩漪和周朴园之间的爱情是如何开始的,我们并不知道。也许是父母之命,也许是自愿结婚,而周朴园作为一个心中已有所爱的人,他只是缺了一个太太,只能为她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因此,在周朴园身上蘩漪找不到她所要的爱情,她的满腔爱意付错了对象。然而周萍作为蘩漪的继子,只是对他父亲的专制不满,缺少倾诉的对象,而蘩漪在这个家也有得不到丈夫的爱的苦闷和无法压抑的恨,因此这两个人在错的时间和错的人身上发生了乱伦的爱情。

周萍和蘩漪都把别人和彼此当做自己的救命稻草。蘩漪和周萍的不伦恋情的开端也正是她看到了周萍身上的活力和生机,作为自己在令人窒息压抑的周公馆的一棵救命稻草。而周萍经过激情的沉淀后,对他们的这种关系充满了悔恨和负罪感,希望通过远离蘩漪使人生导向正轨,寻找一个人去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意义。这时恰好年轻有生机的四凤符合了周萍的需要。蘩漪和周萍他们都把爱情作为拯救自己活下去的良药,但是他们认为的真爱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不仅没有拯救自己同时也毁灭了别人。蘩漪不顾一切所追求的爱情也必定是一场悲剧,她没有和这个家决裂的勇气,去外边寻求自己新的爱情,只是想要和继子在周家维持这段不伦之恋,最后委曲求全到同意和四凤共同拥有周萍。她既想对外维持自己周太太的地位,又想保持和周萍之间的爱情关系。她的这种勇气和爱情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在这点上她反而没有侍萍勇敢和对待爱情的纯粹。最后,在自己得不到爱情时,她采取了我得不到,大家一块儿毁灭的态度。体现了蘩漪人性中的极端地满足自己“原始欲望的人本主义精神”[4]。

二、侍萍无私的母爱

在《雷雨》中曹禺塑造了一个隐忍无私的伟大母亲侍萍,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虽然对三个孩子爱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但都是深深的母爱,然而命运还是给她和三个孩子安排了悲惨的结局。

首先,长子周萍是周朴园和侍萍的第一个孩子,是他们爱的结晶,他的名字里就含有母亲的名字,可见当时他们非常相爱。但是由于特殊原因,他们母子两人被迫分离三十年,可以想象侍萍走的时候是下了多大的决心,离开了周家,带着恨和怨及满腔的不舍抛弃了孩子。在这三十年里这份压抑在心中的痛和母爱无处施展,只能补偿给另外两个孩子鲁大海和四凤。三十年后侍萍阴差阳错再次来到周家,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见见她的孩子。并且还保证自己不和孩子相认,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孩子的身份是多么不相配,世俗不允许他有这样一个母亲。后来看到两个孩子互相伤害时,侍萍作为一个母亲,那种悲痛和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心理可想而知,作者把人物此刻的复杂心理通过语言和表情塑造得非常成功。

其次,鲁大海是侍萍和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他是一个莽撞、冲动、叛逆的青年形象。他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陪着母亲改嫁,看清了世间的冷暖,体谅和尊敬母亲,时刻保护着母亲防止被继父欺负。但是当他向周家和继父讨回公道时,母亲总是让他隐忍和发誓不能伤害周家的人,他总是不能理解的;而侍萍有苦说不出,只能靠威胁自己的儿子来减少亲人之间的伤害。他们母子之间的沟通是失败的。大海的种种保护母亲的行为和其他做法总是让母亲陷入两难境地,反而不能为母亲解忧和分担痛苦,只能加重母亲的心理负担。

最后,她的女儿四凤。侍萍对于她的小女儿四凤是宠爱的,穷尽了无限的母爱,由于自身的经历,侍萍对四凤有着特别的忧虑和保护。但还是抵挡不住命运的安排。她爱上了周家的少爷,重复了母亲的命运,但比母亲更加的悲惨,她爱上了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当母亲从太太蘩漪的口中得知女儿的事情时,她不断为女儿辩护来维护女儿的名誉。这体现出了一个母亲在外人面前对女儿自尊的维护。但是当她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确实爱上了周家的少爷时,那种心痛和极力避免女儿重复自己命运的担忧和恐惧,使她本能地让女儿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和明天立刻跟她走,仿佛只要这样就能摆脱命运的捉弄。知道女儿爱上了自己的亲哥哥时,她怨恨自己和命运的捉弄,认为是老天对自己的报应,为了保守秘密,替自己孩子承担知道真相的痛苦;乞求自己承担老天的报应,放过自己的孩子。作品从头到尾都可以彰显出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保护孩子那种宁愿付出一切代价,始终对孩子充满了爱怜和维护之情,独自忍受这种心如刀割的剧痛心理。

从以上关于侍萍对三个儿女情感的论述中,侍萍在母爱付出中总是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悖论。对周萍的爱得不到回应,只能埋在心里;对鲁大海的爱是某种担忧和愧疚而不是保护的欣慰;对四凤的爱是一种过度的保护,但反而四凤对她伤害得最深,最后女儿所做的事情击溃了她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线。侍萍的母爱显得那么无奈、苦涩和沉痛。

三、蘩漪对母爱的颠覆

蘩漪作为《雷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为了爱情这颗救命稻草而不断利用自己儿子的自私母亲。首先,为了拆散四凤和周萍的爱情,鼓动自己的儿子周冲去追求四凤,成全自己的爱情和活下去的勇气。从来没有考虑过假若她的儿子真的爱上了四凤,四凤如果也爱上他的儿子的后果。蘩漪是具有一定封建性的新式女性,从她看不起下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她作为母亲从来没有想过假如四凤和周冲相爱了而她又不同意儿子娶四凤,她的儿子也会受伤。这正好与侍萍作为母亲宁可自己痛苦也要成全孩子幸福的做法相对照。这体现出蘩漪作为女人的本能欲望的追求已经战胜了她作为母亲职责的道德要求。其次,在戏剧中的第四幕,当蘩漪知道四凤和周萍是兄妹,四凤冲出门外,然后周冲去追四凤双双被电死后,蘩漪作为母亲的母性才开始复苏,那种悔恨和癫狂已经达到了顶峰。这是作者曹禺对传统母亲那种无私母爱的一种颠覆性的书写,书写了一类为了自己人性的本能追求突破一切道德枷锁的变态自私的母亲形象,使蘩漪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曹禺《雷雨》中所塑造的侍萍和蘩漪对爱情的态度不同和对孩子母爱的不同,展示了她们不同的性格,但是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剧人物形象,这种悲剧不仅仅是当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也是人自身所存在的不可克服的人性弱点和人类无法掌控的命运造成的。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曹禺深厚的语言和心理学功力,以及善于刻画女性形象的写作技巧。

[1]朱栋霖.曹禺的心灵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2]曹禺.曹禺戏剧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

[3]卢彬.最“雷雨”式的人物——《雷雨》蘩漪形象分析[J].学园,2013(30):71-72.

[4]傅湘莉.戏剧《雷雨》中女性形象的再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104-108.

BriefAnalysisoftheFemaleImagesofFanYiandShiPinginTheThunderstormfromthePerspectiveofFeminism

HU Yuan-z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Kashi University, Kashi, Xinjiang 844008, China)

CaoYu uses the performance way of realism inTheThunderstorm, shaping FanYi a rebellious intellectual female and a traditional good woman Shi Ping in the May Fourth period. The former is a person daring to die and destroy everything in order to pursue love. On the contrary, the latter is a women to pursue equal love only. Fan Yi is a mother who loses the maternal love with extreme selfishness, while Shi Ping is the image of a great mother with selfless tolerance. Although the two have different views of love and maternal love, both of them cannot escape the tragic fate. The author shows the weakness and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nature.

TheThunderstorm; maternal love; fate tragedy; humanism

2017-08-14

胡远征(1983-),女,河南平顶山人,喀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维吾尔族小说研究。

I207.42

A

1008-469X(2017)05-0056-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