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电大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时间:2024-08-31

张杨杨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采用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的教育形式,通过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是分离的,不是传统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地域和时空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

远程教育的电大成人学生来源广泛,成分多元,加上年龄、家庭环境、素质结构、文化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电大成人学生以远程教育为主,很多成人学生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上还不灵活,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送和接受的时效性差,不能及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世界聚集着纷繁复杂的思想信息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造成一些电大成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

一、对电大成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一方面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使社会思潮不断涌起,社会上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风靡,使公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受到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上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舆论导向,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以分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治理,一些负面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网络的平等性,人们可以在绝对自由的空间里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对自控能力差和意志薄弱的人们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长期处于这种负面环境,就会使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受到影响,对现代远程教育中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2.电大成人学生自身特点不均衡性

远程教育通过使用互联网、电视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业余进修者。广播电视大学招生来源于省、市、县、乡等地区,学生来源广泛,成分多元,主要以参加工作的成人为主,他们的政治素质、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结构、文化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有成人在家庭和工作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来说学习的时间比较少。一些成年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束缚和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牢固,当遇到思想道德方面的困难时,难以利用电子邮件、网上沟通平台等来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学生自身角色的双重性和结构差异性给远程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复杂性和艰巨性。

3.远程教育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促进双方的情感。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言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远程教育缺乏感情上的交流,成人学生面对屏幕上的图画没有真实感,加上长时间盯在屏幕上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理论教育和情感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情感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

二、远程教育为电大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资源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网络成为新型媒体,利用它独特的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第一,网络的发展拓展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从静态走向动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单调、枯燥、陈旧,造成学生失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而网络的出现拓展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德育信息如报道、视频、宣传语等不断的出现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使德育内容不断更新,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第二,网络的出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当下传统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教育者为主导,学生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网络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同时化、个人化等特点,可以使学生主动地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接受学习,这可以发挥学生自我能动性,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三,网络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网络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利用网络教育成为一种崭新的途径。[1]

三、积极挖掘远程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对策

***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是铸魂工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以远程教育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创新、整合教育理念和手段方法,促进电大成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利用网络交互性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疏导型”教育模式

通过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互联网具有交互性特征,互联网促使地域不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及时地交流、沟通、疏导、教育等,这些充分发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远程教育的交互性特征,使教育者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者。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网上交流和沟通,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及时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疏导教育。以课堂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时间短,时效性差。远程教育的互动性特征,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影响来进行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教育,改变了传统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为主,受教育者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进行思想政治交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疏导。

2.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差异”教育模式

我国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新世纪人才。[2]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由于电大成人学生的特殊性,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成分多元,他们的政治素质、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结构、文化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远程教育主要以互联网、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教学,电大成人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上掌握情况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成人学生采用差异教学,首先需要了解成人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结构、知识层次等方面,采用具有针对性,分类别、分层次、多手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做到根据电大成人学生的不同需要,善于与他们的利益交汇,做到贴近化、对象化,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实行个别教学。其次采用试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成人学生对计算机运用的熟练情况,针对操作生疏的学生进行课堂和影像资料培训,来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此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促进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

3.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情感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育学上运用“情感教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意识培养,如果单靠理论传授对成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缺乏时效性的。这便要求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探索独特的教育手段,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开发具有吸引力的网络课程。教师在网络教育课上以情抒情、以情创境、以情带情,积极主动地进行互动交流,课下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网络交流平台等进行情感交流。相对而言教师不应完全采用远程教育,可以适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运用情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成人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4.深化远程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深化远程教学改革,整合教学资源来提高思想正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一切从实际出发,贴近成人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坚持理论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指导,以理服人,让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授。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接受教育。[4]例如可以在网上举办思想政治沙龙讲座,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成果以及教育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进行交流学习,使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状态,而且可以通过学生进言献策搜集真实的资料,及时改善教育教学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优化教育传播效果,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教育传播的优化是对整个教育传播过程和效果进行优化,其中涉及选择和确定优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最优的媒体使用方案和教育实施过程,要求在最少的时间内,提升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第一,教育传播者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传播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让受教育者更好地接受教育。第二,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调整教育传播的方式、内容,以此使学生容易接受信息。这就需要教育者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使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第三,不断提高教育传播信息的质量,在远程教育中,对电大成人学生传播的思想政治信息,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结构合理性。教师对教育传播的信息,直接影响学生接受信息的最终效果。因此提高教育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利于电大成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参与和吸收。第四,科学合理地组合和使用媒体,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方式,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建构的信息平台,使学生自主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理解其内涵,提高德育传播的效果。

[1]胡钦太,胡小勇.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6.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60-163.

[3]景志明,宋春宏.中外学校德育教育综合比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1-205.

[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85-1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