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思想导师制”为契机 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时间:2024-08-31

【教学探索】

以“思想导师制”为契机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杨辉

(河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050024)

摘要:“思想导师制”是对“导师制”的发展与创新,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内涵界定。河北师范大学于2009年开始的思想导师制探索,旨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思想导师制激发了教师加强业务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内驱力,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导师制”;实施;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内驱力

收稿日期:2015-06-09

基金项目:河北师范大学第11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思想导师制”为契机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作者简介:杨辉(1971-),女,河北行唐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一、“思想导师制”的由来及其内涵厘定

“导师制”源于19世纪初英国的牛津大学,由威廉·威克姆主教首创,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这一制度自创立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解放后,曾在牛津留学的费巩教授将导师制推介到我国,但最初只在研究生培养层次实行。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阶段也实行了导师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河北师范大学也不例外。此外,许多中小学也通过实施导师制来弥补传统班主任制的不足,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受“导师制”的启发,我国一些学校实行了“思想导师制”,这一制度在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创新运用,是由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较早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它在实行专职辅导员制的基础上,挖掘任课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育人潜能,对在校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做全方位指导。打破了普通高校以往的单一辅导员制和单一的学习型导师制,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1]该校对思想导师制的操作方式、具体做法和要求进行了部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之后,中国计量学院把实行“思想导师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该校的思想导师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首席思想导师(由公共政治理论教学研究所教师担任);二是兼职思想导师(由各分院从事相关组织工作、学生工作的干部、教师担任);三是专职辅导员。思想导师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等等。此外,中国计量学院对思想导师的聘任方法、思想导师的管理和考核、具体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等均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2]

关于“思想导师制”,目前并没有科学的内涵界定,也不曾在学术界和理论上达成一致和共识,只是各学校在实践中的一些有益尝试,呈现出六个方面的共同点:

第一,都是为了解决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所设置;第二,都是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组成合力,形成全员育人模式;第三,都是坚持了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原则,打破了教书和育人各自为政的孤立局面;第四,都有严格的实施方案和部署;第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二、河北师范大学“思想导师制”的探索及实施

河北师范大学自2009年开始探索以“思想导师制”为载体的教育实践活动,2010年10月开始实施。它是在实行专职辅导员制的基础上,由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定一个自己所授课班级,担任学生的思想导师,深入学生中间,走近学生,在与学生深度交流、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的教育实践中,倾听学生的心声,和专职辅导员形成合力,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以使教师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感与尊严感,激发教师加强职业修养和理论素养、创新教学方法的内驱力,最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开展“思想导师制”,是源于学术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理想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析结论中认为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离学生太远,尤其在大班教学模式下,教师“上课才来,来了就讲,讲完就走”,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所思所想不能及时地捕捉和把握,忽视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虽然很多学校建起了BBS平台,班级里也建起了QQ群等网络平台,但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的教师是不能够很好地通过这些平台获得完全真实信息的,导致教学内容和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相脱节,思政课并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在这方面,各学校在教学中不断地想主意、出点子,但由于一周就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见一次面的大班教学体制,使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一如既往地很远,一学期下来,没有几个教师能记住几个学生的姓名,更不要说心与心的交流了。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政课教师必须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成为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彻底打破学生以为思政课就是“上课随心,下课背背,考完就扔”的空洞说教的传统观念,“思想导师制”的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在担任思想导师的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广开思路,力争把“思想导师制”做实、做出河北师范大学的特色。“思想导师”是学生的“第二辅导员”,除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常性地参与学生活动外,主要还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动态,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走进学生的心里:第一,认识自己担任思想导师的班里的每一名学生,叫出每一名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就有一种被尊重感,自然就缩短了和思想导师的心理距离,愿意敞开心扉和导师交流;第二,结合国内外热点和焦点问题,定时组织召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比如关于钓鱼岛问题、关于南海问题、关于法治和宪政民主的问题等等,澄清了学生的模糊认识;第三,多途径地了解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和建议;第四,指导学生的实践课堂活动,给学生布置选题,所有选题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又照顾到大学生的视角和优势,让大家利用寒假或暑期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实地调研,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到调研报告的撰写等进行全方位和全程指导;第五,进行就业指导,对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进行公务员考试、面试等求职方面的指导;第六,深入学生生活,协助辅导员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深深认识到,“90后”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认知水平和能力超越了“80后”,认知需求更强烈,心态更加开放;第二,独立思考能力差,行为和人格矛盾,要么对社会漠不关心,以我为中心,要么对社会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认识偏激甚至逆反,需要正确引导;第三,抗挫折能力差,依赖心理和懒惰性更强;第四,个性张扬、表现欲和创新能力不可小觑。

三、“思想导师制”在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中的作用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知彼知己”,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之后在教学效果上“出彩”,教学效果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在两个课堂充分调动90后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1.“思想导师制”激发了教师加强业务素养的内驱力,增强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思想导师制”的开展使我们认识到,上好90后学生的思政课,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广博的知识视野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同一时代的事物和语言教育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伴随他们成长的事物才能打动心灵激发共鸣。离他们太久远的人物和故事无论塑造的性格多么鲜明,教育意义多么巨大,在“90后”的学生面前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感染力不强,且不知所云、无动于衷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注意搜集最新的、贴近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的、他们感兴趣的事例来充实教学内容,要关注他们在玩什么游戏、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把这些事例和理论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魅力,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真正地鲜活起来。

2.“思想导师制”激发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内驱力,增强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思想导师制”的开展使我们认识到“90后”学生的个性张扬,表现欲较强,因此,将以“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是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翻转课堂”,这是引自西方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运用在教学中,可以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其实施方式是通过录制微课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下自学并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回到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讨论、辩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学方式从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被“翻转”过来,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合他们的“口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做好思想和价值导向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要把握好“度”,同时也不要回避现实和敏感问题,既切实地指出问题,更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要备足课,运用大量的正面信息和事例来说服学生,要坚定自身的立场和信念,用思维深度和信息量征服学生,增强教学实效性。

3.“思想导师制”激发了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内驱力,增强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思想导师制”的开展使我们认识到,“90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对社会的关心程度不够,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独立的思考。2014年寒假,河北师大600多名大一学生自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题,放假不放学,利用假期在家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在思想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调研报告。思想导师们积极指导,利用假期,实地走访、网络联系,不间断地把指导意见适时地反馈到学生们中间,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之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召开了表彰会,和学校团委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相挂钩,对优秀的调研选题予以立项资助,为学生记入实践教学学分。

“思想导师制”的探索和实践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导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思想导师制在进一步完善,发挥更多的功能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平国.高职院校建立思想导师制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探索,2007(10):82-83.

[2]薛兆瑞.新形势下实行大学生思想导师制的尝试[J].黑龙江史志,2008(2):83-84.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ith “the Ideological Tutor System”

——The Case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YANG Hui

(Teach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tutor system”, although not yet clearly defined, is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based on “the tutor system”. Since 2009,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has implemented it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es. Results of years’ practice show that the ideological tutor system has inspired teachers to motivate the inner driving force on enhanc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Key words: the ideological tutor system; implement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otivatio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