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下中国网络流行语构词方法探析

时间:2024-08-31

康美龄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当下中国网络流行语构词方法探析

康美龄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663099)

摘要:互联网迅速普及,已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由此也派生出许多能够表情达意的网络流行语。它作为汉语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是词汇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横断面,集中反映了词汇在社会变革和文化碰撞时期的动态运动。根据语言的构成系统,当前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法可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要素归类,并且随着人类传播信息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词方法还将会继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构词方法;语音;语法;语义

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信息系统主要的传播手段。日常工作、交流都离不开它,随之使用网络流行语交流也成为趋势。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借助网络平台形成的群体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其实也可以将它视为汉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词汇的不断创新集中反映了汉语语言在社会变革和文化碰撞时期的动态发展。网络流行语历时较短,目前学术界也没有一个官方的定论。在此根据它的使用主体、使用载体以及时限等条件对网络流行语作一个初步的认识,它是在一定时期内由网民根据交际需要自发创造或改编而成并用于网络、生活社交中新鲜、奇特的字词、短语或句子模式,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传播时代特殊的语言现象,在社会语言大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其产生与发展必然是多种原因合力的结果。一方面,社会发展与语言发展是相互影响的,网络不仅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而且也成为将大众多元化思想呈现出来的一个平台,许多新词在网络交际过程被创造出来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当然还得益于当前较宽松的政治民主和语言规范政策。另一方面,网民在特定的语境中要寻找并表达能体现网民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语言,有的是在特定小范围中逐渐流行开,有的则是求新求异的一种心理表现,还有的是因为它的新颖而被年轻人当作流行趋势而使用。不管使用动机如何,可以明确的是网络流行语已经在网络交际甚至生活交往中被大量使用,所以对它进行探讨并进行规范使用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汉语随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广泛吸收新鲜词、外来词并演变出了许多新词,而网络流行语作为汉语特殊的表现形式,形成的种类各异,但从语言的构成系统看,可分为语音手段、语法手段和语义手段。

一、语音造词

根据语音改造为网络流行语是构词方式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式,根据目前网络出现的流行语语音组合方式可大体分为谐音法、同音法和音译外来词。

在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中利用谐音代替原词是较常见的方式,谐音“指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语言特点表达丰富、隐晦或曲折的意思,从而形成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1]原词通过谐音的转换既表达了原意,又传递出更丰富的含义,以此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使网络交流诙谐幽默。谐音型的网络流行语有三种:其一是汉语谐音。主要是将与普通话发音相同、相近的字词代替原词,有部分是根据方言发音来代替。如,“木有”代替“没有”,“斑竹”“版猪”代替“版主”,“神马”代替“什么”,“幽香”代替“邮箱”,“稀饭”代替“喜欢”等。其二是字母谐音。根据英语单词与字母发音的相似性,将单词读音缩减为字母,如“CU”是“see you”。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利用英文字母代替汉语谐音,如“哥哥”用字母“GG”代替,用“P”表示“屁”等。其三是数字谐音。这种利用数字代替相似读音的方法在日常交流中已是非常普遍,但是在网络中将这种数字谐音发展得更丰富。如“886”表示“拜拜”,“555”表示哭声“呜呜呜”,而“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这些通过谐音构成的网络流行语既达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又不失交流中情感丰富、可爱的一面。

同音法是直接借用某个字词的读音,但改变了原字词变为同音异字,使得语义随字形的变化而变化。如,“鸭梨”代“压力”,“杯具”代“悲剧”、“蒜你狠”代“算你狠”等。“鸭梨”与“压力”、“杯具”与“悲剧”、“蒜你狠”与“算你狠”,它们在语音形式方面相同,字形相异,意义上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杯具”与“鸭梨”在网络交流中却具有了符号的能指形象性,使人在听到这些词后根据形象完成符号所指意义的理解,从而产生一种新鲜生动、意象丰富的效果。

音译外来词是根据外来词语翻译为中文,在网络交流中使用音译外来词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给人一种时尚、直观的感觉。从近几年产生的外来词来看,有直译词,如泡沫经济(bubble economy),智商(IQ),安乐死(euthanasia),帖子(invitation)等;有音译词,如“shopping”即“血拼”,“show”即“秀”,“hack”即“黑客”,“卡哇伊”即“可爱”,“伊妹儿”即“e-mail”等这样的流行语;还有音译加意译,如“香波”“汉堡包”“披萨”等带有异国情调的词,既让国人认识了新鲜事物,又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也给网络文化增添了许多趣味。

二、语法造词

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系,由于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故属于分析型语言,与语法、语境关系密切。因而语法构词是形成网络词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语法造词方面,仿词派生法和缩略法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仿词即改变现成某个词的语素,临时创造新词,但在现代传媒的广泛传播下,这种仿制的新词由于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不但没有夭折,反而流行开来。”[2]它是产生新词语的方式之一,而且一旦语法结构固定下来词句具有延伸性。如“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等网络流行语是在“很好很强大”的基础上仿造出来的。所以这种仿词结构一旦被认可后即在短期内会被大量仿效。同时仿词经常以一个现有的词的语素为词根,添加其他的语素构成词族,如“酒吧”出现后,仿造出了以“吧”为语素的一类词“茶吧、网吧、歌吧、淘吧”及衍生词“泡吧、吧女、吧姐”等。再如,由“白痴”产生了“花痴、睡痴、玩痴”等。还有“ⅹ门” “ⅹ族” “ⅹ控”等都是通过仿拟形成的语言家族。正因为网络为网民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空间,突破常规语法限制构思巧妙,活用词性和句式等造成旧词新用的陌生化效果,体现了造词者的思维活跃。

缩略是将长语词缩略为短语词,经济实惠、简洁高效,通常用得很多。我们生活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高信息化和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使用简约、明快易懂的流行语满足网民参与相关新闻事件讨论或相互交流,不需要太多解释和说明就可以简单指称,提高了交流的速度。略缩成词,包括汉语拼音略缩型、英语略缩型和简洁拆分型三种。汉语拼音略缩型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如MM(妹妹)、GG(哥哥)、PL(漂亮)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交流方式增多,网络中出现的拼音缩略词也越来越多。一般在论坛中发帖子的作者称为“LZ”(楼主),第一个对该帖发表评论、意见的人又称作“SF”(沙发),意为“坐沙发”, 相对各层发表评论的人来说也就有了“LS”(楼上)和“LX”(楼下)之说。另外,英语略缩型是根据英文单词选用单词首个字母组合而成的缩略语,如BF(boy friend)、GF(girl friend)、OMG(oh my god)等。最后一种是简缩句子或提取关键词型,其实这种流行语组合的核心是找到表达主要含义的词语,如“累觉不爱”的含义是目前人已感到很累,自己不会再爱了;“然并卵”是“然而并没有卵用”的缩写,意思是不管做了多大的努力最后还是没有什么效果。“高富帅”“白富美”“不明觉厉”等都属于这类缩略词法。

三、语义造词

汉语词语的语义具有概括性、多义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在不同说话情境中说话者利用这些特性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而听话者加入自己的想象后则可组合成新的意义。如,“极品”是形容人或事物极其的差劲,把“天才”解释为“天生的蠢材”,把“偶像”说成“呕吐的对象”等这类造词法是将人们原本的认知态度转换到相对的感情色彩,在褒义词中加入某些语义成分构成贬义词,使语义发生了偏离。也有人把贬义词转换为褒义词使用,如,“讨厌”理解为“讨人喜爱、白看不厌”。还有的网络流行语是把单个汉字上下、左右拆开使用,如“弓虽”就是把“强”分开使用,“走召弓虽”就是“超强”的意思,表示对某事的佩服赞叹。这是采取了一种突出的视觉化效果来吸引人的注意。说到象形化的网络文字,不得不提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囧”字,从2008年该字在网络社群间传播开来,一直使用频繁。许慎在《说文·囧部》里提到“囧,窗牖丽廔,闿明也”。《辞海》中对囧的解释为“明亮、光明的意思”。[3]窗户象征着明亮是“囧”字的第一层符号表义系统,然而里面的人方块脸、八字胡加上张开的大嘴,将人沮丧的表情展现出来,由“明亮”之意转为“郁闷、悲伤”之意,从而完成了第二层符号表义。至此,一个字、词的深层含义看似毫无联系甚至相互对立的演进过程揭示了语言符号的动态演变的历时性特性。

网络流行语的构成方式还在继续发展,它的出现与发展是人类传播信息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它揭示一段时期所发生的社会现象,是某种社会文化和情绪宣泄自我减压的途径,并且在舆论监督、民意表达、推进民主和安全阀作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关我鸟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躲猫猫”“元芳,你怎么看” 等这样的流行语,它的产生正是网民对当时所发生的社会现象高度重视的结果。但正如盛若青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和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对个体社会化存在着正面和负面影响。”[4]而且网民受后现代文化影响,网络流行语反传统文化取向,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大量的糟粕,它们污染语言,传播低级趣味,甚至冲击传统语言秩序。如,“草泥马”“绿茶婊”“去年我买了个表” 等网络流行语,嘲弄某些不良的社会文化现象又反低俗化的变体脏话,对青少年的文化价值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前不是抹杀新事物,而是要正确地引导、使用网络流行语。面对新事物的双面性,不仅需要网络的规范化管理,而且更需要网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使言语交流在快捷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也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迪丽努尔·吾甫尔,等.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200.

[2]张玉国.现代流行词的成词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7(15):83.

[3]张瑶.符号学视阈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14.

[4]何领衔.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为例[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3.

Analysis on the Constitution of Current Cyber Catchwords

KANG Meil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Abstract:The rapid spread of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main way for people’s communication, from which many cyber catchwords are derived to express ideas. Cyber catchwords, as par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ystem, appear to be a very important cross-s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which reflects its dynamic movement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change and culture collision.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system of the language, the formation method of current cyber catchwords can be classified from three elements of speech, syntax and semantics. With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adaptation to the needs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word-building method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Key words:cyber catchwords; constitution; speech; syntax; semantics

收稿日期:2015-07-25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5)05-0057-03

作者简介:康美龄(1984-),女,云南文山人,文学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传媒艺术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