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孔维强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河北终身教育下的“非遗”课程群建设探析
孔维强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胜出必有所长,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颁布不久,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普通民众,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的人提高保护的理念,另一方面河北的终身教育需要大跨度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群是意义深远的。
高校;终身教育;非物质文化;课程群
近50年来,终身教育课题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终身教育理念从研究到实践,从意识形态的零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出台,终身教育生活正悄悄走向普通的民众。几乎在同一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成了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热点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群体或者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实践、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燕赵大地创造了农耕时代的文明,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吴桥杂技、武强年画、衡水内画、蔚县剪纸、井陉拉花等。这些非遗资源在燕赵大地悄悄传承,展示着河北人民农耕时代的生活气息。但是,在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非遗的保护保存成为急需解决的工作,大量的非遗正在离开我们的视野,许多传统技艺绝传,保护的法规不够健全,重登记,轻保护;重开发,轻传承;加之经费难以解决,后续无人传承等问题突出。面对终身教育的发展大态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形势,河北省出台了地方法规。2014年,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的积极推动下河北省颁布了《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此条例于2014年7月1日实施;同年,河北省人大还颁布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4年6月1日实施。《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出台无疑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燕赵文化之根的法律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把终身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是笔者一直思索的问题,能不能利用终身教育的大发展来传播、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本篇文章探索的核心问题。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刘晓平在《理念先导与河北省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一文指出构建河北省终身教育是“把理念引导作为前提,法制建设作为保障,以平台建设作为抓手,形成了符合本省终身教育发展的基本轮廓”。[1]河北终身教育不缺理念,也不缺法规,缺的是河北终身教育学习平台的持续建设与完善,“河北终身学习在线”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按照《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规定建设的公益性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其理念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栏目有“社区之家”“三农频道”和“干部在线”。其中“社区之家”设有养生保健、休闲技艺、人文历史、影视戏曲、生活家政、投资理财、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职场发展、信息技术、安全应急、燕赵回眸、跟我学等栏目。截至目前已有8 155个资源。在这么多的课程资源里仅有十几个学习资源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课程。河北终身学习在线承载着河北省终身教育的历史使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引起全省民众的学习与保护,这就是非遗课程群建设的突破口和着眼点。河北省终身教育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基本概念特征等诸多问题,普通民众还是知之甚少,这些无不与我们的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承载着大众化教育的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因此保护与保存,传播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开设非遗课程群已经迫在眉睫。
1.非遗保护不容乐观
政府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商业的无节制的开发与利用,旅游开发的摧残式的破坏,外来文化的金钱至上物欲横飞等原因,非遗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一方面非遗的传承后继无人,一些传统手工艺已经面临失传或者很快就会消失;另一方面具有河北特色的非遗资源流向国外;再者随意的开放和脱离本土的滥用非遗现象时有发生。如吴桥杂技有很多绝世技艺,由于难学而且没有市场前景,无人愿意去学;再如赵县纸糊技术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民间传承人屈指可数;献县的编筐手工艺是农耕时代的文明,直接和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时代的变迁逐渐离开人们的视野,无人问津;其实这些非遗都是我们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
2.国家按部就班地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行国家级的非遗保护名录登记造册
河北省也分门别类地按照《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进行省级非遗名录及其传承人的登记备案。尽管目前非遗保护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从没放弃非遗的保护保存。2011年6月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非遗划定了保护范围,也建立起以国家为主体的公法方面的法律保护体系;河北省2014年6月实施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形成了河北特色的地方法规保护制度。经过国家和地方的近几年的工作部署,初步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然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规制,真正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保护非遗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伟大工程。高校承担着传承文化的作用,这种传承不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传承,要真正为保护和保存非遗做一些高校力所能及的事情。
3.非遗课程建设寥寥无几
国际上保护非遗的公约指出:“鼓励开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研究以及方法研究。”[3]信息化时代,终身教育下的非遗传承依托的是高校,依托的是高校的网络学习平台,一方面解决普通民众的一般认知问题,另一方面让非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有效传播和利用。目前,有部分高校开设了非遗相关的课程,但是由于非遗的范围庞大,很难用某一个或几个专业来涵盖。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考虑用课程建设来解决这一问题。而河北终身学习在线这一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把此类课程建设成课程群,用以传播非遗,同时也可以请一些非遗传承人录制课程进行网上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条明确提出:“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这是立法的目的。再有其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学校的用词是“应当”。《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本省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提高学生保护和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第二十六条:“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和保护工作机构、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活动。”由此可见,非遗课程群建设是有法律依据的,也是一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举措。[4]
1.开设非遗课程群是普及非遗知识的需要
非遗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遗产、教育资源,需要通过高校进行传承与发展。河北终身学习在线是面向全省普通民众的,借助这一信息平台可以很好地把河北省非遗进行专业化的展示,让非遗知识得到普及,唤醒河北省民众对于非遗的知识层面的认知,同时也引导民众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这种课程群的建设重要的不是让学习者拿到什么学历,而在于把具有河北省地域特色的非遗展现给民众。做到让民众熟知河北的非遗资源,唤醒全体民众的理解与认同。
2.建设非遗课程群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大学不仅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文化,非遗作为农耕时代的文明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非遗蕴含着农耕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气息,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更体现着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与价值取向。可以说非遗渗透到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心理、性格的塑造、人生的价值追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非遗课程群的建设对于学习者不仅可以学习其本省的民俗,还可以学习生产生活经验、传统的美食、传统的技艺,等等。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深深地感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本省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加入到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认同,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油然而生。
3.非遗课程群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
非遗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就是要发挥非遗的教育与模塑功能,通过增加民众的非遗知识,提高对民众的感染力,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学习者对非遗的感知与热爱可唤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感染力,它能够增进民族的认同,团结各个民族,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建设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这里可以简单地划分两大类,一类是具有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一类是不具有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对于具有经济效益的可以与企业或者有关团体联合共建,为他们培养专门的非遗人才,这些人才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利用非遗技巧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这样的非遗项目是有人愿意传承的,而且也有大量的潜在学习者想学的,因为学了就可以创造价值。对于没有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其实很多就是需要保存的非遗,我们可以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录制课程,发布到河北终身学习在线以供有爱好的学习者学习。专家式讲座从理论上解读非遗,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规划非遗课程项目的标准来组织课程建设,非遗传承人的录制展示可以形象地诠释非遗。河北终身学习在线是非遗课程群建设的平台,有课程群建设的主持人,有教师的课程规划,有专家的讲授,有非遗传承人的展示,这是线上要做的工作。线下如有学习群体,我们可以开设面授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线下具体的教学工作。我们不以专业建设为目标,而是以课程学习为目标,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可以为学员发放单科课程结业学分证明。这样以河北终身学习在线为平台,有专家、电大教师、非遗传承人、课程群主持人,非遗联办企业以及政府等多方参与的非遗课程群必然会对河北的非遗保护保存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1]刘晓平.努力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2.
[2]乔晓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和民族文化资源整合[J].美术研究,2013(1):26-29.
[3]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3-25.
[4]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36-39.
Research 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ebei Lifelong Education
KONG Weiqiang
(Hebei Radio&TV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71,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It is still prevailing nowadays because it has advantages.Percep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has spread widely among citizens soon after the Promotion Regulations of Lifelong Educ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as issued.On the one hand,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eeds to be reinforced ideologically.On the other hand,Hebei lifelong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on a large-span scale.Under such background it is significant to propos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felong educatio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urriculum
G728
A
1008-469X(2015)03-0041-03
2015-03-01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关系客体研究》(201401907)
孔维强(1978-),男,河北献县人,法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