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高 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与人口结构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6%,按照联合国人口报告的最新标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1〕。为了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儿童健康受到重点关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突出解决好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强化干预〔2〕。基于推进国民健康状况与调整人口结构系列政策的施行,近年来我国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与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存的现状,人口总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均持续位于高位,见图1。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不同省份的抚养负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图1 2005~2018年我国人口总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及少年儿童抚养比(1)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面对逐渐增长的双向抚养压力,即使在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适龄夫妻仍不考虑生育二胎,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儿童照顾方面的负担与压力过重〔3〕。随着青年一代抚养压力的逐渐增加,国内外学者逐渐深入关于隔代抚养的研究。隔代抚养,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照护与抚养(2)为了便于表述,本文均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简称为“祖父母”,“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简称为“孙子女”。,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4〕。根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的数据,参与调查的老年人中约73%曾经或正在参与隔代抚养〔5〕,由此可见,隔代抚养也已成为当前我国家庭儿童抚养的重要模式。不难发现,隔代抚养在缓解青年父母的养育负担、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较多学者针对隔代抚养对儿童的效用进行研究,发现当父母不能照顾子女时,祖父母等的隔代抚养会表现出比机构照料、非亲属抚养在儿童身心健康、节省经济等层面的更大“效用”〔6〕;与此同时,相较于西方,中国的隔代抚养更为普遍,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祖父母在儿童抚养上均起到重要作用〔7〕。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了隔代抚养的积极效应,有研究发现隔代抚养的孩子在成绩上要明显高于无祖辈同住的孩子〔8〕;在中国农村,隔代抚养可以降低儿童的辍学率,但这种效应同时受到祖父母已有教育程度的制约〔9〕。然而,已有的研究也并非都对隔代抚养持肯定意见,部分学者认为隔代抚养的实际效用低于父母抚养,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模式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家庭结构的安排形式〔10〕;隔代抚养的青少年虽然在心理健康上与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差异不大,但是在社交能力上却存在着差异〔11〕。
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深入发展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隔代抚养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家庭儿童抚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随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持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隔代抚养的福利效用与发展趋势业已成为研究的核心领域。然而,当前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更多关注隔代抚养对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状态方面的影响,而鲜见关于隔代抚养对儿童生理健康效用的实证分析。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调查追踪问卷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同时基于城乡差异进行异质性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我国未来的隔代抚养发展提出有效建议。
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两个研究问题:第一,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基于城乡差异,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有无不同。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问卷(CFPS),调查问卷数据覆盖全国25个省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阶段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选用了2018年的CFPS截面调查统计数据,基于研究需要,在删除缺失值和异常值后,最终选取了8413条有效调查数据作为样本,其中1913条为存在隔代抚养情况的家庭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2.74%。
本文关注的被解释变量为儿童个体的健康状况,在选择指标时需要着重考虑健康的科学度量。WHO指出,健康是包括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多维概念。鉴于我国已有较多的学者针对隔代抚养条件下儿童的心理发展及社会适应状态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儿童的生理健康状况进行实证度量。因此,本文所提到的儿童健康情况,均表示儿童的生理健康情况。本文选择度量儿童健康状况的主要变量为“过去一月是否患病”,该变量来源于调查问卷受访者基于家庭中儿童过去一个月有无患病真实情况作出的客观回答。
本文关注的解释变量为“儿童是否为隔代抚养”,CFPS问卷通过“白天由谁照管”“晚上由谁照管”对儿童当前的抚养模式进行了统计,本文选取回答为白天及晚上均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及适龄入学阶段白天上学、晚上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儿童样本,并将其定义为“隔代抚养”,而至少在白天或晚上可以由父母照管的儿童样本则定义为“父母抚养”。
本文关注的控制变量为隔代抚养儿童的个体特征及情境特征。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的城乡类型、是否参加医保、当前的教育程度;情境特征为儿童的抚养人面对儿童患病的处理方式(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结果
研究隔代抚养模式下儿童的健康状况,一定程度上要解决家庭对儿童抚养方式的选择对回归结果可能产生的偏误。因此,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基本思想是从父母抚养的控制组中根据倾向得分选取个体,与隔代抚养的处理组进行匹配,并根据结果得到配对个体间结果变量的差异,实现对干预效应的无偏估计〔12~13〕。
以D=1表示家庭的抚养方式为隔代抚养,即处理组;D=0表示家庭的抚养方式为父母抚养,即控制组,则平均处理效应为:
ATT=E(Y1-Y0|D=1)
其中,Y1和Y0分别表示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儿童一月患病情况。
为了选取到的控制组个体在可观测的特征中与处理组个体一致,本文利用Logit模型估计倾向得分:
Pr(D=1|X)=F(h(β1Individuality+β2Situation+μ))
其中,Individuality代表隔代抚养模式下儿童的个体特征,Situation代表隔代抚养模式下儿童的情境特征。
根据上述计量方法,使用Logit模型估计倾向得分,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分析。为了使结果更为简洁,本文仅汇报一对四近邻匹配的共同支撑取值范围情况(见表2)与样本匹配的平衡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2 共同支撑取值范围情况(1∶ 4近邻匹配)
表3 样本匹配的平衡性检验(1∶ 4近邻匹配)
表2给出了一对四近邻匹配情况下,控制组和处理组的个体是否位于共同支撑域内,可以发现,控制组存在45个位于共同支撑域外的个体,处理组个体均在共同支撑域内,这表明损失的样本数量较为有限,认为处理组可以通过匹配在控制组内得到得分相近的个体。通过表3可以发现,在匹配前,儿童的年龄、城乡分布、儿童患病处理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在匹配后,控制变量间的偏差均小于3%,且t检验表明倾向得分匹配消除了可观测的系统性差异,证明所选样本数据可以进行处理效应分析。表4进一步展示了匹配后数据整体平衡性条件的检验结果。
表4 样本匹配的整体检验结果(1∶ 4近邻匹配)
表5展示了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在处理过程中,本文采用一对四近邻匹配作为主要结果呈现,同时,为了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选取一对二近邻匹配、卡尺匹配、核匹配及样条匹配进行估计。估计结果显示,在不同匹配方法下,估计结果的回归情况、显著程度和匹配后不满足假设的样本数量与一对四近邻匹配大体相当。
表5 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
根据估计结果,隔代抚养对儿童过去一个月内患病的影响是在10%水平上显著的。相比于父母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儿童一月内患病的概率会减少2.2%,这也就表明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有正向的影响。具体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大部分处于退休状态,有更多时间和耐心陪伴、照护儿童,可以通过共同活动、调节饮食等方式增强儿童体质、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减少儿童的患病率;另一方面,隔代抚养的空闲时间优势可以使祖父母更快地发现儿童在健康方面的突发性问题并予以处置,避免因延误就医或者处理不当引起的后续健康问题,从另一个层面增强了儿童的健康情况。
在发现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正向显著影响后,继续探究基于城乡差异,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有无不同。在研究过程中,按照调查家庭的城乡情况进行分类,并针对城镇隔代抚养的儿童健康状况与农村隔代抚养的儿童健康状况分别进行回归(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见表6)。
表6 区分城乡类型考察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区分城乡类型考察隔代抚养条件下儿童健康状况的平均处理效应时,估计结果显示,城镇隔代抚养对儿童过去一个月内患病的影响是在5%水平下显著负向的。相较于父母抚养,城镇隔代抚养儿童一个月内患病的概率会降低4.9%,这说明在城镇居民中,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具有更积极更显著的影响。具体原因一方面可能为城镇的祖父母有更大的可能拥有更高的教育背景和收入水平,可以更好地抚养、教育孩子,这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极为积极显著的;另一方面,由于城镇的总体生活水平、医疗保障条件相对更高,由城镇的祖父母隔代抚养儿童,也会对儿童的健康状况带来更加积极正向的影响。
然而,表6中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过去一个月内患病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并不显著,这是否说明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健康状况没有影响呢?考虑到农村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家庭收入和医疗卫生保障观念差异,本文进一步考虑农村区分医保参加情况的隔代抚养儿童健康状况匹配后的平均处理效应(见表7)。
表7 农村区分医保参加情况考察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
通过表7可以发现,对于农村未参加医保的儿童,隔代抚养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得出的估计结果与前文的研究结果是截然相反的。回归结果显示,在农村未参加医保的条件下,相对于父母抚养,隔代抚养会使得儿童在一个月内患病的概率增加10%。回归结果表明,对于农村的未参加医保群体,或是因为收入水平限制,或是因为医疗卫生保障观念不足,在这个群体中,隔代抚养会使得儿童的健康状况显著变差。这一结论同时表明,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农村低收入群体尚未得到有效覆盖。
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隔代抚养已经成为我国家庭儿童抚养模式的重要选择,隔代抚养对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缓解青年人口抚养压力、增强青少年儿童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2018年中国家庭调查追踪问卷数据的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隔代抚养儿童的健康状况要普遍优于父母抚养儿童的健康状况;第二,在城镇居民中,隔代抚养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更加积极显著的;第三,对于农村地区未参加医保的儿童,隔代抚养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消极的。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在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出台相应政策适度发展隔代抚养家庭儿童抚养模式,在充分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同时,提升儿童健康状况。
第二,在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均衡城乡差异,更多关注农村低收入群体及医疗保障未覆盖家庭,对其提供相应的经济或政策支持,尽快将其纳入社会医疗保障范畴,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儿童健康水平。
本文研究的两点不足:第一,由于CFPS调查问卷数据变量的局限,本文在考虑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时仅使用了调查问卷受访者家庭中儿童“过去一月是否患病”一项,并未采用其他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第二,限于调查问卷的样本数量局限,“农村未参加医保”样本数相对其他组分样本数较少,因此结论三的现实意义仍需未来的进一步专题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