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转型背景下市场力量、技术溢出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4-08-31

傅 樵,冉 莹

(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学院, 重庆 400054)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各企业为了维持和扩展自己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花费巨额的研发经费用于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据2014年、201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报道,世界两千五百强企业在研发经费上的总支出大约为7 480亿美元,占全球的十分之九,而且全球五百强企业占两千五百强企业总支出的82%*彼得-诺兰.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海外投资布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将创新提到重要位置。***强调:“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垄断是激励企业创新的动力,如果没有垄断利润,就没有企业家愿意创新。从创新研发投入数据来看,的确是规模较大、力量较强的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投入更为强烈。但是,美国经济学家Leibenstein认为,由政府行为产生的垄断性企业会放松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导致技术创新的低效率[1]。Kamien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Tirole等认为垄断对企业的创新影响具有不确定性[3]。Scherer从企业R&D投入角度探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发现R&D投入与创新有显著的正相关性[4]。Freel等在研究中发现制造业行业中的员工增长量与产品创新能力正相关[5]。

我国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吴延兵探究了市场规模、市场力量和产权结构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发现市场集中度与R&D投入不存在相关性,但企业规模对R&D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白俊红对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线性正向影响[7]。邹国平等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了国有企业研发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规模扩大对研发投入具有挤出效应[8]。郑世林等通过经验数据分析发现,政府专项补助大大提高了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但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创新促进效应不明显[9]。王佳宁等研究发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会抑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认为这可能是由我国的融资体制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导致的[10]。张旭华从区域视角发现内向开放性创新和外向开放性创新均能提高区域创新绩效[11]。

相关文献反映,国内学者在市场结构、企业规模等对创新能力的探讨上并未达成共识,研究相对比较分散,基于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性研究较少。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市场力量、技术溢出、市场竞争等方面探讨2011—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我国重大转型变革时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在全样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单独将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与其余企业分别进行检验,分析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而发现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的创新能力敏感点的异同。

二、研究设计与指标说明

(一)被解释变量

衡量企业创新能力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专利数量、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和研发支出等,但是这些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专利数量指标来看,其存在的局限性在于:第一,虽然专利本身就包含大量关于技术创新方面的信息,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受到限制。王然等认为,专利授权过程中受到政府专利机构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中国专利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12]。第二,我们从调查数据中看到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有一个较大的落差,并非所有的创新发明都能获得专利授权。

从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指标来看,研发人员数量的划分并不准确。企业在进行研发人员的划分时,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很容易将有贡献的人员忽略或者将其他无关人员纳入指标中。研发支出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状况而不是产出状况。

与上述指标相比,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创新成果在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商业价值。因此,本文选取企业新产品产值占企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企业的创新能力,指标值越大,则企业创新能力越强。

(二)解释变量

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多而杂,综合现有的研究发现:首先,市场结构、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等对企业创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我国转型特殊时期企业技术改进尤为重要,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13];第三,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以及在市场中的持续发展能力为自主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依托。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市场力量、技术溢出、市场竞争3类因素来体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所受到的综合影响。

1.市场力量因素

垄断程度(HHI)。在现实经济市场上,完全垄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分析行业的市场结构时就需要衡量市场的垄断程度。衡量市场垄断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交叉弹性指数、赫芬达尔指数、行业集中度,其中行业集中度主要包括四厂商集中度(CR4)和八厂商集中度(CR8)。在以往的研究当中,使用最多的指标是CR4和CR8。但这两个指标在考虑市场份额和差异的因素上存在不足,而赫芬达尔指数采样覆盖了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因此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垄断程度。因此,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代表市场的垄断程度。赫芬达尔指数公式为:

其中,Xi代表第i个企业的规模,本文用企业的资产总额表示第i个企业的规模,X表示市场的总规模。

企业规模(SIZE)。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创新能力越强。但是据统计数据显示,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一定比大企业差,刘静在研究中发现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国的发明专利70%以上来源于中小企业[14]。现有研究发明中有不少发明是中小企业的研究成果,在相同的创新投入水平下,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数量远远超出大型企业的创新产品数量。因此,本文采用总资产(销售收入)与该行业企业个数的比值来代表企业规模。

2.技术溢出因素

技术引进强度(TAS)。企业创新除了自身的研发之外,还存在从国外引进技术进行二次研发创新的情况。引进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和经济跨越的最快方式,也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但有学者担心一味地依靠引进技术会造成本国技术创新的依赖习惯,降低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技术引进强度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研究,判断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借鉴已有学者的研究方法,将企业技术引进支出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作为企业技术引进强度的评判指标。

外商直接投资(FDI)。外商直接投资从多方面影响我国企业的创新,在我国设立的各种研发中心直接带动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除了最直接的技术投资,在人才和产品服务上,外商也间接引导着我国企业进行创新。有较好职业技能培训的高科技人才流入我国企业,有助于企业研发人员的技能提升。在产品服务上外资企业通过技能改进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或产品成本的降低,迫使我国竞争企业进行创新技能的提升。因此,本文以外商投入资本金表示外商直接投资。

3.市场竞争因素

利润率(PRO)。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到,创新就是为了获得潜在利润而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数。近年来,我国拟进行新三板分层次筛选创新企业,即使尚未盈利但是有足够的创新活跃度和交易活跃度的企业都可进入顶层,获得资源、资金等各方面的利好,促进创新层企业的定向发展。而从经济学理论上看,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技术创新也有极大的正向影响作用。盈利和创新两者息息相关,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经费就难以得到保障。本文将通过企业的利润率来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新品销售收入变动(INCOME)。企业管理运营目的往往是利润最大化,创新技术和产品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入无疑是对企业进行创新改革的一种利益上的支持。本文选取上年新品销售收入与本年新品销售收入之比作为新品销售收入变动指标值。

研发投入强度(INIR)。在众多研究中,R&D经费投入与技术创新活动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企业创新能力一部分来源于对创新研发投入力度的强弱。因此,本文采用R&D经费投入与销售收入之比作为研发投入强度的指标。

存货(STOCK)。传统生产企业组织的生产是以产品为中心,以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控制企业生产,生产组织形式僵化,若库存量增加,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灵活性,从而可能会使企业对于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时代,企业存货量可能随着市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本文选取企业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与销售额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

企业成长性(GROWS)。高成长性企业不仅能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增值能力,能引起当代生产领域的变革。李军奕认为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前景良好,有较多的投资机会,相反,低成长性企业所处的行业一般都达到了成熟期,虽然企业自身经营稳定,但创新投资机会较少[15]。本文采用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代表企业成长性。

综上所述,影响企业创新能力(NP)的主要因素有:企业垄断程度(HHI)、企业规模(SIZE)、技术引进强度(TAS)、外商直接投资(FDI)、利润率(PRO)、新品销售收入变动率(INCOME)、研发投入强度(INIR)、存货(STOCK)和企业成长性(GROWS)。为了验证垄断程度、企业规模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本文加入了垄断程度和企业规模的平方项,得到基本回归模型如下:

b7PROi,t+b8INCOMEi,t+b9INIRi,t+b9STOCKi,t+b10GROWS+εi,t

三、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一)数据的获取

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数据的收集中,本文选取的是根据官方定义的销售收入在2 000万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考虑到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新分类对工业进行了一个新的划分,本文选取2011—2015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为样本数据,总计41个行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剔除企业代码重复等无效观测值和异常值,对缺失值进行线性插值法替代。本文选取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泰安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二)描述统计

表1为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名称、定义和符号,表2是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

表1 变量定义和符号

表2 主要变量描述统计

四、实证分析

(一)市场力量、技术溢出、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文分别探讨市场力量、技术溢出、市场竞争等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以下计量分析中,主要建立4个模型:模型1只考虑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垄断程度,这是在众多研究中存在分歧的地方,所以本文提出来单独考虑;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技术引进强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利润率、新品销售变动,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考虑研发投入强度、存货和企业成长性。使用Stata13.0进行Hausman检验,得到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意味着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因此本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二)回归结果分析

1.市场集中度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

模型1显示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市场集中度每增长一个单位,企业创新能力增长1.02个单位,但达到某一极值之后呈负相关,也即所说的倒U型关系。这与熊彼特理论所说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创新有一定出入,但与之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互印证。当市场为非垄断市场时,随着企业的垄断程度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随之增强,而到寡头垄断占领市场时,垄断程度的加强反而会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减弱。

2.单个企业的规模与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本文从非单纯线性关系出发研究企业规模,研究结果显示,在企业规模达到临界值之前,企业扩大其规模是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这可能是因为大规模企业有一定的市场以及资金优势,能够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但当规模达到足够大时,企业对市场的把控较强,研发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存在一定风险,并且投资战线过长,效益可能不明显,因而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会出于稳健性考虑而降低企业创新能力。

3.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正相关

模型2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溢出中对自主创新能力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其系数为 2.964 3,而且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远远大于技术引进强度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逐步显现,企业应充分利用外商带来的创新资源,保证企业技术的先进性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表3 市场力量、技术溢出、市场竞争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注: *、 **、 ***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4.技术引进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正相关

技术引进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创新能力增长0.021 9个单位。从国家技术发展层面来说,技术引进是一个重要而快捷的方式。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施行了技术引进战略,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究发现,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能够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但是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能力不强,可能是因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5.利润率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正相关

模型3回归结果表明,利润率每增长一个单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正向变动0.842 6个单位。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利润的提高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企业留存收益越多,在有创新意愿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创新的可行性就越大。

6.新品销售收入变动率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正相关

新品销售收入的增加能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并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新品销售收入每增长一个单位,企业创新能力正向变动1.398 4个单位。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维持经济增长的动力几乎耗尽,许多大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成本高,甚至高达美国的95%以上,几乎没有成本优势进行低端竞争,而高端竞争所需要的是创新,新品销售收入的变化正好证实了这一点,从而帮助企业寻找到转型变革时期的突破点。根据避免竞争效应,企业会积极创新以避免竞争。

7.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正相关

在模型4中,R&D经费投入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系数为0.571 1,即R&D经费投入每增长一个单位,企业创新能力会正向增长0.571 1个单位,这与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创新的过程是漫长的、复杂的,而企业的创新需求是无限的,它的每个部分都可能因为R&D经费投入不足而滞留不前。在企业积极向创新型企业转变的同时,对于R&D经费投入也应该增强。

表4 垄断行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的为t值, *、 **、 ***分别表示在10%、5% 和 1% 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8.存货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负相关

存货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创新能力就会减弱0.504 5个单位。存货的堆积表明市场的需求量有所变化,企业发展重心可能会由创新发展转为市场经营。

9.企业成长性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正相关

企业成长性每增长一个单位,企业创新能力增长 3.586 9个单位。由此看出,企业成长性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效益增强,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正处于重大转型变革时期,成长中的企业深深明白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才是第一要素。

(三)垄断行业分析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经济转型期,熊彼特假说对我国在理论和政治层面上的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应该重视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强调应通过非市场力量将创新资源集中配置在具有寡占产业性质的大规模企业中[16]。本文将工业企业中具有自然垄断或者政治垄断行业特征的企业从整体中挑选出来进行进一步分析。本文用11个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和其他30个行业分别做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首先,从对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利润率和企业成长性与企业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存货与企业创新能力呈正相关,这与前期回归结果所得到的结论不一致。经济学家认为,垄断成本是最难估算的,而垄断利润是极其可观的,因为垄断企业基于自身市场力量制定高于市场水平的价格,使公众消费需求不断受到打压。垄断企业由于在市场中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其垄断定价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竞争成本是否提高,一旦垄断企业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利益最大化,其发展重心将会偏离社会发展轨迹,自主创新能力将会减弱。存货与创新呈正相关,这说明在垄断行业中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某些垄断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其垄断产品可能存在一定的产品惯性效应。

其次,其余27个非垄断行业的回归分析与前文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规范市场结构,抑制行业垄断。从市场力量上来说,市场集中度、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说明企业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垄断程度超过临界值时,垄断则不利于创新。基于此,政府应当完善相关制度环境,谨慎进行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防止企业垄断过度;真正实现市场优胜劣汰,保证企业发展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先进技术学习能力。从技术溢出角度来看,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均有促进作用,但技术引进带来的影响较弱。这说明我国技术引进后的二次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应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学习创新思维和方法,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同时,企业应当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创新投入资本,打造良好创新氛围,力争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实现企业的转型。

(3)放松对成长中的中小企业的制度约束,加强与社会公众部门的合作。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企业的成长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我国现有的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中,大多都具有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的特点,这种类型的企业成长性很强,成长空间大,在重要经济转型期带头作用明显。因此,政府可以在融资投资政策上对这些企业进行倾斜,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地评估科技企业,从而支持创新性企业快速发展和壮大。此外,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公众部门的合作,建立研发平台、产业培育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为科研创新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