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基于西北五省科技创新差异性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4-08-31

赵菁奇, 李本和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合肥 23002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基于西北五省科技创新差异性的实证研究

赵菁奇, 李本和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合肥230022)

摘要:西北五省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大力加强西北五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其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外科技创新差异性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西北五省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间科技创新的差异性较大。陕西省科技创新总量指标远高于其他四省,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联度不是很高;新疆科技创新的相对指标和部分关联度数据很优异;甘肃和青海在技术市场成交额和科技投入方面的关联度比较高。基于这些差异,西北五省在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同时,应学习和借鉴东中部科技创新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协同体系,发挥其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和战略支点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科技创新;差异性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Research

Under Background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truction:

2013年9月,***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继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点实施“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国外看,这个构想自提出就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一些经济合作正在“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从国内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相关省份尤其是古丝绸之路沿途的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积极响应,将这一战略视作加速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力图依靠自身优势,争取主动地位。陕西要打造丝绸之路的新起点,新疆定位为核心区,宁夏提出作为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甘肃则是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青海着重于战略基地建设。区域科技创新绩效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反映区域内的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及利用效率,创新绩效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科技资源运转的整体效能。因而客观、科学地评价西北五省的科技创新绩效,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我国进入新常态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北五省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及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集中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宏观战略层面的研究主要有:胡鞍钢等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的研究[1],白永秀等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依据、目标及实现步骤的研究[2],白永秀、王颂吉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研究[3],邢广程则从全球视野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定位[4]。有关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各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关于自身定位的研究。其中以研究新疆的文献最多,如唐立久、穆少波对于新疆核心区定位的研究[5],李金叶、舒鑫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新疆经济地位的相关思考[6], 李捷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新疆诸多影响的研究[7]。除新疆外,也有专家学者对甘肃、青海和宁夏等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的研究,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关于区域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比较欠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中亚、西亚,延伸至欧洲和非洲,沿线各国、各区域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科技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沿线区域竞争日益加剧,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又取决于科技创新水平。目前,尽管国内一些学者对区域科技创新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孙海荣从专利角度研究了西南四省和西北五省的专利竞争力测度[8], 肖文峰等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新疆R&D投入与经济增长及专利的关系[9],王丽娟、刘士达从灰色关联角度分析了甘肃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0]。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揭示区域科技创新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结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要求加以深化。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大多侧重于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研究,虽然也有学者从区域科技创新角度切入探讨了某地区的投入产出水平,但对我国进入新常态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还显得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促进西北五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而提升其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其战略支点作用。

二、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西北五省科技创新绩效的指标体系设置和数据处理

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属于公共政策范畴,国内外学者都有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外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有费里德里希·C·J的《公共政策》[11]、伯特和亚当·科尼利厄斯的《技术政策》[12]、Box和Louk的《发展科学和技术政策》[13],这些著作详细介绍了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国内学者也取得了初步成果,陈劲、陈钰芬设计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4],张红辉、 许继琴、 刘尚海采用DEA分析法对宁波市的科技自主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15],张凌、李锦慧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了黑龙江省的自主创新政策绩效[16]。本文汲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定量方法,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灰色关联度等数据,分析西北五省在科技创新绩效方面的差异,对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评价科技创新绩效的差异性可以从科技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入手分析。其实衡量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指标很多,本文鉴于各省统计口径存在差别,选取投入指标一般包括人力和财力投入,产出指标主要包括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等[17]。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关于西部五省科技创新的数据,设立科技创新的指标体系[18],包含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5个,反映二级指标的三级指标5个,如表1所示。R&D经费是对于研发的资金投入,政府研发投入是R&D经费中来自于政府的金额,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专利授权量是衡量科技产出能力的重要参数,技术市场成交额是反映科技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表1 西北五省科技创新比较指标体系

(二)西北五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分析

1.总量指标分析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通常用绝对数来表示。从总量指标来看,可以大致判断出西北五省之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仅以2012年数据为例,R&D经费投入陕西省最高,为287.2亿元,其余四省都没有过百亿,甘肃省略高,为60.5亿元,青海、宁夏和新疆都在50亿元以下,其中青海最少,只有13.1亿元,是陕西省的1/20。从R&D经费投入强度来看,陕西省最高,2012年达1.9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疆投入强度最低,只有0.53%。2012年R&D人员陕西省11.8万人,其余四省都在10万以下,甘肃和新疆各为2.4万、1.6万,青海和宁夏甚至以千计。专利授权量依然是陕西最多,2012年为14 908件,是青海的28.3倍,宁夏的17.7倍,是甘肃和宁夏的4倍多。技术市场成交额方面,宁夏最低,陕西省最高,最高是最低的115倍,陕西是新疆的62.2倍。从以上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情况绝对指标可以大致看出西北五省的科技创新能力,陕西省投入大,产出也大,甘肃省次之,青海、宁夏和新疆科技创新能力和陕西省不在一个层面上。

2.相对指标分析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基本联系的统计指标相比较的结果,表现形式为相对数。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2013)》的统计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相对数据(见表2-4)。

表2 人力资源绩效

从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的绩效表(表2),可以看出新疆的专利授权绩效最好,为2 194件/万人年,陕西略低,为1 809件/万人年,甘肃居中,宁夏、青海两省相当。从技术市场成交额绩效来看,陕西省最高,位居第一位,青海次之。宁夏和新疆相当,只相当于陕西的1/12,甘肃的1/9。可以看出,新疆每万人的专利授权量最高,基础研究相对比较扎实;陕西省研发人员的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最高,在产业化方面优于其他四省。

从R&D经费投入产出绩效表(表3)可以看出,新疆每亿元专利授权量最高,为87件,甘肃次之,为61件,青海、宁夏每亿元专利授权量相当,陕西省最低,与新疆每亿元专利授权量相差35件;从R&D经费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绩效表可以看出,甘肃、青海略高,其余三省均在1以下。

表3 R&D经费绩效

表4 政府研发投入绩效

从西北五省科技创新的政府研发投入绩效表(表4)可以看出,新疆政府研发投入每亿元专利授权量最高,为321件/亿元,宁夏次之,为206件/亿元。甘肃、青海相当于新疆的二分之一,陕西省最低,相当于新疆的四分之一。政府研发投入与技术市场成交额的绩效,青海省最高,新疆最低。结合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数据来看,虽然陕西省的投入与产出总量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四省,但无论是人力绩效还是经费投入绩效都不尽人意,尤其是经费绩效。新疆的绝对数虽然偏低,但人力绩效和经费投入绩效都优于其他四省。

(三)西北五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关联度分析

虽然以上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能初步反映西北五省的科技创新水平,但由于存在数据不充分、信息不完整的状况,利用以上两种指标还不能对五省的科技创新绩效做出相对准确的评判。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既可以增加研究的科学性,又可得出相对真实的评价结论。为简化计算,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方法[19],得出西北五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灰色关联度数据表(表5-6)。

表5 西北五省专利授权量与科技创新投入关联度

表6 西北五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与

1.专利授权量和科技创新投入的关联分析

从专利授权量与R&D经费的关联度数据(表5)来看,新疆最高,其余四省和自治区基本相当。说明新疆的R&D经费投入对于本自治区的专利产出发面起到明显作用,青海的R&D经费投入对于本区域的专利产出作用相对其他四省和自治区较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陕西省在2008—2012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名列全国前茅,一度超过全国平均值,2009年竟达2.32%,但R&D经费和专利授权的关联度仅为0.77,这和其较高的R&D经费投入不太相符,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考察专利授权量与R&D经费中政府研发投入的关联度数据(表5),新疆最高,陕西的关联度最小,甘肃、青海和宁夏基本相当。说明新疆的专利产出和R&D经费中政府研发投入有很大的关联性。同时,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陕西的研发投入在同一年度和其他四省和自治区相比都高出很多,2013年R&D经费达342.7亿元,是新疆的7.5倍多,R&D经费投入强度达2.14%,但是专利产出和这两者的关联度都没有预期的理想。无论是R&D经费支出还是R&D经费中政府资金所占比重,陕西的资金研发投入和专利授权量的关系都不是很大。

考察专利授权量与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关联度数据(表5),仍然是新疆最高,其次是青海和宁夏,陕西依然最低。新疆的R&D研究人员对本省的专利产出贡献最大。相比新疆,其他省和自治区的R&D研究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其在专利产出方面的作用,尤其是陕西省。

2.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科技创新投入的关联分析

分析技术市场成交额与R&D经费的关联度(表6)时发现,甘肃省最高,新疆最低,青海和宁夏接近,陕西居中。说明甘肃省的R&D经费投入对技术市场成交额的作用最为明显,产生的效益也最为显著,新疆则相反,其R&D经费投入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关联度最小,前者没有对后者产生明显效应。

考察R&D经费政府研发投入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关联度(表6)时,甘肃和青海最高,宁夏次之,陕西略后,新疆最低。说明甘肃和青海的政府研发投入的作用十分明显,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相反,新疆无论是R&D经费支出还是R&D经费政府资金所占比重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市场成交额中的作用。

从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关联度(表6)来看,五省在人力投入上都没有资金投入上那么明显。最高是青海,其次是甘肃和宁夏,陕西省关联度居中,新疆最低,可以说除青海外,其余四省人力投入对技术市场成交额的作用都不是很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一)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科研经费投入的科学性

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投入是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科技产出的水平。从西北五省的R&D经费投入强度(2013年R&D经费投入强度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依次为2.14%,1.07%,0.65%,0.81%,0.54%)[20]来看,除陕西省外,其余四省、自治区和上一年保持不变或增加缓慢,青海甚至还有下降的迹象。鉴于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如果一味加大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所占比重,无疑是加大了当地政府的负担。因此,应采取多种途径增加对西北五省的科技投入:一是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21],减缓当地财政科技拨款的压力;二是在国家有关“一路一带”规划中,增加西北五省区域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适时对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监测其效益走向,对下一步配置资源起导向作用;四是引用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合芜蚌等试验区先进的企业财税激励政策,在扩大政府投入资金的同时加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但同时也需要避免持续增加R&D经费投入而产生的边际递减效应,防止“拉弗曲线”拐点的提早出现。

(二)建立西北五省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科技创新的协同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大陆,绵延7 000多公里,途经中亚、西亚等多个国家,总人口近30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仅为4.6亿美元,2012年达到460多亿美元[22]。西北五省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资源禀赋相对东中部较好,应从多方面展开和中亚各国的合作。陕西省由于其强大的科技投入及在地缘关系上相对其他四省、自治区更靠近东中部,具有向这些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地区学习的先天优势,因此应以陕西省为龙头,建立西部五省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一方面可以从能源产业上介入,借助我国较高的能源开采水平和目前运营的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促进和中亚地区的合作。另一方面可以从农机产业上介入,利用陕西和新疆在数控机床、风机制造和农机制造领域的优势,推动西部五省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在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同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有的省区适合一省区一产业,而有的产业适合一产业多省区,只有根据各省、自治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建立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布局,才能促进省际和产业的协调发展[23]。在中东部地区过剩产业向丝绸之路经济带转移过程中,防止一味考虑沿线国家在人力、地价、基础设施等单方面的优势,要综合考虑被转移产业地的各方条件,在有些方面,西北五省也许更适合承接东部沿海发达省市过剩的产能。

(三)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增强科技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2014年科技体制改革重新启动,相继出台了关于项目和经费管理、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等文件,这可以看作是近些年科技领域里最强信号的改革,在科技界引起巨大反响,充分说明传统的科技资源管理模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的研究也已经证明,科技的发展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资源要素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的制度性措施。在怎么用好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的同时,西北五省应做好管理平台、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即做好计划整合和实施等工作,同时要处理好原有计划体系与新计划体系的关系。新疆应实施创新品牌战略,基于自身的农业优势,促进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注重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根据情况可以创建科创投资基金和科技援疆投资基金。甘肃应继续推动兰(州)白(银)试验区科技改革,增强省部间的科技合作。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五省科技资源重新配置的强大动力,基于政府不再直接管项目的具体背景,可以针对各省自身发展情况,尝试从某些科技领域入手,建立自己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促进科技资源尽早良性配置。值得警惕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要避免科技体制改革“新瓶装旧酒”和重走老路的情形出现。

(四)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契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性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知识的创新主体,而企业由于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具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具备通过市场得到回报的要素组合和运行机制,理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西北五省而言要依托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政府力所能及提供优越的法律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这点在企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法规不完善往往是企业产业化的陷阱[24];二是企业要重视自己的生命周期,合理制订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发展战略[25];三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作用。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性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深圳60%的科技成果来自于科技中小企业,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专利超过70%。但据现有情况来看,西北五省的科技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资金、人才等困难,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因此,西北五省应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契机,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企业研发基地建设,努力提升其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出更多的适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品牌产品。

(五)实现西北五省优势互补发展,增强区域科技创新的统筹性

陕西要进一步发挥R&D经费投入对于科技产出的影响作用,最大限度发挥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用,利用地理位置最接近中部的优势,可以将合芜蚌和武汉东湖试验区重大产业项目向西咸新区布局,推动以产业为纽带的区际合作。甘肃省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和经费投入的关联度很大,可以利用其“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平台,采用旅游资源和科技融合的方式,打包向中西亚出口丰富的旅游产品。青海和宁夏的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关联度相对比较平稳,宁夏由于体量整体较小,应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平台,吸取前些年忽略中阿博览会的教训,着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做好“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新疆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绝对数据都不占优势,但二者之间关联度数据相对比较优异,加之新疆又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可以打造文化科技中心,加强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位。各省区要充分认识到彼此之间存在的科技创新差异,应加强区域统筹与优化整合,努力实现各展所长与优势互补发展,这对于西北五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0.

[2]白永秀,吴航,王泽润.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依据、目标及实现步骤[J].人文杂志,2014(6):25-31.

[3]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2014(3):64-73.

[4]邢广程.海陆两个丝路:通向世界的战略之梯[J].学术前沿,2014(4)上:90-95.

[5]唐立久,穆少波.中国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9-24.

[6]李金叶,舒鑫.“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新疆经济地位的相关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8-22.

[7]李捷.新疆长治久安的新战略——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的意义[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2-29.

[8]孙海荣.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专利竞争力测度[J].重庆社会科学,2014(3):52-60.

[9]肖文峰,李萍,徐长林,等.新疆R&D投入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关系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实证的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2(2):11-14.

[10]王丽娟,刘士达.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甘肃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8-55.

[11]FRIEDRICH C J.Public Policy [M].[S.l.],Stytle Press,2007.

[12]BERT,CORNELIUS A.Technology Policy [M].[S.l.],Chromo Publishing,2012.

[13]BOX,LOUK,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for Development [M].[S.l.],Anthem Press,2006.

[14]陈劲,陈钰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86-91.

[15]张红辉,许继琴,刘尚海.基于DEA分析的宁波市科技自主创新绩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7):145-150.

[16]张凌,李锦慧.黑龙江自主创新政策绩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51-53.

[17]汪晓梦.我国中东部城市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建议[J].学术交流,2013(2):72-74.

[18]孔令刚.区域创新资源与区域创新系统[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19]刘思峰,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0]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DB/OL].[2014-10-23].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dpcgb/qgkjjftrtjgb/201410/t20141023_628330.html.

[21]王刚,张蔚凌.财政科技支出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4):45-51.

[22]王明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及其战略意义[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6):9-14.

[23]刘小兵,李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知识市场的协同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4):38-41.

[24]赵菁奇,史玉民.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化发展的案例分析研究——以深圳生物迈瑞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6(9):249-254.

[25]曹华林,安东,朱子书.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11):75-81.

(责任编辑许若茜)

收稿日期:2015-02-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区域开发战略升级研究”(14AJL014)

作者简介:赵菁奇(1978—),女,山西永济人,讲师,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政策、科技管理、区域经济等;李本和(1956—),男,河南太康人,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国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等。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8.00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5)08-0036-07

Based on Empirical Stu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erence of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ZHAO Jing-qi,LI Ben-he

(Party School of Anhu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The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are key areas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at our country’s economy development enters the new normal,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the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as a strategic fulcrum of the “OBAOR”. Based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erence analysis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using total index,relative index and grey correlation method,we studie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are large.The total index of Shanxi province is far higher than other four provinces,but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is not very high. The relative index and part correlation data of Xinjiang are excellent. In Gansu and Qinghai province,the correlation data between technology market turnover and input is high. Based on these differences,the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should learn some experiences from Eastern and Midlands in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llo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the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should establish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to play the role as core area and strategic fulcru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Key words:Silk Road Economic Belt;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erence

引用格式:赵菁奇,李本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基于西北五省科技创新差异性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8):36-42.

Citation format:ZHAO Jing-qi,LI Ben-he.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Research Under Background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truction: Based on Empirical Stu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erence of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8):36-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