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马 莉 顾乃华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服务系,广东 中山 528400; 暨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城镇化既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逐渐替代工业成为城市产业中的主力。[1]82-88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同时也影响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反之,服务业发展也受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影响。[2]7-11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城镇化水平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伴随着中山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山市服务业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为此,本文以1994—2015年中山市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数据为样本,对其二者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中山市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自Chenery H B和Syrquin M提出每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都与该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密切相关的观点以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就此掀起了有关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研究的高潮。Gollin根据城市形成的格局引入了“生产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两个概念。他认为在“生产型城市”中,城镇化是通过工业部门(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进步实现的,而在“消费型城市”中,城镇化是通过自然资源部门劳动生产力的进步实现的,并指出在“生产型城市”中,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密切相关的,但在“消费型城市” 中,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则没有那么显著[3]1-36。许多发展理论认为城镇化与工业化是同义的,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城镇化率甚至经常被用作判定人均收入的指标。该观点反映了一个程式化的发展过程,即农业到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的同时也包含了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4]1369-1401但也有研究发现,有些国家的城镇化虽然没有相应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相支撑,却出现了过度城镇化。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地区的“推动效应”大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拉动效应”,导致了农村人口外流,如贫困[5]357-371和过度城镇化及城市首位的城镇偏向政策。[6]98-125而Gollin却认为没有经历过制造业与服务业增长的国家,如果有自然资源可供出口,仍然可以实现城镇化。
然而,更多的经济学家则把研究方向集中到了城市集聚效应方面,而不是城市化本身。这些研究表明:集聚不仅会促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政府通过对城市实施贸易保护、基础设施投资、资本市场的补贴,或对农村实施歧视性的价格管制等方式支持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但其中也有一些抑制城市化的政策偏向,例如,从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角度来讲,一些计划经济体往往表现出对农村的偏向,而并不一定是对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偏向。由于城市化也是产业集聚的一种形式,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城市化当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7]287-304但Henderson的研究却发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另外,Laumas和Prem S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城镇化与服务业在中等发达国家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在不发达国家的相关性则很弱。他们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服务业的回归分析发现,服务业就业人口每增加1%,城市化水平仅提高0.39%。其原因主要是在不发达国家中,农业生产力相对较低,农业部门难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维持服务业部门就业人口的增加。而在中等发达国家中,城镇化与服务业间的关联度却非常高,服务业就业人口每增加1%,城市化水平就会提高1.28%[8]325-332。杜宇伟、刘东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1981—2013 年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发现,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52-61。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岸,是中国仅有的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1994年以前,中山市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为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第一产业和农村人口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占很大比重,城市发展水平较低,速度缓慢,基本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状态;1994—2005年,中山市城镇化率由44% 提高到74.29%,属于中山市城镇化发展的快速阶段,尤其是中山市实行的“市-镇”二级行政架构,极大地释放了镇区的发展活力,使各个镇区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与机遇选择其发展路径,由此形成了“一镇一品” 的专业镇发展格局。2006—2015年,中山市的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80%以上,属于城镇化发展的稳定阶段,如2011年,中山市针对一些镇区规划不统一、发展不平衡,难以形成高聚集度的产业集群,以及严重的无序竞争、产业层次低下等问题又提出了全域城镇化的发展理念。
目前,中山市城镇化水平虽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如主城区首位度不高、城市化根基不深、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差异较大等。在《2012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中,中山市“城乡发展动力”指数仅为15.1% ,“城乡发展质量”指数也只有14.4%。尤其是2010年,中山市主城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6.9%,远远低于国际流行的首位城市应占该区域经济总量30%的标准。其原因主要是中山市实行的是镇区各自为政的“行政区经济”,即各镇独立、“一镇一品”,这使得中山市各镇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再加上各镇的经济、交通等情况的不同,使得各镇对中心城区的依赖性以及中心城区对各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各不相同。另外,中山市长期以来中心城区首位度较低,各个镇区的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中山市近年来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1994—2015年,中山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不断发生着变化。第三产业虽然在经历了1994—2004年的下降之后,又开始稳步上升,但第三产业的比重却一直低于第二产业,这对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极为不利。长期以来,中山市的就业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如果第三产业的就业能力一直低于第二产业,则可能给中山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较大的障碍。另外,与工业化进程相比,中山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技术含量仍然较低,动力不足,相对滞后,尤其是商务服务业、商品博览会等形式的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再加上科技服务业实力不强,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金融服务业对实体经济融资效率较低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山市制造业的进一步提升和产业链向纵深延伸的要求难以实现,所有这些都将成为制约中山市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此外,中山市第三产业缺乏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关键性的骨干人才,如管理人才、跨境电商人才等,而人才的缺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山市服务业的发展。
本文选取1994—2015年中山市城镇化进程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城镇化进程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数的比重来反映,用czh表示,服务业发展水平用增加值来反映,采用fwy表示。为了既避免异方差的问题,又不影响数据的统计特征,本文分别对城镇化进程(czh)和服务业增加值(fwy)两个变量取对数lnczh,lnfwy。下面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因果检验。
当一个时间序列具有稳定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时,就可认为这个时间序列是稳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本文在建模分析时发现只有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因而回归时所进行的各种检验都是可信的。下面首先对城镇化进程(czh)和服务业增加值(fwy)两个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各序列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详见表1所示:
表1 ADF单位根检验
注:数据来源于1995—2016年《中山统计年鉴》 和《广东统计年鉴》。
由表1可知,变量Inczh和Infwy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时间序列不平稳。而进行一阶差分之后,ADF检验统计值小于临界值,表明Inczh和Infwy都是I(1)序列,符合进行协整分析的条件。
协整检验主要是决定一组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检验的数据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则各个序列也为同阶单整。为进一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需要对此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主要有EG两步法检验和JJ检验法。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本文利用lnfwy对lnscz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得到回归残差ε,然后对ε进行ADF检验。结果详见表2所示:
表2 序列E的ADF检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本文通过EG两步法检验得到T的统计值(-3.687 288),T的统计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3.020 686),可以认为估计残差序列E是平稳的,进而得到序列lnczh与lnfwy间具有协整关系,由此说明中山市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据此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进一步弄清中山市城镇化与服务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要对lnczh与lnfwy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以判定lnczh与lnfwy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Granger因果检验由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Granger.C.W.J) 于1969年所提出。Granger因果检验主要考察原假设x不是y的原因,而本文假设要得到的x是y的原因这一结论,所以要求拒绝原假设,即p值要小于0.1。在此,假设x为服务业发展水平,y为城镇化进程。如果p值大于0.05,则说明x是y的原因的假设,由此可以断定x不是y的原因。检验结果详见表3所示:
表3 Granger因果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原假设“服务业不是城镇化的原因”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成立,但假设“城镇化不是服务业的原因”成立。由此可以看出,中山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城镇化水平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中山市城镇化进程却不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原因,说明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不会影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对中山市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非对称因果关系,即中山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是城镇化进程的原因,但城镇化进程却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基于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速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2015年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广东省的3.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56.7%上升到2015年的59.5%,但仍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因此,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应力争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实现突破,逐步优化结构。具体来说,一是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依托城区良好的软硬件条件,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等,加快形成与中山市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着力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业。在此,中山市应以当地支柱、龙头企业为依托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对研发服务、三维科技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和创新的协调发展。
(2)加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的人才。和其他地区、其他产业相比,中山市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可以说,高素质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服务业人才的积累又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第一,中山市要发挥本地院校、科研机构的作用,并根据服务业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同时,加大与企业间的合作力度,逐步形成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第二,政府应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投入,如通过所得税减免、发放培训补助等措施,促进专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对服务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业人员素质。第三,高度重视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并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引进不同类型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发挥人力资源在服务业中的能动作用。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镇化和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服务业水平以及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山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规模不经济与使用效率偏低的现象,各镇区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和有效的对接,城镇体系还难以成为区域内经济布局、要素流动、信息传输等良好的空间载体。因此,中山市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第一,要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和桥梁建设改造,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高道路网络密度,以此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第二,加强城市水、电、燃气、通信等供应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检查,降低供水、供电的漏损率,提升燃气、通信的普及率,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第三,加大中山市西部地区城镇生态系统建设。如建设环五桂山森林公园带,打造环城公园景观区;建设岭南水系游览带,营造水乡公园观光区;建设西江公园体验带,塑造产业公园游憩区。强化城镇的生态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休闲环境,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本文以中山市1994—2015年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数据为样本对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非对称因果关系,服务业发展是城镇化的Granger原因,而城镇化不是服务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造成这种不对称因果关系的原因主要是:中山市服务业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人才严重缺乏以及中山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太快使得服务业难以跟上,进而造成中山市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严重脱节等。鉴于此,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力争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实现突破,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大服务业就业人才培育,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引进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发挥人力资源在服务业中的作用。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1] 杨治,杜朝晖.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城市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6).
[2] 倪鹏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假设与检验[J].财贸经济,2004(7).
[3] Douglas Gollin,Dietrich Vollrath.Urbanization with and without industrializ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16,21(1)
[4] Acemoglu D,Johnson S J,Robinson.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5).
[5] Barrios S L,Bertinelli E,Strobl.Climatic Change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The Case of Sub-Saharan Afric[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6,60(3).
[6] Davis Henderson.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3,53(1).
[7] Ofer G.Economizing on Urbanization in Socialist Countries:Historical Necessity or Socialist Strategy[C].Internal Migration: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New York,NY:Academic Press,1977.
[8] Prem S,Laumas,Martin Williams.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1984,10(3).
[9] 杜宇玮,刘东皇.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测度[J].城市问题,2015(12).
[10] 杜启云,钟振远,陈春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山市小城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南方建筑2015(4).
[11] 张自然.中国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
[12] 崔宏桥,沈颂东.吉林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灰色关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4(2).
[13] 刘德军,尚蔚.城镇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15(4).
[14] 程开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理论模型述评[J].经济评论,2007(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