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化背景下土木工程(国际班)培养方案设计

时间:2024-08-31

吴建华,夏建中

(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23)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在高等教育领域国际间的合作也日益深入,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着人文融合[1]。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等院校实行对外开放,使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已势在必行。目前各学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有很多种。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浙科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已有较悠久的历史[2],多个专业与德国多所应用科学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充分借鉴德国FH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已形成了包括土木工程专业在内的“2+3”培养模式[3],即把学习分成2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2年,在国内完成;第二阶段,选拔通过者去德国学习,时间3年,最后学成者,取得双方的文凭。

随着国际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目前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科建工学院)计划拓展新的办学模式,准备与国外学校合作成立全英文授课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其中国内学生20名,外国留学生10名,学生在第6至第8学期可选择赴国外合作院校学习,达到国外合作大学要求的学生,还可获得该国大学的学位。通过这种模式,使学生置身于国际化学习环境中,培养成为既有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知识,又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班的开办,使国际化办学进入一个新阶段,将增强学校对外开放力度,努力为国内学生争取更多的海外继续深造机会;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浙科院学习。使中外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实践,同时引进国外教育理念,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针对国际班教学的特殊性,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整合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教学运行体系,强化国际化背景下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 培养方案的总体设想

1.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际土木工程建设需要,具有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国际化、工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毕业生能在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4]。

1.2 培养方案设计

围绕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国情,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整合、优化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本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对国外学生开设中文课程(作为国外学生的外语),了解中国文化;对国内学生开设必要的思政课及大学英语的强化课,改革外语教学,注重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加强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其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大部分的拓展复合课全部采用英文教学。

1.2.1 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架

1)公共基础(国内学生——含思政课及大学英语;国外学生——含中文课程及中国文化类课),占总学分20%左右;

2)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占总学分25%左右;

3)拓展+复合课,占总学分25%左右;

4)专业实践(主要为课程实验、工程技术实习、毕业设计),占总学分30%左右。

总学分控制在170以内,学分分配见表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课外安排一部分时间,中外学生交流、融合,双方的外语强化学习、课外资料查询和课外作业等。

表1 各教学体系的学分分配Table1 Credit distribution of each teaching system

1.2.2 通过培养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有较好的人文社科基础和素养;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理论,具备利用力学知识分析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3)具备专业必需的制图、工程测量、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掌握结构工程的基本理论,具有结构设计、分析、验算的基本能力;

5)熟悉从事土木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

6)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能在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较强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

8)掌握各种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技巧,具有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撰写外语文档的能力和进行专业外语交流的能力。

2 教学条件与运行

2.1 教学条件

土木工程专业建于1980年,是浙科院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有30年的发展历史。200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至今已累计培养了4 000多名土木工程应用人才。目前在校学生600多人。现有专职教师33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7名,博士16名,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约占专职教师的50%。

土木工程专业有国际合作培养经验,自2001年始与德国纽伦堡应用科学大学、奥登堡应用科学大学、科堡应用科学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已初步构建了中德合作培养平台。

建筑工程实验中心为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完全具备教学所需的实验条件;土木工程专业与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及学生实习基地,构建了良好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2.2 学生管理

建立土木工程国际班完善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国内学生纳入年度招生计划,由学校招生办负责招生;国外学生由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招生,学校教务处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建工学院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及日常教学管理,配备外语水平较好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安排教授作为该班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教学质量监控纳入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之中。构建学生“2对1”互帮模式:由2名国内学生与1名国外学生结对,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互帮,形成学习小团队,相互融合,共同进步。

2.3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该具备国际意识、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工程技术理论知识,才可能培养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通过学院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到国外进修与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和访问考察等[4],培养教师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专门的知识,使教师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以适应外语授课的要求;同时,联系部分外籍教师来校教学,组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以保障该国际班的教学顺利进行。

2.4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设想

整合、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强调国际化和应用型,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考虑与国外合作院校的课程互认和衔接,充分利用和共享信息化、网络化的国际教育资源,把最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等。

增设有关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等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5],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补充国外工程设计规范,了解国际规则,并与国内规范作比较,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国际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在课程教学中,利用产学研合作基地,多进行现场教学,直观掌握工程应用问题;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多进行讨论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改革考试方式,注重进行形式多样的过程考核。

2.5 人才培养的评价及反馈

为了保证国际班的正常运行与培养质量,建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根据所组建国际班的实际生源情况及教学实践,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提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意见;同时,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扩大知识视野,增强自学能力等方面出发,在培养方案实施1年后,进行适当调整,以使方案更加完善,取得良好的效果。

3 结 语

人才的竞争已从区域性竞争发展到国际性竞争,人才交流会更加频繁[1]: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向海外发展成为跨国企业,国外人才或有国际化背景的国内人才会被这些企业所青睐;随着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市场,人才本土化策略使国内人才进入外企工作。故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国际合作办学的深入开展,将进一步拓展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影响,增强知名度,提高师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通过加强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宣传力度,国际班的成功开办,将为扩大办学规模创造条件,以此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更加突出国际化、应用型两大特色[2],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1] 张文皎.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与职业,2006(26):20-22.

[2] 杜卫,冯军,王学川.对浙江科技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的再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8(4):311-315.

[3] 冯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3):230-233.

[4] 王恩茂,王起才,王旭,等.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8(11):85-87.

[5] 高翔,王伟.简论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6(23):56-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