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朱吉梅
(浙江科技学院语言文学学院,杭州310023)
1995年笔者调入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浙科院)原英语教研室,开始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至今,已有15个年头。在这15年里,笔者作为主要负责人见证了浙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尤其在“十五”期间,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了各级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浙科院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改革创新,获得飞速发展。这15年来,浙科院大学英语教学共走过了3个发展阶段,即1996—2001年起步阶段、2002—2007年发展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深化改革阶段。
作为指导全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出版,教学大纲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测试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六方面作了说明。大纲的各项规定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安排、教材编写、教学质量检查的依据。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2004年初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试行)》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六方面作了说明和部署。虽然《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试行)》都是六方面的说明,但内容已经完全不同,《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1]。而《课程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课程要求(试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满足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在《课程要求(试行)》实施3年以后,教育部又于2007年正式发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3]。《课程要求(试行)》和《课程要求》均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后者突出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概念。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入实施阶段。教育部着手抓了4项工作:一是组织专家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二是委托有关出版社开发教学软件系统;三是成立项目组研究制订《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四是从2004年2月起,选定180所高等学校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型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司函[2007]1号)中指出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研究制订相关标准,逐步实现大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全国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随后教育部出台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司函[2007]2号)中单列一条,指出应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造就一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研究建立四、六级网络考试系统。这两个文件成为各校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尧学于2002年发表了《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 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4],就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出了六方面的思考与建议。其2003年发表的《关于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5],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入思考。
2004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6]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分析了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工作进展,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2007年,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指出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
张尧学司长在2008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简要回顾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历程,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绩,重点剖析了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要求[7]。
教育部有关领导的讲话进一步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引起了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主持的一种教学考试,它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的、公正的、正确的评价,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扩大的国际交流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为推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为中国各级用人部门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目的服务[8]。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全国统一的大规模考试,对考生、对学校、对用人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四、六级考试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从1999年5月起,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实施口语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Spoken English Test,简称为CET-SET),这标志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入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新阶段。
自2005年6月考试起,四、六级考试成绩采用了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道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即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道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四、六级考试加大了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部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由纸笔考试过渡到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方式的考试(简称“网考”),2009年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考试点。
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浙科院大学英语教学走过了3个发展阶段,即1996—2001年起步阶段、2002—2007年发展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深化改革阶段,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1996—2001 年为大学英语教学起步阶段,虽然1996年大学英语课程被列为校重点课程,但由于存在以下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缓慢。一是教师不了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作为指导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2份纲领性文件,在指导各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没有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其结果是事倍功半。二是教学模式单一,黑板、粉笔、书和录音机构成了当时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教学工具。三是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以讲解语法、语言知识、翻译为主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四是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职称低、学历低,教师外出学习机会严重短缺。浙科院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四级通过率低、学生作文成绩差,成为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专家论文中的典型样本。
针对上述情况,自1998级开始,从4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教研室为每位教师购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组织学习和讨论,在教学中深入领会和贯彻大纲精神。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尤其是增加听力部分内容。利用磁带、学校外语广播电台补充听力内容,加强课后指导和课堂检查。三是加强与各系的联系,组织四级模拟考试。四是购买客观题电脑阅卷机。这些措施一方面改变了教师依靠香烟头或小刀挖小洞批改客观题的现状,减轻教师大量阅卷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为综合分析全校学生的成绩提供方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客观题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等,及时采取应对改进措施。由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二级学院的积极配合和大学英语教师的辛勤努力,浙科院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稳步提高,从最初的20%提高到30%和45%,2000级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首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英语专业高层次毕业生数量有限,许多高校只好招聘英语本科毕业生作教师,而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也少,这使得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这种现象更为严重[5]。浙科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上述困境。2002年大批英语本科毕业生成为浙科院的英语教师,原来的英语教师也均为本科生,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结构很不合理。
在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的大环境下,原外语系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实施“硕士化”工程,原外语系为所有本科生集体报名参加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二是邀请省内外外语专家来学校开讲座,交流信息,扩大视野。三是充分利用外语教育类出版社提供的暑期培训机会,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四是依托学校的青年教师讲课平台,组织大学英语教师讲课比赛,相互观摩学习,提升教学水平。五是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选派教师出国短期进修。2006年和2007年分别派出32名教师赴澳洲和英国的大学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在2002年至2007年5年时间内,涌现了6位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十佳教师”,2位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做示范教学。除此之外,组织集体备课,形成合作、互助、共享、团结、共同进步的良好工作氛围。
此时,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此起彼伏,浙科院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实施改革。
一是采用课堂互动教学、大小班结合的教学模式。大班上课,约60人,精练读写译,利用多媒体教室,强调学生读写译训练;小班上课,约30人,精练听说,利用语言实验室,以学生听说练习为主。课堂逐步采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集音、视、画面于一体;教学尽可能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自信心。
二是改革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手段。从原来期末一次考试决定学期成绩改为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等。加强平时的过程评估,将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为了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总成绩中10%作为学生的口语成绩。
三是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课外活动的组织。2006年,130座的现代外语互动学习实验中心的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硬件环境。隔周2学时的机房自主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浙科院聘请的外籍教师人数从2000年的1名增加到2007年的8名,外教口语课、英语角等为学生提供了英语交流的机会;词汇竞赛、快速阅读竞赛、听力竞赛等各类竞赛又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英语才能的舞台。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级学生第四学期末的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达到62%,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15个百分点;1名大学英语学生在2006年浙江省首届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6年大学英语部获得浙江省教育工会“三育人“先进集体。
2008年至今为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阶段。随着学校《2008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的实施,大学英语学分进行了调整,必修8学分,第一、二学期分别为4学分;学生第三、四学期在拓展层次课程中外语类(C类)必须选修6~8学分。如何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根据浙科院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构建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成为每位大学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在原来改革基础上做了两件事情,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多样化。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对英语的要求,构建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元化英语学习需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分为两个板块:即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大学英语提高课程。开设了高级英语读写译、高级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
再者,构建了课堂互动教学+自主学习+课外实践——“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是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和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及网络自主学习中心、英语学习资料库、大学英语课程网站等;二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举办外教文化知识系列讲座、基本英语技能竞赛(包括口语、听力、词汇、阅读、写作等)、外语文化节、英语角、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文电影配音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浙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丰硕的成果。2006级和2007级学生第四学期末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分别达到72.9%和73.7%;1名学生荣获第十五届“21世纪◦星火英语杯”英语演讲比赛浙江省亚军,1名学生荣获首届“高教社杯”全国英语口译大赛华东地区比赛三等奖,20多名学生在浙江省英语报刊信息采集与解码邀请赛中荣获二、三等奖。
《课程要求》[3]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目前,浙科院成为硕士单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又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中澳合作办学专业、3个全英文专业的招生,科学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以满足浙科院学生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这应成为学校、各二级学院和英语教师共同参与探讨的主题。根据浙科院学生入学水平、所面临的社会需求和外语教学资源的情况,在深入调研、探讨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要求》[3]中提倡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新模式。同时强调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还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鉴于浙科院目前的网络技术,笔者认为有足够的硬件条件,来建立一种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新模式,建设一个能使师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互动的网站平台,构建基于学校校园网的教学平台,以满足新模式的需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一支精通业务、掌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熟悉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是无法完成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能否真正落实教改思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都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的提高[9]。
为了建设好这支教学团队,首先进行校本师资培训至关重要的。内容主要包含:“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外语教师应该有相当的理论意识,应该始终关注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应该不断汲取相关理论的合理成分,在相关理论的启发下,或在借鉴他人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探索符合本人、本校(班)和所教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10]。教师培训应注重促进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在新模式下,教师应具备以下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如信息时代英语教学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艺术基础,在综合这三者的基础上形成英语信息化教学的驾驭能力[11]。其次,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国内外访学和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师资水平。一方面,通过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进修,学习国外某一研究方向最前沿的理论,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同时全程跟踪国外大学的某一门通识课程或专业英语课程,掌握其教学方法、内容、模式等,为回国开设此类专业英语课程作准备,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每年选派大学英语教师前往国内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也是教师提升科研水平的一条路径。同时,年轻教师应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
外语教师的特殊职业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从事与自己教学有关的科研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12]。大学英语教师要想使科研工作真正有所突破,还要从基础做起,必须着手:
1)科研团队的建设。建立一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科研团队,首先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提高教师搞科研的认识和信心,明确科研方向,熟悉前沿的科研成果。
2)积极参与项目。高质量的论文不是作者闭门造车写出来的,而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或研究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课题而成的。为达此目的,除了发掘本校教师的自身潜力,积极申报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的工作以外,还可以邀请本校或外校在申报课题上做出卓有成效的专家来具体指导如何申请各级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促进教学,带动科研。总之,“以项目促科研”应该成为科研工作的一个方向。
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浙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过了不断发展的15年,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成功经验。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浙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和目标有待于深入探讨和实践,以不断完善、成熟,更好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服务。
[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
[2]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3]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5.
[4] 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 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3-8.
[5] 张尧学.关于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19-21.
[6] 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外语,2004(1):5-9.
[7] 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外语界,2008(4):2-7.
[8] 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十五年回顾[J].外国语,2003(3):21-29.
[9] 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8-409.
[10]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3.
[11]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66.
[1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