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以海南大学为例

时间:2024-08-31

邹 靖,符 涛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
——以海南大学为例

邹 靖,符 涛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权益受侵害现象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受侵害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有莫大关系,然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却存在着目标设置偏差、内容设置不全面、实施方法单一、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因此,要研究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需要明确课程目标、系统化课程内容、多样化课程教学手段和科学化课程评价。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就业指导;课程

近年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成为高校和高校毕业生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权益受侵害现象日益突出,但学校、政府关注焦点一般在如何提高就业率,而忽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权益受侵害情况。要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至关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享有的权益内容非常广泛,考虑其特殊性及有关法律方面规定,主要享有四方面权益:接受就业指导权、平等就业权、公平待遇权、违约求偿权。据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是指依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享有国家规定的接受就业指导权、平等就业权、公平待遇权和违约求偿权等相关劳动者权益。

现实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受侵害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在学校接受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不足,就业指导权未得到充分保护;平等就业权实现困难,毕业生常受到性别、身高、学校学历、身体健康、户籍等方面歧视,学生在就业双向选择中基本处于劣势,自主就业权受到限制;公平待遇权常受到损害,用人单位不签合同或协议,或签合同但试用期过长、存在霸王条款等,有超过半数比例的同学遭受过类似不公平的劳动待遇;违约求偿权难实现,毕业生权益受损后维权救济难,求偿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笔者在针对海南大学学生所做的调查中了解到该校学生就不同程度地受过上述权益侵害。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受损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由于我国现行的地域、户籍、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差距,毕业生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可能受到上述制度性的侵害;我国毕业生就业权益维护的法律较匮乏、疲软,侵权成本低,难以威慑违法者,维权成本高,难以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政府部门监察力度不够,或者过度干预,当前的劳动仲裁等制度对维权者不利;大多数高校就业工作起步晚,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到位,且急功近利,就业指导课程集中在毕业生就业程序、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技巧与技能培养上,既忽视对学生法律维权意识培养,也忽视为毕业生提供较系统的就业权益保护知识和策略教育等。而主观原因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求职心切、急躁,容易放松维护就业权益的警惕性;法律知识欠缺,对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等法律认知不足,对就业协议的签订程序不熟悉,轻易与用人单位签约或者签约时不注意权利义务的规定等;社会阅历和经验缺失,无法识别虚假信息和黑中介,易上当受骗;维权意识较弱,毕业生在就业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愿通过相关法律救济渠道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等。

笔者针对海南大学学生所作的调研中,了解到85.99%的学生认为学生在实习、试用期、求职过程权益被侵害的原因是大学生维权意识不强。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相关法制欠规范的大前提下,如果毕业生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储备相关法律知识是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权益被侵害的。因此,笔者认为:毕业生就业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以及法律、自我认识等相关知识的欠缺等。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关系

如上文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是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契约意识、维权意识、诚信意识和证据意识等五方面意识淡薄及相关知识的欠缺。常宇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一文在对河北几所高校所作调查中得出91%的学校较少开展就业维权方面咨询服务;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这说明高校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维权意识工作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这就成了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维权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认为需要高校给予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相关的教育,很多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接受过关于就业方面的法律教育。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不完善,无法给予高校毕业生较系统的就业权益保护知识和策略教育。

所谓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是指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运用相应法律政策和所学的就业指导知识以维护自己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顺利实现的一种活动。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与就业指导课程关系非常紧密。就业指导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维权意识、法律、自我认识等相关知识,能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能力和效果。笔者在针对海南大学学生所做的调查中问到:你认为就业指导课中有必要介绍就业权益保护问题吗?有97.39%的学生觉得很有必要或者有必要。

三、海南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就业指导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将课程研究归结为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问题,就业指导课程也属于一般课程,因此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探讨海南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设置偏差,缺乏指导性

课程目标指的是课程要达到的要求,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课程的理念。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并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积累相关知识和提高就业能力、生涯管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理念还主要偏重于就业安置和就业率的提高,海南大学也不例外。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注重的是学生求职技巧的提升,就业成功与否的考核,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和功利性,进行的指导难以做到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忽略了对学生个人素质和整体能力包括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专业与学业发展目标,导致课程目标发生偏差,未将课程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技能目标三者有机结合。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全面,功利性色彩重

通过与海南大学教务处和就业指导中心相关教师访谈了解到目前海南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以选修课形式进行,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两门选修课;同时还通过新生职业指导活动月、毕业生职业指导活动月和一对一求职咨询等活动来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就业观念、就业形势与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方面应急性指导,缺乏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能力、择业就业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缺乏对学生自我认识、个性塑造和潜能开发、法律维权知识、自我保护意识等高层次的内容的深入指导。总体来说,就业指导课程发展习得性指导内容较少,短期应急性指导内容较多, 且各部分内容之间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难以满足学生与社会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期待。

(三)课程实施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实施都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缺乏实习实践锻炼。海南大学就业指导课程采用大班教学的选修课或者讲座形式授课,一般采取的是教师在三尺讲台声嘶力竭地讲授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等知识性内容,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地听。与上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的同学访谈了解到:大多数课堂上师生之间鲜有互动,即便是有些许案例教学,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几乎没有实操性教学。教学手段与方法机械单一,随意性大,有效性低,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实例实操教学;教师过分注重“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与“做”,未能将“教”“学”“做”三者一体化结合。

(四)课程评价不科学,重结果轻过程

高等教育评估具有导向、诊断、激励和服务等功能,从而实现通过评价进而改善课程质量目的。目前,海南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采用的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通常做法是教师采用考试、论文等书面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既忽视了对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未能全面评估课程教与学的质量,无法体现评价的反馈、激励功能;也忽视了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及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地位。同时,课程评价标准基本是单个任课教师的主观标准,缺乏有效、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

四、 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海南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设置是指在既定教育目标指导下,由一定教育价值观和课程价值观决定的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根据学生、社会和学科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选择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一)就业指导课程设计理念

就业指导课程设计理念是课程体系的灵魂,引导着课程的具体实施方向,因此十分重要。海南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就业指导课程设为公共基础课程,系统性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中,注重全程化和系统化;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本教育理念,强调主体性教育,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来相应调整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同时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坚持课堂讲授与一对一辅导相结合,坚持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

(二)基于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海南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

1.明确课程目标

就业指导课应将课程知识目标、态度目标、技能目标三者有机结合。态度目标应重在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选择符合个人性格的专业或职业;知识目标应重在使学生理解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清晰认识个人的特性,了解职业发展和社会职业环境特点,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掌握系统的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等相关知识;技能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平台和资源来选择专业或职业,培养学生对生活或职业进行规划、管理和决策能力,掌握求职技巧并灵活应用的能力,提高沟通、解决突发问题、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能力等等。总之,就业指导课程应以发展性教育为目标,应变单纯的就业指导为综合的生涯辅导,让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有相关理论知识和求职技能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

2.系统化课程内容

学校应该根据就业指导课程总体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全校性课程内容,使其全程化、系统化;同时允许二级学院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设置适应学生具体情况和需求的课程内容。总的原则是各年级课程内容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使其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针对大一新生,侧重于适应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形成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突出职业理想和素质能力培养。针对大二学生,课程内容设置应重在让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培养专业兴趣,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认识专业与职业之间关系,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针对大三学生,侧重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生理、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并能正确评估自己,能根据自己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帮助学生确定就业方向,提高择业、就业能力,突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大四学生,根据择业期特点和困惑,着重进行就业形势、法律政策、求职技巧、压力管理与心理调节、创业教育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就业。总之,新形势下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生存能力储备和发展指导。

3.多样化课程教学手段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经验型课程,互动性很强,课程要求除了传统理论知识传授以外,应有更多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手段除了课堂形式外还应根据学生主体的多样性需求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研讨会、实习、优秀校友或业界精英讲座、企业参观访问、网络测评与网络课程等灵活多样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同时注重一对一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辅助作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提高择业技巧和能力,从而提高择业竞争力。

4.科学化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必须重视课程评价。就业指导课程评价应纳入高校课程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有机结合,体现全面性、科学性与发展性。全面性是指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学校既要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也要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效果评价;科学性即课程评价标准和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多样性;发展性即课程评价要注重课程动态性,体现发展性,将过程性评价放在重要位置。总之,就业指导课程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及评价结果的反馈激励。

[1] 高桥.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6.

[2] 王思思.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3] 常宇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4] 陈时高.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5] 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赵峰)

Abstract: The grim reality of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violated very obviously nowadays. The violation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has the problems of goal-setting deviation, incomplete content, singl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unscientific evaluation. Therefore, to design the successfu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whi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lf-protec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requires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systematized curriculum content, diversified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and scientific curriculum evalua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or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interest;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AResearchontheEmploymentGuidanceCourseSystemof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Self-protectionofCollegeGraduates'EmploymentRightsandInterests——ACaseStudyofHainanUniversity

ZOU Jing,FU Tao

(School of Tourism,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G645

A

1009-9743(2017)03-0097-05

2017-03-02

邹靖,女,汉族,重庆永川人。法学硕士。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商法学。符涛,男,汉族,海南文昌人。法学硕士。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3.0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