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冯 洁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冯 洁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重要的公共必修科目,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但其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必要。针对目前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随意化、形式化和碎片化等问题,主张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战略性、讲求实效性、形成体系性,切实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和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逐渐接轨,国际范围的学术交流也日趋频繁。今天,不但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国留学,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来华留学,受教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计划和必修科目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也适用于外国留学生?对此,有人以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信仰等差异为由,主张取消或放弃对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殊不知,这正是展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和优势的重要契机和平台。关于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其关键并不在于这种教育是否有必要,而在于如何找到一种适宜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因此,我们以此作为探讨重点,以期切实推动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为高效地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海外留学生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成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和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早已有之。今天,它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必修科目,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如今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也纷纷加入到我国教育的行列中,与中国学生一道接受高等教育,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对此,有人难免会问,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和内容,有必要应用到外国留学生身上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解决外国留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必然途径,还是实现中华文化和教育“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选择。
(一)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命题,透彻地讲清了我国高校的性质和高校建设根本目标的必然要求*梅荣政:《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红旗文稿》,2015年第3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贯彻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有效抓手。我国的大学和教育姓“社”,当然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讲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讲好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这是社会主义高校和教育的重要特色,不能因为外国留学生的存在就删除了、不讲了。否则,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叫社会主义?
当然,我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奉和阐发,可能和外国留学生们在其本国所受教育不一致、甚至相矛盾。但我们是在尊重留学生本国文化和宗教信仰基础上而进行的,我们只是在讲解和宣传,他们如何理解、是否接受,是另外一回事,丝毫没有强迫他们的意愿。再者,世界本来就是七色阳光,教育和文化本来就是多元的,留学生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肯定不是为了倾听和他们国内相同的同一种理论,见识同一种颜色,他们肯定希望看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希望听到中国发出的不同声音。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外国留学生思想问题的必然途径
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至少要解决两方面问题:知识方面和思想方面问题。如果说知识上的问题主要靠专业课学习去解决的话,那么,思想方面的问题,则主要靠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了。而其思想认识问题,既有政治方面的“大”问题,也有日常生活方面的“小”问题。一方面,外国学生由于生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环境不同的,表现出对中国经济、政治制度和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的不认同,导致他们在我国高校留学期间缺乏归属感,无法适应我国高校教育,思想上出现偏颇。另一方面,留学生也会因为语言沟通的困难、生活习惯的不同等,不能很好地与本国学生及教师沟通,无法快速、有效地融入到中国高校的生活环境当中。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思想上的困扰、心理上的压抑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在华学习和交流。所以,“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是对外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做好这项工作, 是保证教学、加强管理、培养更多优秀外国留学生人才的必要措施。”*金春花:《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几点措施》,《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年Z2期。
(三)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然选择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的教育交流也日渐频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度来华留学调查报告显示,来华留学经历了10余年的高速发展阶段,截止2014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了37.7万,创下了历史纪录。数据显示,2005-2014年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速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为13.19%。*参见:http://www.eol.cn/html/lhlx/content.html,2016-1-24.据中国教育在线2015年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发布,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参见:http://edu.sina.com.cn/a/2015-03-20/1146258457.shtml, 2016-1-24.从上述数据也可反应出我国的海外留学生数量随着经济发展也日益增多,中国是留学生输入输出的大国。
随着中国高校教学服务更趋于国际化,外国留学生和移民来华的数量也逐年上升,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一条重要途径和独特风景线,成为宣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不能消除他们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误解和偏见,不能很好地回答和解决其思想认识中的问题和困惑,不能使我们彼此坦诚相待,中西文化交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华文化“走出去”就会困难重重。
众所周知,中国已逐渐成为国际化的大熔炉,吸纳着世界各地的精英人才。而留学生的到来,无疑是为中国与海外的沟通交流驾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但目前,由于对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方法存在一定问题,致使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领域影响和作用基本为零,白白浪费了这一中国和世界增进了解、互信和友谊的大好平台。
(一)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随意化
当下,很多高校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在认识上不到位,态度上存在很大随意性。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对本国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严肃大事,是必须不折不扣严格执行的社会主义教育方略。对外国留学生而言,则不是必须的,可有可无。极端一点的,主张直接取消或放弃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温和一点的,认为我们最多只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对于他们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彼此属于不同的阵营,文化和信仰存在根本性差异,我们不能强人所难。因此,在他们看来,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搞可不搞,做与不做,都没有多大意义。
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误解,把它看成只有在中国才存在的东西。其实,即使“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词汇或称谓是中国特有的,但其实质内容,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的教育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对之加以正确引导和疏通是其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虽然不同国家的教育内容会有所差别,但这些问题绝不会因为国界的跨越而消失,因而,相应的教育便不可或缺。更何况,如果根据西方“普世价值”观点,则我们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无什么不妥;并且,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所在,是货真价实的普世价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做得更有底气。
上述认为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模棱两可的观点和态度,还必然导致其在实践中的形式化、碎片化问题,因而必然有损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和价值性,使得外国留学生也认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笑话。这样,反而不如不做。要做,我们就要尽力做好。
(二)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化
由于对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认识上的不到位和态度上的随意性,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在授课上又明显地存在着形式化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不顾外国留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特点,一股脑地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生硬地灌输给他们。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灌输。因为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都不是人们直接经验的自发产物。“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但我们应注意,“灌输”在这里并不是机械的、强制的,它在俄文中的本义是“带来、带给”“引导、开导”“填充、充实”的意思,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启发”;“灌输”对象也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着强烈、内在的理论需求。遗憾的是,我们对“灌输”大都作了望文生义的理解和执行,以一副我高高在上、你爱听不听,我传播真理、你爱信不信的姿态,进行理论的“暴风骤雨”和“大水漫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即使我们这样来理解和进行理论“灌输”,它对我们国内的学生还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理论教育,具有一定理论背景和基础。即使我们讲的理论不是他们的真实需要,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内在需要。不论他们是自愿或被动,还是能够听得懂、听得进的。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他们既没有这样的内在需求、更缺乏这样的理论基础,如果就这样生硬地把我们社会主义的理论“灌输”给他们,他们的反应可想而知。所以,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下大功夫去探索适宜的内容和方法,而不能停留于形式化上。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否则,就容易被人看笑话。
(三)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碎片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承担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担。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极端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纲领性政策和文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体系化、科学化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们已形成了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链条;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法律基础教育、历史和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内容体系;并具有一套相对完备的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
相比于国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鲜有明确的、具体的关于国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政策和意见,且没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导致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留学生教育教学中流于形式,教学内容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影响非常有限。当下,虽有部分高校已逐渐将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植入到留学生教学课程计划之中,但并未在全国普及,而且既没有设立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教育内容琐碎,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和展示中国形象的应有作用。
问题所在往往也是出路所在,而且本身就孕育着解决方法。对于我国高校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存在的诸多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善于反思和及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必将真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同于世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战略性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与交流不可避免,这是实现我国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在教育上,中国高校招收广大留学生是促进教育发展、展示我国综合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符合我国根本利益。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纳入到这个战略框架下来认识和对待。
我们之所以要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要改变他们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无知和误解,而并不是要同化他们的文化、改变他们的信仰,更不是要“策反”他们。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在大部分外国人心目中,中国留给人们的总是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个积贫积弱、愚昧落后的破落形象。只有他们亲自踏上这片热土,他们才能切身感受到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才能切实理解中华文明的魅力和生机。通过对招收外国留学生、对其进行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浸润和思想政治教育洗礼,就有望消除他对中国的无知和误解,进而热爱和宣传中华文化,成为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力量、宣传中国形象和实现对外友好交流的一只重要力量。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那种认为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甚至主张取消或放弃的做法,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
(二)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求实效性
由于外国留学生在其本国所受教育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其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甚至与我们存在根本的差别,因此,别指望仅仅通过我们的理论宣传就能使他们接受我们的信仰和主张。所以,我们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一些必要的理论“灌输”(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和开启之外,应把教育的重点更多地放到实践体验和事实验证上来,讲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马克思曾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地解决。”*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讲求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应当多采取那些可感、可视、能动参与的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即一切用事实说话,既要讲求以理服人,更要讲求以事实服人,使外国留学生切实认识到我国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等。事实胜于雄辩,在对中华文明的耳濡目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伟大成就震撼中,他们自然就会认可我们所走的道路、所坚持的理论和所实行的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另外,电视电台、书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也可弥补纯课堂理论灌输法的不足,是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建构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对外国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无缝对接”和全面覆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三)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形成体系性
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既需要认识上的端正和方法上的改进,也依赖于其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备。碎片化、随机化、形式化的教学内容是无法有效改变他们的既有认识的。因此,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标准和责任主体等系列内容。这既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切实重视,给出相应、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也需要相关高校的自行探索。
由于我国高校中海外留学生来自全球各个国家,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标准、编订统一的教材,可能不太现实,但国家及其相关部门必须意识到,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领域不能留有空白,我们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或管理机构,对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出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比如,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必须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板块以及中国历代名人和英雄人物介绍等“规定动作”。这是各高校在对国外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遵守的方针和原则,不可突破。在此前提下,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编订自己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完成好“自选动作”,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提高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目标出发,形成科学、高效、完备的教育内容和教学体系。
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但我们坚信,直面问题总比回避问题要好。只要我们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协同一致、与时俱进,善于制定出符合本校留学生实际的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努力做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有可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不但是我国大学生、而且是海外留学生“真心喜爱”和“终生受益”的课程。如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是我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和发展国际友谊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陈立思.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 关秋红.关于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9).
[7] 梅荣政.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J].红旗文稿,2015(3).
[8] 王春刚,王凤丽.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探析[J].前沿,2013(21).
[9] 王春刚,刘洋.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及特点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6).
[10] 翟国.高校留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5(3).
[11] 李洋.浅析中美两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异同[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12] 金春花.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几点措施[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Z2).
(责任编辑:赵 峰)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ese Colleges: Problems and Solution
FENG-Jie
(School of Marxism,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s in Chinese colleges. Our Chinese education features in this course which is indispensable for all th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quite special and complicated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With the globalizatio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With the existence of casualness, formaliz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strategies, effectiveness, and systemat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to the world.
Chinese colleges;intern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10-27 作者简介:冯洁,女,汉族,上海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专业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B0-0
A
1009-9743(2017)01-0011-06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1.0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