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筹建及安徽电大优势探析

时间:2024-08-31

田红梅,江丽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保障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学分银行”就是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进行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1]它是学习成果的转换枢纽,激励个人以学分形式收存终身的学习成果,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是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一 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筹建情况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也开启了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为了服务更高站位、更宽领域、更高质量、更深协同的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沪江浙皖一市三省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决定成立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以下简称长三角学分银行)。

1.学分银行的内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指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关键因素,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人的质量由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能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综合表示,表述为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有效投资,即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投资的有效性通过人的个人学习行为来实现。学分银行教育管理制度就是将人一生在不同的时期、地点、行业的个性化学习获得的成果,认定为学分,进行收集、储存、累积以及有效管理。[2]由此,学分银行承担着普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开放兼容,中等、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学历、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联合融通。

2.长三角学分银行的筹建背景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2018年安徽全域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同年,沪江浙皖一市三省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框架协议》,“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以下简称“长三角学分银行”)便是其中的重点协作项目之一。2019 年7月,沪江浙皖一市三省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文,成立了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目的是探索建立长三角开放教育学分银行共同平台,研究制定共同规则、运行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开放大学为主的学分银行功能,探索学生校际流动与培养的互认机制,探索地区间学习成果的互认机制,推进地区内的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3]2019 年12 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刚要》中明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利于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制度体系,有利于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国家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视,为长三角学分银行的深入推进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3.拟制了规章制度,明确了协同发展方向

长三角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在《关于成立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的通知》中明确提及,是面向一市三省学习者,以开放教育领域为重点,以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和转换服务平台,苏浙皖沪学分银行作为其分行,通过跨地区服务平台,实现学分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服务长三角地区终身学习区域联动机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4]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牵头成立了长三角学分银行建设筹备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一市三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筹备工作组建立协作机制,细化建设方案,推进落实建设内容,开展了对上海市以及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调查研究,调研学分银行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运行现状,依据调研的结果,对长三角学分银行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定位、功能、内容达成了共识。[5]同期,筹备工作组群策群力,拟制了《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章程》《管理办法》《服务体系管理办法》《学习成果认证办法》《学习成果转换工作指南》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于2019年12 月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工作推进会上,被给与了充分肯定,也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明确了方向,有效保障了学分银行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实践与探索

2012年随着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正式挂牌,标志着全国首家省市级学分银行正式成立,随后江苏省、浙江省相继成立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发展至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服务体系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职业培训课程的转换学分标准愈发多样(见表1)。特别是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经过实践的沉淀提炼,构建了稳定的运行模式。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既是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带动长三角学分银行建设的引擎力量。概述归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情况,概述如下:

表1 上海、江苏、浙江学分银行建设情况

1.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依托江苏开放大学承办,在江苏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下,先后制定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工作规程》《管理办法》《学习成果框架》《实施细则》《合作联盟章程》等制度文件。同时构建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实现了学习成果的认证、存储与转换等核心业务,学习者在信息平台上实名注册,在不间断持续补增学习信息的情况下,还可获得奖励积分。2017 年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合作联盟的成立,是学分银行建设中的标志性事件,目前已经与28 家联盟单位合作,共计存入学历教育成绩数超过了117万条。[7]2018年开通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APP,可以在客户端实现账户开户、信息查询、成果转换等功能。

2.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服务体系采取统一部署,由学分银行管委会统筹专家委员会,设立扁平化管理;参照行政区域设置架构四级,采用分级授权,依次为省中心、市级分部(含高校、机构分部)、县(区)分中心、乡镇街道的成校受理点,同时全面对接每一级中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在浙江省政策文件《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学分银行的主要任务,根据《浙江省学分银行社会培训学习成果统计分析报告》的发布内容,指出要为省政府教育提供决策数据参考。浙江省学分银行以信息平台为载体,着力构建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库,通过大数据深化数据分析应用。信息平台设计上实行模块共享、流程定制;三大模块分别为门户网站、网上管理中心、网上服务中心;定制的流程包括注册、实名认证、查询、学分认定和转换等,操作使用设置上,注重周到便捷的个人体验。

3.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管理体系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结构合理,领导机构是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下设5 个部门,分别是学历教育认证部、信息服务部、职业培训认证部、综合管理部、文化休闲教育认证部。突破学分认定主体不清、学分累积能力不济、学分转换需求不足的三大困境,上海市学分银行明晰了作为专门服务机构,需要构建“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学分银行系统。学分银行不是各级各类教育融合沟通的实施者,而是推动者和促进者。由此秉持着开放思维,确定学分银行体系中的主体,是法律赋予了自主权的办学、培训、发证等教育机构;秉持着平台思维,忖量学分银行的功能,是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建立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加入到学分银行系统中来;秉承着数据思维,确保学分的真实性前提下,将学习者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的学习成果数据,导入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秉承着服务思维,围绕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广大学习者这两类服务对象,重新定义学分银行业务内容;秉持着用户思维,梳理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操作流程,使其简约精确,服务更人性化。[8]

三 安徽电大学分银行在长三角学分银行中的优势

安徽居中靠东、连南接北,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成员,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安徽融入长三角,在国家战略上承载着共享发展与全面开放的历史使命。比较研究江苏、浙江两省以及上海市学分银行的发展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以期在长三角学分银行的建设推进过程中,安徽电大学分银行能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抓住长三角学分银行整体跃迁的历史机遇,增添发展动能。

1.安徽电大汇聚丰硕的学习成果

作为长三角学分银行的成员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省属公办本科高等学校。建校40 年来,先后开设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等学科,共100多个专业,培养的学历教育毕业生累计55 万多人;与众多教育机构保持合作,开展各类培训,考核人次超过500多万。[9]承担建设的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在线平台,2014年上线,截至2019年底,网络园区入住高校及教育机构85所,线上开设课程5570门,上线学习者31万,平台总访问量1.5亿人次。安徽电大秉承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不仅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安徽电大教育及服务汇聚的丰硕学习成果,有利于长三角学分银行的数据累积。

2.铺设了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协同合作的基础

安徽电大实行多形式、多功能、多规格办学。开放教育自1999年起举办,成为电大学历教育的主体,开放教育是系统办学,分为省校、市分校、县工作站三级,构建了以省校为核心、17所市级分校为支撑、69 所县级工作站和7 个行业系统教学点为基础,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云、路、端三位一体,覆盖全省的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系统。安徽电大整合并利用资源,学历教育还举办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坚持办学与服务并举,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不仅与教育部“国培计划”省级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国家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远程教育中心、省委组织部安徽省干部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安徽省社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保持着业务合作,而且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各种培训考核项目。同时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成立了安徽老年开放大学,与省老年大学协会合作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安徽电大承担着实施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的建设任务,建设过程中,相继联合省内所有高等职业院校及部门高校,共计85 所,组成了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联盟。运用网络园区的信息平台,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学分银行服务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模式。这些都为长三角学分银行的深入开展,先期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创设了沟通交流的渠道,铺设了广泛合作的基础。

3.安徽电大学分银行的特色

2013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正式启动,其中的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安徽电大,开启了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的建设,网络园区2014年正式上线运行。同年,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安徽)也正式揭牌成立,此后双线并行。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安徽)是综合实践“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载体,是面向社会开展认证业务的窗口,加入到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有助于学校融入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有助于加快建设“安徽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满足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安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经过六年的建设,网络园区平台运行效能、入住高校规模、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等成效显著,探索出“政府引领、高校联动、共建共享、规范有序、提质增效、信息技术支撑、全省高校继续教育集约发展和谐统一”的创新发展之路。网络园区研究成果《建设省级继续教育网络园区融合创新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项目”获得2018 年全省、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10]网络园区继续教育平台开发了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机制和合作模式,学分银行作为网络园区平台中的一项功能,内容包含学习者基础信息库、共享课程超市、学习成果库、学分认定子系统、学分转换子系统。[11]网络园区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的运行,不仅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之间的课程互选,而且扩大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达成了学分的互认,为进一步完善学分银行的三大核心功能,即为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服务提供了路径参考与经验积累。

虽然学分银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建设学分银行,是为了满足个人成长、发展的愿望、个人需要学习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相信在行政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下,在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强力带动下,江浙皖形成合力,发挥特长,应对着长三角学分银行的实施、落地、展开,势必会做到理念和观念的更新,制度和体系的创新,措施和对策的出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