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时间:2024-08-31

王双双,万翾,黄纯斌

(1.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2;2.南昌电大,江西 南昌 330003;3.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2019年9月,***指出,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1]。技能是能力的核心,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能力由技能演变而来,且含义更为广泛。《中国未来学校2.0 框架》提出,教育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2]。“能力”从职教领域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教育的最终目的变成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与形成[3]。为深入了解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关键词共词分析法,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一 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以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和CSSCI中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客观分析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共现关键词,确定热点,探测前沿,梳理演进脉络,并结合相关样本文献进行定性分析。

2.研究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共词分析法,通过对一组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进行两两统计,以此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文献关键词突现情况以及热点演变趋势。

3.研究样本。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在CNKI的网页上点击“高级检索”,然后在目标栏选择“期刊”,期刊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本研究以“学生能力培养”并含“教育”为主题检索,将论文发表年份设置不限(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 年11 月21 日),共获取1160 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征文、会议公告、卷首等无效文献,共获得1147 篇有效文献,年份跨度为1992-2018年,得到总体发文趋势(如图1所示):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在1992-2009 年期间处于波动性上升,并在2009年达到了发文量的最高峰,但是在2014年又开始下降。

图1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总体发文趋势

二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从知网中导出的文献内容,经格式转化后导入CiteSpace 5.0.R1.SE. 生成可视化图谱。在CiteSpace的运算界面,设置时间跨度为1992-2018年,时间分区为1年;来源选为文献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和增补关键词;在节点类型中选择关键词;在阈值设置上选择Top N,系统默认数值N 为50;在图谱修剪里勾选最小生成树和修剪切片网络,运行CiteSpace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为精准而有效地呈现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词,特在控制栏中调节相关变量,设置关键词次数为20,字体为7,圆形节点为49,最终形成如图2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 中圆圈代表节点,节点越大则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外环颜色越深的圆圈表示该关键词中心度较高,一个关键词拥有越高的中心度,则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概率越大,其在共现网络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强。从图中节点大小来看,“创新能力”节点最大,且外环颜色最深,这说明“创新能力”出现频次最高,具有较高中心度,是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领域。

图2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如图2 所示,知识图谱中部分关键词外延太大,不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如“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等。其次,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教育等这些高频关键词都属于同一主题范畴,将选取“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关键词,其他的高频关键词将不做具体分析,最终形成表1。

表1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文献高频次和高中心度关键词

由表1 可知,高频次和高中心度关键词能反映出三方面内容:一是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主要对象,关键词“高职学生”的频次为53,中心度为0.08,是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主要对象;二是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主要教育类型,与高职学生相对应的教育类型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应用能力、关键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等方面;三是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主要场所范畴,“高职院校”是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主要场所范畴,比“高职学生”和“高职教育”具有更高的中心度,说明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概率更大,其在共现网络中的影响力也更强。

结合知识图谱发现,“培养模式”、“培养策略”以及“培养途径”是围绕着“如何培养”的问题展开的。从频次和中心度分析,在三者中“培养模式”具有最高的频数和最高的中心度,说明其在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中具有较强影响力。

三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

(一)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热点解析

综合知识图谱及以上分析,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七大热点分别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改革”“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素质教育”以及“学习能力”。

1.创新能力研究

“创新能力”一词共出现152 次,中心度为0.30。综合分析图2、表1可知,无论在频次还是中心度上,“创新能力”都远高于其他关键词,说明“创新能力”研究是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最大热点领域。创新能力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关于创新能力内涵的理论研究;二是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体系构建研究[4]。

2.实践能力研究

“实践能力”的频次为60 次,中心度为0.11。分析可知,与实践能力相关的关键词还包括“实践教学”。从1999 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始,我国逐渐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丰富了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仍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相关研究缺乏理论支撑、相关课程缺乏培养高度以及相关实践缺乏高度重视[5]。

3.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改革”的频次为70 次,中心度为0.15。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媒介等一系列改革,贯穿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全过程。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改路径,可从分析教改前的现状、优化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自学和融合公共学科四个方面展开[6]。

4.职业能力研究

“职业能力”的频次为50 次,中心度为0.09。由CiteSpace 分析的数据可知,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关键词还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就业能力”和“学生职业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大学生为未来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性能力,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大部分的职业能力研究围绕着某一确切的职业领域展开,根据其职业能力需求及特点,构建相应的培养模式及策略。职业能力不同于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上位概念,不仅包含职业能力,还包括应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

5.创业能力研究

“创业能力”一词共出现28 次,中心度为0.02。创业与创新息息相关。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之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开始受到关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 年5 月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着重强调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自此,学校开始积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创业能力研究包括关于学生的创业能力结构、创业能力调查、创业案例分析、以及培养模式及路径等,重视特定的专业特色,开拓了创业能力研究的思路。

6.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是在我国特定背景下提出的具有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其关键词词频为16 次,中心度为0.02。本样本中素质教育研究主要强调在素质教育导向下,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实践路径。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等。

7.学习能力研究

“学习能力”共出现14 次,中心度为0.02。本研究中的学习能力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包括现实课堂和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自主学习现状、理论基础以及培养路径;二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研究,涉及终身学习的价值意义和培养路径;三是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研究,即探索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动学习,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随着终身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成为了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7]。面对未来复杂的职场规则,学习必定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即自学。有目标、有组织、有指导的自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会产生叠加发展效果[8]。

(二)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前沿探测与分析

研究前沿是在指某一时间内,以突现词为知识基础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9]。为探测本研究的研究前沿,首先从CiteSpace 中导出突现词,如图3 所示。结合相关文献发现,“高职学生”和“高职院校”是渐强型前沿主题,“职业核心能力”是渐弱型前沿主题。渐强型前沿主题是指研究趋势逐渐增强的主题,渐弱型前沿主题是指研究趋势逐渐减弱的主题。

图3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情况

1.高职学生

如图3 所示,“高职学生”一词的突现时间为2008-2018 年,其强力为7.5137,属于渐强型前沿主题。培养学生能力是教育的首要目的,贯穿于学生生涯的全过程,包括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以及继续教育等,但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研究对象突出表现在高职学生,强调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主要的原因在于普通的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强调能力重于知识,体现了能力本位取向。

2.高职院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图3 中的突现时间为2009-2018年,其强力为6.907,属于渐强型前沿主题。高职院校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等报考[10]。这既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机遇,也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挑战。

3.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1]。如图3 所示,“职业核心能力”一词的突现时间为2012-2018 年,其强力为4.4208,属于渐弱型前沿主题。它比“高职学生”和“高职院校”两个关键词的突现时间短、强力弱。1998 年我国人力资源与劳动部就提出了八大职业核心能力,涉及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革新以及外语应用[12]。目前职业核心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原因及路径;二是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设计及实施。

四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历时性分析

时区视图是一种从时间维度上通过关键词的变化来表示知识演进的可视化图谱。根据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节点被设置在不同的时区,关键词依时间顺序展开而形成知识演进的路径[13]。通过技术操作,获取研究热点演进路径的时区视图,如图4所示。我国从1992年开始出现学生能力培养研究,1992-1998 年节点呈现中等密集分布态势,1999-2005 年呈现高度密集分布态势,2006-2018年节点略有间断后又呈连续分布趋势。本研究依据热点时区视图(见图4)和年度发文量(见图1),结合样本文献分析,将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92-1998 年)、素质教育阶段(1999-2005 年)、职教发展阶段(2006-2010年)以及职业能力阶段(2011-2018年)。

图4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2-1998年

1992-1998 年是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该阶段受1991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的影响,国家开始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培养的现实途径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可见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最早出现在1992年,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自学能力[14]。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实施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职业技能[15],明确了职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核心位置。

(二)素质教育阶段:1999-2005年

1999-2005 年是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素质教育阶段。如图4 所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教学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等这些研究热点不仅是此阶段的重要关键词,而且也是此时期整个素质教育政策的核心词。1999年,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确定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为学生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该阶段属于素质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对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学生能力培养问题做出了明晰的回答。

(三)职教发展阶段:2006-2010年

2006-2010 年是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职教发展阶段。该阶段突出的研究热点是“高职院校”“高职学生”“高职教育”“职业能力”以及“实践教学”等,这充分体现了发展职业教育、重视职业能力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不仅提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而且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政策导向促进了关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四)职业能力阶段:2011-2018年

2011-2018 年是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的职业能力阶段。该阶段最突出的研究热点是“职业核心能力”,我国职业核心能力最早于1998 年提出,但当时学界对其关注度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全国都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提倡职业教育市场化,导致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忽视。2011 年,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出版了《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大纲》,将职业核心能力重新划分为基础核心能力、拓展核心能力以及延伸核心能力等[16]。“职业核心能力”随之重新回归了公众视野,并带动了相关研究。

五 结论与展望

21世纪的人才竞争尤为激烈,各国都在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培养标准。能力需求多样化,能力标准国际化,培养渠道多元化。未来将从以下两方面继续创新。

(一)研究维度:从学生能力走向学生素养

素养是人各方面发展的综合体,包括能力、价值观及品格等。能力仅是素养的一部分。从突现词的“高职学生”走向全体学生。2018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 世纪学习联盟合作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的5C模型”,即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辨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以及合作素养[17],这是新时期发展学生素养的关键内容。近年来,高职院校再次高度聚焦的职业核心能力或“职业核心素养”,亦是相同旨趣。

(二)研究主题:从培养策略转向发展自学能力

我国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大部分都聚焦于探索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或者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或路径,涉及自学能力较少。实际上,“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学生受益终身的核心竞争力。自学能力是一种与个体的身心因素和自我管理高度相关的能力,其培养方式主要是融通于学科教学之中。目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正日益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脑基(Brain-Based)课程教学,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走向。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终身自主学习的社会,关键在于“个个善学”,而“善学”的行为表征就是具有自学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