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能力的新护士培训手册的制定及应用*

时间:2024-08-31

陈玉英,陈利芬,柯彩霞,成守珍,张小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广东广州,510080)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培训[1],主要以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护士为培训对象。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不仅有利于帮助新护士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更是有着重要意义。核心能力在护理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并且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仅占个人能力的20%却影响约80%的工作绩效[2]。新护士是临床护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承担者,如何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其核心能力至关重要。相关研究结果显示[3-4],不同的培训方法、不同的规范化培训时间是影响新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护士职业生涯和护理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原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制定并发布了《新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简称“大纲”)[5],对新护士培训方式、方法、时间等作出了相关规定。目前, 国内在新护士规范培训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但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培训效果评价及规培运行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6],基于新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尚较少报道。本院护理部按照《大纲》要求,结合新护士特点,设计了基于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将其应用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在提高新护士核心能力和理论及操作水平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册的设计和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完成2年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535 名作为试验组,在培训期间有46 名辞职,最终纳入489名;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完成2年培训的新护士702 名作为对照组,在培训期间有56 名辞职,最终纳入646 名。纳入标准:①毕业后工作时间为1年以内的临床护士;②持有中国护士执业证书;③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进修护士、护理员、护理管理者等。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及培训前理论及操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 (n;±S)

表1 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 (n;±S)

注:* 为χ2 值,# 为t 值。

项目 对照组(n=646) χ2/t P 试验组(n=489)性别男 女25 464 42 604 2.886*>0.05学历本科硕士年龄(岁)理论成绩(分)操作成绩(分)482 7 23.4±1.5 83.8±5.2 85.2±6.3 640 6 23.1±1.7 83.5±5.3 85.5±6.8 1.113*>0.05 1.481#1.521#1.436#>0.05>0.05>0.05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基于新护士核心能力制定培训手册并应用到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具体方法和内容如下。

1.2.1.1 成立研究小组 由护理部牵头成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手册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共12 名,其中职称为主任护理师5 名,副主任护理师7 名;职务为护理部主任及副主任各1 名,科护长8 名,护理部教学培训护长及干事各1 名。主要负责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手册的制定与具体实施。

1.2.1.2 手册的制定 小组成员参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7]、《基础护理学》[8]、《危急重症护理学》[9]书籍,结合相关文献[10-12],对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新护士应该具备的个人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教学能力6 大核心能力,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及本院制定的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等相关原则拟定《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手册》草案,将草案发放给新护士,请其结合自身情况及临床实际情况对手册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小组成员对新护士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手册》。

1.2.1.3 手册内容和结构手册包 含培训方案概述、手册使用说明、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及实施计划、轮科及培训记录、总结与质量等。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感染控制等10 个模块基本理论知识、33 项常用临床护理及急救操作、内外妇儿等专科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实施计划采用表格形式,包括培训模块、培训内容、培训前个人及导师评价、评价方式、培训的时间、方式与负责人、要求达标时间、培训后个人及导师评价、备注(见表2,因篇幅所限表中只列举基本理论知识内容);轮科及培训记录包括各轮转科室的自我总结、带教总结、综合考核与评价、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表及各级培训记录、个人主持护理查房、操作示范或小课记录,学习心得、工作感言、专科护理个案积累记录;总结与质量控制记录,包括个人年度总结、2年规培总结及个人基本情况及工作优良记录、夜班、出勤及年度考核等及科室及护理部总体评价、护理部/科护长/病区护长/导师指导质控记录;最后一页为对使用本手册的意见及建议。

表2 新护规范化培训内容及实施计划(略)

1.2.1.4 培训目标的设定 根据培训手册,设定了3阶段培训目标,①第1 阶段(2 个月内),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生活护理类操作;②第2 阶段(1年内),掌握专科基本理论知识及其他基础护理类操作;③第3阶段(2年内),掌握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整体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专科常用操作。培训时间共2年。

1.2.1.5 临床护理技能操作 技能培训采取 “一师一技能”的形式:每年选拔全院公共及专科培训师资并相对固定,每个师资都有其最拿手的培训技术,以达到培训的标准化、同质化。临床护理操作采用分阶段培训及考核进行。第1 阶段共6 项生活护理类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等;第2 阶段共14 项基础护理类操作,如各种注射技术、胃管尿管置入等; 第3 阶段共5 项基础护理及8 项急救操作,如电除颤、呼吸机使用等。此外还有与轮转科室相关的护理专科操作,要求每个专科至少完成10 项。每项护理操作至少完成10 次以上,要求在手册记录培训护理技术操作的日期和时间,临床实际操作项目记录病人姓名、住院号等相关的信息,并注明在带教老师协助下完成,还是独立操作,以便为核查培训实施情况提供依据。每项操作需经过护士长和科室老师考核。

1.2.1.6 护士素质教育和护理理论知识 新护士完成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在内科、外科、妇儿科、急诊科、ICU 等科室进行为期2年的轮转实践,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带教。通常轮转3~4 个科室,每个科室的轮转时间为3~6 个月。为了锻炼和培养新护士对危、急、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践能力,每位新护士均安排ICU 轮训至少3 个月。护理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和专科理论,其中基本理论包括个人素质、沟通合作、评判性思维、应急应变、教学及临床护理模块中的共性知识;专科理论根据各专科临床特点而制定,强调“一病一掌握”:要求新护士在每个专科轮转时至少掌握10 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及10 项专科操作,临床教师采用以病例为引导的培训方法进行综合指导,同时手册中要求新护士每月书写学习心得、工作感言、专科护理个案积累等,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全方位对新护士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

1.2.1.7 手册管理 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时统一发放新护士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并讲解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培训手册由本人保管,导师每月、区护长每季、科护长及护理部每半年检查手册1 次。完成2年培训后手册由科室统一留档备查。每一项理论或操作培训前由新护士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导师对其进行评价,培训后再次进行自我评价及导师评价,均记录在手册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护士长和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抽查考核,并做出评价,若未能达到4 分(5 分为满分),则需进一步辅导并跟进考核,力争新护士出科时每项临床基本能力均达到4 分及以上(5 分为满分)的标准。出科时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包括理论及操作考核、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培训计划评价,考核及评价结果均记录在手册中。

1.2.2 对照组 采取传统培训方式,即新护士入职后,由护理部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后,安排到大科室进行培训,由大科室安排其所管辖的病区内进行轮转,不跨科轮转,实行导师负责制,进行“一对一”带教。通常轮转1~2 个病区,每个病区轮转时间为6~12个月,要求掌握轮转病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及专科操作。由科室组织相关理论与操作培训,临床教师采用集中授课培训方法,同时要求新护士每季度书写学习心得。轮转病区结束前,由科室进行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已完成2年培训的新护士,由护理部组织进行结业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时间共2年。

1.3 效果评价

1.3.1 核心能力 在参考相关文献[10-12]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自行制订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表。通过2 轮专家函询(主任护师5 名,副主任护师7名)对评价表条目进行修定并进行效度评价,最终确定6个维度共25 个条目,包括个人能力(5 个条目),临床护理能力(9 个条目),沟通合作能力(3 个条目),评判性思维能力(3 个条目),应急应变能力(3 个条目),教学能力(2 个条目)。条目采用4 级评分法,即1分=不能完全满足核心才能的要求,需要改进;2 分=基本满足核心才能的要求;3 分=满足核心才能的要求,有时超过核心才能的要求;4 分=持续超过核心才能的要求。评价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90。选取3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得出评价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3。试验组新护士在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前采用核心能力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及导师评价。因对照组当时未设计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表,故无进行核心能力评价,因此,本研究仅评价试验组新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情况。

1.3.2 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 两组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分两部分,一是采取多站式科室的考核,即每轮转1 个科室,出科前由病房护士长及导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每次考核达标方可进行护理部组织的结业考核。二是护理部结业考核,对已完成2年培训的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集中考核,操作包括基础护理及专科操作。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为两部分成绩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5.0 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统计方法采用t 检验;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新护士性别、年龄等情况。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质量控制

每年选拔全院公共及专科培训师资并相对固定,每个师资都有其最拿手的培训课程或技术,达到培训标准化、同质化。试验组每一项理论或操作培训前后均进行自我评价及导师评价,导师每月、区护长每季、科护长及护理部每半年1 次检查培训落实情及手册记录情况,保证了培训计划的落实。

2 结果

2.1 试验组培训前后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比较

试验组培训前后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比较见表3。从表3可见,试验组培训后新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其个人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教学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表3 试验组新护士核心能力评分培训前后比较(n=489;分,±S)

表3 试验组新护士核心能力评分培训前后比较(n=489;分,±S)

项目个人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教学能力总分培训前16.5±2.3 30.5±4.2 10.2±1.6 9.7±2.5 9.4±1.7 6.4±1.5 82.7±7.7培训后18.5±1.6 32.8±3.4 11.2±2.7 10.9±1.6 11.1±1.2 7.5±1.13 92.1±4.5 t P-4.654-6.865-3.005-4.543-5.527-3.428-9.231<0.001<0.001 0.003<0.001<0.001 0.002<0.001

2.2 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4。从表4可见,培训后试验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表4 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S)

表4 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 489 646 t P理论考核成绩90.4±4.8 86.1±6.8 5.679<0.001操作技能考核成绩92.5±4.3 88.6±5.23 5.125<0.001

3 讨论

3.1 采用基于核心能力的新护士培训手册作为教学工具对新护士进行管理可提高其核心能力

护士核心能力为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提供护理专业服务时表现出的应该具备的判断力、知识、技巧、个人特质[9]。护理核心能力可以提高护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13]。护理工作关系到病人的安全,病情变化瞬息万变,护理临床经验不足的新护士稍有不慎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新护士的风险评估意识、学习能力、应用临床护理能力等的培养均十分重要。在临床实际中,核心能力是考核新护士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新护士大纲(试行)》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个人及专业发展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内容[14]。传统的新护士培训只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的培训计划[13]。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10-12]对新护士核心能力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新护士的6 大核心能力,遵循科学性、 实用性等相关原则拟定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手册,将新护士个人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教学能力核心能力贯穿于整个培训教学中。手册作为教学工具,不仅涵盖常规专题护理操作要点,明确了培训目标和任务,同时融入人文关怀,与现代医疗发展和病人需求相结合,将《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基本理论知识模块进行培训,提高新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预见和识别能力,使其明确自身保障病人安全的义务和工作职责,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护理风险事件的防范意识; 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践能力,安排在ICU 进行轮训,使新护士能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更从容面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相关护理; 将护士个人素质、沟通合作、评判性思维、应急应变作为临床护理模块中的共性知识,同时,在培训教学中,根据核心能力有计划、系统性对新护士培训与进行主客观追踪评价,如每季进行核心能力模块的集中理论授课,每月进行小组工作坊讨论等,从整体上提高了新护士核心能力。本结果显示,培训后试验组新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其临床护理能力、 沟通合作能力等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基于核心能力的手册进行管理可提高其核心能力。

3.2 采用基于核心能力新护士培训手册作为教学工具对新护士进行管理可提高其理论和操作水平

新护士培训计划以往都是各家医院根据经验自行制定,培训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效果差别也较大[15]。本研究制定基于核心能力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手册,根据“一人一计划”原则,将核心能力要求对应的所有理论及技能内容以目标教学的形式制定在手册中,如手册要求新护士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33 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急救技术、 轮转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及专科常见技术等,明确了培训内容及时间,实施“一周一过关”“一师一技能”“一考一综合”的针对性培训与考核策略[16];手册作为教学工具应用,规范了考核内容和形式,为培训考核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对教、学双方均起到约束、指导、监控和督促作用,促进了新护士培训的规范化、系统化;通过采用教与学结合、导师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等方式,确保每人每项均过关,提高了新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培训效果;新护士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前采用核心能力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及导师评价, 各层人员定期督查、评价等动态过程管理,对新护士实行综合的考评,将有利于培训教学质量质量改进,从而提高了培训教学效果。本结果显示,培训后试验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4 结论

基于核心能力的新护士培训手册作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工具的应用,明确了新护士培训目标和任务,规范了新护士考核内容和形式,为新护士培训考核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对教、学双方均起到约束、指导、监控和督促作用,促进了新护士培训的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提高了新护士核心能力和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