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8-31

杨 军 李清华

(1.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72;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15)

一、研究背景

200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05 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大事。

高职学生占据大学生群体半壁江山,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关于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并不多,其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聚焦于经验、理论性的研究,实证调查鲜见,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进一步调查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借助问卷星平台,面向全国高职院校和部分普通院校随机发放问卷。通过测谎题、答题时间和答题规律等评判方式筛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28 份,其中普通本科样本701 份,高职专科样本2027 份。高职专科样本中,男生1135 份,女生892 份;大一918 份,大二916 份,大三193份;农村1298份,乡镇302份,县城273份,省城154份。

(二)研究工具

选用孟万金、官群(2009 年)编制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该量表由62道题目组成,分为认知、情感、人际(性)、公正、节制、超越6 大维度,包括创造力、好奇心、热爱学习、思维与观察力、真诚、勇敢坚持、热情、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智慧、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能力、宽容、谦虚、审慎、自制、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等20个品质。[1]该量表信效度良好,被研究者们广泛使用。在本研究中,该量表总体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 0.976,6 个分量表Cronbach’s Alpha 系数也在0.862--0.901之间。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总体: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情感、人际维度发展较好,认知、节制维度发展较差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均分为3.57 分,超过理论中值。六大维度得分也均超过3分,发展水平高低排名依次为情感维度>人际维度>超越维度>公正维度>认知维度>节制维度。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得分情况

进一步分析各种具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结果发现,发展较好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真诚、好奇心、心灵触动、团队精神,发展较差品质为领导能力、热爱学习、自制、创造力,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学生20项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情况

(二)横向比较: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如普通本科大学生

对比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结果发现,除了在真诚、领导能力、正直公正、宽容、审慎和自制6个品质上本专科学生无差异(P>0.05)外,在其他14 个积极心理品质上,普通本科大学生均优于高职学生,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比较(M±SD)

(三)内部比较:不同类别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存在差异

1.性别上,女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如男生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除了在感受爱、爱与友善、团队精神和心灵触动4种品质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P>0.05)外,在其他16 种积极心理品质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均为女生发展不如男生,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差异比较(M±SD)

2.年级上,大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较差

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部分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也表现出差异,大体上大二学生较差,具体体现在思维力、勇敢坚持、热情、正直公正、审慎、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7 个积极心理品质上。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差异比较(M±SD)

3.地域上,乡镇、农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较差

不同地域来源变量上,高职学生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普遍表现为省城、县城来源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较好,农村、乡镇来源学生较差。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地域来源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差异比较(M±SD)

四、分析讨论

(一)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参差不齐,节制、认知方面有待提升

根据调查结果,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喜忧参半,他们在情感、人际等维度发展状况较好,这与众多研究结果一致。[2]情感维度和人际维度分别对应人们的勇气和仁慈美德,高职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得分高即说明他们真诚勇敢,热情友爱。在具体的心理品质中,高职学生真诚、好奇心、心灵触动、团队精神四种品质发展得最好。真诚表现为个体对人对己坦诚开放、实事求是、不伪装等特点,真诚也是大学生发展自我同一性、摆脱角色混乱的关键,真诚品质发展得越好,他们就会有更强的自主感。根据自我决定论观点,自主感越强,幸福感就会越强。[3]好奇心反映个体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关注,是个体学习内在动机的主要来源,高职生好奇心强即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心灵触动表现为个体对美好事物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个体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团队精神体现在个体人际交往中与他人、群体之间的良好关系,高职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调查结果同时也发现,高职学生在节制、认知等维度发展存在一定不足,节制表现在个体的自我管理与控制方面,认知表现在个体的智慧、学习方面,这里反映了高职学生对自我管理和控制还存在不足,学习激情或能力尚且欠缺。就具体的心理品质而言,高职学生主要在领导能力、热爱学习、自制和创造力等四个品质上发展较差。除了热爱学习这一品质外,其他几个品质发展较差的结果也在对各类本科生的研究中得以体现,这说明领导能力、自制和创造力等品质发展不足是大学生的共性问题。[4][5][6]而热爱学习品质较差只在高职学生中体现,大概与高职学生长期缺乏学习获得感、学习动力不足有关。

(二)高职学生缺乏价值认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受到阻碍

调查结果发现,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普遍相对较差。有研究证明,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变化情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即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越好,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7][8]而以往众多研究[9][10]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因此,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结果间接相互印证。究其原因,这或许是因为,高职大学生在学习成长的经历中,由于学习不好,往往得不到他人、社会、甚至是家人的认可,体验不到价值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内心自卑空虚,缺乏积极的心理力量,从而阻碍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这里提示我们,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引导。

(三)环境、观念、教育影响,导致人口变量差异

在性别上,女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总体不如男生,此研究结果与陈志方、沐守宽(2012)[11]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而就在两年前,笔者对近三年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也发现,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12]本次研究结果再一次印证。女生的生理特点、传统性别观念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首先,女性频繁的生理周期使得她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因而影响着女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其次,女性角色在日常的社会交往和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均受到更多约束,心理更容易受到压抑;最后,在求职择业中,用人单位对女生依然还存在某种歧视或偏见,女生总是面临比男生更多的困难,这对女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必然产生不利影响。[12]

在年级上,大二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较差,这与宋伟伟、吴莉莉(2013)[6]的调查结果大体一致。追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学业发展阶段有关: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他们刚入校园,充满新鲜感,对未来充满期待,富有激情,因此拥有热情、幽默风趣、勇敢坚持等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到了大二,新鲜感消退,生活变得平淡,激情淡去,很多同学还可能失去自我,出现迷茫,希望信念、热情、勇敢坚持、幽默风趣等积极心理品质逐渐减退;到了大三后,同学们经历了适应和接纳的过程,加之面临着毕业就业,他们会主动觉醒,会有意识地再激发自我的激情和主动性,积极心理品质又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有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对大一新生开展比较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且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开展各种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大二学生群体,所以大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较差。

在地域上,城市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显著优于农村学生,这与卫萍(2013)[13]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一是与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差距有关。城市条件好、机会多,城市学生能获取的教育资源更丰富,接受教育的渠道更畅通,其思维、眼界也更开阔。二是与家庭教育环境有关。农村学生留守儿童较多,长期缺乏父母关爱。而城市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家长也更重视家庭教育。

五、对策建议

(一)落实政策,保障积极心育良好平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继出台了《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8 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 年)等文件,然而高职院校在具体的落实上并不到位,比如心理中心机构建设、师资配比、专项经费、课时要求、指导培训等方面普遍缺乏,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调研,结合实际,在国家文件基础上出台更明确、可操作的地方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同时加强监管与督查,确保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切实改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良好保障。

(二)消除偏见,增强对高职学生的认同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总是被视为“问题学生”“失败者”,不被外界接纳与认可,缺乏存在感、价值感和获得感,这是引起高职学生积极心理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其实高职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比如在操作技能上,他们或许比很多普通大学生都要擅长,他们是未来技术型人才的中坚力量,对社会也同样有着重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应摆脱偏见,避免歧视,以一种包容、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高职学生。日常教育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进行鼓励,帮助他们重获成功体验,增强自尊自信,提高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转变思路,树立积极心理健康理念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注重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困惑,是一种典型的病理性教育,这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反对放大问题与缺陷,忽视个体的优秀品质,相反,它强调聚焦于个体的优势方面,转被动为主动,发挥个体自身的潜能。[14]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学者们认为,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是帮助高职学生重新获得自尊与自信、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15]因此,我们要转变思路,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信任和关怀,更多地从爱、勇气、乐观、快乐、希望、幸福等积极层面去帮助高职学生发现力量,挖掘潜能,激发青春活力,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由内向外发生裂变。

(四)全面融合,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应该与学生的日常教育融为一体,因此高职院校要以积极心理理念为导向,全面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发挥课程主渠道的作用。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内容上增加“积极”内容,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在开设范围上,尽可能覆盖到所有年级,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内容。开设积极心理相关选修课,重点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热爱学习、自制力、创造力等发展较差的品质;二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促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收获,在分享中进步,在感悟中成长,有力培养高职学生真诚、热情、宽容、感受爱、爱与友善、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智慧等积极心理品质;三是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心理活动,如心理微课、心灵体操、心理沙龙、心理游戏等,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态;四是将积极心理理念运用到日常心理咨询中。引导高职学生看到积极力量,激发自身优势和潜能,提高心理素质。

(五)关怀弱势,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

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需要把握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女生、大二学生和农村学生群体,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一是给予女生更多关爱。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女性方面的心理专题讲座、心理活动等,启发高职女生打开心灵通道,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二是分类开展各年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一新生,应及时、全面地了解新生心理素质状况,重点做好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教育。针对大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切勿忽视,重点帮助其保持积极心态,消除迷茫心理,培养希望信念、热情、勇敢坚持、幽默风趣等积极心理品质。针对大三学生,重点培养其应对学业、就业、压力与挫折等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三是关注农村学生。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行动或者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农村学生看到自身优势,努力增强其战胜困难的能力和社会参与的能力,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在实践中历练才干,培养其社交认知、创造力、热情、爱与友善等积极心理品质。

(六)多方配合,形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需要家庭、社会多方的参与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良好发展。家庭方面: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经常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充分理解与尊重孩子的想法。要树立积极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发挥好家长榜样示范的作用。社会方面:一是要正确看待职业教育,充分尊重和认可高职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二是要加强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的监督,防止不良文化和价值观的侵蚀,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向、积极的能量,为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