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业学校实习生权益保护状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4-08-31

崔 艳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日渐式微,不少企业开始使用职业学校的实习生,由于实习生不享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劳动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各项保障,侵犯学生实习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职业学校实习生权益保障问题逐渐显露。为了解目前各地企业使用职业学校实习生的情况,笔者赴重庆、湖南、江苏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与有关政府部门召开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部分职业技术院校和用工企业,与在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企业使用职业学校实习生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概况

首先,实习生群体基本概况。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职业技术院校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原则上安排在中技阶段、高技阶段或技师阶段的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实习。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实习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2 岁,男女比例约为2.7∶1,但服务类等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实习生中,女生比例偏高,男女比例接近1∶3。从实习期限看,一般情况下,学生实习期限集中在4至6月份和7至9月份之间。

其次,企业使用实习生的基本情况。从接收职业学校实习生的企业看,大量使用实习生的多为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岗位分布来看,涉及工种较广,以操作类为主,涵盖多种岗位类别。从调查问卷情况看,近一半的实习生从事普工的工作。从实习指导与培训看,企业接纳实习生后,一般会进行三天左右的短期上岗培训,大部分情况下,实习生通过培训就可以独立上岗操作;对于工作难度系数较高的岗位,企业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安排师傅进行指导和帮助,这类实习生属于半独立的开展工作。

(二)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企业使用实习生的现状较稳定,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调研发现,学生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对口的情况较为突出,学生们普遍反映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不高,岗位层次过低,通常是简单重复性劳动的岗位。从调查问卷情况看,约有46.66%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完全对口。部分学校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尚未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同时,一些企业在安排实习学生上岗时并未很好地考虑学生的专业,没有给学生安排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岗位。

二是实习报酬的发放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实习报酬结构上,不少电子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据岗位特点,采取了“基本报酬+计件报酬+基本福利”的报酬结构。也有部分企业和学校在学生实习前约定固定报酬的情况。在实习报酬水平上,顶岗实习学生的报酬大多在1200~1500 元/月,最高达3000 元/月,多数企业都能按时支付学生实习薪酬,规范的校企合作单位拖欠现象较少。从实习报酬的支付方式来看,大部分企业将报酬直接支付给学生。但笔者调研也发现,仍有部分学校是让企业将实习报酬支付给学校,学校再分别发放给学生。

三是超时加班成为常态,休息得不到保障。据调研了解,多数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采取基本工时制管理,即每天8小时。由于生产需要,部分企业采取了夜班、倒班等工时制,其工作时间与正式员工的工作时间保持同步,因此,实习生在企业就存在超时加班、上夜班、倒班等情况。从调查问卷来看,约60%以上的学生平均每月加班30~50 小时,有的实习生加班时长甚至达到50~80 小时。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反应较强烈,有不少学生反映自己“经常加班,有时还需要上夜班,上夜班也没有其他补贴,就算白干了……”。也有同学反映自己“平均每天加班时间超过两小时”。加班比较多,并未实现加强实践应用这一教学初衷,且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工作时间过长不利于身体健康。

四是保险缴纳的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按照教育部《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入校时缴纳了学生平安保险。2012 年,教育部设立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通过招标方式,目前已经确定示范产品为保费39元,保期3 年,保额50 万元,并且在部分地区已经实施。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一般企业都会通过商业保险公司为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额度大约为30~60 元/月,保险范围包括学生在企业实习岗位操作过程中以及上下班路途中交通事故等方面,但也不排除个别企业要求学生本人缴费。当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首先由商业保险赔付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学生、学校与企业协商解决。这就有可能带来企业和学校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从而损害实习学生的权益。

五是劳动环境和安全卫生堪忧。在劳动保护措施方面,在实习生上岗前,企业会进行安全防护培训,发放劳动保护用品,配备相应安全保护设施,总体上能够达到劳动保护要求。但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在劳动卫生和安全保护方面还存在未成年工从事特殊工种岗位的问题。由于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年龄较小的仅有14~15岁左右,不少学生都未满18 岁。这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据所学专业会被派到相应岗位上,且不同的行业其劳动环境大相径庭。有些行业比如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地点以化工厂居多,粉尘污染、化学污染等对身体的危害非常明显。还有很多机械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地点在一些电子厂汽车厂等,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等比较普遍。但一些食品加工类专业学生实习地点是在食品加工厂,这类工厂本身对食品安全和加工环节要求比较高,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污染和对身体的危害源。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5~22岁,尚处于青春发育期,若此时身体受到职业病源的威胁,将会给未来身体健康状况带来极大的隐患。

(三)成因分析

一是政府层面上,有关法律法规缺失,且监察执法难度大、面临监管困境。2016 年,国家五部委已经联合出台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21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对该规定进行了修订。《规定》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从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安全职责、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提供了职业学校学生岗位实习三方协议的示范文本[1]。但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每年寒暑假不少异地学生赴东南沿海一带打工,多数学生属于自发组织前往,有的是通过个人或中介联系,组织方式多元化,且有的实习生或打工学生是通过异地劳务公司派遣的,这给当地的监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教育部门关注校门内,进了厂门“管不了”;而劳动行政部门只针对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现行法律中实习生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也无法实施监管。因此某种程度上,学生实习处在一种看似各部门都在管,但仍然存在不少部门都不管的“真空区”,亟待国家顶层设计进行突破和规范。

二是部分职业学校受人财物等限制,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调研显示,公办职业学校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方面普遍比民办职业学校更为规范。究其原因,除了管理规范方面的差异、政府管理监督的程度等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民办院校因经营办学的压力,将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学校增加收入、节约成本的一种途径。公办院校每年可以获得政府财政拨款,即生均经费,因而经费来源较稳定。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各省各专业生均经费标准不同,从1000 元/生/年到7000元/生/年不等。但民办院校并没有生均财政拨款等来源,其经费主要来自学费、杂费和其他经营性收入,这就制约了民办学校的发展。

此外,由于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企业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相对较多,因而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就跨区域进行顶岗实习。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的师资和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对外派的实习学生实施管理的难度较大,很难对外派的实习学生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放任自流的局面。

三是各类企业出于逐利动机,乐于使用实习学生。随着劳动力日益短缺和用工成本日益上涨,许多企业将实习生直接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填补到空缺岗位工作,致使学生承担着较大的生产压力,有的长时间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这在电子类企业中较为突出。部分企业愿意使用实习生,其根本动机就在于控制成本、获取利益。一方面,使用实习生无需缴纳五险一金;另一方面,由于实习生是学校统一组织、统一管理,且有指导教师跟踪辅导,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以某公司为例,其正式员工一百多人,实习生为四十多人,实习生占比近三分之一。此外,部分地区政策规定使用实习生还有一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这使企业使用实习生的成本更低。

四是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和家长希望通过实习等方式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且部分学生受家庭条件所限,希望通过实习、暑期打工等途径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生为了实现就业往往会将实习作为就业的演习战,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学生求职心切,迫于就业压力,实习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自然就处于劣势地位,没有权益保护的主动权,加之法律意识的缺失,导致实习生不敢、也不会进行维权,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侵权的行为。[2]

二、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有关建议

一是实施多方协同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有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制度政策。实习单位、职业学校和学生等应各司其职,遵守相应的制度规定,加强教育部门、学校和人社部门、安监部门等的协同配合与联动管理。[3]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建立完善激励和惩罚措施。如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建立企业实习单位名录库和职业学校管理平台,将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情况纳入人力资源市场红白名单,将有实习违规行为的企业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实习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相应政策倾斜,向社会公布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和监督情况。

二是强化实习过程管理,提升学生实习效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重在过程管理。实习效果好不好,关键就在于全过程中实习单位、职业学校等各方职责是否落实到位。[4]建议在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和共同管理的基础上,在实习过程中形成有关书面调研报告、实习考核等,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考察评估。[5]同时,应加强对评估结果的运用,建立起实习单位的进入退出机制,对成效较差的职业学校提出整改等。

三是推广典型经验,强化法律普及,构筑学生权益保障“防火墙”。首先,通过多种渠道如新媒体、电视、书籍等,加强实习单位和职业学校典型经验的宣传,进一步树立实习单位和职业学校的信心,加强对典型经验的复制和推广。其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的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职业学校学生应加强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个人或同学权益受侵犯时,要勇于举报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尚未完全进入社会工作生活,极易面临有关权益遭受侵害等情形,建议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平台,既可以加强对其实习权益的保护,也可为其毕业进入职场和企业建立良好用工环境构筑起权益保障的“防火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