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奠定职业本科发展的应用型科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导师制项目部”为例

时间:2024-08-31

刘 珂 许佳鑫 唐蓉萍 侯 侠 王 刚 徐 成

(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60;2.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730030)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本科职业教育试点的实施,标志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的开始,高职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新模式、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不断出现,要求高职教育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转型。新时代中西部职业大学如何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否在职业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在职业大学开展科学研究与普通大学有何不同?本文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导师制项目部”模式为例,探索实践了中西部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模式,为职业本科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一)应用型科研与基础型科研同等重要

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经过发展,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得到社会充分认可,但随着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的提出,“高等性”无疑应当成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对此,有学者认为,高等性是无法与科学研究分离的,离开了对相应知识的探索、表达和传递,就不会有真正的高等教育,阻碍高职院校高等性的重要因素是科学研究的缺乏。[1]依据职业大学的类型属性,其科学研究应着力于“应用”,不同于普通大学的基础型科学研究。高职教育生产知识的服务对象为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对学校而言:科研有助于加强学校活动与企业生产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办学要素创新;科研可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学校知名度。对企业而言:科研有助于解决企业一线面临的技术难题,提高核心竞争力;科研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毕业生。对教师而言:教师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可以及时更新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成长;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企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而言: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直接参与知识生产过程,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为了鼓励职业大学大力发展应用型科研,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2-5]提出应用型科研与基础型科研同等重要,职业大学应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科研路径。

(二)我国职业大学应用型科研面临的问题

大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前身为大专院校,由于传统偏见和多方面因素,职业大学应用型科学研究面临诸多困境。外在因素方面:社会认识不足,职业大学教师可申报的科研项目不多,经费严重不足;企业认识偏见,认为职业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成果不足,导致企业向职业大学寻求技术支持的积极性不高。内在因素方面:与职业教育属性脱轨的科研评价标准和师生激励体制机制,导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热情度不高;职业院校拥有的高层次专业师资不足,教师科研意识淡薄;职业大学的生源种类复杂、理论教学压力大、实践教学周期长、重教学轻科研现象等普遍存在,导致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职业大学将大量资金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却忽略科研平台建设,因此缺乏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实验室。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大学应用型科研的发展。

(三)国外职业大学应用型科研的实践

“应用技术大学”英文名称为“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与我国的职业技术大学类同,是一种与普通大学并行的类型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陆续将职业性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型大学,除了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外,还承担应用型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例如荷兰应用技术大学2001年就设置教授席位,将专业实践和实践导向的研究联系起来,由师生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公司、机构,在地方、地区、国家乃至国际层面,开展应用性研究。截至2011年,荷兰就有30所应用技术大学与产业界合作,共同开展了近300项研究项目。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也侧重应用型科研工作,通过与公司产学研合作获得研究经费,早在2006年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合同融资经费额就达到4349.3万欧元。瑞士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任务包括:提供学位课程;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应用性研究,为第三方提供服务。这些任务在应用科学大学联邦法(The Federal Act)就已得到确立。[6]另外,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是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科技创新的典型,其中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多主体协同,技术熟化、成果转化、项目孵化全链条贯通,教育、培训、大赛等创新氛围的全方位营造,极大地推动了亚琛工业大学“卓越战略”的实现,也使其成为亚琛地区乃至德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7]另外,偏向基础研究的美国,在2007年成立了哈佛大学应用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除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外,还要求校企合作开展实际应用型科研工作,适应美国经济、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要求。[8]

二、“导师制项目部”科研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年,我校以应用化学工程学院为试点,积极探索实践了“导师制项目部”应用型科研工作新模式,完善顶层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应用型科研长效机制,在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学生双创教育,组建教师项目团队、校企技术研发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一)重构教学科研辩证统一关系,建立分类职称评审标准

我校根据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经历、工作经历、兴趣能力,统筹管理、合理分配。在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了业绩分类的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和“科研为主型”。“教学为主型”教师通过教学成果、教学能力大赛、教材、专著、双语授课情况可评定职称,“科研为主型”教师也可通过论文、专利、项目、指导学生大赛评定职称。年度考核评优也按照教学科研业绩分类来评价。教师可凭借自身优势、兴趣能力选择通道晋升职称和进行年度考核,也做到了教学科研辩证统一,互通互融,深化提升。该分类评审评价标准充分挖掘教师自身潜能,发挥教师自身优势,激励和促进了有科研兴趣、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这种政策能够让愿意开展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体会到职业价值,有助于教师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校企合作科技攻关,建立应用型科研长效机制

为加强我校科学研究的“应用型”导向,提升校企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项目经费方面,2019年我校设立了先导基金项目,以市场技术需求为切入点,以培育引导为目的,以成果落地为考核目标,通过先导培育提升团队的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促成校企联合开展面向市场的应用型研发项目。在科研奖励方面,2020年我校增列了“发明及应用型科研成果类奖励”,以转化应用为导向,鼓励为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的发明专利申报,获转化应用后,按每件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学校对首次应用的新产品、新技术等科研成果,按每项不低于市场估值的10%进行奖励。在职称评审方面,学校将引进企业横向课题经费作为评定正/副高级职称的必要业绩条件。

(三)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教师学生科学研究平台

2018年,我校建设了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占地900m2,投资1580万元,拥有开展基础化学化工合成所需的低、中、高温高压反应器,开展基础化学化工表征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还有用于中试实验的间歇反应釜、循环式流化床、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等。中心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为校企合作提供技术研发平台。2020年该中心被甘肃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精细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四)完善“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长效机制

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较有特色、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Tutorial System”,Tutor对本科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单独指导,也因此造就了众多富有创新精神、成就卓绝的人才。[9]

结合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本科生培养模式和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10]我校选拔拔尖学生与博士教师一起组建科研团队(项目部),开展科学研究。2013年,应用化学工程学院采用“导师制”对高职拔尖班(英华班)学生进行培养,取得了较好成效,2017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021年,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环节从应用本科的大一新生中选拔优秀拔尖学生,自成班级,取名“英华班”。学生除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还需跟专业导师入驻协同创新中心,参与科学研究。该模式最大特点是对学生采取“专业导师+成长导师+企业导师”的指导培养。依托科研项目,专业导师指导学生检索文献、开展试验、撰写报告、论文专利、对接企业、转化成果等,解答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和潜质,最终形成毕业设计成绩。依托创新创业培训,成长导师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解答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形成创新竞争力分值。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导师指导学生成果转化、公司创办、企业管理、助力学生走进实践。学生通过专业导师技能指导、成长导师思想指导、企业导师实践指导,提升了竞争力和创新力。该模式构建了学生参与应用型科研的长效机制,是职业本科大学未来开展职业硕士培养的前期探索实践。

(五)完善“项目部”团队模式,构建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长效机制

“阿米巴”模式(Amoeba Business Model),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来自阿米巴虫这种简单的生物的启发,在异常复杂且时刻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帮助众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快速响应市场,建立竞争优势。[11]“项目部”模式是“阿米巴”模式在中国的实践,理念与逻辑相一致,企业将优秀人才笼合,经历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即在整体任务指引下,将任务进行分解并使之在各个阿米巴组织中贯彻执行。[12-13]

我校“项目部”团队模式,借鉴企业“阿米巴”经营模式,基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而组建的项目部,是学校服务企业的科研团队,具有短期性和应用性。项目部依据不同阶段进行人员分工,优质高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一定时间内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工程产品和良好的服务。问题一旦解决,项目部即解散,再依据新的企业技术难题组建新的项目部。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参与“项目部”团队组建、梯队建设和人员分工,建立了项目部激励制度、项目部考核评价体系。该模式要求“项目部”团队的教师拥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了以往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时间精力不足、成果质量不高、成果很难落地的问题。我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有项目部4个,分别为日化品项目部(解决兰州美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配方陈旧问题)、螯合肥项目部(解决宁夏润安微肥科技有限公司化学肥料水溶性差、肥效低、肥效短、易造成土壤板结问题)、污水处理项目部(解决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高氯污水处理成本高、效率低问题)、阻燃剂项目部(解决兰州瑞朴科技有限公司新型阻燃剂开发难、应用领域窄问题)。

三、探索成效与经验

应用型科研工作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项目经费方面:从2017年仅立项3项校级项目,到2021年立项23项厅级以上项目,其中甘肃省科技厅2项,甘肃省教育厅11项等,涉及经费253.6万元。服务企业方面:通过校企联合研发、企业委托研发、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方式为企业开展了多项新产品研发、工艺改造升级,从2017年无横向经费进账到2021年引进经费50.5万元,打开了深化校企科研合作的局面,也极大提升了学校知名度。人才培养方面:近2年时间,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赛金奖4项、银奖2项,国赛银奖1项(我校首例);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省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赛三等奖1项(我校首例);创新创业类大赛从2017年参赛项目0项到2022年的237项,入围省决赛项目均与科技创新相关。科研成果运用于学生创业从0项到2022年的4项,依托项目成果,学生自创企业2家,完成资本运作。论文方面:从2017年仅发表28篇论文,其中科研论文为0篇,到2021年发表60篇论文,其中科研论文38篇,(注:SCI、EI、北大核心文章突破10篇)。专利方面:从2017年申请发明专利0项,到2021年的申请发明专利18项、授权11项。

实践表明,“导师制项目部”的应用型科研工作新模式契合未来职业本科院校的实际需求,能显著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校企成果转化能力,实现“三赢”局面,同时能促进职业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升级、服务社会经济、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最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