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利益相关者逻辑的高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分析研究

时间:2024-08-31

张振锋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在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同建立的集教学实践、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场所。随着当前世界工业发展进入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高职院校原有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必须做出适当的转型升级,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新型工业的发展,以满足智能转型对人才转型的需求,这不仅对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所以本文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逻辑,分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政策工具指导干预校企合作,探索如何做好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互惠互利、深度融合、智能化、开放共享的新型工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新模式。

一、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科兹纳指出,考察一种现象背后的目的、动机和利益是理解这种行为结果的关键。西蒙、赫希曼的相关研究表明许多事情的结果由于利益相关者的策略性行为导致的。这些研究表明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时,无论是政策目标的达成还是非预期目标结果的产生,都可以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逻辑上找到答案,政策制定者制定的多种政策工具主要是通过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反应起作用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基于自身的不同利益行为,在遵守政策规则、利用政策机会基础上,合作建立的共同使用场所。

1.政府的行为选择

政府是指中央政府及学校和企业所在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政府有为社会获得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义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通过制定的政策工具指导学校和企业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促进协同创新,确保为学校提供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为企业提供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2.高职院校的行为选择

高校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既有独立从事教学活动的权利,又有不断扩大自主权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非盈利组织,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主要经费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学费、社会捐赠及其它等收入,结余的收入不是投入再生产,而是用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追求办学宗旨、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知名度才是学校的首要目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限等,需要与高水平的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以获取资金、师资、设备、技术、实训环境才能迸发出更大的竞争力,使其办学效益最大化。

3.企业的行为选择

在现代经济中,企业制度变动会改变企业原有的投资选择规则和程序。企业制度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方式的变化会对其投资选择产生一种内在的规定性,使得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发生内生性的变化。政府制定政策减少企业税收或给予相应的补贴,或者鼓励企业办学,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积极性,企业通过校企共建可以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职工,使企业获得需要的技术支持与帮助及良好的社会声誉。

4.教师的行为选择

通常而言,优秀教师总是流向拥有更多资源、职称评聘合理、考核和竞争机制健全、奖励政策优厚的高校。许多实践经验强的优秀教师总是希望学校提高实验实训人员待遇,提供更多培训及出国进修渠道。而高学历、实践技能薄弱的教师总是希望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科研能力,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及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5.学生的行为选择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需求获得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通过操作实验接触更前沿的设备、技术与生产环境,了解未来就业企业的文化,获得工作经验。通过实训基地的训练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员工,从而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工作报酬。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政策演进

就政策的制定而言,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长期以来被视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通过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相关政策抽丝剥茧般层次化的分析,得出政府制定合理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政策,有利于刺激各利益相关者发挥更大的潜能。

建国初期,校企合作的表述是以“半工半读”为主,不仅要求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而且还要求“学习、工作和务农”相结合,并提倡学校兴办企业和农场。80年代,我国政策文件规定里有了“职业技术学校”“实行前店(厂)后校”和“实习基地”等概念,并提倡“厂校挂钩、联合办学”。要求教学与生产服务相结合,既能培训技术人才,又能创造经济效益。学校教师和企业工人可以互换角色。90年代,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中开始引入“市场化”理念,要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和所具有的条件,办好生产实习基地,并提出教学、技术服务与生产实践“三结合”的思路。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校办产业,既加强了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又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本阶段的政策文件还提出了学校管理的“董事会制度”。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包括行业、企业以及科技界等方面代表组成的校董会或者学校管理指导委员会,实行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推动行业间、企业间以及学校间的联合办学。21世纪初,提出“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概念。通过联合、连锁、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提高和增强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增加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的粘合度。通过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2010年以来,实训基地呈现市场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的特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的驱动作用。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通过对上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政策的梳理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且功能逐步走向多元化和细分化,逐渐形成了“教学、生产、研发、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但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政策文件中未能体现劳动力价值、管评办分离、不能紧跟国家战略计划、治理方式和方法仍不完善等。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逻辑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分析研究

政策设计者的出发点是让行动者做政府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通过利用政策工具对人们的行为施加影响以使人们能够按照政策的意图行动,但是,由于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会基于自身的利益做出行为选择,如遵从政策规则、利用政策机会、规避政策的影响等。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Freman等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从Freman的表述可知,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等都是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者。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两种过程相结合学说包涵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即劳教结合)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教劳结合),校企合作是一个双向发力、双向整合的过程,企业和学校都是校企合作的主体,但是长期以来,大多着眼于教劳结合,即学校的正规教育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长期被忽视。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育领域做出快速响应,企业也应主动调整策略适应复合型、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企业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重要主体,企业在自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主动推动产学研合作。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切实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助推产业技术升级,实现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双赢。

1.政策创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整体规划及构建新型工业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坚持“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先、人才为本的战略方针,和政府主导且市场引导、立足当前且着眼长远、整体推进且重点突破、重点发展且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调各省、各部门进行总体规划,通过立法制定具体的行动细则以保证“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落实,加以整体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立法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统一的职业标准,建立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和高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培养工艺人才,建立重视实践技能教育和职工技能培训机制,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组建产学研重大项目联盟,搭建技术平台,营造服务环境、政策和法律环境。

教育部和各级政府文件中应重点制定或者补充关于适应新型工业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或者改革性文件,重点解决校企合作中企业主体缺位、行业企业参与不够等问题。各级政府应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工业4.0背景的校企合作平台,以培养紧缺人才为导向,适应国家战略需要,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实训基地框架。着手构建我国新型工业职业标准,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显著上升,需要大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标准作为推动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应从职业标准体系、主体组织、结构与内容等三个方面剖析我国职业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在生产工程、机械工程、工艺工程、自动化工程、IT和互联网中建立标准化参考框架,成立专门小组处理标准化问题,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职业资质认证工作,加快建立新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企业生产现场、学校教学过程和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具体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框架如图1所示。

2.企业相关利益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从企业的相关者利益考虑,企业劳动者需要不断的技能教育。从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企业应对职工开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通过不断的技能培训,使企业职工不断适应新技术的挑战。这就要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不仅适应学校学生实习的需要,而且适合于企业培养职工的需要。企业劳动者还需要精神教育。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还要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加强对职工的敬业精神、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使劳动者有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更能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

图1 新型工业背景下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框架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适合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职工和学生在时间上、内容上可以自主的实验学习。通过网络互动交互平台、实验预约平台建立起网络数字教学资源互动,以实现网络共建实训基地平台。学生在进入实训基地前先通过实训教师制作的网上资源进行自学,充分理解理论知识、设备简介等知识,初步掌握实验要求,然后进入新型工业实训基地演练,接着再有教授进行讲授,这样会提高学习效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大多都聘请具有行业一线工作经验和实际专业技能的高级技工人员,公开教授专业技能,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既根据中国制造新型工业的时代要求又结合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示范、讲解、指导具体的实训操作。

3.学校相关利益者: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学校应加强教劳结合

从学校的利益相关者考虑,学校应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过程锻炼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长期的实践训练和技能训练中,实训教师或者企业师傅在帮助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以自身的职业精神、人格魅力引导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重要保证,是中国产品质量稳定性关键所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培养和造就产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4.政府利益相关者:坚持创新驱动

政府应组织协调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倡导“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引导构建制造企业联盟,搭建信息平台,推进新产品和制造技术的集成和开发,政府采取税收激励和重点资金扶持等策略刺激企业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坚持创新驱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创造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与3D打印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建立完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先进制造实训基地,能培养出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应重点建设以下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高端数控设备实训室、轨道交通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云计算平台实训室等。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空间巨大,而在推进工业机器人战略中,会用机器人的技能人才是最大的瓶颈。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培养会编程、会操作、维护机器人的高技能人才,为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弥补人才缺口。

5.学生相关利益者:专广结合的能力

中国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要靠人才质量作保证,要以“工匠精神”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熏陶,建立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长效机制;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职工教育培训机制;要完善技能人才考评标准等。在新型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还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体验与创新过程,随着客户群的不断扩大,模块化设计将尤为重要,即设计、生产和服务将分属不同的企业进行,这样每个企业将把重心放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之中,以求精准投入、做精做强。这将有效降低产品服务成本、提升制造业产品服务能力、满足大规模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实现产品与客户的双重互动与共赢。产品模块只有通过与服务模块的有机整合,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这种“一分(模块化)一合(融合趋势)”“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制造业发展态势将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分”要求“专”,“合”则要求“广”。“专”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制造业各环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广”则既有以某一环节专精能力为核心,具备全产业链其它环节基础能力为背景的、贯穿制造业全过程的制造能力,又有始终贯穿制造全过程的、不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从业人员在融合式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是能力结构的核心,是从业人员“能从业”的基本资格;“广”是支撑核心部分的背景能力,是从业人员“从好业”的基本保障,两者构成了同心圆的能力结构。这就要求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共享、开放、智能、专广结合的综合性新型工业实训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实现精准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西蒙.管理行为[M]詹正茂,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赫希曼.转变参与:私人利益与公共行动[M]李增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Merton R K.The unanticipated consequences of purposivesocial action[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36,1(06).

[4]王维懿,胡咏梅。基于利益相关者逻辑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分析工具[J].中国高教研究,2015(1):59-65.

[5]徐 飞.企业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分析[J].浙江学刊,2009(7):160-167.

[6]文益民,易新河,韦 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9):58-62.

[7]Marston G.Social policy and discourse analysis:policy change in public housing[M].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4.

[8]孙 诚,姜泽许.我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政策:演进过程与创新思路[J].职教论坛,2015(10):72-77.

[9]Freeman R E,Liedtka 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critical approach[J].Business Horizons,1991,34(04).

[10]马玉琪.全面理解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两种过程相结合的学说[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168-181.

[11]曹 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1):133-138.

[12]张清勇,周新民,杨 旭,苏义鑫.基于工业4.0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7(4):101-104.

[13]吴 倩,程宜康.技术素养: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6(2):10-14.

[14]王召鹏,徐通泉,周巧军.工业4.0背景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222-224.

[15]姚树俊,陈菊红,赵益维.服务型制造模式下产品服务模块化演变进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9):78-83.

[16]李政.“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38-44.

[责任编辑:邢清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