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立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研究

时间:2024-08-31

韦泽训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7)

一、前言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跟师学技”方式与现代职教“工学结合”理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在西方国家,德国具有政府主导的“双元制”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是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助推了二战后德国工业制造的迅速崛起;澳大利亚有政府主导、行业支持、机构实施的“TAFE”模式和体系;英国将全日制教育与学徒制教育进行了较为密切的整合,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三明治”式职教制度。这些模式各有特色,较好地调动了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通过探索实践高职专业“招生即招工的双重身份、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和双场地安排”的人才培养,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学徒制推进产教融合,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助力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信息通信专业为例,分析高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实践路径。

二、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实施路径

1.优选合作企业

现代学徒制带有明显的“需求引导”特征,直接体现了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招生招工一体化的职教模式。因此,在高职通信类专业中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任务就必须以就业为驱动、瞄准核心岗位,具体讲就需要优选合作企业。通过试点探索,高职通信类现代学徒制建设优选合作企业的基本原则是:具有稳定人力需求的国有大中型通信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企业;具备适度规模的通信工程和通信代维的服务型民营企业;具有一定聚合力与良好社会声誉的通信人力资源代管企业。前两种企业规模大、组织稳定、岗位专业对口,一般有三年的滚动规划,年度人力需求具有持续性;后一种企业具有整合作用,通过其代管整合分配,契合了学校培养需要成班级建制逐年稳定培养和小微通信企业人力需求数量少、突发性强的特点。

2.创新组班方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高职学历教育跨度三年,企业普遍认为周期较长。部分企业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认为学徒制班级从招生招工到毕业工作,跨度时间长,签订协议后三年才能到岗;规划周期过长,用工计划与招生计划衔接较困难。解决该问题的方式:尊重需求,灵活组班。通过高职通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探索,通信类专业建立“遴选组班”和“录取组班”的两种方式较为可行。

录取组班。适用于通信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有较为长远的战略规划,人力需求一般具有持续性和周期性,有利于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录取组班”。通过校企协商签订持续性的框架性合作协议书,明确比较稳定的年度招生数量,加强招生宣传、印发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企业告知书、校企考官联合招生面试、单招选拔录取组班、签订校企和学生的三方协议书,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遴选组班。对于部分民营通信的中小企业,人力需求呈现突发性阶段性。由于不具有持续周期性的需求,建立“遴选组班”方式比较契合实际。学生进校后,按照企业需求,在二三年级中,校企联合到班宣传、学生自愿申请、遴选学生学徒、签订三方协议书,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可以有效兼顾企业的中短期需求。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实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落实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所以,无论哪种组班模式,归根结底都需要以“协议”为纽带,通过签订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书”,明确“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细化学徒期间的权益,约束学生毕业时的用工合同,真正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3.柔性教学安排

高职通信类专业,以通信工程查勘规划、设计安装和通信系统组网运维等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实行校企分阶段的双导师教学。学校教学特别是校内的核心专业课和专业实训,以教师为主、师傅为辅;企业教学实习,以师傅为主、教师为辅。企业选拔优秀技能型人才担任师傅指导教学,学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和管理学生实习,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担负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场所由单纯的“学校”转向“学校+企业”两个不同的培养场域。通过高职通信类专业的建设实践,其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组织和安排方式,需根据企业工作与阶段任务的安排,实行灵活柔性的教学组织。一般来说,实施柔性“双场所”的教学安排,即第1-2学期全部安排校内基础学习和通信应用性工具实训,如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电工电子等基础实训;第3-5学期安排校内专业理论学习、校内专业实训和4周以上的校外“师带徒”实习,校外实习如通信工程查勘设计实习、通信工程施工建设实习、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习等;第6学期进入企业“师带徒”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在教学模式上,学校教师完成“基础理论”和“校内实训”,企业师傅完成“进校专业辅导”和“企业师带徒实习”等,具体安排以企业项目的需求调度进行灵活选择。高职通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安排试点范例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学徒制教学安排范例

4.夯实生产实训

现代学徒制既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也与工作场景息息相关,是一种将学校教育与学徒实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现代学徒制高职通信类专业建设,一方面需加强校外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还需加大校内专业环境的资源保障配置,夯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高职通信类专业配套完善的校内专业实训场地,除基础的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实训场地外,一般需要具备的专业实训场地有:通信传输设备类如SDH/MSTP/DWDM/PTN/IPRAN等现代光传输系统实训室;现代交换接入类如软交换技术/FTTx宽带接入/WLAN接入实训室;移动通信类如LTE/无线网优/移动基站等实训室;通信工程建设类如光缆线路工程/综合布线/通信工程制图/通信工程设计等实训室。

紧跟国家宽带提速、光进铜退、三网融合和4G战略的实施,建设能承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学生通信工程素养和创新思维,对满足通信类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如建设通信工程设计性生产实训基地,对内为学校教师主导的实训室,在实训硬件方面,规划通信工程“查勘-规划-制图-预算-决算”全流程所需的硬件、软件,建设完全与企业实境相同、软件同步升级的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方面,创设企业文化氛围,引入设计规章规范,开发基于设计项目的实训教材,按项目生产流程组织实训,以“师带徒”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对外为不同企业挂牌的“生产设计部”,承接企业FTTx工程、乡村工程和移动基站等生产性设计项目,满足学生实训和完成企业生产的双重任务。

校企联合开展校内“师带徒”生产实训、校外“师带徒”生产实习的过程考核评价。通过建章立制,编制《师傅工作手册》和《学生实习手册》;制订详细的“师带徒”实习方案,计划明确、任务具体,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师傅根据学生日志、周报和总结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和记载,并以此作为考核排名,作为最后劳动合同的签订依据。

5.实施“四个对接”

建设具有通信类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建设范例,对于推广、带动和辐射专业群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高职通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一中心双主体工学交替,四对接六联合产教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协议”为纽带、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工学交替合作育人;实施“四个对接”即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职业资格)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岗位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项目任务对接、实验实训与企业生产环节对接;开展校企“六个联合”即联合完成招生招工、联合建立双导师队伍、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课程与教材建设、联合实施双场地组织教学、联合开展过程考核评价。

现代学徒制是否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是落实现代学徒制下深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键。高职通信类专业校企对接就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属性,瞄准通信行业企业需求,以“信息通信网络机务员”和“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的职业资格和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以典型任务映射生产实际项目。因此,通过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师傅)共同研讨,注重将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任职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引入培养方案,重构符合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整合专业知识与课程标准。

图2 高职通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三、结语

产业结构是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依据。通信产业结构和通信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是建立高职通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通信类专业的理论要求与技术属性是建立其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的依据。当前,信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催生通信企业迅速成长,迫切要求以现代学徒制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德技双修的一线规划设计、工程装维等通信人才。通过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通信类专业的试点探索和实践,建立起高职通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实践范例,对于加强高职专业内涵建设和助力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

[1]多淑节.德国现代学徒制演变及形成的制度基础[J].职业教育研究,2017(2):71-74.

[2]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3]梅红霞,王 屹,唐锡海.中国古代学徒制的文化考察[J].职教论坛,2017(10):90-96.

[4]付文婷,陈海生,官燕燕,等.校企融合建设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42-143.

[5]蒋小丰,孙 跃.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应然与实然[J].职业技术教育,2017(7):37-41.

[6]欧阳丽,罗金彪.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7(4):28-34.

[7]黄 蘋.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支撑环境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1-25.

[8]濮德锁,林红明.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课程对接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2):50-54.

[9]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10]陈跃兵.以一主多元塑造我国现代学徒制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89-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