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体两翼”视域下“四美”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4-08-31

唐红雨施冬梅仲志燕黄海峰

(1.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2.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200)

一、前言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常态的社会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智能制造也给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带来巨大契机,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正视高职院校工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此相关课题做了研究。祖建国认为,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过程进行重新设计,才能符合当前岗位要求。欧阳志红提出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安排,应以实际生产需求为标准,课程内容的范畴囊括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范围。武建卫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共培、三阶段(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人才培养模式。陈亚娜认为,要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入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结合本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毛臣健结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提出了改革和创新“3+4”模块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国外同层次学校参照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把它的思想移植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中。

二、“一体两翼”能力素质体系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对能力素质结构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我校已将这些素质和能力归纳为包括基本素质能力、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3大类15项,即“一体两翼”能力素质体系。“一体”是指“3项职业能力”,“两翼”是指“6项基本素质能力和6项关键能力”(见表1)。“一体”是“硬实力”,“两翼”是软实力。“一体”(职业能力)使人能生存能谋生,是人的生存之策,但要发展必须有“两翼”(基本素质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帮助。

表1 “一体两翼”能力素质体系

“一体”硬实力(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是完成岗位任务所需的技术技能与相应的知识,是特定职业或特定岗位最需要的能力,是从事某个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也是劳动者直接的就业能力。其中专业核心能力,指胜任某岗位的核心技术方法、技术思维、操作能力、处理现场问题及故障等方面的能力,是一种专业技术在某个领域里的应用能力;专业拓展能力,指能够胜任某岗位要求,并且能适应专业发展方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指能够完成某行业或某类岗位群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的通用能力,是保证学生专业发展有后劲的基础能力。硬实力培养,要重视专业技能对接岗位和技术的应用性。

三、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设计

本文以“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践行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教育思想。“一体两翼”视域下“四美”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当前社会新常态对人才培养要求下提出的。将“一体两翼”职业素质体系贯穿在专业教学过程,实行“政行企校”多轴联动,把“岗证课赛”四位一体融合到课程体系中形成“四美”人才培养,即专业(职业)技术之美、专业(职业)素质之美、专业(职业)文化之美、专业(职业)能力之美。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双证”,甚至“多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基于“一体两翼”能力素质体系,构建“四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职场对学生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体”是职业能力,“两翼”是职业素养。本方案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大职业素养的教育,增加本专业应具备的人文素养课程,即以“一体两翼”能力素质体系为引领贯穿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构建了“四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培养方案中,提出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满足学生成才成长的多元需求,实现学生的“职业技能+人文素养=可持续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四美”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

(2)深化四平台八模块,制订切实可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岗证课赛”的课程体系。在原有的四平台八模块的基础上,即基本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综合能力提升四大平台,八个模块指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课程、创新实践、综合实训、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素质拓展模块,通过梳理完善,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岗证课赛”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即把专业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技能竞赛有机结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及其实践体系。本方案把“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能力——专业技能竞赛”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建立“岗位-证书—竞赛-课程”式的专业教学体系,以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技能证书和技能竞赛为抓手,实施有效课程教学。课程体系实施时,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方法,如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模块案例教学、慕课、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平台等。例如依据“岗证课赛”四位一体的特点和要求,以电气工程师岗位及岗位群(如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岗、电气设备维护岗、PLC程序开发岗位等)的工作内容和电气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证内容为基础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对接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等。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3)构建“三能递进”职业技能实践培养体系。基于“岗证课赛”课程体系的职业技能实践培养体系由行业通用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综合与创新能力模块组成,行业通用能力要求“精”、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强”、专业拓展能力要求“会”,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这“三能递进”式职业技能实践培养体系。

(4)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云平台教学”。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改变以往常规的课堂教学,对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加大本专业核心课程的资源库和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注重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如慕课、在线课程、云平台和移动学习等。

(5)“双导”改革:①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双导师制”,校内专业教师作为学业导师,同时聘请一些企业专家作为技术导师;②完善导师课的实物制作,把本专业的核心技能用实物制作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根据悉尼协议范式改造课程,引入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与实施能力,让学生体会专业之美。

(6)打造“政行企校”互融式的学生培养平台。要实现“四美”自动化人才培养,必须高度重视“政行企校”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积极与企业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成立组合式订单班,即一个班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与几家合作企业挂钩,而不是一家企业。②校企融合教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走进企业经历“认知+见习+顶岗实习”过程,在第一学期到合作企业进行认知实习,第四学期进行一周的见习,第六学期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③构建企业场景式教学。利用“校中厂”重点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按照企业产品开发的流程,模拟其过程实施教学。④与行业协会合作培养电气工程师。通过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镇江市电工技术学会合作培养电气工程师,如PLC编程工程师、工业控制工程师、控制网络工程师等,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渠道。本方案的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

四、结语

本方案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背景,深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高技能自动化人为目标,该模式已经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实施,经实践验证具有可行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易掌握当前本专业的实用技术。同时,人文素质课程也使学生能够获得较高的职业素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对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好的推广借鉴价值。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如下。

1.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深化了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也将对其他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意义

通过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可以促进自动化师资队伍的教改研究能力和教学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新常态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当前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根据“岗位—职业资格—课程—竞赛”的设计思路,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3.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意义

该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强化技能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一体两翼”视域下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过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养成了较高的职业素质、创新创业以及综合能力。

4.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此课题是电气自动化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教改重点课题,“四美”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属于专业的顶层设计,设计的课程体系必将反过来倒逼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推动整个培养体系的改革,从而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祖国建,刘桂兰.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六个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学理论,2011(3):155-156.

[3]欧阳志红.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72.

[4]武建卫,李银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72-74.

[5]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14-216.

[6]毛臣健,易 谷.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30-31.

[7]唐红雨,黄海峰,王红林.基于CDIO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4):28-32.

[8]王桂龙.“四平台八模块”高职课程模式的结构、特点与实施[J],职业与教育,2010(3):18-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