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建强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京津冀三地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仍较大。河北省自身的经济赶超和跃升需要构建一种选择广泛、载体众多、成本低廉、效益彰显、资源配置灵活的人才柔性引进、共享和使用机制,使得多方充分共享人才价值,且能够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互利共赢,即人才柔性共享。关于人才柔性共享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命题,陈亮、石晓飞合著的《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一是夯实理论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研究大多关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并形成各自的理论分析体系。与此不同的是,本书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人才,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作为引才引智的重要理念,系统介绍了人才资本、劳动力供求、区域人才流动、协同以及共享经济等相关理论成果,为探求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厘清现实问题。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该区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实现必须从现实出发。本书通过翔实的统计数据,从京津冀三地人才基本情况、科技人才情况以及人才政策体系建设情况三个层面综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当前的人才基本状况;整合并分析京津冀人才合作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河北视角,重点分析河北省人才发展及人才工作的状况,明晰河北省与京津地区的人才结构差异。
三是借鉴成功经验。相较于其他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因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无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还是在区域人才流动配置、人才合作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都相对超前一步、略胜一筹。基于此,本书通过分析其人才一体化发展历程、相关政策举措和成果等情况,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和人才合作共享提供事实经验,继而为构建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提供借鉴。
四是尝试构建机制。要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改善河北省人才短缺的状况,就必须着眼于构建新的有效机制和配套制度。基于此,河北省应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着重强调人才的柔性共享。本书围绕人才柔性共享的研究主题,在界定人才柔性共享内涵,分析人才柔性共享系统和人才供需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协同理论尝试构建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为区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灵活流动提供新路径。
五是提出政策建议。针对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探讨了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在尝试构建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强化保障支持、创新共享模式(项目+人才、人才新区、互联网+人才、人才联盟、人才飞地、揭榜挂帅等共享模式)、完善具体措施等方面就深化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该著作紧扣当前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在立足河北省情的基础上,放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既注重理论建构,又直面现实问题;既注重对问题的学理分析,又不失翔实的数据支撑。其中针对进一步深化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所提出的各项对策及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