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妙然,杨月君,赵建强
(1.河北经贸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快速推进,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未转型的地方性院校如何生存发展是个关键问题。从高校生源来看,地方学术性院校招生面临国外高校的冲击。2013年赴美的本科留学人数达到9.3万余人,占中国赴美留学总人数的39.8%。面对国外高等教育的蚕食以及国内热门专业的竞争,地方院校要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结合社会的需求来进行办学,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是立足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高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对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进行客观评价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依据。
鉴于公共管理类专业面临热门专业的冲击,公共管理类课程范式改革全面推进已是大势所趋,同时也迫在眉睫。探讨其评价机制是改革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后续改革的基础。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教学范式改革效果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付之阙如。研究者多从教学范式改革的某一方面着手,如从实践教学角度、实习基地建设,或从教学模式角度,对该课题进行系统、综合、多维度、深度研究亟待加强。
1.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评价机制构建是检验教学范式改革效果及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目前,各高校教学范式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领导及教学单位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大量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2013下半年开始进行第一批课程教学范式改革,2014学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第二批教学范式课程改革。因此,对教学范式改革进行科学评价尤为必要。
2.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评价机制构建是公共管理类课程后续改革的前提。公共管理类专业目标是培养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用型人才,这也决定着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对教学范式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和制度建设,是后续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基础。
3.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评价机制构建是公共管理类专业长足发展的需要。公共管理类专业作为较宏观的专业,在各高校纷纷放松转专业限制的背景下,现有生源存在着较大的流失风险。公共管理类专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获得社会的认可。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前提是获得在校学生的认可。因此,构建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评价机制,才能督促教师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
现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主要以学生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呈现一元化的趋势。由于学生知识积累不足、思想方面不成熟,对教师评价往往具有个人感情的色彩。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片面性,很难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有必要构建包括教师本人、同事、本校督导组专家、外校专家、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进行全方位测评,以对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现有的评价客体主要是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考核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授课录像及各类证据。同时通过专家听课、召开学术研讨会、汇报等形式对教学范式改革进行评价。笔者认为评价客体呈现了一元化的特征,应不断丰富评价客体的内容和结构。一是应该对该教学范式改革团队进行总体评价,同时要对团队中的所有教师在教学范式改革中的贡献进行客观评价,避免课程负责人唱独角戏。二是从学生角度对教学范式改革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判的机制则相对薄弱。实际上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目的不仅针对教学过程,更应关注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因此,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评价的客体应涵盖所有团队教师与学生。
目前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评价侧重过程评价,事前评价则常被忽略。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实施方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之前,要进行方案的设计、规范和修正。因此通过师生座谈、同课教师之间、兄弟院校同行以及与专家组的探讨对教学范式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修改和提高。
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传统课堂的有力补充。重点考察教学范式改革课程申请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情况,是否每一章都同步上传教学课件、相关参考书目、视频资料、案例、精品期刊文章和报纸文章,网络资料能否及时更新。与此同时考察学生对网络课堂的使用和参与情况。学生能否自主查找资料、编写案例资料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2.教学方法改革评价。在具体实践中,教学范式改革课程教师能否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即使同为公共管理类课程,各课程之间教学方法也不宜拘泥于教条,而应该遵循“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向生求法,诸法合一”的原则,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突出课程特色。当然,教师在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秉持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至关重要。
3.课程教学运行评价。课程教学平稳运行是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最低要求。教学改革评价是对教师与学生双重考核的过程。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在于考察其对整门课程教学的把握、控制、组织、协调,对学生的考核侧重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情况、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作品完成情况。
4.学生拓展学习评价。学生实践活动是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避免其流于形式。因此要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社会调查、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课下拓展学习。同时为了对学生拓展学习进行督导,可以尝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强化对学生实践过程和效果的监督和检查。鼓励学生通过录音和视频的形式记录学生典型实习和访谈过程,随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和监督实习过程和效果,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5.教学范式改革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及应用。对教学范式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访谈、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教学范式改革课程效果进行多方位和总体评价,为后续改革提供方向。当然,笔者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进行教学范式改革的教师,因为任何改革都很难完美,改革中存在着不足也是正常之事。现阶段还应对教学范式改革课程教师激励为主,因为教学改革本身耗费时间和精力,而成效显现则需要较长时间。在事业单位考核偏重科研成果的背景下,教师能积极进行教学范式改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推进的基础和持续动力。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进入快车道,绩效工资推行。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平衡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多从科研角度考虑,教学方面只是达到基本要求即可,刺激教师追求科研成果,从而导致教学范式改革缺乏动力。因此应该加强制度建设,确立教学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比重,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界定教学范式改革团队中其他教师的权利义务,避免出现负责人唱独角戏的局面。
2.加强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个持续、全方位的过程。但是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个教室、一个讲台、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就足够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体现在讲台上,还体现在学校能否为学生拓展学习提供软硬件设施及空间。如为学生上网及网络资料的查询提供更方面、快捷、低廉的服务;为学生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摄影、摄像等设备;为学生及教师活动提供更方便的空间和电脑等设备。
教学范式改革需要有宽松的环境和时间、空间背景,现行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有些是合班课,桌椅固定。学生讨论、发言和沟通缺少氛围,因此建议除了第一课堂之外,还需要延伸第二课堂,同时为本科生提供研究条件,为分组学习和讨论提供空间和技术条件。
3.教学范式改革激励机制的构建。各高等学校目前的教学改革热火朝天,未来教学改革任务更加繁重。客观上看,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相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教学成果和教学成效很难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因此需要对教师教学活动、教学科研活动加大支持力度。为教师业务培训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以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范式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除了学校的资金支持之外,二级学院也应该提供包括人员、政策、资金、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支持。
4.建立外部支持机制。公共管理类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宏观,实用性较弱,因此需要构建教学范式课程之外的支持机制。应当完善学生实习制度,加强学生实训工作,丰富教学和教学参与的载体和形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课程范式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与合作,在教学范式改革中鼓励教师邀请相关管理部门的专家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持,或通过做学术报告、授课等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带领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公共管理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也非常必要。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平台。当前实习基地建设依然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短板。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灵活的合作模式、实习基地模式已经迫在眉睫。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专题研究和社会调查。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教学范式改革中担任助教和辅导教师,充当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纽带,为教学范式改革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范式改革是公共管理类专业与时俱进、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范式改革评价则是检验改革成效,进行后续改革的基石。因此,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范式课程改革,同时通过制度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激励机制建设和外部机制建设来为教学范式改革保驾护航。
[1]李翠林.对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3).
[2]李妙然.公共管理类课程网络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及应对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3).
[3]李莹.对话教学——教学范式的转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2,(2).
[4]瞿敬平.基于应用型高校视域下教学范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4).
[5]秦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