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崔 丽,商利伟
(1.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经贸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语言服务视角下翻译质量控制的要素研究
崔 丽1,商利伟2
(1.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经贸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从现代语言服务的视角出发,分析翻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源语文本、项目时间和预算、译者素养、流程管理和翻译技术,旨在为新时代的翻译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思路。
语言服务;翻译项目;翻译质量;质量控制;要素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交流的重要工具。翻译——语言信息转换,使不同语种的人群实现信息互通成为可能。现代语言服务行业是在传统翻译服务基础上的升级转型。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刚性需求。语言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与优良的翻译质量密不可分,因此,基于现代语言服务的视角探讨如何提高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服务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其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引起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却是近年来的事情。中国语言服务勃兴于北京奥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北京奥组委创新性地设立“语言服务供应商”,元培翻译、英孚教育、爱国者理想飞扬三家语言服务机构共同为奥运会保驾护航,保证了奥运会的无障碍沟通[1]。2008年在沪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上,“语言服务”一词开始频频出现于嘉宾发言之中[2]。2010年,李宇明在评价《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指出:“2009年中国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深入、全面拓展,‘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语言资源’‘语言服务’这些理念逐渐受到社会重视”[3]。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在其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语言服务业”这一概念,标志着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正式确立[2]。自此,语言服务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在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一些学者围绕语言服务的概念和类型进行探索,发表了诸多观点,如屈哨兵(2007,2011)、徐大明(2008)、郭晓勇(2010)、李现乐(2010)、赵世举(2012)等。其中赵世举给出的定义颇被认可。他认为,语言服务是行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内容或手段向他人或社会提供帮助的行为和活动[4]。语言服务行业的兴起及迅猛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将语言翻译、信息处理及相关专业知识融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并初具规模。现代语言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翻译服务。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是项目的生命线,只有从译文生产的全过程,即译前、译中和译后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控制,才能确保翻译质量。
翻译质量研究的发端可追溯到1959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翻译大会,会议讨论的主题便是“翻译质量”[5]。翻译质量评估(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对于规范翻译行为和翻译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关注,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问题。这一领域的经典力作主要有Reiss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及其修订本《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和Williams的《翻译质量评估:论辩理论模式》。Reiss(1971)将文本类型作为最重要的变量引入翻译质量评估,试图为翻译批评构建一个总体框架,其文本交际功能论被称为“德国翻译学术性分析的里程碑”。House(1977;1997)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将翻译策略分为“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两种策略,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模式;之后又综合言语行为理论、语篇理论和其他语用知识对原模式作出修订,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参数体系,被公认为国际译界第一个具有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House模式吸引了众多学者发文评述,反响热烈。Williams(2004)以全新视角出发,融合宏观和微观因素,提出文本的论辩图示是翻译质量评估的最佳准则[6]。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翻译行业的新发展、新要求。Drugan(2013)从翻译产业化和职业化的现实角度出发,剖析了翻译产业化时代学术翻译质量模式与商业翻译质量模式的差异,通过开创性的实证研究全面关注翻译产品质量的方方面面[7]。House从未停止其在翻译质量评估领域的探索,于2014年出版《翻译质量评估:过去和现在》,改进原模式和修订模式,借鉴相关学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角,丰富了翻译质量评估的方法论体系,成为目前国外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的最新成果[5]。
国内翻译界很早就开始关注翻译质量的问题,但早期对于翻译标准和原则的探究多属总结和随感之类,缺乏系统性。近年来一批翻译批评理论方面的著作陆续出版,脱离了以往按照标准和原则评价翻译质量的宏观做法而渐趋微观,对翻译质量评估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具有代表性的有许钧(1992)、杨晓荣(2005)、王平(2006)、温秀颖(2007)、陈宏薇(2008)、吕俊(2009)等[7]。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研究视角主要是基于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关联理论展开的。其中司显柱(2007)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的理论建构了基于语篇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8]。何三宁(2010)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翻译质量评估,其突出贡献是区分了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的不同语言参数、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9]。
综观国内外关于翻译质量的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多以语言作为考量的本体,聚焦于译本的分析和译文的接受与评价,关注评估的技术性、参数的设定、等级的描述等,而对于译前、译中、译后整个翻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翻译中的非语言因素的研究寥寥无几,这为翻译质量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在语言服务需求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学者们试图对语言服务的范围和类型做出划分且众说纷纭。但毋庸置疑,翻译服务是最重要的一种语言服务形式。可以说,语言服务是在翻译服务基础上的拓展。翻译,即语言信息转换活动,是实现语际间的信息互通、跨越语言障碍的唯一路径。在关于这一复杂活动的讨论中,质量问题一直是关键。在翻译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中,译者或翻译团队要经过译前、译中和译后处理等过程,最终将“服务”或“产品”提交给客户。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Juran博士曾对“质量”的概念做出如下表述: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10]。在现代语言服务中,翻译项目成败的关键取决于翻译质量是否达到客户的满意。只有充分考虑到翻译流程中的各要素,从各方面进行规范和控制,才能切实提高翻译质量,交付令客户满意的“服务”或“产品”。
忠实于源语文本是翻译的立足之本,高质量的源语文本是保障翻译质量的基础。从源文本的语言层面来看,如果用词不当、含义模糊、逻辑混乱,势必对译者的理解造成障碍,使译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产生翻译错误。从源文本涉及到的知识与文化层面来看,如果专业性过强、晦涩难懂或充满非母语者无法领会的文化背景知识,译本就很难准确传达原作者的意图,使翻译质量大打折扣。从源文本的格式来看,排版是否规范、图表是否清晰,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译本的质量。为控制好翻译的源头,译者或翻译团队在翻译项目接洽阶段应认真评估待译文本的质量和难度,对于其中涉及的具体背景及译本的实际用途,要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尽可能降低翻译质量方面存在的风险。
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是每一位项目经理希望做到的。对于翻译项目而言,如果翻译任务量大、难度高,翻译时间太紧就很难保证质量。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团队会对项目时间作出评估。对于难以准确评估项目时间的大型翻译项目,有效的方法是将其拆分为小型的翻译任务。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翻译项目的时效性都是很强的,若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翻译产品就会失去价值和实际意义。
客户给出的翻译项目预算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翻译服务或翻译产品的质量。如果预算不足,翻译服务方就很难投入足够的资源,翻译团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出低质量的翻译产品。
优秀的译者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超常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感、灵活的表达能力和双语转换技能是成为一名译者的必备条件。其次,译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很多译者因缺乏主题知识或专业知识而“卡壳”。译者因其工作性质接触面很广,需要具备宽泛的百科知识,以此来保证翻译的质量。再次,较强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连续作战的精神都是成为一名好的译者须具备的素质。现代翻译项目大多依托于翻译团队进行,译者除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之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负责人的组织和领导下,与其他成员精诚合作,保质保量完成翻译项目。
完善的翻译流程管理是翻译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翻译实践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翻译流程的设计如同为翻译项目建立起一整套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可供遵循的规章制度,并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之中。具体可分解为:(1)译前管理:包括接单后对项目进行分析、安排合适的译者、术语提取等。(2)译中管理:确保项目按要求有序进行,为保证翻译质量,必要时使用专门的软件统一专业词汇、确定语言风格并符合译文格式要求。(3)译后管理:对译稿进行严格的文字校对和技术校对,消除错译、漏译、拼写错误、打字错误和语法错误等,并保证用词的贴切和一致性。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编辑排版,确保译文格式和源文本一致。
我国翻译界长期以来缺乏对翻译技术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大规模翻译项目往往时间急、任务重,必须充分依靠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在此形势下,掌握翻译工具及相关的技术成为新时代专业译者的必备技能,Trados、Déjà Vu等翻译软件逐渐为越来越多的译者所熟悉[11]。翻译技术的使用,能够大量减轻译者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加快翻译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译文的一致性和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能为未来的翻译项目储备语言资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张莺凡.北京奥运会的语言服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2]陈爱松.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回顾与展望[J].海外英语,2014,(3).
[3]屈哨兵.语言服务的概念系统[J].语言文字应用,2012,(1).
[4]赵世举.从服务内容看语言服务的界定和类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5]李菁,王烟朦.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的新里程——《翻译质量评估:过去和现在》评述[J].中国翻译,2015,(4).
[6]王华树,高寒雨.基于语言服务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3).
[7]刘晓峰,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研究评述[J].语言与翻译,2015,(3).
[8]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何三宁.“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0]高雷.论翻译质量及其评估[J].译林(学术版),2012,(1).
[11]卢卫中,陈慧.翻译技术与专业翻译人才培养[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责任编辑:齐 园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services in modern times,this paper analyzes main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ranslation project,including source text,project duration and budget,translator's literacy,process management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aiming to shed light on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language services;translation project;translation quality;quality control;major elements
A Study on Major Elements of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Language Services
CUI Li,Shang Liwei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 050018,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H315.9
A
1673-1573(2017)03-0015-03
2017-07-11
2016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现代语言服务视角的翻译质量控制研究”(2016GJJG094)
崔丽(1972-),女,河北衡水人,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教师发展、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利伟(1969-),男,河北承德人,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