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红梅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引起,长期CCCI如果不加以控制,可发展为老年性痴呆和缺血性卒中。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始动因子,而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并发症有重要影响。因此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对于早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控制CCCI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门诊收集符合CCCI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A组(对照组)、B组、(养血清脑颗粒组)、C组(联合用药组),每组各20例,A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7~75岁,平均(62.9±5.4)岁;B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80岁,平均(61.3±6.8)岁;C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48~81岁,平均(64.2±4.5)岁。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①年龄≥45岁;②有头晕、头痛、头沉之一者,可伴有睡眠障碍、记忆力障碍等自觉症状;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的局灶性定位神经体征;④支持动脉硬化所见: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动静脉直径比达到1∶3)或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⑤头部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灶;⑥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IMT≥0.10 cm,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管腔狭窄表现,TCD检查提示脑灌流动脉有闭塞或狭窄;⑦排除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者。
1.3用药方法A组:给予基础治疗,即原发病的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可用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可用降糖药物,服用3个月;B组:原发病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次(1袋),3次/d,温水冲服,首次加倍,服用3个月;C组:原发病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加尼莫地平片20 mg,3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75 mg,1次/d,服用3个月。
1.4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ATL5000,探头5~12 Hz,探查深度4 cm,同步记录心电图。患者取仰卧位,右上肢外展15°,在肘窝上2~5 cm行肱动脉二维超声显像,取其纵切面,在舒张末期测肱动脉内径,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为基础肱动脉内径(D0)之后,将血压计袖带置于肱动脉远端,充气加压至250 mmHg,保持5 min,迅速将袖带放气,在放气后60~90 s内测肱动脉最大内经(D1),以加压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的指标[△△D1%=(D1-D0)/D0×100%]。上述检查后休息15 min,待血管内径恢复试验前状态,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5 mg,4 min后重新测定肱动脉内径(D2),以含化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评价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EDD)的指标[△D2%=(D2-D0)/D0×100%]。在测量过程中探头始终保持不变。
表1 3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比较
3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比较:①3组治疗前后NEDD比较:A组治疗前后ED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B组和C组治疗后EDD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显著性;②治疗后各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后NEDD各组间两两比较,B组、C组两组治疗后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治疗后EDD分别与A组治疗后E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CCCI是指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的状态而非局灶性的大脑缺血。其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失调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前就可以出现,目前加强内皮功能的保护、改善和逆转内皮功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趋势。
养血清脑颗粒是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延胡索、钩藤和鸡血藤等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当归、川芎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凝血、降低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有研究报道,当归单味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决明子有降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珍珠母对记忆力和精神运动能力有改善作用;熟地可明显增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血清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而抗衰老。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而对脑梗死的治疗尚无满意的办法。因此,对具有危险因素的超过45岁的成人应及早检查,发现CCCI的存在,对危险因素进行足够的重视和尽可能的治疗,对血栓前状态进行早期干预,这是超早期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养血清脑颗粒对CC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能伟,杨友松.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6):417-419.
[2] 汪健,贺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紧张性头痛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的疗效[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2(2):102.
[3] 牛丽,祝善俊,史亚.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操作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对冠脉的调控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4):282-28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