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张苗
初春,“青木苗圃”里暖风徐徐惹人醉。那天,检察官们和孩子们挥动着手中的铁锹,有的扶树、有的培土、有的夯土、有的浇水……将一棵棵树苗栽种到泥土中。此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股团结协作、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扑面而来。所谓“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他们用心“写”下绿色寄语牌,用一颗小小的种子,承载着大大的希望。
就在一年前,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还在为一起“伐木的案子”发愁……
“这家公司砍掉了租赁厂区内201棵树木!”2022年早春时节,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接“益心为公”志愿者举报线索,辖区内某公司为改造厂区擅自砍伐租赁厂区内的树木。据了解,2021年7月,上海某公司擅自砍伐租用厂区内的201棵树木,破坏绿化面积4.56亩,不仅损害了生态环境,更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接到举报后,青浦区检察院开展了大量精细化调查工作,检察官们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勘验、取证询问、激光测距、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全方位收集證据,经调查核实后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后,一道“难题”摆在了检察官的面前:树木具有固碳释氧、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但新种树木要数十年才能恢复此前的生态功能,该部分功能损失如何弥补?再行补种,原址已无空间;支付赔偿金,难以符合修复的第一要义,这可如何是好?
2022年6月13日,最高法《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发布,这刚好为一筹莫展的检察官提供了新思路。根据《解释》第20条,当事人可以以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可以让违法主体认购林业碳汇!同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职能 助力落实上海市碳达峰若干举措》出台。于是,青浦区检察院在上海市检察院的指导下,首次引入碳汇修复理念,探索将碳汇计量引入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评估,将固碳部分生态价值用于碳汇认购,创新性开展“检察+碳汇”的生态修复新模式,助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2022年6月,青浦区检察院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科学评估生态功能损害,核算碳汇价值。经鉴定,涉案生态固碳功能损害价值为1.12万元。2022年9月,涉案公司向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全国碳排放交易权的交易所)申请开户。11月经交易所确认,涉案公司已认购并核销1.12万元、187吨核证的林业碳汇,并在青浦区检察院“最江南”公益生态修复基地碳汇林片区补植水杉等树木作为替代修复。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说:“本案是该所在全国范围内确认的首例认购碳汇司法实践案例。”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由于该案办理期间正值植树节,承办检察官以此为契机,送法进企业,督促涉案公司补植树木及草坪,补植面积达6800余平方米。
在“碳汇”案件中,树木因不属于林业部门登记造册的林木,刑事、行政追责均存在难题。面对对违法者的“追责”可能落空的情况,公益诉讼检察官接过“难题”,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追究其生态损害责任,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履“植”情结,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在山西省左云县就有一位“绿化将军”一直身体力行着这种责任。在采访中,张连印身着旧迷彩服,手上拿着铁锹,一眼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朴实的农民,而不像一位退休的将军。
站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的瞭望亭俯瞰,樟子松叶茂枝繁、连绵成片,聚拢成一片林海。关于这些樟子松的来历,左云县乡民口口相传:“2003年,有位将军退休回乡脱下军装、扛起锄头,义务植树18年,种下了200多万棵树。”他,就是张连印。
据了解,2003年张连印退休后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河尾滩旁,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在这3000亩荒山上种树!签合同那天,他当场表态:“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战场’。”
据张连印说,他始终难以忘怀,当年乡亲们给他胸前戴上大红花、扶他上马参军时的嘱咐:到了部队要争气,听党话、好好干。几十年军旅生涯,他清晰地认识到,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十年后,当地许多企业在听到张连印要回乡时,都想高薪聘请他,但张连印不为所动:“我是一个孤儿,是乡亲们送我去参军,党组织把我从一名士兵培养成为干部,我要回家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他挺直腰杆,眺望着脚下这片绿色海洋。风吹叶响,像是一支整装待发的部队。“和它们在一起,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张连印的眼神无比坚定……
中国人种树有多“牛”?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近10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中四分之一来自中国……我们在悬崖上、“石头山”上种树;在寸草不生的海滩上种树;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种树;在漫天黄沙中种树……2020年7月1日起,我国实施的新《森林法》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在我国古代,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最初植树节则是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时间就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民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
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国土绿化行动顺利实施,新增国家储备林建设贷款344.63亿元。推广“林权抵押+林权收储+森林保险”贷款模式,鼓励创新发展绿色权益抵质押贷款业务,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
2022年,全国各地、各部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根据《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全年完成造林383万公顷、种草改良321.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万公顷。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绿化行动成效明显。
“种树”是国人一种土地情结与家国情怀,也是国人的一种浪漫情怀。就像《流浪地球2》中所体现的故事内核“带着家园去流浪”一样,也许我们会为了生活背井离乡,但绝不会看着故土毁灭。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对国人而言,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也是如此。
春风十里花开日,草长莺飞植树时。在这个初春,树苗汲取着希望与力量,期待在未来茁壮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树的一生需要风吹雨打,人的一生也需要经历磨难,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看种子突破土壤,生根发芽;看仙人掌花开放,在毛刺之间张扬着自己的“裙摆”;看树以“去中心化”的生命形态,从每一个枝节散发生机,欣赏自然的智慧和生命的含义。
相信我们种下的树会像我们一样生机勃勃的成长,努力成为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