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礼旺, 彭 军, 张代波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矿的开采规模、采掘深度不断增加,煤矿井下的地质条件也愈加复杂,因此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就更加严重。在众多安全问题中,因地质构造因素影响的国内外90%的突水事故是由断层和裂隙引起的,每年我国煤矿采煤生产损失几十亿元。潘二矿煤田开采过程中同样受到瓦斯突出、矿井突水及冒顶事件等灾害的制约,这些因素已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造成上述安全隐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质构造。笔者以潘二矿的主采煤层13-1煤层为例,研究潘二矿13-1煤层构造规律,分析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对瓦斯突出、突水、冒顶等灾害问题加以系统总结。希望能够定量预测未开采区域构造,指导矿井安全高效的生产[1-5]。
为了更好地研究断层的发育规律,对13-1煤层断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统计和观测。
在潘二矿13-1煤层断层中,正断层的数量多于逆断层,但在落差大于10 m的断层中,逆断层数量为45条,正断层为29条,逆断层数量多于正断层。特别在落差大于100 m的断层中,逆断层有3条,而正断层仅有1条。这在整个淮南矿区中实属罕见,在煤矿掘进和煤层开采中要特别加以注意。
逆断层在矿井内自北向南均有分布,多呈地堑状或地垒状产出,主要分为NE向的逆断层和NWW向的逆断层。NE向的逆断层主要有F5和F6,其中F5断层更是贯穿矿井南北。NWW向在矿区内普遍发育,在矿井自北向南发育,根据断层性质及其组合关系,可判断为同一构造时期的产物,且NWW向逆断层切割NE向逆断层,后者要早于前者。
正断层在矿井内自北向南广泛分布,且小断层受整体规模为大中断层的控制比较明显,二者在分布上按走向分组,相应组的分布基本一致,性质上近似相同,是同一时期构造运动的产物[6-8]。
断层走向代表了断层的平面延伸方向。13-1煤层断层发育的脆性断层按其走向可以分为五组,以NEE向最为发育(60°~80°),共35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33%;NWW向(280°~300°)断层次之,共27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25.5%;再次为NW向断层(300°~330°)共18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17%;NNW向(330°~350°)有9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8.5%;NNE向(60°~80°)最少,只有 8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7.6%。总体来说,整个煤层发育较均匀,断层走向统计见表1。
表1 13-1煤层断层走向统计Table 1 13-1 coal seam strike of fault statistics
煤层断层走向玫瑰花图见图1。由此可见,13-1煤层断层的走向以近EW方向为主,在玫瑰花图上也得到充分体现,超过一半以上的断层走向分布在近EW方向。
图1 13-1煤层断层走向玫瑰花图Fig.1 13-1 coal seam little fault strike rose diagram
断层是三度空间实体,断层倾向反映了断层的剖面延展方向。13-1煤层断层倾向的统计结果表明,区内断层倾向较为集中,特别是以NE—NEE向断层为主(0°~50°),共36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34%;NW—NNW 向断层(310°~360°)次之,共 24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22.6%;再次为近SE—SSE向断层(140°~180°),共15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14.2%;近WE向和近EW向倾斜断层(80°~100°和260°~280°)分别为9条和4条,占脆性断层总数的12.3%;其他方向上断层,如NWW向、SW向等方向上断层数量均是少数。据13-1煤层不同性质断层分别编制煤层的正断层、逆断层的走向和倾向的玫瑰花图,见图2和图3。
图2 煤层断层走向玫瑰花图Fig.2 Coal seam little fault strike rose diagram
图3 煤层断层倾向玫瑰花图Fig.3 Coal seam little fault tendency rose diagram
主要发育有NE、NW、NWW三组,其中以近EW向占据最主要的部分;倾向以NE为主,同时发育有NNW。逆断层的走向较为集中,主要发育有NNE和NWW两组,其他较为分散;但逆断层的倾向却比较分散,主要发育有NEE、NE、NNW和NWW等几组。
潘二矿13-1煤层断层倾角统计结果见表2。表2表明,断层倾角主要集中在40°~80°,倾角以70°~80°为主,次之为60°~70°,总体特征是断层倾角较陡。煤层断层和正断层分布见图4。正、逆断层的倾角分布不同,正断层以70°~80°为主,而逆断层以40°~50°为主,从直方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表2 断层倾角统计Table 2 Dip angle of fault statistics
图4 煤层总断层与正断层分布Fig.4 Coal seam fault and normal fault distribution
整个13-1煤层以落差小于50 m的断层为主,其占到总数的96.22%,其中小于、等于50 m或等于20 m的断层43条,占到断层总数的40.57%;小于20 m大于或等于10 m的断层共有25条,占到断层总数的23.58%;小于10 m大于或等于5 m的断层27条,占到总数的25.47%;小于5 m的断层共有3条,占到总数的2.83%。落差在50 m以上的断层相对较少,共计8条,占断层总数的7.54%,落差大于或等于100 m的断层共有4条(表3)。
表3 13-1煤层不同落差正逆断层统计Table 3 13-1 coal seam gap of normal and reverse faults statistics
断层落差与平面延展长度的关系见图5。
图5 煤层断层落差与延展长度关系Fig.5 Coal seam fault throw and length of relationship
断层落差与其平面延展长度在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即平面延展长度大的断层其相应的落差也较大,但不同落差范围内的断层其延展长度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落差小于或等于50 m的断层与其延展长度相关关系明显,见图5a;而断层落差大于50 m的与其相关性比较差,见图5b,关系较为离散。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小型断层构造复杂性较低,而大型断层构造复杂性较高,对矿井的综合生产、生产效益和煤矿井的安全生产都具有非常多的影响,因此要特别注意大型断层[9-10]。
(1)13-1煤层的断层总计106条,其中正断层80条,逆断层26条;落差大于、等于10 m的76条,落差小于10 m的30条,矿井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
(2)13-1煤层断层较为发育,大部分正断层落差在50 m以下,落差大于50 m的正断层数量极少,在大中型断层中(落差≥10 m)逆断层占明显优势,落差较大的断层基本为逆断层,在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3)13-1煤层主体褶皱为一走向近EW、向N倾斜的单斜构造,褶曲构造不甚发育,仅局部沿走向呈波状起伏。
[1]李秋香,藏 敬.地学普及[J].地球,2012(1):14-17.
[2]龙荣生.矿井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3]李忠权,刘 顺.构造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4]王 猛,朱炎铭,袁 伟.林南仓煤矿矿井构造特征[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6(6):382-386.
[5]董艳冰,夏立冬.鸡西煤田地质构造及断层解释[J].煤炭技术,2008,27(5):132-133.
[6]王恩义.地质构造突出机理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181-185.
[7]韩德馨,杨 起.中国煤田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8]刘红军.长平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J].煤炭工程,2005(4):50-51.
[9]孙昌一.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任楼井田为例[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06.
[10]付晋清.地质构造对煤层顶板稳定性影响的分析研究[J].太原科技,2008(1):89-9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