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淮南潘集典型采煤沉陷积水区的水质变化规律

时间:2024-08-31

程方奎,宫传刚,刘和武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淮南煤矿区主要是井工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沉陷、矸石山压占土地、景观破坏、矸石淋溶水污染周围水环境、矿井地下水疏排破坏地下水资源环境,以及地面建(构)筑物损坏等。沉陷积水区水源为浅层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1]。矿区内地势平坦,地下水潜水位高,地表水系复杂,而且江淮地区雨水充沛,因此,矿区地下水补给量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淮南矿区沉陷水域分布广、面积大,沉陷区水位受季节影响大[2-3],并且由于地势低,大气降水短时间内难以外排,造成沉陷区水量变化大,进而导致水体水质随季节而变化[4]。目前,矿区开采尚在继续,预计淮南矿区到服务年限结束时,耕地面积将比目前减少46.75%,水面增加173.14%[5]。如此大的沉陷水域蕴含了大量的水资源,对其进行地表水水质调查与水质变化规律研究,掌握其水质特点与现状,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沉陷水域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淮南番集区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该区域采煤沉陷积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1 水样采集与检测

1.1 水样采集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淮南潘集区典型的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进行人工采样分析。根据环境监测采样点布置原则,参照HJ/T 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避开研究区域中农村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区域,沿水域周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位,然后进行点位GPS定位。选定16个采样点,其中1#~5#、7#~11#水样采集点位于潘一矿和潘三矿采煤沉陷区,6#、12#~16#水样采集点位位于潘一矿东采煤沉陷区。具体点位布置如图1所示。采样频率为1~2月采样一次,分别于2012年11月,2013年1月、4月、5月对研究区进行样品采集。

图1 采样点点位布置Fig.1 Sampling station locations

1.2 检测方法

采集的水样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中的相关标准进行样品检测。根据客观条件和研究需要,选取无机类指标pH、氟化物(F-),有机物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CODMn),富营养化指标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为研究指标。

1.3 分析方法

由于每个点位的各项监测指标在监测时段内的变化值不同,不能反映总体区域该项指标的变化情况[6]。因此,用沉陷区各种指标的均值代表其在每个月份的值[7],并结合沉陷区的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沉陷区水体中该项指标的变化规律。

2 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

2.1 pH

监测时段内各月份淮南市的降水量和地表水pH变化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 监测时段内各月份降水量Fig.2 Rainfall capacity of each month in monitoring process

图3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的pHFig.3 pH values of surface water in monitoring process

由图3可以看出,监测时段内地表水体的pH均大于8,呈碱性。结合气象条件中降水量(图2)分析,降水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pH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H的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相反,可见,降水量与地表水体的pH变化有一定关系。降水造成的地表径流,通过冲刷、淋洗将地表的酸性物质带入开放程度不高的采煤沉陷积水区,对水体的pH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2.2 高锰酸盐指数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的CODMnFig.4 CODMnvalues of surface water in monitoring process

如图4所示,在监测时段内,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水体的CODMn变化不大,比较稳定,但其趋势与降水量是一致的。随着降水量增加,地表水水体中的CODMn增高,可以推测,水体中的CODMn来源主要是地表土壤通过雨水淋溶进入到水体中,导致水体中的CODMn与降水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如果沉陷区水体相对封闭,沉陷区地表水水体中的CODMn会随沉陷时间的增加逐步增大,水体水质逐渐变差。

2.3 化学需氧量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化学需氧量(CODCr)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的CODCrFig.5 CODCrvalues of surface water in monitoring process

如图5所示,监测时段内沉陷积水区水体中CODCr的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在后三个月份,CODCr的变化趋势与降水量一致,说明其与降水量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相对封闭的沉陷区域内,地表水中CODCr也存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从而导致水体水质的恶化。

2.4 氨氮量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氨氮(NH3-N)量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的NH3-NFig.6 ρNH3-Nvalues of surface water in monitoring process

如图6所示,地表水水体中NH3-N的含量与水体中其他指标有一定的关系,水体中氨、氮的形态和转化很容易受pH和溶氧两个因素的影响。当水中pH较高时铵盐易转化成游离氨,容易释放;在溶氧高的地表水中,NH3-N很容易受微生物作用形成亚硝酸盐氮。由2.1节分析可知,pH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再降低,所以水中NH3-N的含量应该先下降再升高,又因为4、5月份气温升高幅度较大,生物硝化作用加强,水体中NH3-N含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很好地解释了4月而不是1月出现NH3-N含量最高值的原因。

2.5 总氮含量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总氮(TN)含量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

图7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的TNFig.7 ρTNvalues of surface water in monitoring process

从图7可以看出,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水体中TN在时间上的变化呈现递减的趋势。TN含量在监测初期相当高,达到了劣Ⅴ类水质的限值。水质总体上呈好转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与降雨的稀释作用有关,也与农业面源污染有关,1~5月农业生产作业不是很频繁,所以TN值比较低。

2.6 总磷量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总磷(TP)含量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

图8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的TP值Fig.8 ρTPValues of surface water in monitoring process

由图8可以看出,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水体中TP的含量在时间上波动较大,变化规律不是很明显,这与其含量比较低有关。总体来看,沉陷区地表水水体中TP对水体水质影响未起到主导作用。

2.7 氟离子量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氟离子(F-)含量变化情况如图9所示。

图9 监测时段内地表水的F-值Fig.9 ρF-values of surface water in monitoring process

从图9可以看出,监测时段内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中F-含量相对比较低,波动幅度不是很大。从变化趋势来看,其含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说明雨水对水体中F-含量有稀释作用。沉陷积水区水体中F-存在一定的富集,有导致污染的风险。

3 水质评价

3.1 W值水质评价方法

W值水质评价法[8-9]是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之一,具体评价方法如下:根据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某个点位水体各项监测指标实测值对照水质类别进行评分。水质分为Ⅰ、Ⅱ、Ⅲ、Ⅳ、Ⅴ、劣Ⅴ六类,即环境质量理想、环境质量良好、环境污染、环境重污染、环境严重污染、环境极重污染,其评分分别为10、8、6、4、2、0。以最低两个单项得分之和确定该水体的水质类别[10]。Ⅰ类: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20或18;Ⅱ类: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16或14;Ⅲ类: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12或10;Ⅳ类: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8或6;Ⅴ类: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4或2;劣Ⅴ类: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0。

3.2 评价结果

采样点位布设后,2#、5#、10#、13#点位由于受到人为作用和自然作用破坏,采样受到影响,故对其余12个点位水质监测数据进行W值评价。为避免水质受季节性的波动影响,评价时,每个点位的地表水各项指标均使用监测时段内四次采样测试的均值,如表1所示,W值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各点位监测均值Table 1 Average monitoring value of each sampling station

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可知,除CODCr和TN两个指标超标且超标率较大外,其他指标基本正常,因此主要影响地表水W值评价结果的指标是CODCr和TN。这也是该研究区域水质W值评价结果显示污染严重的原因。

4 结论

(1)研究区域监测时段内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体中pH、F-、CODMn、NH3-N、TP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TN含量呈现递减趋势,CODCr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2)研究区域沉陷积水区地表水水质受降水等条件影响。

(3)淮南潘一、潘三矿采煤沉陷区积水区地表水水体质量较差,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TN。

[1] 崔龙鹏.淮南煤矿塌陷区煤矸石填充复垦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安徽地质,1998(3):60-63.

[2] 方创琳,毛汉英.兖腾两淮地区采煤沉陷地的动态演变规律与综合整治[J].地理学报,1998,53(1):24-31.

[3] 李小龙,郭靖.淮河淮南段水污染状况及水质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2):65-66.

[4] 成庆利,朱铁群.丹江口水库库区水环境质量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8(1):202-205.

[5] 孙立强.新立城水库营养盐动态及富营养化特征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6):13-16.

[6] 何春桂,宋晓梅,刘辉.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水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32(6):45.

[7] 方文惠,桂和荣.淮南矿区沉陷水域理化环境状况变化趋势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3(1):24-26.

[8] 童柳华,刘劲松.潘集矿区沉陷水域水质评价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4):76-80.

[9] 张辉.淮南矿区沉陷水域水质理化特征分析[J].煤炭工程,2008(3):73-76.

[10] 王振红,桂和荣,方文惠,等.夏季采煤沉陷水域水质影响因素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05,19(3):62-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