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朗 郑军东 章育 徐嘉琛 胡学军
摘要:文章借鉴金融行业风险偏好,研究建立适用于电力企业风险偏好容忍度评价方法,评价整体风险偏好,设置更加合理的风险偏好规划,提出基于风险偏好的预算调整裕度,利于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损失,识别梳理关键经营风险指标,形成风险指标容忍度,建立公司风险偏好管理应对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应对
引言
风险偏好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策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可更好掌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促进企业整体战略实施。
一、风险偏好理论研究简述
风险偏好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来讲,风险偏好是某个体对不确定性所表现的立场和态度;从广义来讲,风险偏好是指企业为完成目标能够接受风险的数量,《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定义:风险偏好是为了实现目标,企业在承担风险的种类、大小方面的基本态度。
金融行业在风险偏好体系研究与应用方面处于先行,风险偏好是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多家国际大型银行重视运用风险偏好,如汇丰银行强调风险偏好,把它当作风险管理的最高准则,制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不能与风险偏好相驳。不仅限于金融行业,其他行业也应结合不同业务特点统一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明确风险承受最大范围,确定风险预警值并采取相应对策。要充分考虑风险与收益,达到平衡状态,从而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要杜绝忽视风险,纠正为了追求较大收益而不顾风险损失、不讲条件的行为,要扭转“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同时,也要防止纯粹为了避免风险而摒弃机遇。
二、企业风险偏好建立内涵及思路
企业风险偏好体系建立的核心是确保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将发展主线聚焦在平衡风险与利润,避免不可承受风险之重,减少或防止由于忽视风险而采取的不当投资,风险偏好规定了经营风险的边界,有助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基本要素,通过将风险偏好嵌入业务管理中,有效防范与规避风险,提高风险导向的业务管理能力。
本文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建立科学的风险偏好容忍度评价方法,评价整体风险偏好。基于创造价值的目标,设置更加合理的风险偏好规划,建立预算调整裕度,利于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损失。从经营角度识别影响公司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自上而下量化分解关键指标,分析风险成因,量化分析风险指标边界值,形成风险指标容忍度,研究建立公司风险偏好容忍度管理应对机制,同时提出预算裕度,使风险偏好思路有效融入经营管理。
三、主要做法
(一)设计风险态度整体评价方法
建立对企业的整体风险态度评价方法,有利于客观、科学分析公司整体风险偏好情况,从而制定对策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设计风险态度维度,通过风险偏好量表问卷法开展评价,确定公司整体风险偏好情况,促进管理者决策、风险偏好与公司经营目标相匹配。
首先,确定风险态度评价维度。基于风险偏好定义及公司管理实际,研究公司整体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设计包含风险认知、企业风险管理情况、风险承受度、风险收益、风险态度附加等5个方面评价维度。每个维度下设定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来评价人员对该维度因素的认定情况。其次,开展风险偏好问卷调查。基于对风险态度评价维度的理解与分析,设计风险偏好调查问卷,对不同岗位分层开展填制,剔除无效问卷,统计、筛选有效结果,得出公司整体风险态度分值,即公司风险偏好情况。然后,建立科学、直观的评价标准。对评价不同维度下问题答案进行分值定义,原则上答案对风险的态度越保守,则风险分值越低;答案对风险的态度越激进,则风险分值越高。总体风险态度分值为每个维度分值总数加和,总分值区间为20~100分,按照《指引》及COSO管理框架对风险态度及策略分类及定义,将公司风险态度分为四个档次,分别为风险追求(激进型;70分以上)、风险承担(积极型;55~70分)、风险规避(稳健型;40~55分)、风险厌恶(保守型;40分以下)。最后,评价公司整体风险偏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评价公司的整体风险态度,企业整体风险偏好应与发展经营目标相适应,在评价中发现整体风险偏好态度状况与公司发展经营目标不匹配或冲突时,应建立相应的调整,使风险偏好与战略目标相适应[1](见图1)。
(二)设定偏好思维的预算调整裕度
研究风险偏好与财务边界管控理论的关系,聚焦经营及业务预算,分析不同類型单位预算偏好,对比历史预算执行数据,研究设计合理预算调整裕度,为预算科学调整与平衡提供依据[2]。
首先,分析预算管理需改进环节。按照《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电力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应密切结合国家政策落实经营策略,高度关注预算非指数指标的控制力和约束力。目前预算管理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项目预算编制过程缺乏科学评估手段,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先切资金,后找项目”的管理方式;二是预算下达及调整缺乏科学支撑,按照年度预算值硬性切割,预算调整依据不充分、缺乏整体性考虑。其次,识别预算调整裕度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根据产业特性、市场状况、管理能力、近三年财务运行情况及经营状况,分析成本及项目预算关键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在此基础上测算边界值。研究近年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输配电成本、用工成本、设备运维费、研发费用、管理费用情况,明确现有业务和专项预算中的风险管控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与公司战略目标、经营要求相匹配。最后,设定预算调整裕度值并给予预算调整建议。应用财务边界理论思想,设定风险偏好系数,根据市场预测、外部政策与公司实际确定预算方案,根据之前年度预算实际值,融合将风险偏好系数纳入预算弹性调整范围,设定预算调整裕度值,综合作为新年度预算的指导依据。预算执行阶段,严格刚性约束,使预算管理达到预期效果,但同时,应对预算保持一定弹性,在预算调整裕度范围内执行预算调整流程,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
(三)建立基于风险偏好容忍度的指标预警机制
以KRI考核指标体系与管理对标工作为基础,选取可体现风险与企业价值关键风险指标,建立监测预警与反馈机制,标记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与管控指标的边界值、标准值,及时发现指标变化趋势,为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提供了思维出发点和实施途径[3]。
首先,选取风险偏好关键指标。重点聚焦价值创造的投资盈利、社会贡献等方面,筛选关键指标,全面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对指标的管控可直接反映公司风险水平,可研究设定响应的指标容忍度及限额。其次,设定风险指标预警评分。明确指标理想值、目标值、平均值,目标值应按照上级单位下达指标、企业经营业绩的目标设定;理想值为系统内单位最优指标,理想值设定应高于目标值,评分设定为100分;平均值为系统内单位指标的平均值,评分设定为60分。实际值为公司当期实际指标值,应用调整值算法对实际值进行评分设定。预警值与预警分值应结合既定目标和风险容忍度设定(暂定为60分),根据实际值得分与预警标准对比,确定指标状况。然后,制定基于指标阈值区间的差异化管理策略。根据公司历史数据,拟合指标数据的分布,分析测试结果,参考目前及预期经营目标,得出指标值及阈值区间,形成关键业务风险容忍度清单阈值清单。常态化监督选定指标,探测指标值是否在风险偏好所应允许范围内。对风险指标阈值区间设定“红”“黄”“绿”三种指标状态[4]。最后,开展基于风险容忍度的指标预警。建立风险指标预警机制,按照风险监控要求,定期监测统计,对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指标进行跟踪。建立监测预警与反馈调整机制,对风险限额的预警进行分级管理,根据指标监测结果,及时发现相关指标变化趋势,为经营決策提供依据。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开展企业风险偏好体系研究,建立科学的基于战略的企业风险偏好评价方法,客观反映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的基本态度、承担意愿及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基于企业风险偏好,围绕创造价值的目标,设置更加合理的风险偏好规划,利于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损失,从而获得风险最大收益。同时,通过制定风险偏好容忍度预防机制,初步确定了风险偏好容忍度向经营管理的传导与应用路径,确定关键风险偏好指标,量化指标限值区间,根据指标所处限值区间情况,动态优化调整管理策略与应对措施,有效预防风险,提升经营管理[5]。
目前,被研究企业的风险偏好体系研究仍在初级阶段,选定与设置风险偏好指标仍依仗经验,量化指标不足,且尚未健全完备的偏好分解与传导机制,因此,需持续优化并完善风险偏好成果。一是应将风险偏好纳入公司战略层面统筹考虑,使其成为服务于公司战略、处于风险管理顶端的一种决策辅助工具。二是风险偏好指标建立要综合考虑差异化与全面性统一。选取指标时,应该结合理论要求,又不能脱离公司现状;要全面涵盖企业的收益、资本和财务状况,又要综合考虑规模、治理结构和风控文化状况。三是强化风险偏好传导、实施。风险偏好重点聚焦于战略层,要通过建立方法,设计载体,健全机制,使其要求传达至经营管理,并转为流程或规定便于操作指导。应建立公司风险偏好管理流程,确保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和实施,建立配套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流程,确保信息沟通,并及时纠正、优化流程。同时,应将风险偏好的思想融入企业风险监控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持续监测风险偏好执行,提升风险预防能力。
结语
总之,建立电力企业风险偏好容忍度评价方法,以设置合理的风险偏好规划,可以更好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损失,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侯晓辉,李成,王青.市场化转型、风险偏好与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性[J].金融评论,2012(03):14–28+123.
[2]潘沁.基于价值创造的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及限额管理[J].金融纵横,2019(04):42–47.
[3]郑海元.杜莹管理层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企业信用评级[J].财会月刊,2019(12):60–69.
[4]蒲堯.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决策风险偏好研究[J].纳税,2018(25):149+152.
[5]胡开南,李滨,王雯.跨市场风险偏好指数体系构建及其系统性风险预警应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1):68–7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