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周晓晔, 刘 英, 马菁忆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沈阳 110870)
城镇化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周晓晔, 刘 英, 马菁忆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沈阳 110870)
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原有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构建四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从城镇化水平的角度出发,以辽宁省为例,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及分类,并针对不同城镇化水平的地区进行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旨在为促进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农产品物流;物流产业集群;城镇化水平;聚类分析;物流供应链
农产品物流作为全社会物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1]。农产品物流不仅可以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也能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研究[3]、农产品物流体系研究[4-5]、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研究[6]、农产品物流系统研究[7-8]和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9],但从物流产业集群的角度提出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并从城镇化水平的角度进行模式选择的研究甚少。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概念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延伸[10]。目前,对“农产品物流”的定义一般是以农产品为对象,在其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农产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物流管理活动[11]。目前,原有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别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企业为中心、以物流园区为中心[12]。
(1)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将生产者的农产品聚集起来,通过批发商或者零售商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该模式通过批发市场来扩大农产品的交易半径,但这种模式的交易环节相对较多,物流成本较高,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有所欠缺。
(2) 以企业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起主导作用,通过企业与农户直接合作,将生产的零散农产品聚集起来,再运用企业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完成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等物流业务。这种模式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了流通效率,但是农民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3) 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发挥物流园区的功能,将农产品从生产者送至消费者。该模式能够实现综合的物流功能,规模效益大,辐射范围广,但物流信息滞后是其存在的问题。
此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仅需要构建新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而且需要在城镇化水平不同的地区发展不同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不同,其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度、第三产业占从业人员的比重、城镇设施建设等指标也有所不同,而这些指标与农产品物流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影响着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每一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实现,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与其相匹配,对于城镇设施建设、技术要求高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只有在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才能够实现。适合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可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原有的发展模式存在农民利益保障程度低、农民承担的风险高和物流信息滞后等问题。为了满足城镇化和农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原有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优化原有发展模式的同时构建新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1)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生产的农产品集中组织起来,共同运往专业的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市场通过分销物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物流发展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而且成熟的批发市场体系使得农产品的交易范围更加广泛、农产品物流得到更好的发展。该模式适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完善、批发市场体系较成熟的地区。
(2)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契约为纽带,农产品生产由农户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组织分散的农户,龙头企业负责将农产品集中运输、加工、包装和配送,以实现农产品最终送至消费者的物流发展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
这种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得分散的农户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克服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小而散的弊端,企业与农户可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通过龙头企业的集中运输、配送,使得农产品的流通和生产分工合作,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降低了物流成本。该模式适用于城镇化水平一般、龙头企业发展良好的地区。
图2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3) “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再通过物流企业实现农产品运输、加工、包装和配送的物流发展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使得供给农产品的农户和消费者能够直接进行沟通,双方能够快速了解农产品和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降低了沟通及交易成本,同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实现定制化生产,降低了因市场波动而产生的风险。该模式适用于城镇化水平较高、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地区。
(4) “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区域经济资源整合,以一个或几个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为主体,以政府部门、相关行业机构和产业协会为补充,以交通枢纽设施为支撑平台,以其他中小型物流企业为辅助,以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为目的的物流发展模式,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驱动力量是创新、合作与竞争并存,以集群理论指导农产品物流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深入发展。该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适用于城镇化水平高、物流园区和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良好的地区。
由于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不同,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条件不同,农产品物流发展情况有所差异。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应采用适合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本文从城镇化水平的角度出发,以辽宁省为例,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及分类,针对不同类别城镇化水平的地区进行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
1.辽宁省各地区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及分类
(1) 指标选取。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评价城镇化水平具有导向作用。学术界对城镇化水平的测度包括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由于单一指标法具有片面性,一般采用综合指标法[13]。学者们针对地区发展情况,从不同侧面构建了城镇化测评体系:一些学者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活方式、城镇管理6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指标体系;另一些学者认为,城镇化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地域环境城镇化4个方面。
通过对上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考虑辽宁省城镇化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城镇建设、人口发展、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6个方面,选取17个具体的评价指标,构建了辽宁省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本文所选的评价指标更注重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以期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奠定基础。
表1 辽宁省各地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 数据计算。辽宁省14个地区相关指标统计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运用SPSS 21.0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经过软件运行得到的特征值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
由表3可知,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11.156、2.116和1.589,均大于1,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5.626%、12.450%和9.349%,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424%,大于85%,说明前3个成分反映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大部分信息,因此选取前3个成分作为主成分。
根据表4得到3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即
F1=0.293ZX1+0.247ZX2+0.294ZX3+0.204ZX4+
0.266ZX5+0.163ZX6+0.126ZX7+0.287ZX8+
0.126ZX9-0.090ZX10+0.281ZX11+0.292ZX12+
0.290ZX13+0.277ZX14+0.279ZX15+0.219ZX16+
0.234ZX17
表2 2014年辽宁省各地区相关指标统计的原始数据
地区指标X1X2X3X4X5X6X7X8X9沈阳6564.0685816785.500.49334232.87173.316.29161.46100.00大连6773.63109939780.860.57233591.34140.013.47134.7899.63鞍山1906.6766073241.700.35727845.94154.39.1748.30100.00抚顺919.9961183134.250.46925035.3678.510.5125.2298.39本溪885.2067879129.830.46525972.26109.610.7819.3696.51丹东912.6042317126.000.39922931.18117.316.3128.49100.00锦州970.9644264136.850.41125214.23122.311.5833.6399.18营口1161.2663234160.360.52028222.3089.27.1732.3696.71阜新434.073388271.210.41621194.83132.96.6020.9976.67辽阳714.8354800114.800.35424382.31159.516.7623.3698.36盘锦1157.4090634151.180.41530857.42111.113.3322.69100.00铁岭646.263256293.390.34019276.26130.214.0225.6697.52朝阳835.0033379101.700.34219633.9374.06.6428.2387.27葫芦岛544.892802181.610.38523009.93111.511.5427.9297.87地区指标X10X11X12X13X14X15X16X17沈阳3.039.97134.17491.87.625.58125212.734大连2.728.62114.74505.45.914.22135472.480鞍山2.73.6257.70180.32.712.30120932.303抚顺2.84.3129.62149.11.551.31109712.282本溪2.91.3229.93110.41.341.11117262.215丹东2.92.7027.06106.91.711.54115281.989锦州3.58.1630.89129.51.731.36117232.151营口2.51.5526.83117.61.621.12126092.238阜新3.43.2419.4587.81.581.06105662.006辽阳2.51.7118.1785.31.211.27111562.186盘锦2.80.7146.19112.61.290.82127232.425铁岭3.21.6624.57102.51.831.13108881.770朝阳3.10.5128.54102.72.271.4997542.011葫芦岛3.21.7524.6994.91.551.2695562.408
数据来源:《2015辽宁统计年鉴》。
表3 各成分解释的总方差
成分初始特征值合计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111.15665.62665.62611.15665.62665.62622.11612.45078.0762.11612.45078.07631.5899.34987.4241.5899.34987.42440.6273.69091.11450.5072.98394.09760.4742.78896.88570.2771.63298.51780.1650.97399.49090.0550.32599.815
表3(续)
成分初始特征值合计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100.0150.08799.903110.0100.05999.962120.0050.02799.989130.0020.011100.00014 1.004E-13 1.026E-13100.000151.003E-131.016E-13100.00016-1.002E-13-1.009E-13100.00017-1.004E-13-1.022E-13100.000
表4 成分矩阵
指标成分123X1 0.977 0.150-0.058X20.824-0.459-0.146X30.9820.144-0.047X40.680-0.262-0.526X50.890-0.358-0.103X60.5440.2460.571X70.420-0.1150.811X80.9600.258-0.010X90.422-0.5560.517X10-0.3000.759-0.031X110.9370.3120.002X120.9740.157-0.023X130.9690.179-0.074X140.9260.342-0.023X150.9330.3060.046X160.733-0.492-0.067X170.782-0.185-0.098
F2=0.103ZX1-0.316ZX2+0.099ZX3-0.180ZX4-
0.246ZX5+0.169ZX6-0.079ZX7+1.177ZX8-
0.382ZX9+0.522ZX10+0.214ZX11+0.108ZX12+
0.123ZX13+0.235ZX14+0.210ZX15-0.338ZX16-
0.127ZX17
F3=-0.046ZX1-0.116ZX2-0.037ZX3-0.417ZX4-
0.082ZX5+0.453ZX6+0.643ZX7-0.008ZX8+
0.411ZX9-0.025ZX10+0.002ZX11-0.018ZX12-
0.059ZX13-0.018ZX14+0.036ZX15-0.053ZX16-
0.078ZX17
根据公式
(1)
得到综合表达式为
F=0.750 7F1+0.142 4F2+0.106 9F3
经过计算得到14个地区的最终排名,如表5所示。
表5 样本得分及排名
序号地区F1F2F3F排名1沈阳 7.9260 1.831 0.633 6.27712大连7.0350-0.199-0.9465.15023鞍山0.6690-0.5040.5490.48934抚顺-0.9460-1.014-0.955-0.956105本溪-0.9070-1.046-0.577-0.89196丹东-1.2700-0.3391.428-0.84987锦州-0.99980.6760.337-0.61858营口-0.4010-2.128-1.914-0.80979阜新-2.81702.419-1.592-1.9401310辽阳-1.0810-1.0032.242-0.714611盘锦0.1840-2.2690.104-0.174412铁岭-2.43901.0941.585-1.5051213朝阳-2.94001.668-1.319-2.1101414葫芦岛-2.01300.8130.426-1.34911
(3) 地区分类。将主成分分析所提取的3个主成分指标数据作为聚类分析的样本矩阵,采用系统聚类法对辽宁省14个地区城镇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聚类分析结果
由图5可知,按照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可将辽宁省14个地区分为4个类别:第一类为沈阳和大连,它们凭借强大的竞争力和完善的城镇设施建设等优越条件成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设施功能完善;第二类为盘锦、鞍山、营口、本溪和抚顺,其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设施功能较完善;第三类为锦州、辽阳、丹东、葫芦岛和铁岭,城镇化水平一般;第四类为阜新和朝阳,城镇化水平最低。
2.辽宁省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
城镇化水平影响着农产品物流发展,说明城镇化水平不同的地区其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不同,所选取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也应不同。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如下:
(1) 沈阳和大连作为第一类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城镇化进程快,促进了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使得农产品物流发展得更好。2015年,沈阳市农业产业带新建成10个采摘园,其物流园区也发展较好;大连增加了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使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得以更好地发展。所以,沈阳和大连更适合选择“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2) 盘锦、鞍山、营口、本溪和抚顺作为第二类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这是第二类地区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明显优势。例如,鞍山2015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8.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8.1%;2015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71.1万户,新增5.9万户。所以,盘锦、鞍山、营口、本溪和抚顺更适合选择“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3) 锦州、辽阳、丹东、葫芦岛和铁岭作为第三类地区,城镇化水平一般。由于这类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一般,其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较差,且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所以不适合采用上述两种发展模式。但锦州、辽阳、丹东、葫芦岛和铁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较好。例如,2015年末辽阳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2家,新增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 956家,新增306家。所以,锦州、辽阳、丹东、葫芦岛和铁岭更适合选择“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4) 阜新和朝阳作为第四类地区,城镇化水平最低。由于其城镇化水平最低,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困难,互联网普及率低,龙头企业发展缓慢。但是朝阳和阜新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且2015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较上年也有所增长,而且两个地区都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所以,阜新和朝阳更适合选择“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农产品物流是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需要与城镇化建设相匹配,适合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能够引导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从而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本文基于对原有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分析,构建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一体化”四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按照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将辽宁省14个地区分成四类,并对各类别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提出建议:沈阳和大连为第一等级,采用“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盘锦、鞍山、营口、本溪和抚顺为第二等级,采用“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锦州、辽阳、丹东、葫芦岛和铁岭为第三等级,采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阜新和朝阳为第四等级,采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本文旨对促进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陈超,李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328-332.
[2]洪岚.我国城市农产品流通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J].中国流通经济,2015(5):20-26.
[3]白桦.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176-179.
[4]岑丽阳.创新广西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构想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65-67.
[5]贺盛瑜,马会杰.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为例 [J].农村经济,2015(8):94-97.
[6]周熙登.基于自组织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战略协同演化 [J].中国流通经济,2015(6):45-52.
[7]马林,张旸.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重构研究 [J].管理现代化,2015(4):106-108.
[8]庞燕.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的盈利模式 [J].中国流通经济,2015(4):114-117.
[9]丁丽芳.云物流环境下的农物商一体化农产品物流模式 [J].中国流通经济,2014(6):41-45.
[10]施先亮.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与对策 [J].中国流通经济,2015(7):25-29.
[11]王道平,李锋,程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类分析法 [J].财经问题研究,2011(2):108-113.
[12]孙迪迪.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J].物流技术,2013,32(1):10-12.
[13]徐春祥,韩召龙.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64-69.
(责任编辑:张 璐)
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based on urbanization
ZHOU Xiao-ye, LIU Ying, MA Jing-y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s a branch of logistics industr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past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is analyzed, four development mod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are constructed.And taking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14 regions of Liaoning Province is evaluated and classified.The development mod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are selected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urban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logistics industrial clusters; urbanization level; cluster analysis; logistics supply chain
2016-07-15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ZJ2014016);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SYSK2016-05-01);沈阳市科技创新智库一般项目。
周晓晔(1965-),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产品物流、物流产业集群等方面的研究。
09∶10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1129.0910.026.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6.06.10
F 306
A
1674-0823(2016)06-0544-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