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泉州传统掌中木偶戏“蟒服”纹样及文化内涵研究

时间:2024-08-31

|严 恺 卢新燕|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泉州木偶戏蟒服属于戏曲服饰,具有华美的刺绣纹样和独特的文化特征。近年来对于泉州木偶戏的研究,有马建华在《福建艺术》上发表的《闽南木偶戏史迹钩沉》,研究了闽南掌中木偶戏的历史;赵宇在《戏剧之家》上发表的《从闽南布袋木偶的服装造型看闽台文化之亲缘》,从服装制作工艺和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了闽台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关于木偶戏蟒服纹样的深入研究则较少。本文对木偶戏蟒服的纹样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泉州木偶戏服整体借鉴京剧戏服。对于京剧蟒服的研究,有何爽在《四川戏剧》上发表的《京剧服饰中蟒服的艺术与审美》,对京剧服饰中的蟒服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关于蟒服上的纹样,有孙雅婧发表在《中国京剧》的《浅析京剧服饰图案的设计与传承》,分析了纹样的类型和布局;高含颖发表在《艺术科技》上的《浅析海水江崖纹在服饰中的应用与继承》,对海水江崖纹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本文结合以上内容,对泉州木偶戏蟒服的纹样结构、类型以及寓意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分析。

一、 泉州掌中木偶戏服的历史渊源

泉州木偶戏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戏剧,分掌中木偶戏与提线木偶戏两种。掌中木偶也称“手偶”,通过手指控制木偶表演。唐代,莆田盛行表演艺术,其中就可能包括木偶戏;唐末五代时,泉州道士谭峭便提到了傀儡表演;宋时,福建木偶戏已十分闻名。[1]泉州木偶戏以其完整成熟的演出规制、制作复杂的木偶服饰、栩栩如生的木偶表演一直传承至今。

木偶戏服装源于戏曲服装,是木偶人物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在服装的用料、纹样和工艺上都有独特的要求。无论是传统的戏曲还是现代戏,服装的目的都是为人物角色表演服务,以其强烈的艺术观赏性和感染力,吸引台下的观众沉浸于观赏戏曲的愉悦中。同时,戏曲服装也是直接构成戏曲艺术完整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符号式服装特色形成对角色的共识,表现不同角色性格。

泉州的布袋木偶戏服装可以分为“蟒”“靠”“帔”“褶”“衣”五大类[2]。蟒服是其中一种,为王公贵族等身份高贵者的服装,又是龙袍的代称。蟒服与龙袍都刺绣龙纹,但据《辞源》中所记:“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其意便是指相较于龙袍,蟒服所绣之龙只是少了一爪[3]。戏服中只有蟒袍,没有龙袍。蟒与龙虽非一物,但在戏曲服饰中,蟒袍与龙袍并无区别,故虽称“蟒袍”,但其纹样只称为“正龙”“行龙”。泉州木偶戏蟒服取材于朝廷的官服,多是身份尊贵者着装。它装饰性极强,纹样包括龙纹、云纹、暗八仙纹以及海水江崖纹等;绣法多样,包含了金苍绣中的盘金苍平锈、凸绣。

二、 泉州木偶戏蟒服纹样组织构成

不同木偶戏角色的服装纹样也不同,纹样是每个角色特定的符号。蟒服是最为尊贵威严的角色服装,大约高29 cm,宽31 cm,采用中国传统的“十字形”结构工艺,其款式宽松、肥大,结构前后以袖中为轴对称、左右以衣中线为轴对称。蟒服纹样布局饱满、层次分明,组织形式以中心龙纹为主纹,前后主纹一致,整体呈对称均衡布局,纹样包含多种组织形式,构图丰富饱满、繁而不乱、美妙华丽。纹样刺绣的针法繁杂琐细,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对比。[4]

从木偶蟒服的平面图(图1)来看,纹样的布局满密,图案按照上下左右纹样对称均衡组织形式,布局方式显现了浓厚的“中”文化。正龙纹的刺绣位置十分显眼,分别是前胸与后背的正中,中部腰带部分为双龙戏珠腰带纹、底部为海水江崖纹、左右袖子部分则为暗八仙纹。

(一) 中心正龙纹

蟒服上部的正中心为正龙纹(图3),以单独纹样的形式呈现,也是主纹。单独纹样是最基本的纹样组织形式,独立完整,适合突出主体纹样。正龙纹以龙头为中轴线,构图饱满,有极强的装饰效果。正龙纹是蟒服主纹,体现角色的尊贵身份。盘坐的正龙纹处于视觉的中心,整体又呈对称均衡布局,不偏不倚,突出中心位置。由于木偶戏服大小有限,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凸显效果,与传统正龙纹相比,此纹样龙头所占比例更大,龙须和龙角通过曲线高度概括,都呈对称式排列,身体丰腴,盘旋多姿,通过龙珠连接龙头与龙身纹样,严谨中不失动感,同时又给人以张力十足、威武雄伟之感。

(二) 双龙戏珠腰带纹

双龙戏珠纹样(图4)位于蟒服的腰带部位,也是整体纹样的分隔纹,同样以对称的形式呈现。双龙以一颗闪耀的明珠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由于腰带是长条形的,两条龙便对称状地设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珠是龙的精华,是它们修炼的原神所在,所以在艺术表达中,通过两条龙对龙珠的争夺,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早在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了对称式的纹样。这种纹样组织形式在戏服中十分常见,这种构图方式给人严肃、规整、大方的观感,是视觉上达到平衡的极佳表现形式。[5]

(三) 底部海水江崖纹

蟒服腰线以下部分为海水江崖纹(图5),这是明清官服常见的纹样。为了取得良好的舞台效果,纹样所占比例也有所增加。海水江崖纹样由“海水纹”和“山崖纹”组合而成,以中间的山石为中心,左右对称,在纹样的下端,斜向地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这就是水脚,也称为“立水纹”,占整个纹样的一半左右,每条水纹按照规律整齐排列,十分规整;在水脚之上为一排二方连续的卷曲波浪纹,精巧细密,极富律动感;平水纹则由许多波涛翻滚的水浪组成,这些水浪纹卷曲旋转,如同鳞片般整齐排列,表现出水浪汹涌澎湃之态;在海浪的正中立一山石。纹样整体气势磅礴,极具表现力,同时有着福山寿海的寓意。

(四) 左右袖对称暗八仙纹

木偶戏蟒服中的暗八仙纹样也是单独纹样,同时也是袖子的适形纹样。适形纹样是指被一定的外形限制的一类纹样,纹样的素材经过一定的设计,其纹样的变化既可以体现出对象本身的特征,又能够自然地穿插在服装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

蟒服左右袖各有一种不同的暗八仙纹样,纹样分布位置相同,但宝物不同。暗八仙纹样,如铁拐李的葫芦(图6)、汉钟离的芭蕉扇,造型精炼,极具装饰艺术性。每件宝物都搭配丝带和云纹。一方面,这些辅助纹样能够衬托出“暗八仙”纹样的主要地位,且云纹卷曲和丝带蜿蜒的动态很好地弥补了“暗八仙”纹样的硬线条,为其增添了灵动的美感;另一方面,云纹、飘带等纹样所带有的宗教气息与“暗八仙”纹样的文化内涵十分符合。

三、 泉州木偶戏蟒服与其纹样的色彩

泉州木偶戏中蟒服的色彩,基本遵循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从衣身上看,常见的颜色有五色,分别为黄、红、绿、白、黑,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类型的角色。[6]黄色一般为明黄或杏黄,明黄色只有皇帝才能穿,杏黄色则是太子、太后等人所穿。自古以来,黄色都代表了至尊无上的帝王家。在五行中,黄色代表着土,土又代表着“东南西北中”里的中央,中国的中央观念决定了黄色独一无二的地位,于是黄色便有了一种神圣的地位(图7)。红色是地位比较高的角色所穿,例如王侯、元帅、 宰相等人,表现其庄重威严、位高权重。红色有着吉祥、喜庆、权威、激情、斗志等多种寓意,极富感染力。绿色是地位高的武官、忠臣和将军所穿着,威风凛凛、英武不凡。白色潇洒而又儒雅,穿着者大多为年少才俊,英俊潇洒。黑色的穿着者多是刚正不阿、性情豪爽而又威武的人物。在黑色蟒服之上的纹样颜色则多为蓝色,干净雅致而又有气势。

纹样的颜色总体上受闽南地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以金苍绣为例,其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为红色与金色,当地人认为金色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太阳,红色代表庄严和高贵,因此此类纹样常用来体现华贵富丽、金碧璀璨的效果。正龙纹的龙头部分,就是采用金线以金苍绣之法绣成,立体感强,金碧辉煌。不同纹样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表现了不同人物的角色身份。泉州木偶戏服通过鲜明的颜色差别以及丰富的纹样组合,塑造出各具性格的角色形象,彰显角色的个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 泉州木偶戏蟒服纹样文化内涵

泉州木偶戏服装的形成离不开其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风俗、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木偶戏蟒服作为泉州木偶戏中居统治地位人物的着装,其纹样在造型和结构上都体现着传统文化深厚而浓郁的内涵,其独特的金苍绣工艺在用色上极具闽南特色,金碧辉煌,色彩夺目。木偶戏蟒服纹样将官服纹样与民间信仰相结合。暗八仙纹样为中国的传统宗教纹样;海水江崖纹是明清官服的常用图案,在木偶戏蟒服中用于衣身下摆。

(一) 龙图腾崇拜

蟒源于龙。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符号、权力的象征。作为一种被尊敬和崇拜的审美对象,龙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都占据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炎黄时期就以龙为图腾;之后的夏朝以黄龙为图腾;到了商周时期,龙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秦汉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还把龙纹用在帝王使用的各种器物和生活用品上。龙纹不仅是权力、高贵、尊荣的象征,还是成功和福运的代表。龙及其演变的蟒作为皇族和至高无上的象征,也是蟒服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在戏曲中,能穿着蟒服者,必是身份尊贵之人。龙纹样的样式、用色和分布,体现了角色的威武和尊贵。

(二) 源于官服的海水江崖纹

海水江崖纹,也称为“江崖海水”,或者“海水江牙”,是中国传统纹样之一,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海水纹”和“山崖纹”[7]。海水江崖纹常常与龙纹、禽兽纹等一些吉祥纹样搭配组合,用于装饰古代的龙袍或官服的下摆和袖口部位。

海水所指的是海潮,因“潮”与“朝”同音,所以经常被用在官服上;江崖的谐音为“江牙”,有着重叠山头,象征着江山社稷的稳固。木偶戏蟒服上的海水江崖纹也是如此。“海水纹”代表着江河湖海,在其中间耸立着石头和山峰,即为“山崖纹”,江水和山峰的组合便代表着“江山”。龙袍里的海水江崖纹经常与双龙纹和祥云纹组合,有绵延不断、福山寿海、山河万岁、千秋太平、山河永固等寓意。

海水江崖纹的水纹有“平水纹”和“立水纹”两种:“平水纹”是指图案上方螺旋状卷曲的横向曲线,用多层、堆叠、弯曲或者旋转的曲线来模仿海浪和波纹的线条,形象丰富灵动;“立水纹”则表现为图案下方出现的斜向排列的波浪线,比起平水纹,立水纹长且卷曲弧度小,也称为“水脚”。山崖纹的整体外形则是粗壮坚实的山峰形态。[8]

由于蟒服的原型是古代的官服蟒衣,穿着者皆是地位崇高的达官显贵,因此在木偶戏服上,也采用了官服纹样中极具代表性的海水江崖纹,取山河太平之意。复色类的海水江崖纹较为常见,因为满清贵族追求华丽繁复的装饰,所以常用多种颜色进行纹样的绣制;木偶戏蟒服上的海水江崖纹在颜色方面一般也是复色类。常见的颜色组合有红、白、蓝、绿,以及金色。立水纹的颜色一般为蓝色和白色,平水纹的颜色为红色,山纹则用金色绣线绣成。

(三) 暗八仙的寓意

暗八仙纹样来自中国道教文化,来源是道教中的八仙各自所持之宝物,八件宝物分别代表八位神仙[9]。 暗八仙纹样最早出现在明代晚期,将八件法器从八仙身上分离出来,作为一种装饰纹样。暗八仙纹以八仙法器纹借喻八仙,盛行于清代。在“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位仙人发挥各自的本领,都成功过了海,其寓意为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办法和本领去取得成功。通过这些吉祥纹样,能给人带来心灵的祥和与满足,体现了中国古典的人文思想。

蟒服采用暗八仙纹也是对祥瑞福泽的追求的表现。木偶戏蟒服上的暗八仙图案,基本以单独的辅助装饰纹样出现在服装的袖子部位,纹样设计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易于识别,贴近生活,并且常与飘带结合,通过飘带元素让整个纹样显得动态感十足。

五、 结语

作为木偶戏服中最繁杂的服装,木偶戏蟒服通过华美的刺绣和纹样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内涵以及鲜明的民族文化。木偶戏蟒服纹样历史源远流长,既凝结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装饰图案的精华,又包括金苍绣 “垫凸金绣”“盘金苍”等各种技法,蕴含了儒、释、道等思想文化内涵。蟒服从木偶戏艺术自身出发,注重不同的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合理性,是一代代优秀的戏曲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