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淑芬
(辽宁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讲话中屡次强调教育工作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为此,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开始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找准育人角度,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能力,将会是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今后一段时期需要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基的重要学科技术基础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将“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打造成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教师在教授该课时改变“只讲机械类专业知识”的传统授课方式,尝试着代入“课程思政”思维、揉入“课程思政”元素,在不改变课程原有专业属性的前提下,运用德育思维,让专业课发挥出德育功能。
教师通过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基因,使学生在掌握机械专业发展趋势规律的同时,启迪思想品行、激发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因此,要引导学生缘事析理,把个人的道德追求和事业理想融入国家建设中,增强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2]。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创新自信的工作作风,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和家国责任为重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专业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大元素展开[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这“五大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在培育学生工程素养、工程思想的同时,要注重强化工程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为将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参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团队责任、大局意识等。例如:在分析案例时,可以结合与机械学科相关的时事新闻、“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业发展规划、历史人物、劳模、工匠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培养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继而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大国工匠”精神。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以OBE 理念为指导,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以机械专业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为重点,以业界标准为依据,序化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我们设计了制造工艺装备、切削过程及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特种加工及先进制造技术、典型表面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等6 个教学项目,共46 个教学任务[4]。在教学任务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职业理想、民族精神、职业责任、法制教育、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中。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机械行业领域的发展态势和行业需求,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教育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职业精神,自觉践行职业规范[4]。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主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5]。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引入包括“机械唯物史观”“中国机械发展史”“***总书记考察装备制造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拓展内容。
我们通过宣传机械领域先辈楷模事迹,发掘机械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科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创新高质量发展理念,培育吃苦耐劳精神,练好“内功”、努力拼搏、永攀高峰。
我们以“创新”理念为主体,开展“机械制造技术创新”教学活动,引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绿色制造理念”,教育学生如何在保证工件加工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让设计出来的机械产品操作方便、安全省力,既能满足较高的生产效率,又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以先进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产生对机械的热爱之情。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科研团队,做实际的科研项目,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对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认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该如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操能力以及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展会、大赛现场参观学习,了解机械领域前沿知识,拓展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知。
机械制造基础课在MOOC 平台开设了线上课程,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技术,学生可以随时自主学习课程内容。通过建设“机械之美”视频库,让学生感受机械精密的配合与完美的协调所造就的人类科技与工业文明的奇迹。借助“学习强国”“机械自动化前沿”等手机App 资源,我们安排学生自学并组织相关研讨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线上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感悟工匠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而鼓掌欢呼。鼓励学生立足当下,刻苦学习专业技能,为实现装备制造业强国贡献力量。
课程教师结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授课内容,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机械设计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进行创新学习和研讨,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创新作品的设计与制造,让学生把课本中学习的理论应用于科技创新实践中。在参与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的作品从图纸到做成实物,给学生们带来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创新实践也让学生感同身受了拼搏敬业、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入采用“主题”+“渗透”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分成“主题”教学点和“渗透”教学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6]。其中,“主题”教学点是主要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开课之前,做教学计划时,教师就将其安排在正常教学流程的固定位置,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和思想引导。比如,在绪论中介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史以及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时,融入课程思政“主题”教学点,将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大国重器”的建设与发展等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树立爱国奋斗的理想信念。
另一种是“渗透”教学点,围绕主要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而存在。
在开课之前不具体设定这些教学点出现在教学中的哪个具体位置和采取哪种讲授方式,主要通过相对随机的、隐蔽的方式,由教师在课前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话题,用“融入式”思想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例如,在讲授“定位误差计算”内容时,教师随机列举“耻辱之戒”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作为工程师的责任,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工程态度等。
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环境和情感因素,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讲授“组合机床”章节内容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我国自主研发的堪称国宝级的“中国制造”大型数控机床: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重型落地镗铣床,重型立、卧式车床等,告诉学生这些机床的年产量和市场消费量均已居世界第一。如今的中国不但成为了世界机床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机床出口大国。这些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祖国的机床行业的发展,相信中国的机床产业终有一日也会像航天工程、基建工程一样屹立在世界之巅,跻身全球一流水平。
在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新的大国博弈格局下,众多“卡脖子”问题都和机械工程密切相关,中国在基础制造工艺、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受制于人等现实情况,教师可通过课程渗透给学生。例如,教师在讲授“制造工艺装备”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入历史上著名的“东芝机床事件”作为示例,让学生们认识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它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继而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以此激励学生要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拼搏奋斗的信念,在所学专业领域为国攻坚克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提出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对该问题和该问题衍生的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深入思考的习惯,并在讨论中,获得德育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时,工艺方案是不具有唯一性的,学生每个人都可以设计不同的工艺过程[4]。此时,就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经过教师的引导,得到最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工艺规程。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培养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养成了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弘扬了时代精神。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名词和原理很多,有些内容也比较抽象,教师将需要进行的德育教学知识点与课程中存在相类似的内容进行类比,在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拓展类比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宏观上打通知识和应用之间的鸿沟,微观上提高学生对于德育教学内容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在讲述“数控机床”这一章节时,讲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和电气联手、和计算机联手、和英语联手、和管理联手。而人也一样,不要总是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别人也同样重要,要学会尊重别人,要适应团队协作,这样自己才能发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除了理论课外还有两周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专业伦理教育,针对学术风气提出严格要求,警告学生不能抄袭和伪造数据,严防学术造假。此外,课程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实用性”“时代性”“继承性”“创造性”的机械工程文化进行体验和践行,帮助学生培养不畏挫折、敢于挑战、脚踏实地、团结协作、求变创新的工匠品格,完成工程素养的熏陶。
“机械制造基础”作为辽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首批校级立项示范课程,其建设研究对讲授工科同类课程的教师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提升建设意识和能力、推动建设步伐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