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周雪薇,张卫平
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及解决对策
周雪薇,张卫平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他们的消费观。近年来,“双11”“618”抢购商品等网络经济现象的蔓延,使得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非理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超前消费、冲动消费、人情消费等具体消费方式。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中的三种常见类型以及对此类问题产生的缘由,探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消费观;非理性消费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出现很多非理性消费现象,误导大学生的思维。再加上校园生活中出现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大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的非理性消费心理和非理性消费行为是由于攀比之风的来袭。消费至上的观念是消费主义最核心的内容[1]。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生消费个性化是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更多体现了一种时代性和随意性[2]。而在大学生的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非理性消费行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超前消费是指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自身消费水平,但是也要不计后果地得到,从而透支了自己的金钱。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超前消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的互相比较引起的。在非理性消费中,高校大学生提前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费这一现象非常普遍,这就是所谓的超前消费。一方面,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是可取的,也会给自己的生活提升一个小层次,鼓励自己在学业上、在生活上不断进步。这种行为也能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起到正向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不计后果,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的欲望,往往会做出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事情,这样会加重大学生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他们可能会牺牲业余休息时间去做体力劳动的兼职,导致因劳累而造成精力不足,甚至影响学业。更有学生为了买到自己负担不起的物品去借贷。借贷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一种常见的金融活动,适度合理的借贷活动对于加大资本的循环速度以及促使经济的较快发展都是有利的,也是完全合乎市场运行规律的[3]。但是,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不仅会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苦恼,同样也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冲动消费是无意识和无计划的消费,它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双11”“618”“女神节”“女生节”“双12”等各种购物节日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再加上现在的娱乐型APP,如快手、抖音等以及各种博主直播带货的兴起,动动手就能消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女大学生在抢购时间内不休息,用来抢购商品,甚至有的学生在情绪低沉时,靠线下疯狂购物和线上“买买买”来宣泄自己。各种大促销活动,加之社会商品鱼龙混杂,导购的各种语言诱惑,导致一些冲动消费的出现。也有大学生在心情愉悦时,因为自己某方面的成就,用来奖励自己也会产生过度消费。考虑到当代大学生也面临来自家庭、学校、生活中人际关系、找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往往需要一种途径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进而调节自身的情感,这使得有些学生靠过度消费来释放自身,就造成了冲动消费。对大学生而言,这些看似合理的虚假的理由变成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
这种消费观念来源于面子文化。我们国家一直都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讲人情、重礼数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适当的人情消费无可厚非,但当“关系学”盛行,送礼之风盛行,礼数就变成了钱数,人情消费也让人不堪其重了。这种人情消费也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也形成了“面子”交流方式,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出他们对自身“面子”的重视。有调查显示,人情消费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也成为了常见的消费支出。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经对几千名大学生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其中为人情消费苦恼的大学生占到了受访总人数的55.4%,甚至有58.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生活中的人情消费对于个人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做会使他们在集体之间有“归属感”,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大学生们在生日聚会、毕业季互送礼物时,他们更多地看重礼物的价钱,认为贵就是最好的。如果其他同学的礼物比自己送的礼物价钱高,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礼物比较寒酸。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们把消费看作是一种维系感情的手段,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
在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快乐至上的错误观念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消费主义倡导高质量的服务,其本质是物质主义,他们重视物质消费,倡导及时行乐的错误观念,鼓励人们享受当下,进行物质消费,将消费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也受到了不良影响,导致他们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过度追寻虚拟的消费满足自己的需求,过度重视物质生活而轻视了精神生活,进而出现盲目的非理性消费。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容易缺乏自主性,会轻易受到各种宣传广告的影响,认为别人推荐的就是最好的。在浏览购物网站、观看直播的同时没有考虑到自身对商品的需求,忍不住下单。再加上当今大数据时代,各种社交软件相互影响,在购物网站中各种信息接踵而至,可能上一秒提过的商品,下一秒打开软件直接推送过来。庞大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大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使得大学生丧失了过滤信息的意愿,盲目地跟风消费。
各种信用软件提供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途径。信用借贷软件有着门槛低、审核快、无抵押等特点,这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捧的原因。同时,在京东上的白条、支付宝上的蚂蚁借呗、花呗等也都相继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这给经济没有独立但又渴望独立的大学生提供了“捷径”。据调查,在一件产品具备分期购买条件时,61%的大学生会选择分期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更加注重得到物品时的快感,而忽视了自己的偿还能力。而这一时期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还未完全确立,面对这些“捷径”,消费行为便更加不受理性约束,从而导致非理性消费。
有些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很多时候在网络购物中购买高档名牌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当代大学生,他们自身的消费能力会和所想购买商品的标价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一方面,购买力不足的大学生只能暂时放弃购物的想法,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持续关注商品的信息,等到换季打折时再进行非理性的抢购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普遍消费水平不高,但又被刺激着通过高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追求高档名牌,追求短暂的快乐。
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不足。相比于传统现金支付的时代,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给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生造成了错误的观念,认为消费只是数字的减少,而忽略了余额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加注重花钱的快感,认为享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发生。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作为经济没有独立的大学生,他们的个人消费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大学生理性的消费行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消费是应该被抵制的。同时,盲目的非理性消费也会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格外重视环境的影响,形成健康的消费大环境。大众传媒也应该加强社会效益导向,规范媒体信息内容,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严格审核、把握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内容。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大众传媒的外部约束力,主动把理性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氛围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渠道,结合社会上最新热点信息,坚决对错误的消费观进行批评,积极倡导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要控制媒介传播的商业化气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理念,淡化急功近利的网站运营风气,营造积极的、和谐健康的、以人为本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4]。与此同时,大学生在这种科学理性的消费氛围中,也能够做到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内化于心后外践于行。
作为消费主体的大学生应培养自身自主意识,对各种类型的购物消费广告有清晰的认知并及时理性思考,充分认识到消费活动本身应是一种有意义、有人性、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体验。大学生应学会自我管理,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对于别人生活中的理性消费行为也要懂得借鉴,从而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比如,张贴非理性消费行为危害的宣传标语。还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和辩论赛的形式,使大学生明确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危害,进而规范自身消费行为,从根源上制止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
在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政府应加大对网络消费中虚假广告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大学生的消费权益;在家庭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分析自身的消费能力,并具有超前意识,督促孩子制定自己合理的消费计划和储蓄计划,合理进行消费活动,同时还应该避免浪费。在家庭中,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充分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拒绝非理性消费的诱惑;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文明合理的消费观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功能,努力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创造绿色的消费环境。对于生活上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学校应主动联合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同时加大对信用卡、校园贷的抵制力度,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体现着他们的学习态度、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家庭以及本人的经济活动。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理性消费观,减少非理性消费行为。只有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健康适度的消费氛围,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对社会、家庭乃至大学生本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1] 戴锐.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与青年精神[J]. 青年研究, 1997(8): 31-32.
[2] 王丽, 吴姝.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3): 79.
[3] 宋国豪, 郭莉,张燕. 高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分析及教育引导[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2018(3): 99.
[4] 田霞, 范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12): 113.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4.024
G640
B
1674-327X (2022)04-0094-03
2021-11-11
周雪薇(1995-),女(满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生。
(责任编辑:付春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