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焦传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
【远程教育】
质量语境下我国远程开放大学教育模式的重构*
焦传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
作为生成他的全面发展社会之理想的建构者,远程开放大学有两种模式,其中混合制教育模式是远程开放大学在继承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普遍影响,也是我国远程开放大学借鉴的模范。要办好开放大学,就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本,踏实有效地实施宽进严出的学校基本制度。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主体,构建学术、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交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体制与机制,实现对我国开放大学的重构。
远程开放大学;教育质量;教育模式;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自1999开始的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向终于回归到以全面发展为诉求,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的轨道。MOOCs的出现更是“办好开放大学”的旨趣变得确然和尖锐,即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无论电大向远程开放大学转型,还是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提升都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要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重构有效的教育模式就必然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学校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是不能混淆的概念
在当下,在教育领域人们常将学校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混同,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已有的教育实践看,学校教育模式、教学模式是有明显差异的概念。学校教育作为生成他的社会的发展理想的建构者,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以促进社会理想发展的社会活动。模式,在汉语中原指铸造器物所使用的范型。后引申扩展到非器物制造领域,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建构的行为活动的范式,并通过实践证实他对同一目的或同类活动模式的建构具有示范、引领、激励、规制与塑造作用。换言之,模式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行为的结构化,模范化,标准化。所以,不是所有行为活动都可以成为模式,也不是所有称为模式的都是模式,更不是所有模式都可以产生无边界的影响。因为模式虽然是活动者建构的,具有主观性,但绝不是任意的,而是建构者这个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人,依据他生存的现实社会及其未来的发展要求,依据活动本身的规律,对象的特点、发展理想和社会的客观要求,预设目的以及实现目的所需要的功能,建构所需的活动结构及其规则,将思想及其目的化为结构化的活动范型。所以,任何模式必然是特定社会条件下,为实现特定目的,以促进实现社会进步的活动模式,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并在社会实践反复检验中彰显出他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也只有他成为引领者时,他才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模式。
由此推论,学校教育模式是在社会现实及其未来发展理想所生成的教育思想统帅下,基于教育对象的特点,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促进学校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构的,历经长期教育实践和社会发展检验形成的,能有效影响同层级,同目的的学校教育而建构的人的培养范型。作为学校教育的模式,他首先具有先进性。对同层级的学校教育模式的选择和建构具有示范、引导、激励、规制和塑造作用,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他为标准来评价同时代中同层级的学校模式的优劣。当然,任何一个学校教育模式总是在特定国家中生成的,带有特定国家的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时代性和理想性。但是,人也是“类存在”具有“类意识”,[1]也就有了类教育,特别是在人类进入现代化以来,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任何一个学校教育模式也必然具有人类发展理想和教育理想的同一性。其次,具有高效益性。这种育人模式能以合理的成本,有效的实现教育目的,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在公平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中不断的释放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他的人的培养质量和他的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时,他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其三,他具有典范性。在同层级的学校教育中他不但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域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建构,具有构成未来社会发展中新的学校教育模型的生成基础的价值,影响同层级的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建构。
教学是围绕课程组织的促进教学相长与课程发展的教育交往活动。而课程是大学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大学教育思想和目标的承担者和实现者,他规制着教学这一学校的基本活动。在知识化社会和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学的本质已不再是传授知识,也不只是通过传授知识促进智力的活动,而是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核心,满足和促进受教育者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全面发展,不断促进课程发展的教育交往活动。作为实现一定课程目标而结构化,操作化,便利化,可移植的教学活动的范型,通常以学生是否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活动能否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要分为传递接受式、问题发现式两大模式。无论何种模式,教学是一种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在学校教育生活中进行的教育交往活动这个特质不能改变,否则便不是教学。
显然,学校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上位概念,一种学校教育模式之下通常有许多课程,而每种课程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现代大学教育模式是在与现代社会交互作用中生成与发展,对现代大学发展起到规制引领作用的模式
在现代大学产生以来,始终能起到引领作用的大学教育模式主要是是普通大学教育模式,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教育模式。而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是现代大学在全面发展和知识化社会,为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以网络与现代通讯技术为支持,在继承工业化生成的大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1810年威廉·冯·洪堡创建的德国洪堡大学,将学术研究作为大学在人的培养这一根本职能之后的又一职能,并坚持学术研究和育人有机统一,推动了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化。184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学术研究、教学和服务社会为大学的基本职能,实现了现代大学进一步发展。为了确保这些职能的实现,现代大学在发展中将近代以来大学发展的根本制度,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作为现代大学发展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标志确立下来,近代大学终于在美国现代化发展中完成了现代化转向。
无论是近代大学发源地且具有共同现代文化取向的欧洲,还是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个性与其具有明显差异的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现代大学的发展都从根本上研究和借鉴了这一模式,甚至有的直接进行了机械移植。就是在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制度与此对立的苏联,他的大学教育模式从根本上也是借鉴了欧美现代大学的教育模式。我国近现代大学经历了从借鉴美国,苏联,再美国的历程,但在本源上看,还是以欧美开创的现代大学模式为基础改造生成的。
概而言之,现代普通大学的教育模式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交互生成与发展的,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理想规制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目的为指导和诉求,以经过选拔的高中毕业生为教育对象,在现实的校园集中有序进行的,以学术研究、教学、服务社会为基本职能,以合理的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为原则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创设满足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生活环境,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引领规制现代大学发展变革的范型。
但是,以大工业、市场经济、城市化、法治化和民主与平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使大学与科技革命,生产劳动及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由国家化、民族化走向全球化的同时,由于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的联姻与本身逻辑的规制,自然而然的使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割裂 ,并用科技教育取代了人文教育,学术研究与完善人的培养分离,大学演变成为工具理性和市场经济的奴仆,甚至沦落为鄙俗的职业主义和商业公司,致使人的发展陷入了富有的贫困,从而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也造成人类生存危机,这也正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局限。
面对发展危机引发的对大学的反思,为了解决现代大学发展中的问题,使大学回归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目标,各国大学在二战结束后,先后进行大学改革,试图通过强化人文教育来纠正工具理性和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对大学教育本质的消解,以适应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远程开放大学是发展了的时代及其发展了的大学
自1957年卫星上天始,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化社会和全球化时代转向。面对工业革命在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造成的人类进步与生存危机、人的物质富裕与人性的贫困的矛盾,人们达成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全面发展的发展理念和理想,形成了终身教育思想,迈开了建设终身教育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步伐。于是,以 “科学的人道主义”[2]为主导价值,以满足和促进每个人自觉自由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终身教育取代了以往的阶段性教育。大学正由过去教育的终点而成为终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并在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社会及其终生教育的客观逻辑下,开始从工具理性的原教旨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原教旨主义的统治下,走向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辩证统一,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辩证统一,肩负起培养自觉自由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使命。这一革命性转变,使大学正在 “超越一味的经济考虑,而注重深层次的道德和精神问题”。[3]于是在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社会及其大学教育中, “我们看到,富有的人和富有的人的需要代替了国民经济学上的富有和贫困。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不仅人的富有,而且人的贫困,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同样具有人的,因而是社会的意义。”[4]
在可持续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社会的推进中,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过幸福完满生活的客观必然和内在需要,成为国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于是,在不断变革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满足和促进每个受教育者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和个性化全面发展目的,以开放为特征,以宽进严出为校内基本教育制度的远程开放大学快速崛起。历经近六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形成的大学教育,发展到当下就是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中纯粹的网络化在线教育。另一种是在研究和总结纯粹的在线教育的基础上,将普通实在的现代大学教育和远程开放大学教育整合优化,形成了虚拟和现实教育的二元制模式,其成功的典范是目前被广泛借鉴的英国开放大学。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的远程开放大学,都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发展中现代大学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知识化社会和终生教育思想的大学化及其教育使命的承担者。作为大学的一般,他自然是从工业化社会生成的现代大学中孕育脱胎出来的,正如当代知识化社会是工业化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一样,在客观上必须承继现代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优秀成果,即现代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一切特质。作为特殊,他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追求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为特征的知识化社会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在客观上为每个人接受高等教育以及终生教育,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现实的教育环境,克服了现代高等教育标准化,忽视个性化学习、优质教育资源非均衡化,等级化和相对封闭化的弊端,实现了教育和生活,教育和生产辩证统一,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全面发展这一人类教育理想提供了客观条件,从这一角度讲,他超越了现代大学,为大学的未来发展开拓了视野,是发展了的时代及其发展了的现代大学。统而言之,远程开放大学的现实基础是知识化社会和网络化时代,思想基础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社会理念和终生教育思想,教育使命是满足和促进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使其过完满的生活,从而以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无论他是高等学历教育还是高等学历后教育,无论是为了职业更替和提高的专业性教育,还是与职业无直接关系的休闲的生活化的学习,终归于个性化全面发展。
2001年由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向全球免费开放其课程开始,全球著名大学组成的课程免费开放联盟迅速的壮大,生成了继普通大学、远程开放大学之后的新发展,挑战着既有的大学教育。使工业化以来形成的具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强调学科和专业系统性的大学学历化教育受到冲击,大学通过学历证书这种形式垄断知识的方式受到了挑战。这种国际著名大学在线的免费开放的课程模式,必然直接终结商业化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实现了大学知识人类共享的梦想。尽管,他目前还不是一所大学,而是一个由国际著名大学组成的利用网络化远程教育技术免费向全球开放课程的课程联盟,甚至他未来的确定形态还不能确定,但其价值和意义是不能忽视的。
在当下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两种模式中,单一的网络化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建立网络教学辅导中心,学习者使用网络化的通讯技术终端进行学习,教师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给予专业辅导,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虽然,单一的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模式为美国人所创立和钟爱,却在高等教育中一直没有获得如英国开放大学般的地位。这里有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一是美国的远程开放大学都是商业化的运作,追求的是市场利润。举办者更看重的是网络化通讯技术带给他们的经济利益。二是由于网络教育本身的特点,致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其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和保证。三是大学的学术地位和作用无法落实。四是大学教育中最根本的,也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较大的校园文化或学校隐性课程无法在网络远程开放大学中建构并发挥作用,现实大学中应有的体现本学校个性及发展理想的教育生活和教学生活无法实现。
英国远程开放大学从开始不被认可,到发展为人类在知识化社会,终身教育和网络化时代远程开放大学的杰出典范。首先是他继承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特质,特别是英国大学发展的优秀成果,从知识化社会及其现代大学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要求出发,以终生教育思想和目标统帅远程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其次,始终把教育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此,建立了宽进严出的基本教育制度,针对于远程开放大学的课程开发,评价和使用制度,教育教学过程和质量监控制度,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科研体系。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优势,解决了普通高校无法满足个性化,灵活化的学习的缺陷的同时,又通过现代大学突出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面对面的生动的课堂教学和研讨弥补了网络教育缺乏教学交互,无法形成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所必须的校园文化或隐性课程的弊端,实现了普通大学和远程网络教育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混合教育模式。尽管信息技术革命不断的为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变革提供许多新的技术条件,但是英国开放大学的典范地位至今一直没有被超越。
面对全球化、知识化、终身教育的深入发展,面对国际知名大学组成的免费开放的课程联盟的不断扩张,在反思和借鉴的基础上,以保障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诉求,重构我国远程开放大学教育模式是办好开放大学必由之路。
(一)全面的把握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在全球化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加深,在当下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网络远程开放大学的质量已经不能仅仅限制在中国社会之内,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在WTO协议中已经承诺成人教育向全球开放,而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一个有机系统。在全球化进程中,远程开放大学的竟争就不仅仅是国内各院校之间,还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随着全球开放课程联盟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全球一流大学正在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改变着全球的高等教育生态,我国的网络远程开放大学又当如何应对?当然,根本的措施还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学生规模和经济收入,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能靠招生规模和经济利益能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大学。
当然“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5]所以,无论专业评价机构,还是社会组织以及公众,都是以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目标、学术水平、课程与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学校的文化、毕业生质量以及对社会服务的能力为基本指标来评价。核心是大学对人的培养质量以及大学对人类科学知识和文化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除了大学的一般之外,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其特殊的方面是在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教育中,在于如何利用网络化的通讯技术建构大学教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课程及其教学生活,在虚拟和现实的二元世界中来满足和促进每个人成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的高阶位的终身学习,表现在经过教育之后每个人自由自觉地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以及对社会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一个开放、公平竞争的社会,远程开放大学的质量不应成为大学的例外,更不应因为网络远程开放大学的入学,教育和教学方式、普通高等教育选拔之后的成人教育对象而成为低质量的借口。而只有当他的教育质量不低于普通高校时,他的个性特色得到展现时,他才能是一个让人们信服的成功的范例,英国开放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铁证。
(二)重构我国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模式
之所以要重构,而不是建构,首先是自1979年到当下,世界上两种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模式在我国都有了较长的实践。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应当以英国开放大学混合制教育模式为范例。做出这一选择,不只是因为他更好的实现了终身教育思想,创建了知识化社会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办学理念,基本的学习和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制与机制,是远程开放大学成功的继承和超越了工业化生成与发展的现代大学,并以其成功的教育实践得到了世界普遍的赞同和借鉴;也不仅仅是混合制模式占有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发挥网络化远程教育和普通大学面授教育的优势,保证和不断的提高教育质量,使其在与普通高校和远程开放大学的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自然人们会问,我们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不也是以英国开放大学为范例创建的吗?已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不也形成了今天这一局面吗?不错,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但是,其关键原因并不在混合制教育模式本身,而在于我们自身的办学思想和行为。实际上,我们只借鉴英国开放大学创建的混合制教育模式的形式,而且形式是极其不完整的。也不是没有从中国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和创新,而是创新深受整个社会市场化思潮的影响,从教育思想这一办学根本上用教育产业化替代了终生教育思想,用招生规模和经济效益取代了促进每个学习者个性化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放弃了教育质量这一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加之,我国外在的教育质量监控缺位,愈加放纵了这一行为。于是,远程开放大学的内在设计与行为远离了远程开放大学的本质规定性,远离了教育对象的特点,成为教育公司。
今天的重构,首先应当从发展了的时代和和发展了的大学解读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准确的把握其对工业化时代生成与发展的现代大学的继承和超越的全部特质;其次,必须切实实现办学思想由教育产业化向终身教育思想地复归,确立学术研究,人的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再构学术研究和人的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使远程开放大学实实在在的肩负起满足和促进每个成人学习者自由自觉的个性化终身高阶位学习的任务,不但使他们通过开放大学的教育实现在开放和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满足职业更替和提高的意愿,满足学历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个性完满的需要,而且自觉的承担起促进其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以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其三,充分的发挥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和普通大学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建构有益于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生活,有益于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大学教育的人文的生态环境。其四,从我国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学习化社会建设的需要,对既有的学科与专业进行整合,确立学校发展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其五毫不动摇的坚持开放和教育质量是远程开放大学生存和发展之根本的理念,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建立宽进严出的根本教育制度,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制与机制。宽进严出的学校教育制度是英国开放大学从开放大学特性出发,为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创建的,在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发展中最具有创意的制度,英国开放大学能成为远程开放大学的成功范例与该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分不开的。建立以促进个性化全面发展为基本导向的课程理念,建构有利于课程质量提高的开发,使用与完善模式;有效的实施符合成人特点和主体性的问题发现式教学模式,促进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有效的进行,不但使学习成为一种认知的过程也成为一个发现,创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建立发展性评价模式,使教学评价和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确保学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学术研究回归大学,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学校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科研发展体制与机制。其六,强化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的远程开放大学专业队伍建设,积极提高学术,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水平。对于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来说新技术的应用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应牢记的是,有了新的信息技术并不等于教师就不那么需要了,而只是改变了他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将信息变成知识和认识的那种不断的对话应该更加重要了。”[6]
课程是开放大学理想实现的核心。国际著名大学建立的课程联盟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免费开放其课程无疑会冲击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特别对发展中国家,尽管这一课程联盟还不是开放大学。但是,在关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知识共享的同时,必须关注本国远程开放大学对本土文化发展和国家的责任,强化本国大学的独立与发展,以防止被其逐步的消解和淹没。不应忘记,消灭一个民族首先必须清除其相关的课程,摧毁一个大学首先要其放弃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因为没有了课程开发能力,专业与学科的优势自然瓦解,大学便失去存在与发展的学术根基。我们不应在著名大学课程联盟的浪潮中自觉地溃败,相反应当在借鉴中创建自己的优势专业及课程。
[1][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123. 129.
[2]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4.
[3][5][6]赵建中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12. 422. 423.
[责任编辑 王爱萍]
Reconstruction of Quality-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Mode in Open Universities
Jiao Chuanzhe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As the constructor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 are two types of distance open university education modes. Among them, the mixed education mode inherits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mode, which has the widespread influence, and also a reference model of distance open university in our country. To construct a high-quality Open University, The most fundamental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eadfastly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school basic system: wide into severe out. And then we should make high-quality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build the benign system and mechanism that academic, curriculum, teaching complement each oth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At last, ultimately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in our country.
distance open university,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mode, teaching mode
2015—04—18
焦传震(1963— ),陕西省富平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本文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2011年重点招标课题“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课程开发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G
A
1008-4649(2015)02-0005-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