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背景

时间:2024-08-31

刘 宁,龚新蜀,吴 晋,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2.中国建设银行株洲分行,湖南株洲42000)



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背景

刘宁1,龚新蜀1,吴晋1,2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2.中国建设银行株洲分行,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应尽快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新疆经济具有高速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外贸发展方式上存在着思想观念束缚、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力资本开发不足等问题。该文从贸易理念转变、生产要素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出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外贸发展方式

“丝绸之路”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推进欧亚大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途径[1]50-54。新疆作为我国通往欧亚的桥头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疆位于经济发达的亚太地区和欧洲统一大市场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历来都是我国通往中亚以及欧亚的重要陆路通道。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我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和东欧经济合作的承接地和聚合点。2015年3月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正式确定,使新疆在我国西进战略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新疆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但从总体上看,外贸发展方式粗放依然突出,存在着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较低、进口规模较小且结构不合理、外贸企业竞争力弱等问题[2]。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是导致外贸发展方式粗放的根本原因。因此,新疆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优化新疆出口商品结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贸易核心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而且有助于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由规模和速度向效益和结构的根本转变,从而实现新疆对外贸易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国内许多学者根据十七大报告,从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延伸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内涵。王受文(2008)指出,对于外贸发展方式而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由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更是当前经济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有机的组成方式。这种转变不仅要依托于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依托于这种转变来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领域和效率,从原有的“以量取胜”逐渐转变成为“以质取胜”,使我国经贸在质量上能够得到大幅的提升,使“Made in China”真正能够被全世界所认可,从而进一步激发国内经贸的创新潜能,通过不断革新来提升对外贸易的科技附加值,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出更多的效益[3];张钱江(2008)指出,“外贸发展方式”与“外贸增长方式”之间并不是相同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外贸方式的转变是基于外贸增长所形成的,其中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由原来的粗放型经济逐渐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不是与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打价格战,而是向质量和效率要效益,在内部贸易结构方面不断进行改进,突出外贸的重要作用[4]。李义福(2010)指出,在外贸方式的转变上,必须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使之能够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靠拢,打破原有经济环境中片面追求高速度与高数量的低等模式,转而向层次更多的领域进行延伸,使这种开放的水平能够不断进行外化,逐渐拓展到更高级的贸易市场[5]。

综合已有的研究,从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层面进行分析,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须要逐渐转变成为集约式发展方式,在注重数量的同时在质量上实现飞跃[6];其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对外贸易增长是必然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势必推动产业机构的升级和优化,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力素质也会随之得到提升,这会使创新的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再则是从偏重过快的出口贸易到平衡的出口贸易之间的转变,并且是由单一的货物贸易逐渐转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的贸易格局;最后是对外贸易发展中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程度在努力减小,而这种贸易也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见,对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国家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相似,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而若要实现这种可持续发展,势必要从战略上来对整个产业的机构进行优化和升级,从而建设出两型社会,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保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并以此为立足点来推动贸易的高速发展。

二、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具有高速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加快经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改革,新疆经济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发展,若不考虑价格变动因素,2013年新疆地区的总产值9 264.1亿元,这一数字是1978年的36.6倍,2000年的6.3倍,每年的增速达14.07%。虽然,2009年,新疆经济增速放缓,但也仍然有2.19%的增速。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一轮的对口援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一系列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新疆经济重回快车道,2013年经济增速达10%,高于我国平均水平。

东部产业的转移和国家政策上的优惠为带动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丰厚的资源禀赋为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积累了物质条件。其次,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力资源的成本正不断攀升,而新疆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加速了东部产业对疆转移,这将促进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新疆作为中国连接中亚和南亚的重要通道,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后,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经济发展,除了不断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和财政转移,在税收,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还加大内地各省市援疆的力度,设立喀什、霍尔果斯为经济特区,这些优惠政策都将成为新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新引擎。

(二)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新疆加强了科研和教育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新疆的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较大提高,为新疆经贸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技术保障。2013年,新疆科技计划项目总计1 445项,其中国家级计划项目就有506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数量达到206项,县以上部门的技术研发机构有118个,先后成立重点实验室28个、研究中心19个,其中有4个研究中心都是国家级的;同时,新疆还拥有50个成果转化基地。2013年,新疆专利申请数量达到4 736项,其中受理的专利数量达到1 273项,在专利项目申请的总数中占比26.9%;荣获专利授权的项目为2 642项,而其中发明专利授权的数量为302项,在总数中占比为11.4%。

(三)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从1978年到2013年,新疆第一产业占比从35.8%下降到17.5%,第二产业占比从47%微调至45.1%,第三产业从17.2%上升至37.2%(见图1)。

图1 1978—2013年新疆三大产业占比图资料来源:历年新疆统计年鉴

不难看出,新疆产业结构体系已经呈现出一产为基础,二产为主导,三产地位重要的特征。

2005—2013年,新疆的GDP平均增速为16.1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4.1%,第二产业增长19.81%,而第三产业则增长11.68%。2013年,GDP增速达11%,其中一产增长6.5%,二产增长12.0%,三产增长15.2%。由于新疆三大产业中在增长速度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新疆产业结构在比值间也有所不同,从而在产业中形成一定的差距。

图2 1978-2013年新疆和全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资料来源:历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与我国同期产业结构相比(见图2),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2%、47.9%、23.9%;2013年,这一比重为10%、43.9%、46.1%。由此可见,在三大产业中,产值比例的变化情况与新疆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相同,只是这种产业结构的演进在全国工业化进程中更为显著。尽管新疆产业结构的比例与我国产业结构仍有偏差,但就其未来的趋势而言,新疆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高度化的方向发展。

三、影响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障碍

新疆经济的高速增长,技术进步促进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增加,产业结构带动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三个方面使目前新疆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然而,金融危机以来,新疆外贸发展环境风云变化,使得对外贸易所涉及的各环节在方式转变上依然推进缓慢,难以适应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新要求,造成这种状况主要缘于以下的现实障碍:

(一)思想观念束缚

近年来,在向西开放、对口援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政策背景下,新疆的对外经贸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跟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加快。然而,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缺乏对外开放的观念是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障碍。一方面,由于新疆位于中国边陲地区,受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离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沿海城市较远;另一方面,由于受政府对开放战略的影响,对外开放的起步较晚。思想观念的束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疆在创新意识方面仍然比较落后,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二是,新疆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资源节约的重要性,资源利用率低,环保理念较差;三是,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由于政府每年都会拨出一定的款项来扶持新疆地区的经济建设,这也使其产生了较大的惰性,在对市场的把握上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尽管近些年来,中央对新疆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新疆对外开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不过由于本质上的思想意识问题比较严重,单纯依靠国家扶持显然力度不足,对外开放的思想亟待转变。对此,新疆若要打破这种封闭的思想,需要构建新型的思维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在市场中强化竞争意识,使产品能够充分融入到市场中,从而加快新疆产业结构的转变,从根本上转变新疆当前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二)基础设施落后、制约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新疆作为经济带核心区拥有15个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和2个航空口岸,丝绸之路三条通道全境通过,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新亚欧大陆桥横贯东西,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综合运输网络已初步建成,成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东联西通的最便捷地带。依据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新疆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尤其是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建设。“十二五”期间,新疆兴建了180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公路建设的财政支出达700亿元,是建疆50年公路建设总额的4.4倍;新疆在电网投资上,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五年投资266亿元。然而,就丝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战略布局而言,新疆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支撑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新疆口岸开放程度较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无法跟上发展步伐。截至2014年底,新疆对外开放的一级口岸共有17个,其中11个口岸是两国双边开放或临时开放的,而多边开放的口岸仅8个。从口岸过货量来看,超过60%的铁路过货,30%的原油管道过货,以及不到10%的公路口岸过货。此外,口岸通关手续繁琐、人员编制和检验装备不全都极大地制约了口岸的开放程度。

2014年底,新疆铁路总里程4 480公里,公路总里程15.51万公里,国际航线数37条。然而,新疆运输网络密度与全国相比差距巨大,铁路密度不到全国的25%,公路里程在各省中排名靠后,机场航空可达性和货物吞吐量均低于平均水平,国际航线无法满足“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需要。由此可见,新疆交通运输的水平和能力仍然薄弱,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疆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各区域间外贸发展的相互协调。

然而事实上,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的发展失衡严重,其中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相对较快,并且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演进,而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其实际所处的阶段是工业化前的阶段。2013年,北疆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疆GDP的66%,北疆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疆94%,而北疆人口比重则不到50%,仅为46%。乌鲁木齐和昌吉州的人口比重为17.5%,但其所创造的GDP占全疆比重34.01%,外贸总额占比51%。相比而言,南疆三地州占全疆人口30%,但GDP仅为9%,外贸出口总额仅为3%,且仍然呈现出下降趋势。从收入角度来看,南疆和北疆地区的可支配收入差距巨大,全疆27个国家级贫困县多数分布在南疆地区,由于贫困导致的社会治安问题凸显,而这种问题的存在也会对当地经济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四)产业结构比例失衡,层次较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基础之一,然而同我国产业结构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层级较低和结构失衡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尤其从三次产业内部来看新疆产业结构的差距和问题更为明显。

第一产业结构内部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慢。在农产品贸易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较大,产品的科技附加值较低。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发展主要是依托于能源优势和低技术含量加工业,产品层次较低,能源利用水平低,对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带来压力,直接制约了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服务业上的巨大短板使新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互动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关联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有消极作用。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演进是地区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综合前文不难发现,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在宏观上正在经历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进程,为新疆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失衡和水平偏低等问题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重点,也是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之一。

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前沿省区,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落后、产业体系不完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国家和内地省市大力支持下,有条件也迫切需要进行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应综合考虑新疆地理位置、要素禀赋、产业结构现状、经贸发展阶段等现状。因而,结合新疆本土外贸发展的特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新疆外贸发展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条路径实现转变:

(一)贸易发展方式理念转变

外贸发展思想观念的束缚极大地制约了新疆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并且已经成为首要因素。由于历史、机制、体制、利益等问题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都极大制约了外贸转变进程的发展。新疆在经济和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过于追求数量和规模,对质量和科技投入缺乏重视。出口产品代表新疆形象,关乎新疆外贸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培育出口企业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这是核心区建设进程中关乎未来新疆贸易真正转型的关键,只有摒弃陈旧的理念,其他转型措施才能顺利实施。

(二)立足新疆能源优势,促进生产要素结构升级

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取向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不但是一个天然气、煤炭、石油储藏丰富的大省,也是“地下丝绸之路”的能源枢纽。目前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形成了以新疆为核心区,以亚欧大陆桥(包括精伊霍铁路)、南北疆铁路及即将兴建的中吉乌铁路为扇轴,以新疆沿边18个口岸为节点,以石油石化为产业支撑点,构成向俄罗斯、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全面辐射的能源合作构架。因此,作为经济带上重要的能源通道,新疆具有精深发展石油化工业的雄厚资源基础。

新疆的能源优势非常明显,因而要将这种优势转化成价值体现出来,而工业化是将价值提高的有效途径。对此,可以在新疆建立石油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等,这些资源密集型产业将会有效带动产业链下游的发展,充分融入到市场中,并且加强对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渗透,通过工业化来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价值,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出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特点,不断提高贸易出口的比重,从而通过对外贸易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将新疆的战略需求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有机结合,对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科学的规划定位,不但能将新疆发展更加深入地融入全国发展的大局,更能为新疆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可靠保障。

虽然新疆产业结构正在合理化、高度化的进程中发展,然而新疆产业结构仍然水平较低、内部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扭转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新疆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方面与周边国家相似,更加制约了本地出口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以及资源优势的转化,这些都导致了新疆外贸发展较落后的局面。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也是必经之路。

对于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面向经济带国际市场,着力提升农产品和重化工产品的深加工水平,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方面,要加强制造业体系的完善,积极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不断累积资本;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疆地区优势资源的作用,使之成为“东联西出”的深加工基地,加强矿产产品的加工,可以采取进口原材料进行加工的方式来供应国内市场、开辟新的国外市场,或者是在将其返销到中亚地区,从而把握住经济结构的制高点,将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对外实施圈地,将外部资源和市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使新疆在国际贸易中能够拥有更高的话语权[7]。

基于新疆商品贸易结构来分析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从政策层面来对其进行引导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壮大主导产业,做强支柱产业。新疆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因而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在能源短缺的全球环境条件下,使能源产业的主导性作用发挥出来,同时新疆还要依托于能源建设炼油厂、煤化厂等,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集约型的生产方式,打破传统贸易模式的桎梏,并且向周边产业链进行拓展和延伸。

2.依托工业园区、出口商品基地的建设,提高贸易产品附加值。在新疆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在产业结构上避免单一,同时努力吸引东部产业资本,积极拓展中亚乃至欧洲市场,以此来逐渐扩大产业规模。对于建设产业基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加工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开辟国外市场,尤其是中亚市场,重点建设机械装备工业基地、轻工产品出口基地、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基地、建材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化工产品出口基地、金属制品出口加工基地和信息服务业出口7个出口加工基地。二是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进口产品制造基地,要充分将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对进口资源的深加工,拓展加工贸易,并有计划地建设进口油气资源加工基地、进口农林牧产品资源加工基地、进口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和进口棉花资源加工基地,对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实施调整和升级,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产业格局,就地发展面向国外市场的精深加工,形成从中亚资源产地和初级加工基地—新疆二次深加工基地—内地和中亚消费品市场的有效对接,将新疆打造成为新世纪的“制造之都”。

3.大力扶持知识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不断在R&D方面进行投入,努力开拓出新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同时在政策上可以适当降低企业税收,促进有实力的企业在此办厂,同时在项目和土地等的审批流程方面进行精简,引入高新技术使商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都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带动新疆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此外,要努力孕育新疆的服务产业,使第三产业为新疆创造更多的效益。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可以在中小企业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基金、信托、信贷、投资等方面来广泛拓展融资渠道,从而为新疆的服务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后盾,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四)加快科技的吸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拓展外贸的竞争优势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新疆经济发展滞后,科技创新及研发能力严重落后于沿海等发达的城市,高科技人才非常匮乏。然而作为后发地区,新疆后发优势明显,可以利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产品技术含量。另外,可以积极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机,吸引内地企业来疆投资,提高新疆的技术水平,利用优势扭转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并逐渐将其向技术密集型靠拢,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一方面,在资源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环境所形成的压力,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另一方面,对于出口商品要通过转化后的技术成果来实现其科技附加值的提升,打破新疆“只运不造”的传统格局,从而有效推动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龚新蜀,刘宁.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分析——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J].亚太经济,2015,(2).

[2]吴晋.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2.

[3]王受文.转变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J].国际贸易,2008,(7).

[4]张钱江.重构浙江外贸发展方式[J].国际贸易,2008,(2).

[5]李义福.论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J].中国商贸,2010,(6).

[6]阮彩灵.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1.

[7]李霞.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分析与评价[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7.

(责任编辑:李平)

·声明·

本刊已加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超星数字期刊。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入编上述数据库,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本刊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稿酬与版面费相抵,编辑部不额外收费,不另付酬。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16年1月28日

On Transform ation of Xinjiang Foreign Trade Developm ent M ode in Constructing Core Area of Silk Road Econom ic Belt

LIU Ning1,GONG Xinshu1,WU Ji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Xinjiang,China; 2.China Construction Bank,Zhuzhou Branch,Zhuzhou 412000,Hunan,China)

Abstract:As a core area of the Silk Road Economy Belt,Xinjiang need to transform the present extensive foreign trade pattern as soon as possible.On the one hand,there are such advantages as internal impetuses for a fast and las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unceasing enhancement of techn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d gradual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on the other hand,disadvantages exit such as the ideological constraint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oreign trade,the restriction of poor infrastructures,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low layer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ck of human capital exploitat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Xinjiang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changing the tade idea,upgrading production factors structure,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core area of the Silk Road Economy Belt;Xinjiang;development mode of foreign trade

[作者简介]刘宁(198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研究。

[项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下新疆产业分工与区域竞争力研究”(14BJL09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亚战略合作背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3BJL052)。

[收稿日期]2015-09-20[网络出版时间]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16)01-0031-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