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汪俊
(苏州科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目前市场上应用于挥发性有机物 (VOCs)处理的紫外(UV)灯管,是以波长185 nm和254 nm的紫外光为主,其机理主要分为UV直接、间接光解2个方面[1]:
(1)利用UV光产生不同能量的光量子直接轰击废气中有机物质的分子键,从而打断物质分子键,破坏分子结构,达到去除的效果。此机理必须满足光能的能量必须大于分子键能。
光能=对应波长的波数×单位波数的能量;1波数 (cm-1)=1.196264×10-2kJ/mol;波数=1/波长;
185 nm 光能=1/(185×10-7)×1.196264×10-2=647 kJ/mol
254 nm 光能=1/(254×10-7)×1.196264×10-2=471 kJ/mol
(2)利用UV光产生不同能量的光量子轰击废气中的水份(H2O)和氧气(O2)分子,从而将其解离为自由羟基(·OH)、臭氧(O3)等氧化剂,然后再利用氧化剂的强氧化性,间接的氧化分解、破坏废气物质的分子结构,直至氧化分解为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以达到处理的效果。
查表[2]:
H2O:O-H 键长 98 pm(皮米),键能 464 kJ/mol;O2:O=O 键长 120 pm(皮米),键能 498 kJ/mol。
可以看出,185 nm光能可以将废气中的水、氧气光解为自由羟基(·OH)、臭氧(O3),254 nm 光能可以促进臭氧产生活性氧:
自由羟基(·OH)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常温下臭氧极不稳定,可分解成氧分子和活性氧,利用活性氧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UV光催化氧化是在UV光解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催化剂与UV光的作用,从而高效地、更多地提升系统的强氧化性,使得在同样的能耗下,达到更高的处理效果[1]。
纳米TiO2是迄今为止研究和应用最好的一种光量子载体,在大于其带隙能(Ebg=3.2 ev),波长387.5 nm光照下,表面发生电子跃迁,TiO2表面“价电带电子(e-)”跃迁到“导电带”上成为活性电子,产生光电流,并使TiO2表面产生缺电子的正电空穴(h+);反应式如下:
通过瞬间产生的(h+)和(e-),从而形成了TiO2的光催特性。
(1)负电电子具有氧化性,正电空穴具有还原性。因而在UV光照之下,利用电子产生的氧化性与TiO2表面的H2O/OH-反应产生具有更强氧化性的自由羟基(·OH):
自由羟基(·OH)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比臭氧等典型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强,几乎可以将所有构成有机物分子的化学键切断分解。因此,当自由羟基(·OH)遇到废气中有机物质时,会将其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当无有机物存在时,氧化反应将不会进行,自由羟基(·OH)会聚合成为水和氧。
(2)正电空穴则与TiO2表面的氧分子(O2)反应生产超氧离子(·O2-)。超氧离子可与水进一步反应,生成过羟基(·OOH)和双氧水(H2O2):
超氧离子(O2-)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当它遇到废气中有机物质时,会将其氧化分解水和二氧化碳。
从上可以看出,除了自由羟基氧化外,再加上·O2-、·OOH、H2O2活性氧化类物质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UV光解主要是以利用光能将废气物质的分子键断开,破坏分子结构,并不是把废气物质分解为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在除臭方面,臭气成分的分子键一般为C-S键272 kJ/mol、C-N 键 305 kJ/mol、N-H 键 389 kJ/mol等,均小于 254 nm UV光471 kJ/mol的能量,故可以直接利用UV光打断分子键,改变臭气分子结构,去除臭味。
对于VOCs的治理上,UV光解只是将废气中VOCs的分子键断开,变为小分子的VOCs,并不能消除VOCs,此时就需要利用UV光与催化剂作用,将废气中的水份、氧气裂解为强氧化剂,通过强氧化剂的作用,间接将废气中的VOCs最终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破坏臭气分子结构,以达到消除臭味的效果。
因此,可以看出UV光解与UV光催化氧化,其应用范围大致一样,都可应用于除臭、VOCs治理。只不过UV光解大多应用于臭气,对低浓度VOCs废气处理也有一定功效;而UV光催化氧化是UV光解的加强版,可以利用催化剂的作用产生更多的强氧化剂,以达到更加高效的处理相对较高浓度的VOCs废气。
光源的选择由光源产生光量子的能量大小决定,其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大于废气物质的分子键能量,直接利用光能打断废气物质的分子键;②大于水分子键能464 kJ/mol、氧分子键能498 kJ/mol,将水、氧气解离为氧化剂臭氧和自由羟基,利用其强氧化性分解废气物质;③在有TiO2催化剂辅助作用下,大于催化剂的带隙能(Ebg=3.2 ev,相当于波长387.5 nm的光子能量),利用其表面电子跃迁过程,将废气中的水、氧气解离为自由羟基和超氧离子,利用其强氧化性分解废气物质。
一般可见光的波长380~780 nm之间,而紫外光波长在10~380 nm之间,肉眼看不到,其波段光源恰好可以满足所需光源要求,故光解、光催化氧化的光源基本都是采用紫外光(UV)。
现用于VOCs治理上的紫外灯管,以发射254 nm和185 nm波长为主。
UV灯管的光照强度主要与发光源的光照能量和能量转化效率有关,光照能量的大小则由灯管的功率大小决定。
现市场普遍常用的灯管功率多为150 W/根,依据灯管厂家提供的检测数据,质量较好的真空紫外灯,其光电转化效率为:185 nm紫外发光量为8%,254 nm紫外发光量为30%。依此可以计算出每根150 W灯管,185 nm、254 nm的紫外灯能量分别为43.2和162 kJ。
后续可以利用VOCs的浓度、风量、去除效率计算出所需去除的污染物量,即可推算出所需的光照强度。但此光照强度的大小完全是利用光能对VOCs的处理,未考虑光与催化剂作用产生的强化剂效用,其过程比较复杂,测算难度较大,需要进行相关理论计算和大量实验进行验证。
使用环境的温度升高,直接影响灯管表面温度,会导致灯管转换效率直接下降。而使用环境的湿度越高,水份越多,就越有利于UV光产生更多的自由羟基,从而可以提升VOCs的处理效果;但如果水份过多,也会造成活性自由基与水发生反应,造成效果降低。
根据相关实验数据验证,灯管表面温度不宜超过100℃,废气湿度不宜超过80%。
风速大小决定了废气物质在某个截面/点的反应时间,停留时间决定了废气物质在某个体积容积里的反应时间。因此,对于光解、催化剂电子跃迁发生位置为固定点,风速越快,与固定点的接触时间越短;对于自由羟基、臭氧等氧化剂,是与废气物质进行的混合接触反应,其反应与位置关系不大,只要混合越充分、越均匀,反应效果则越好。
根据对甲苯的实验数据,停留时间在2~5 s以内,其去除效率大约在40%左右波动,比较稳定;停留时间在5~13 s时,去除效率可从45%提升至65%;之后随时间的延长,甲苯去除效率增加不明显。
光衰主要存在2个方面:①在空气中光照随着距离越远,其能量也会下降;②随着光源灯管的使用时间增长,其本身也会衰减。
因此在设备设计时,需考虑灯管之间的布排距离,灯管与催化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催化剂载体与光源的接触面积等;在设备运维时,还要依据灯管的寿命时限,定期更换。
任何一种VOCs废气处理工艺都有其局限性,对于UV光解或光催化氧化来说,除了一些上述技术上的影响因素外,其在应用上也是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在能耗上,以甲苯为例,按10 000 m3/h风量,去除浓度50 mg/m3计(即0.5 kg/h的去除量),用电功率需要11 kW左右;在相同风量的情况下,去除的浓度越高,使用的电功率越大,故而导致能耗的增加;在设备功率增加的同时,发热量也会增加,导致设备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处理效果。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大多按每万风量配置30~50根灯管,为此可以推算出,UV光催化氧化设备大多应用于VOCs去除浓度在35 mg/m3左右的废气处理上,适用浓度较低。
其次,针对污染因子方面,设计前应能确定其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否则一是很难准确的设计计算出设备所需的功率大小;二是由于分子链长短不一,导致同浓度下,分子链长的能耗大于分子链短的污染物。
因此,无论使用哪种VOCs处理工艺,都应全面了解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分析选择工艺的适用性,从技术、经济角度全面考虑,在达成目标的情况下最经济可靠,从而为环境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