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赣粤闽湘边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研究

时间:2024-08-31

阙师鹏, 李陈波, 张修志, 贾扬蕾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区域差距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既存在于快速发展的中心区域与较慢发展的边缘区域之间,也存在于边缘区域内部。边缘区域指在一个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远离经济增长中心,并且缺乏典型发展模式转入快速增长轨道条件的区域[1]。赣粤闽湘四省边界就是较为典型的边缘区域,即江西(赣州、吉安)、广东(梅州、韶关、河源)、福建(龙岩、三明)和湖南(郴州)边界 8市,总面积超过19万平方公里。这8个地级市地域相接,自然资源相似、风土人情类似、经济联系紧密。

由于自然、历史、文化及政治等因素造成了该区域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周边的珠三角与闽三角,区域内8市2015年GDP1.168万亿,仅为深圳市同期的66.75%,都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区域内8市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优质农产品,但由于交通不畅、物流缓慢等原因不能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依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功能强大、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物流中心,不仅可以着力提升区域经济总量,还可以优化区域内的物流系统结构,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力[2]。因此,该区域迫切需要一个区域性物流中心来发挥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辐射作用,发挥增长极效应推动区域的对外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形成。

赣州处于珠三角、闽三角、长(沙)株(洲)(湘)潭和(南)昌九(江)景(德镇)四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具有明显的南接北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以赣州为中心400公里为半径划圆全面覆盖赣粤闽湘边界。因此,2011年中共赣州市委三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打造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战略。2013年《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2—2030年)》提出计划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界综合交通枢纽。基于上述提议及规划,刘建春[3](2012)思考了赣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可能性,并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做了可行性分析;刘怡君[4](2012)基于SWOT分析法思考并探索性地研究了赣州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可行性;滕清安[5](2013)等人提出并论证了建立国家级“赣粤闽湘红色经济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黄金岭[6](2014)年初步设想构建赣州市构建赣闽粤湘四省际区域金融中心;刘志超[7](2014)等人提出在赣粤闽湘四省的区域范围内打造边以赣州市为中心,建设区域性的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综合经济区;钟鸣[8](2017)等人对赣州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做了详细研究。

但是,现有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政策、规划的定性分析,缺少数理量化分析,说服力较差,认可度不高,很难有效支撑决策制定、规划设计。因此文章依据赣粤闽湘四省边界8市“十二五”的发展成果对物流综合竞争力做出评价,并建立模型度量8个城市间的物流联系。

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物流综合竞争力得分

(一)建立评价物流综合竞争力的体系

物流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属于相对复杂、综合的概念。在邓祥明等人的研究基础上[9],参照物流综合竞争力的定义,结合其特点,同时遵循可获取性、可对比性、综合性、坚持定量四个原则选取指标。考虑到赣韶铁路2014年9月才开通,赣郴铁路尚未开通,赣州至三明无直达火车班次;其次区域内城市间的商贸物流联系多以短距离的公路运输为主;此外8市中部分铁路站点货运数据无法获得。因此,在二级指标的选取上采用公路运输统计数据。以此确立从物流市场供需水平、物流基础、经济状况等8个方面选取的15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依据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分

主成分分析[10]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假设原样本数量为n个,每个样本的变量描述共有m个,就构成了一个n*m阶的矩阵:

寻找变量中的内在规律,用尽量少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并且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标准化;第二步计算原始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第三步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并排序,求出特征值相应的特征向量;第四步计算累积贡献率确定主成分的数目,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第五步计算主成分载荷,确定综合得分;第六步确定各主成分的得分,确定综合评分函数。

依据物流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选取2015年相关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于赣州、郴州等8市2015年统计公报及2016年统计年鉴),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2015年赣州、郴州等8个城市的综合物流竞争力得分,借助SPSS18.0软件得出F1、F2、F3和F4的表达式,再分别以F1、F2、F3和F4的贡献率为权做加权求F值,绘制图1。

图1 赣粤闽湘边界8市物流综合竞争力得分情况

由图1可知,第一,根据加权后综合得分(F)排名,赣州处于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郴州、吉安,且都为正值,表明这3个地区2015年的物流综合竞争力处在赣粤闽湘边界8市的平均水平之上,其余5个地区都为负值,处于物流综合竞争力平均水平之下,韶关处于最后一位。第二,根据F1得分排名,郴州、赣州、龙岩居前三,梅州排在最后。第三,根据F2得分排名,赣州、郴州、韶关居前三,三明排在最后。第四,根据F3得分排名,赣州、吉安、郴州居前三,韶关排在最后。第五。根据F4得分排名,梅州、郴州、河源居前三,韶关排在最后。在多个综合指标上,赣州和郴州相比其他6个城市优势明显,而在加权后的综合得分上赣州比郴州更高。

二、系统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个体或对象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其他类对象的相似性更强,使处于同一类别中个体的相似性较小,而处于不同类别中个体的差异性较大[11]。为了使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的结果更加直观,再对其进行系统聚类,辅助物流综合竞争力得分情况的评价和分析。借助SPSS18.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树状聚类图。

图2 系统聚类分析图

分析图2并对8个城市的综合物流竞争力进行分类,在低阈值情况下,梅州、河源、韶关、三明为一类,在较高阈值时,吉安和龙岩为一类。当阈值范围在5~10时,8个城市分为两类,即赣州和郴州为一类,其他6个城市为一类,由此也将8个城市中适合作为区域物流中心的赣州和郴州区分出来。赣州和郴州加权后综合得分较高,在F1、F2、F3得分情况下都居前三位且数值接近,因此在系统聚类时分在一类。结合8个城市的物流综合竞争力,赣州和郴州在赣粤闽湘边界8市中物流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

三、物流引力模型度量城市间物流联系

引力模型基于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公式,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这是一种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型,主要用来度量空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将其引入城市间物流联系的度量,可以认为物流引力模型[12]如式(6):

(6)式中:Wik为两个城市间的物流引力;Pi为城市i的物流综合竞争力;Pk为城市k的物流综合竞争力;Dik为城市i到城市k的距离。P值取归一化处理后的物流综合竞争力得分,P与F的关系如式(7)。归一化处理的目的是避免负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Dik取为城市间的理论最短距离,即地图上的直线距离。通过物流引力模型对城市间物流联系进行度量。根据数据的拐点将城市间的物流引力划分为4个等级:强引力、较强引力、较弱引力、弱引力。

从表2可以看出,赣州与其他6个城市(除韶关外)都存在强物流引力或者较强物流引力关系。分析其原因,赣州不仅综合物流竞争力得分高,而且地处于这6个城市的区域中心。与赣州物流综合竞争力得分接近的郴州无论是城市间强物流引力关系还是较强物流引力关系的数量都少于赣州,地理位置上郴州离赣州、吉安、韶关较近,但是距三明、龙岩、梅州、河源较远,由此表明郴州在赣粤闽湘边界8市中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赣州更合适作为赣粤闽湘边界的区域物流中心。

表2 城市间物流引力

四、赣州在“十三五”规划中的定位

在国家中期发展战略中,赣州被定位中部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赣州市“十三五”规划中,坚持以现代交通为先导,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建设,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关政策内容如表3所示。

从基础实施建设来看,赣州在4条国道,8条夸省、市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建成通达四面八方的公路网络。依托京九线已修建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铁路线,4条高速铁路线正在建设,将形成“一纵一横”高速铁路和“两纵两横”普速铁路网,成为“十”字形的高铁铁路枢纽,也是中京港通道与厦渝通道的交汇点。赣州港成功融入全球远洋航运“大家庭”、全国铁路物流大通道,成为赣粤闽湘边界八市第一个全球均可直达的国际目的港。赣州黄金机场是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4D级民用机场,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正式步入百万空港行列。2017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扩建赣州黄金机场并新建赣州瑞金机场。

表3 赣州发展的相关政策

从物流产业规划来看,赣州正在重点推进建设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工程等项目,计划建设物流园区52个、物流配送中心50个、物流信息平台6个,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一批辐射范围广、服务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打造连接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从赣州市系列规划到江西省五年规划,再到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赣州在赣粤闽湘边界区域有着明显政策优势,其交通基础建设、物流产业发展等多方面都围绕区域物流中心进行建设。

五、对赣州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建议

赣州依托“十二五”发展的丰硕成果,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明确定位,奠定了赣州建设赣粤闽湘边界区域物流中心的基础。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建设,除了优越的区位、集疏运等基本条件,良好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条件作为保障,还需完备的物流体系、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相关政策支持。2014年6月,赣州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提出加快与长珠闽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在政策体系和服务规范上的全面对接,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一)根据顶层设计完善落实相关政策

贯彻落实《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精神,结合《赣州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规划(2013—2030年)》《关于加快建设赣州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实施方案》《赣州市区域性物流核心发展规划 (2013—2020年)》和赣州物流业发展实际,省、市两级政府应该从财政、用地、融资、畅通、开放等多方面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引导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人才流向赣州聚集,加快区域物流中心建设进程。

(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016年,赣州GDP(2194.34亿元)仅领先郴州(2190.8亿元)4.26亿元,龙岩和三明都超过1800亿元紧随其后,赣州的区位优势将随着GDP被其他城市接近甚至赶超而消失殆尽。

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赣州必须贯彻落实《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中共赣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定不移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提升区域物流中心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三)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

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赣郴铁路、赣州至三明铁路尚未开通,造成了区域内物流和人流的高成本。物流园区利用率不高,使得物流资源不集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专业物流基础设施滞后,如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欠缺。

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赣州往长三角、珠三角、厦漳泉、长株潭等方向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快构建赣州至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周边重要经济区的高速公路网;依托民航,发展航空物流,提高产业附加值。

二是加快专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赣州优势产业发展专业物流,建设家具、脐橙、农产品、工业品、有色金属等特色物流基地;依托赣州港建设赣粤闽湘边界区域性的多式联运中心,畅通物流通道,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与工矿等产业联动,吸引区域内的贸易通过赣州港进出口。

(四)建设一批跨省市的现代化物流企业

截至2016年12月,赣州全市物流企业2086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62家,仅占总数12.56%,A级物流企业45家,仅占2.16%。物流企业“散、乱、小”,而且专业化程度低,基本没有综合服务能力强、跨省市的物流企业。

一是对本地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扩大扶持范围,培育小微企业成长;二是鼓励、引导资本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改变物流企业 “散、乱、小”现状,较短时间内组建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三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相关的知名物流企业。

(五)加快推进物流产业信息化

赣州市建设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不齐备、信息资源所有欠缺,对物流企业、政府的帮助有限。此外,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薄弱,物流信息流通不畅。

加快推进物流产业信息化,打造赣州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可以将供应链、制造、分销、零售和客户建立沟通平台,保障区域内物流信息的快速流通,利用“互联网+”来促进物流的高效发展。一是以赣州市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模式建设信息平台,鼓励龙头物流企业牵头,引导区域内其他企业共同参与建设;二是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借助第三方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加快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六)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不仅可以进行人才培训、问题咨询、信息服务,还可以促进区域内企业间的交流,推进跨地区的商业合作,保障区域内信息、交易畅通。一是定期举办区域性的交流会,加快行业信息流动;二是定期发布行业相关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贞礼.边缘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聚类分析及对策研究——以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赣州市为[J].商业研究,2008(4):36-39.

[2]裴磊.武汉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5.

[3]刘建春,钟小惠.赣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思考[J].区域经济,2012(2):88-89.

[4]刘怡君.赣州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企业经济,2012(11):132-135.

[5]滕清安,于阳如,刘志超.建立国家级“赣粤闽湘红色经济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34(4):37-44.

[6]黄金岭,杨娟.赣州市构建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区域金融中心的初步设想[J].价值工程,2014(20):154-155.

[7]刘志超.国家级赣粤闽湘边际经济区(九市)构建可行性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4.

[8]钟鸣,余晶晶.赣州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研究[J].时代金融,2017(2):34.

[9]邓祥明,马淑姣.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2):21-27.

[10]孙久文,闫昊生.我国区域经济和国土开发空间的现状与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空间统计的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7(3):5-13.

[11]张诚,张远,张志坚.江西省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J].技术与方法,2014,33(8):147-150.

[12]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区域物流引力和地位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0):1619-1624.

[13]赣州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规划(2013—2030)[EB/OL].(2014-03-20)[2017-12-20].http://xxgk.ganzhou.gov.cn/bmgkxx/szfbgt/fzgh/fzgh/201403/t20140326_795869.htm.

[14]关于《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EB/OL].(2015-12-03)[2017-12-20].http://www.ncnews.com.cn/zt/swssjsecqh/zxbd/2015-12/03/content_1473165_2.htm.

[15]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31)[2017-12-20].http://www.ganzhou.gov.cn/zwgk/zwdt/zwyw/201603/t20160331_884093.htm.

[16]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EB/OL].(2016-12-20)[(2017-02-03)].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612/t20161226_832527.html.

[17]“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EB/OL].(2017-02-03)[2017-1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28/content_5171345.ht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