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进路

时间:2024-08-31

文 娱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绵延长存的最持久性力量,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兴盛的最深层次因素,是人民得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最重要滋养。在百年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伟大历程中,诞生了诸多含有共同红色基因、兼具不同思想要素的革命精神,它们一道聚合成为奏响着嘹亮时代之音的百年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犹如一条波澜壮阔之河蜿蜒于百年党史,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精神是星罗棋布其中的每一条支流,伟大建党精神则是立于这条精神之河的“源之头”。回溯百年历程,伟大建党精神所流淌过的每一个地方均得到了涵养哺育,丰富的红色资源散布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其间的每一样文物、每一种传统、每一位英雄,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践行的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8的深刻内涵蕴藏着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目标、增强斗争本领、提高奉献意识的教育价值。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这一教学资源,立足百年党史、结合百年精神谱系、活用红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涵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真理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1]12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求真求实的精神表征,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中国人民主动选择的结果。回顾百年党史,我们看到,旧中国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面前自惭形秽,众多走上历史舞台的救国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面前自动退场,无数战役中占尽上风的敌军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力面前纷纷投降,几曾难以实现的梦想在马克思主义的为民实践中早已成为现实。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的历史必然发展趋势,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必然逻辑。凭着共产主义信念的强大支撑,我们看到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展现出了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凤兴夜寐的工作风貌,在感天动地的百年坚守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意气风发的建设着一个有着自身特色、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推进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进程。

百年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既能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取得革命的胜利果实,也能在和平安顺的年代里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靠的就是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这一永久不衰的制胜法宝和凭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无比强大的信念支撑。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国家强大的坚实保障、民族发展的前进动力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重要前提,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思政课教师要用好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价值,引导青年学生从中汲取“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真理力量,主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去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要立足百年党史,设置坚持真理专题,讲清确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朽历程。一是通过对比以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的大同社会蓝图、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等为代表的各种主义学说和中国共产党所信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革命实践中运用的结果,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二是以革命时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陈云和改革开放时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发动者与领导者”的邓小平为例,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三是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所作出的具有特定时代特征的创新性贡献,讲清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的理论发展史。

二、涵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3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现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去改造世界、以期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行动,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特定时期的具体表征。践行初心就是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勇于承担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责任。回顾百年党史,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土地革命让人民政治上翻身、开展“大生产运动”保障人民生活所需、推翻“三座大山”彻底解放人民,这为实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和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前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展“镇反运动”保障正常社会秩序、进行“三大改造”保障人民享有平等权利、走上工业化道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为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民族复兴确立了根本制度保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开放政策激活市场潜力、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奔向小康,这为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在新时代抗击新冠疫情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梦、进行污染防治建设人民生活美丽家园,这为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

百年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既能解放人民于水深火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也能结束旧中国的衰败凋零、走向新时代的欣欣向荣,靠的就是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正是这样的初心使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青春无悔的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国家、民族、人民事业的无限奉献之中,最终成长为助推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百年后的今天,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尚有很多的“雪山”“草地”要跨越,还有很多的“娄山关”“腊子口”需征服,从国际环境来看还有很多影响民族振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尚需应对,从国内环境来看还有很多制约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完善。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接续推进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帮助青年学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担当责任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用好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指引青年学生明确政治目标的教育价值,引导青年学生汲取“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力量,学习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范,以强大的智慧避开暗礁险滩、以英勇的斗争迎击惊涛骇浪,以千山万水只等闲的姿态接续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去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要立足百年党史,设置勇担使命专题,讲好中国共产党有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中国故事。一是结合红船精神,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等故事为例,绘制中国共产党人勇担使命的生动画像;二是结合两弹一星精神,以钱学森“外国人搞的,难道中国人就能不搞?”等故事为例,勾勒中国共产党人淡泊名利、一心为国的崇高品格;三是结合改革开放精神,以“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厉以宁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变革的精神气魄;四是结合北斗精神,以谢军“造星数十载”的故事为例,表述中国共产党人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

三、涵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2]19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愿为理想而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品性的发扬传承。回顾百年党史,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用宝贵的生命写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以坚不可摧的信念走出了气吞山河的长征奇迹、以百折不挠的锐气奏响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旋之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顽强不屈的意志保家卫国、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向自然开战、以勇于攀登的气势为国争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直面难题的勇气破除思想坚冰、以敢为人先的姿态谱写奋斗赞歌、以逢山开路的闯劲走向辉煌;在新时代,以攻坚克难的斗志消除历史绝对贫困、以众志成城的决心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以敢打硬仗的魄力掌握发展主动权。

百年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既能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条件下扭转革命形势、推翻三座大山压迫,也能在前无古人的探索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书写新时代的辉煌,靠的就是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和过硬的斗争本领。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时代问题需解决,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要克服,培养青年学生养成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品质是增长其才干的内在需要。思政课教师要用好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激励青年学生增强斗争本领的教育价值,引导青年学生汲取“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力量,学习中国共产党人每逢重大挑战总能勇挑重担、面对重大矛盾总能勇克难关、遭遇重大阻力总能勇立潮头的风骨与本领,以同样顽强不屈的意志去攻坚克难、以一样能拼能搏的斗争本领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

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要立足百年党史,设置英勇斗争专题,讲清奋斗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结合革命时期的红岩精神,以江竹筠“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大义凛然的精神气节;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铁人精神,以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三是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特区精神,以方苞“宝安一日不富,我坚守一日”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有为的拼搏态度;四是结合新时代的抗疫精神,以张定宇“向险而行”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的无畏勇气。

四、涵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11-12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立党宗旨的必然要求。回顾百年党史,我们看到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严刑拷打而岿然不动、面对糖衣炮弹而始终清醒、即使隐姓埋名而毫无怨言靠的就是对党的忠诚不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铿锵言行中一以贯之着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深切情怀;中国人民踏上“求解放”“奔小康”“共富裕”的实现征程中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华民族迎来“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历史转折中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的生动实践。

党的百年伟大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既能将自身锻造成为一个最具凝聚力的先进政党、也能成为一个永远赢得人民忠心支持的可靠政党,靠的就是无数党员对党忠诚的政治素质和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走向,帮助青年学生提升爱党忠党的政治觉悟和道德践履是最首要的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用好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助力青年学生提高奉献意识的教育价值,引导青年学生汲取“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力量,筑牢爱国爱党爱民之情,以爱国爱党爱民的实际行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

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要立足百年党史,设立忠诚奉献专题,讲好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一是结合苏区精神,以方志敏“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品格。二是结合雷锋精神,以雷锋“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炽热情感。三是结合抗洪精神,以嵇琪“带病抢险”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群众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四结合脱贫攻坚精神,以黄文秀“感恩党、为人民”的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