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吴懿卓
(齐齐哈尔大学 宣传部,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1]“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多领域应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新形势下,深入挖掘网络文化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网络文化育人的困境,探索网络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破除师生二元对立关系,增强网络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课题。
网络育人体系在“十大”育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势而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准则。“因势而新”的重要意义,就是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联网上线,占领互联网新阵地,形成高校网上网下育人合力。
***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生硬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由于网络文化的大力发展而被改变,同时构筑起了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传递模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革,也为“传授者”和“接受者”之间更好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可以实现教育载体的有效延伸,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既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青年成长成才所需,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格局是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生子女群和最大的网民群体,高校需要根据不同的网络平台、不同网络社群的特点跟随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案,积极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与大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良性的互动中接受“以网会师”的教学模式,从而在各种网络信息的传播中更好的吸收主流价值观,积蓄正能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达到和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的良好效果。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的讲话,指出了以新媒体为载体、以新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文化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作用。网络文化是新时期高校顺应国家发展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最好的借助力,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的特别依赖呼唤加强网络文化育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师生面对面的模式开展,而网络文化内容通过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互联网载体实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路径。通过优秀的网络文化,学生们能开阔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网络文化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高校要充分认识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和重要性,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动权,推动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因此,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校为意识形态的核心和前沿,“社会一有什么思想出现,有什么风气,生活方式发生微小的变化,都总是要首先传导到校园,传递到学生。”[4]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当代,西方国家利用其网络技术优势地位,使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在网络阵地建章立制,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党和国家的发展乃至于国家政治安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先后颁布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旗帜鲜明地开展网上舆论斗争”是文件中对高校提出的明确要求。面对在校的“95后”“00后”大学生,在这个多元价值观碰撞的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高校党委的工作中心一定是要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认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形势,不断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把握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特点,优化网络文化内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让大学在网络空间,看有所获,有所受益。
新时代新方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建设的方向应该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路人、引导者。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较强能力的网络文化育人队伍,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度,牢牢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现实情况是,网络文化育人队伍存在着人员配备不足、人员构成不合理、缺少专业培训等问题。教育者的工作理念与对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正确认识,对大学生的思维认知、价值观形成、思想政治认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实际工作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文化育人没有充分的理解,对新兴的教育模式没有熟练的掌握,教育思维很难跟上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个别教师由于理想信念的不够坚定,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潮的干扰,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对学生传授的内容也逐渐与主流价值观偏离,使网络文化育人难度加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一向具有语境严谨、逻辑严密、表达规范的特点,这既是其长期运用传统话语所具有的优势特征,却也是当下网络时代与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不能契合的一种无形屏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增多,对各个领域的内容都有着极大地兴趣,网络信息的丰富使大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知识的获取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所传授,而且传统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与学生的多元化的知识渴求之间缺少了共鸣,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了局限,吸引力降低。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组织和传授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通俗化探索还不够深入,很难令当代大学生主动接受、乐于接受。传统话语与网络话语也始终处于一种窘困而尴尬的对立中,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不同的语境,存在着“信息鸿沟”,导致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难以确保其应有的地位和影响。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载体的建设是扎实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各项工作的基础。校园网络平台的功能、内容、形式决定了学生对校园主流平台的关注度,也影响着发布内容的吸引力。目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载体包括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由于网络的普及,上述官方账号在师生中有着一定的关注度,但根据师生的反馈,存在着校园官方网络版面设计单调、栏目单一、师生互动模块较少等问题,难以对师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在网络文化内容方面,推送的消息主要是党政新闻、招生招聘、安全教育等,缺乏新意且很少有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生动活泼的文字,导致师生对官方推送的内容失去了阅读兴趣,关注度逐渐降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很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难度加大。所以,无论是校园官方账号的版面设计,还是网络文化的内容推送,都存在着思路不够开阔活跃、不够大胆创新的问题。
***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城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又有一份责任。”[5]高校教师在互联时代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立德树人的崇高事业如何更具时代感地“润物细无声”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论断,既从整体规划上把握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关联规律,也从具体部署上明确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行动路径,这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发展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必须要秉持“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精神,增强改革和创新理念,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强化对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平台占有“一席之地”。要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工程,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研究总结网络的语言表达、呈现方式、内容特点,学会用网络的、符合青年特点的传播方法形成网络文化育人体系。集中体现网络文化育人的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内在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站上新“风口”、迎来新机遇、收到新时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元点。[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贴近学生、服务学生,运用新技术实现与大学生在思想、兴趣、生活上的高度契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化、个性化和实效性。要深入研究网络文化育人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与创新理念,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占领网络文化育人阵地,树立“大思政”育人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细分受众群体,根据不同大学生的兴趣喜好,引导大学生群体直接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以新视角、新姿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内涵;要大力弘扬深入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的优良传统,把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源头活水,积极探索新方式新方法,使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2015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提到,要“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是大学生思想发展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遵循,因为它是被实践验证过的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价值体系。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就要深化其与网络文化结合的研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做到入脑入心。首先,要立足时代,积极介入自媒体。高校要在宣传、引领、融入上下功夫,筑牢阵地意识,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话语和符号体系,有意识地、主动地设置一些文化议题,以生动和详实的内容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要将红色教育贯穿网络文化育人始终。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持续强化对红色网络平台的建设,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红色经典,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上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对主流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最后,要努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构建的针对性。要积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短视频创作、网络动漫、音乐舞蹈等文化载体中,多用日常生活话语进行价值观引导,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话语进行表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总之,面对以“网络原宿民”为主的“95后”“00后”大学生,面对世界形势和国家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网络文化育人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切实做好网络文化育人的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和传播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联网上线“活起来”,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育人实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