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

时间:2024-08-31

王闻萱,张 慧

(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密切关注劳动者、高度重视劳动问题、十分注重全社会各领域所开展的劳动教育,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蕴含的劳动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精神与时代特色。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对于激发全体中国人民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热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引领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厚植我们的劳动情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当前,我们正处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崇高的劳动精神是促使我们实现梦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精神力量,高超的劳动技能和水平是推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助推剂,还是我们战胜前行路途中各种困难、各种挑战的关键武器。因此,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2]实现美好生活从根本上需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也必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断激发广大劳动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热情。2020年党领导我们一起克难攻坚最终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追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战略目标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作出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逻辑。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艰巨的历史任务和重要的时代责任,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艰苦努力。我们要意识到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来之不易;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来之不易;当下重大历史机遇期来之不易。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就是要把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贯穿到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全过程,讲好新时代的劳动故事,讲清楚、讲透彻在新时代为什么要进行劳动的深层内涵,中国人民彻底改变民族命运根本上靠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如何在中国得到贯彻落实。劳动为什么能塑造人、影响人,中国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飞速发展的现实问题。只有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才能增强我们的劳动力量,才会充分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才会改变对劳动的错误观念,从而积极投身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劳动实践之中来。为实现伟大目标聚力积能,增强为国劳动、为社会主义劳动、为民劳动的劳动观念。我们坚信,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培育和引导之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将实现。

(二)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抵御各种风险化解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3]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漫长的劳动史。中华上下5000年来的历史路程深刻反映了劳动一直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每当我们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广大劳动人民们总是可以展现出崇高的劳动精神与强大的劳动力量,表现出不畏艰险与困难的劳动意志,彰显出我们准时完成奋斗目标的劳动信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的民族,也一直在依靠劳动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接连面临了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困境、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沉重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走入世界舞台中央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以及2020年即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回忆往昔,寻找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不难发现,战胜这些艰难险阻本质上靠的是中华儿女辛勤的劳动。并且人民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始终是中华民族克难攻坚、化解危机、实现梦想的特别武器。特别是在过去一年的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抗争中,中华儿女的劳动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劳动精神凝聚起了神州大地战胜疫情以及圆满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和向心力。在这场充满艰险的抗疫斗争中,无数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无数科研工作者日以继夜的研究疫苗、无数劳动者坚守奋战在各自的岗位,深刻阐释了“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的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实践中,中国人民永不放弃、迎难而上,及时化解了重大挑战,依然如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让我们深刻地明白,劳动是克难攻坚、转危为安的强大法宝,中国人民也更加需要用劳动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4]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根本上是要靠劳动来完成,教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也离不开劳动教育。时代的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也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使命任务。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成为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事业的勤奋践行者,坚决地反对不劳而获、好逸恶劳、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错误思想的渗透,自觉地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增强对我国劳动精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体现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劳动教育环境的逐步变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被淡化、在学校教育中被弱化、在社会环境中被虚化。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这些都阻碍了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影响了其全面发展。对此,***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劳动、重视劳动教育,并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5]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要把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面。“要通过弘扬劳动精神来引导全社会形成对劳动是唯一价值源泉的共识,建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主导价值取向,让劳动创造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6]面对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迫切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如果缺乏劳动教育,就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任何教育理论都有着其特殊的时代语境。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其基本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在当前时期,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要聚焦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摆脱片面的重“智育”轻“劳育”的错误倾向,从育人理念上深刻地认识到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精神教育的内在统一性;要有着极高的世界情怀,树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劳动的价值定位。精准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面理解,培育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时代主题:聚焦劳动托起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1]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所一直追逐的梦想,它是几代中国人民共同的期盼,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宗旨就是要为新时代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劳动。“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7]需要指出的是“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8]如果没有劳动,没有劳动教育,就不会有我们国家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就不会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就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劳动教育出现过弱化的倾向,人们的劳动观念出现过偏差,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错误思想曾占据了一部分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提出:“在前进道路上,我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7]着眼当下,中国人民通过自身辛勤的劳动克服各种困难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处于攻克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起点,我们唯有努力学习好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劳动习惯,秉承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劳动追求,积极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中,才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创造出不负于时代、不负于人民的辉煌劳动成就。

(二)育人理念:坚持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精神教育相统一

“劳动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体, 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要坚持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精神教育二者间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劳动的民族,中华民族能够存续至今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华儿女懂得劳动、辛勤劳动。从刀耕火种的农业时代到机械生产的工业时代,再到现如今万物互联的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发现自强不息、充满智慧的劳动技能,勤劳苦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永久不变,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了兴国之魂,强国之力。早至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所折射出的工匠精神,近至守岛32年的王继才、赤诚报国的黄大年等所展现的劳模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雕塑。毋庸置疑,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没有高超的劳动技能的应用,我们就不会取得现在这些骄人的成就,没有崇高的劳动精神的指引,也不会有如今国家这样繁荣富强的良好局面。因此,***强调:“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2]历史证明,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精神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因此,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就必须要坚持劳动技能教育和劳动精神教育协同并进,绝对不能轻易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三)价值定位:树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劳动的情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当代中国,新时代劳动者的格局不是狭隘的自我主义,而是要立足于民族从而面向世界的。马克思曾说:“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立场和准确的价值判断,任何只为了个人利益的劳动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正向趋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这个各国各领域紧密结合的时代,我们的命运与各国的命运早已紧密连接起来,各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家的建设、人类文明的进步均离不开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正所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对此,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就是要培育我们未来的劳动者树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劳动的情怀,使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具有国际应用能力。并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教育者们要注重学习和借鉴不同国家劳动教育的优秀内容与模式,使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内容与体系在海纳百川、相互交融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与时俱进。在世界命运与共的今天,我们的劳动教育者更要树立起全球视野和世界格局,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劳动者担负起大国劳动者的责任,为“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还要造福世界人民,在携手并进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人类所取得的成功都绝非偶然,是人类通过劳动在一步一步改变着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劳动因其独有的价值,成为了推动历史发展、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更加地需要加强劳动教育,传承好劳动精神。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是时代之需,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选择。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我们用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将中华民族重视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发展好,不断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劳动教育的教育效果。

(一)铸魂:广泛而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始终,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之魂,是我们劳动道路上的信念支撑,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的个性和能力,还应该包括人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实践等。”[10]***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11]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成立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重视劳动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要求。回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始终牢记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带领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探寻符合我国革命、改革与建设实际情况的劳动道路,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凭借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科学指引,党带领我们劳动人民通过科学劳动、辛勤劳动彻底改变了自己一穷二白的悲惨境地,使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虽然我们实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继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之中,我们的劳动者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广泛而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们把自身的劳动追求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融合,认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实践,自觉抵御各种风险和考验,深刻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劳动、怎么去劳动、如何更好地劳动,做具有崇高劳动观念与理想的新时代劳动者。因此,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要重视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培育,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讲清楚讲透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地成为我们劳动人民共同的思想观念。

(二)固基:积极而持续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仔细探究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可以发现“辛勤劳动”贯穿于中国人民奋斗的始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劳动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也只有寓于生产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具有长久生命力。[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阐明了劳动实践是对劳动教育成果最好的检验。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认识到新的奋斗目标对我们新时代劳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培育受教育者具有更加高超的劳动实践能力,进行内容更加丰富的劳动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的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生产实践的准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知劳动,更要会劳动、勤劳动。因此,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有助于深化受教育者对当前劳动能力、技能和水平的科学认识,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水平。首先,我们要注重劳动实践教育对劳动教育的涵养作用,劳动教育的教育者要结合好不同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和思维方式,一方面劳动实践教育内容要紧贴当前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劳动实践教育的可操作性与现实性,使得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得到充分提升。其次,我们要建立长期的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对受教育者的劳动实践成果进行评估与反馈,使得劳动教育者及时改变教育方式与内容,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使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在常态化的劳动实践中实现螺旋式上升。

(三)育情:有效而生动地开展劳动精神教育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2]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深刻了解百年党史和七十年建国史我们不难发现,“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3]而党和人民的劳动模范们始终是推动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3]通过对这些劳动模范的学习和对这些劳动精神的把握,从而明白新中国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我们的劳动者何以能够成功解决好中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的劳动者蕴含巨大潜能的深刻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本上是要靠劳动精神的引领。了解不劳而获、好逸恶劳思想所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牢记不劳动和错误劳动的历史教训,提升新时代劳动者的深耕国家发展与建设的责任感。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劳动模范们为了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认识到在新的发展阶段,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将会更加的重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只有学习好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才能对劳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克服劳动不体面的错误思潮。因此,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有效而生动地开展劳动精神教育、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从而凝聚力量,实现梦想。

总之,劳动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唯一密码,从古至今它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我们讲好劳动故事、讲清劳动是最光荣的、讲透劳动是最美丽的、坚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新发展环境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时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热爱劳动的基因在我们的世代相传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共同谱写新时代劳动者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