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可能X了假Y”构式研究

时间:2024-08-31

朱磨虎,曹祝兵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2017年伊始,“我可能X了假Y”这一相对固定的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体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流行开来。起初是电竞圈某位爱边打游戏边喝酒的CSGO玩家在游戏发挥不好时自嘲:“我可能喝了假酒”,后来随着高校期末考试期间一组表情包——“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划了假重点”“我可能进了假考场”等——的火热转发,“我可能X了假Y”广泛流行。

近年来,“我可能X了假Y”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如刘艳丽(2017)[1]、马春华(2017)[2]、袁舒(2018)[3]、彭书瑶(2019)[4]、孔敏静(2021)[5]等分别从构式的结构类型、语义解读与构式理据,构式的感情色彩和修辞效果,构式使用的语篇环境,句式的传播方式及其形成原因,构式的语义逻辑和话语意义等多重角度对构式“我可能X了假Y”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存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张谊生(2020)[6]中的构式研究范式,主要从构式的构造与分布、表达作用与效果以及形成机制与演化动因等三个方面对构式“我可能X了假Y”进行探讨分析。

本文例句来自网络,包括新浪微博、搜狐、网易、微信、百度等,部分例句经过规范修改,使用时均标明出处。

一、构式的鉴定及其变式

Adele Eva Goldberg(1995)曾这样定义构式:“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组合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7]Goldberg强调构式形式或者意义的不可推导性,当某个语言表达式的形式或意义不能从其构成成分的特征或者其他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时,该语言表达式即可称为构式。沈家煊(1999)也指出:“一个句式就是一个‘完形’,即一个整体结构。”并解释说:“‘完形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句式的整体意义不等于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8]也就是说,构式的意义并不是其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构式本身具有意义且构式的意义是高于组成成分意义的。“我可能X了假Y”的产生是由于一位网友的自嘲“我可能喝了假酒”,原意是为了化解尴尬,调侃自己。随后以这个句子为原型的“我可能X了假Y”得到语言使用者的广泛模仿,衍生出去,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例句:

(1)《我可能喝了假鸡汤:盘点2016最毒鸡汤》(微博 2017-01-26)

(2)《我可能看了假央视,听他一本正经讲段子不舍换台》(北京时间 2017-02-03)

(3)《看了朋友的蜜蜡,网友表示:我可能买了假蜜蜡!》(网易 2017-03-03)

(4)《19块9一条?我可能吃了假酸菜鱼》(微信 2017-05-18)

(5)《纽约高中的中文试卷难倒众 网友:我可能学了假中文》(搜狐 2017-06-14)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到,“我可能X了假Y”已经不是简单的字面意义的加合,可以看出说话者是通过仿拟手法来表达自我嘲讽的意味,产生了幽默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我可能X了假Y”是一个典型的构式。

另外,“我可能X了假Y”构式还存在某些变式,如“我可能X的是假Y”“我可能X(个)假Y”等。不过他们的使用频率没有“我可能X了假Y”那么高,表意上也存在一定差距。例如:

(6)《我可能看到的是假成绩》(微信 2017-06-01)

(7)《我可能有个假妈》(腾讯视频 2018-11-26)

(8)《大幂幂又自黑!杨幂晒恶搞图:我可能是个假女人》(搜狐 2017-01-14)

二、构式的构造与分布

(一)构式的构造

从构件上看,构式“我可能X了假Y”由常项“我”“可能”“了”“假”和变项“X”“Y”构成。从多维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假”与“真”同属多维形容词,具有逻辑、标准、评价三个维度。[9]“真”要求必须满足所有维度,才能成其为真;而只要有一个维度不满足即为“假”。下图为对事物“Y”真假与否的判定流程图。

拿判定“酒”真假与否的例子来说,输入“Y=某酒”,如果该酒连续符合三个维度的条件,即适切逻辑维度和客观行业标准以及语境中人们的主观评价,才能判定为“真酒。”如果不符合其中一个维度,即为“假酒”,具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不满足逻辑维度,如工业酒精勾兑成的白酒;二是满足逻辑维度,是食用白酒,但不满足标准维度,如某些贴着固态法浓香白酒标签的液态法白酒;三是满足逻辑维度和标准维度,但没有达到评价者主观预期的标准,如网络流行语“我可能喝了假酒”中的“假酒”。我们讨论的构式“我可能X了假Y”中“假Y”皆属于这种情况,构件“假”并非逻辑维度和客观标准下的“假”,而是指不符合评价者的主观预期。

根据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X”主要由动词充当,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且以单音节为主,“Y”主要由名词充当;“X”“Y”之间多为动宾关系,少数是离合词。请看以下例句:

(9)《我可能交了假男朋友》(微信 2017-01-18)

(10)《我可能考了假雅思》(微信 2017-01-18)

(11)《朋友圈被中秋夜刷屏!同在南宁,我可能看到了假月亮》(微博 2018-09-25)

(12)《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最科学?这些年我可能是洗了假澡!》(微博 2018-01-19)

(二)构式的分布

构式“我可能X了假Y”主要作为小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分句配合使用,且常用作标题。在我们搜集整理的213条语料中,就有184条作为标题使用,占86.38%,这与该构式的凝练概括和强吸引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1.标题式与承接式

分布环境上,根据构式“我可能X了假Y”与语篇的关系,可以分为标题式和承接式。标题式指的是,构式“我可能X了假Y”充当各类新闻评论、娱乐八卦、文章著作的标题,主要起吸引眼球的作用,引起读者兴趣,使其进一步阅读文章内容。同时,“我可能X了假Y”构式作为标题具有归总性和概括性,能够突出概括文章主旨。例如:

(13)《我可能去了假新加坡》(微信 2017-04-16)

(14)《有这样一个学弟,我可能上了假高中!》(微信 2017-02-21)

(15)《闺蜜朋友圈晒月子餐,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可能坐了假月子》(新浪 2018-09-09)

承接式的“我可能X了假Y”构式的典型分布是在语篇中,主要起到承上启下,保证语篇接续进行的作用。例如:

(16)当小编我还是一个正值青葱岁月的美少年时,就已慕名而来,投入了“一加”的怀抱。在我准备好要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换上一身帅气西装之际,才猛然发现,我可能进了一家假公司。本来我已经做好跟闹钟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了,买了三个闹钟分别放在床头、床底以及离我五米远的卫生间。结果到了公司后,大老板居然告诉我:“不用打卡。”不用打卡?不用打卡?不用打卡!魔性的弹性工作制,让我欲罢不能。(《我可能进了一家假公司》环球网 2017-02-18)

(17) 前辈告诉我“AWE是一场前沿家电产品与技术创新秀、工业设计秀、品牌争艳秀,甚至是明星模特秀……没想到几年后第一次参加展会,来到的却是吃货的天堂,开始怀疑我可能去了假AWE。 AWE展会上的美食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免费试吃,经过一天的体验,本资深吃货,一句话总结:AWE的美食真的太霸道了。(《我可能去了个假AWE 竟是为吃货而准备的!》中关村在线 2017-03-10)

以上两例中的“我可能X了假Y”构式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例(16)中的“我可能进了一家假公司”承接上文,并引出新话题——“一加”公司的弹性工作制。例(17)“我可能去了假AWE”既是对上文“吃货天堂的回应”,也引出下文“AWE展会上免费试吃”的内容。

2.提示式与说明式

“我可能X了假Y”构式除了单独用作标题外,还会与其他成分配合使用充当标题,具体来说,可分为提示式与说明式。提示式“我可能X了假Y”构式是指,为使标题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周全,往往在作为标题的“我可能X了假Y”构式前添加一定的提示语,并后附冒号,有时也用逗号或空格隔开。例如:

(18)《有这样一个学弟,我可能上了假高中!》(微信 2017-02-21)

(19)《19块9一条?我可能吃了假酸菜鱼》(微信 2017-05-18)

(20)《Eleventh hour不是十一小时? 我可能学了假英语》(微博 2019-05-21)

“有这样一个学弟”重在突出与我上同一高中的相关对象;“19块9一条”重在突出此酸菜鱼的价格便宜,与众不同;“Eleventh hour不是十一小时”在于设置悬念,引出述评核心。

说明式与提示式相对,往往是在“我可能X了假Y”构式之后附加冒号、逗号或空格,后引出说明语。例如:

(21)《我可能逛了假车展,海西汽博会居然有如此调皮一面》(搜狐 2017-05-13)

(22)《我可能喝了假鸡汤:盘点2016最毒鸡汤》(微博 2017-01-26)

(23)《我可能学了假五十音,怎么还有陌生的发音》(新浪 2020-04-26)

“海西汽博会居然有如此调皮一面”在于突出相关事件;“盘点2016最毒鸡汤”在于指称相关对象;“怎么还有陌生的发音”在于设置悬念。

三、构式的表达作用与效果

(一)主观评价与反预期

语言具有主观性,人们在说话时多少会带有“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0]这种主观性既可以表现在句子的某个词项上,也可以体现在整个构式义的表达中,构式“我可能X了假Y”中的“假Y”就是这样一个主观性评价标记。“假Y”向受话人传递了明示性的刺激信号,改变了受话人的认知语境,让受话人能根据具有相当关联度的刺激信号推理出当前语段所传达的信息,从而强化整个构式的反预期功能。说话人在通过使用反预期标记“假Y”作为构式“我可能X了假Y”明示性的刺激信号时,受话人针对构式的认知心理应是:“假Y”必定与之前认识或了解的“Y”不同,传递着偏离预期的信息。例如:

(24)早,我可能睡了假觉,困困困。(微博2020-05-05)

(25)一到过年胖三斤,然而我的体重不增反减!我可能过了假年。(微博2017-02-10)

(26)《我可能看了假央视,听他一本正经讲段子不舍换台》(北京时间 2017-02-03)

从以上举例我们可以看出,“假Y”确实强化了构式“我可能X了假Y”的反预期功能,表达了与某个特定的预期相反或背离的信息,具体来说可分为两种反预期类型:一是与说话者的预期相反,一是与特定的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与说话者预期相反的如例(24)和例(25)。例(24)中说话者认为睡觉之后应该是精力充沛至少是不再觉得困,而说话者醒后仍然困,低于说话者的预期,说话人用“我可能睡了个假觉”来表达没有达到预期的无奈。例(25)中说话人过了年之后体重不增反减,与其认知“一到过年胖三斤”相偏离,说话者用“我可能过了假年”表达自己的喜悦。例(26)则传递了与特定的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的信息。在人们的常规认知中,央视主持人通常是一本正经、严肃播报的形象,而作为央视主持人的朱广权为活跃气氛在节目中讲段子,偏离了人们对央视主持人的认知。

(二)布疑功能与陌生化

如前文所述,构式“我可能X了假Y”主要用在网络媒体文章的标题中,占比高达86.38%,这与该构式的布疑功能与陌生化效果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当下充满海量信息的时代,文章标题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点击率和传播效果,网络文章的标题要尽可能新颖别致才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构式“我可能X了假Y”通过对“Y”的主观否定制造出理解空间的延宕,从而起到了一定的布疑效果,从而引起读者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与当下网络文章标题的吸睛需求相适应。请看例句:

(27)《我可能做了假主持人》(微信 2017-02-06)

(28)《湖州消防员值班时妻子来信:我可能结了假婚》(《浙江日报》 2017-10-03)

例(27)与(28)中标题所传达的新信息极具迷惑性,“主持人”如何“假”?消防员又是如何“结假婚”的?这些问题都是要看了文章之后才能知道答案的。

同时,构式“我可能X了假Y”还能够制造出陌生化的效果。所谓陌生化,就是“通过话语重构, 扩大认知距离, 用相对陌生的经验, 接近熟悉的对象”[11],给人以“熟悉的陌生人”之感。语言的陌生化能够在激起读者求新求异心理的同时加深其语义体验的深度。构式“我可能X了假Y”即制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人们依据自我感受或社会常识对“Y”做出的判断,陌生的是说话者对“假Y”的主观评判。该构式以简洁概括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语义,在阻断人们理解的同时又刺激了人们的求知的欲望,人们必须借助语境才能获得从字面意义推导不出来的信息,从而加强了读者语义体验的深度。

四、构式的形成机制与演化动因

(一)概念整合与认知基础

概念整合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识活动。[12]11构式“我可能X了假Y”的形式和意义的匹配就是来自概念整合的结果。其语义关系的构建是在特定的修辞动因作用下,将“客观标准域”的“假”和“主观认知域”的“预期偏离”相整合的结果。整合过程如下图:

如图,“客观现实域”为输入空间Ⅰ,“主观认知域”输入空间Ⅱ,人们在整合空间中提取“不符合判断”的意义,将“客观现实域”中“不符合客观标准”与“主观认知域”中“不符合主观预期”的概念进行整合,通过隐喻作用,产生新创空间以及“偏离预期为‘假’”的浮现意义。由此,构式“我可能X了假Y”获得偏离预期义。

(二)高频使用与类推机制

语言具有人类的认知成果和认知工具的双重属性,是人类文化模因传播的重要基础。语言的类推机制,使某个格式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并促发结构进一步凝固定型。张谊生(2011)也认为,任何格式经过一定时间的类推,都可能逐渐形成程序化、习语化的准虚化用法。[13]构式“我可能X了假Y”的流行就是基于对“我可能喝了假酒”“我可能看了假书”等构式原形的高频使用和大量仿拟。构式“我可能X了假Y”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习语性类推式,如“我可能交了假男朋友”“我可能看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等,这些句子在互联网上再经过大量的传播和仿拟,形成更多类似的句子,从而使“我可能X了假Y”流行起来。

(三)求异心理与从众心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