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年健康行为的研究进展及演化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时间:2024-08-31

陈丽

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5亿,健康问题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柳叶刀》系列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健康行为是延缓老年人机能衰退和促进健康的关键可控因素[1-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4]。国内外研究均显示低成本高收益的健康行为对于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素养的重大意义尚未充分体现[5-7]。健康行为指人们为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包含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实践与态度的综合表现[8]。CiteSpace的知识图谱技术通过对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进而生成相应图谱,直观地展示老年健康行为领域的理论架构、研究主题及热点趋势;通过共现、聚类和突发的可视化分析为研究提供独特视角[9]。系统综述法通过对老年健康行为领域原始文献的科学分析以提供相关可靠及完整的决策依据,关键是能系统性地综合分析多学科研究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脉络并显示多学科的演变趋势[10]。鉴于此,运用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和系统文献综述法,通过内容分析和归纳演绎设计老年健康行为文献的系统分析框架,借助科学计量统计和数据可视化分析对老年健康行为的研究现状、关键主题与演化趋势进行梳理与分析,归纳和提炼其概念起源、测量工具、影响机制等核心议题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脉络,立体综合地直观呈现老年健康行为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并进一步识别和总结现有研究的局限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健康老龄化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采用Webster等[10]提出的系统性结构化文献综述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广泛收集老年健康行为的国内外各学科文献共计4067篇。国内外学科划分虽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的学科门类如医药科学、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划分差异不大。据此依据文献筛选过程中学科背景的分类和文献主体内容的归纳将老年健康行为的文献主要划分为医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统计学、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类别,并通过中英文关键词和相应检索策略,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筛选,最终得到文献519篇。

(一)文献检索词和检索策略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虽表述不同,但现有研究中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本文界定的健康行为内涵及外延均一致,还有部分研究将健康行为表述为健康促进行为,因此文献检索词中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健康促进行为也纳入文献检索范畴,具体检索策略见表1。

表1 文献检索策略

(二)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质量控制

文献纳入标准三条:一是文献来源类型,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年鉴、图书、研究报告、专利成果等;二是文献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混合式研究等;三是研究主题,包括老年和健康行为等。文献排除标准三条:一是排除文献类型,包括新闻、书信、评论、专利、成果、科普信息、简报等;二是排除重复文献,包括中英文重复文献、翻译版书籍、翻译版研究报告等;三是根据文献的研究条目排除无关或相关度低的文献。首先,文献的研究条目至少要有2项且“老年”是必须项。其次,健康行为这个条目可以是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测量、健康行为现状、健康行为影响和健康行为干预等条目中的任意一条或几条。再次,健康行为类别研究可以是综合性的健康行为研究也可以是单类别健康行为研究(如遵医行为、就医行为、患者依从行为、认知行为、患者自护行为、体育运动行为、口腔保健行为、安全用药行为等)。最后,当研究条目有两条及以上且研究工具具备良好信效度时,将此文献评为高质量文献;当研究条目有两条及以上但未通过信效度检验,将此文献评为中等质量文献;研究条目低于两条的文献则直接被排除。结合以上文献纳入、排除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形成具体的筛选类别与依据,见表2。

表2 文献筛选类别与依据

(三)文献筛选思路及流程

在前期检索词、检索策略、纳入排除标准及质量控制评价的基础上,按照“确定文献研究主题→设计文献筛选框架→明晰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文献筛选流程→展开文献筛选”的核心思路展开文献筛选。与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健康行为的综述研究(Glanz等[11]梳理了健康行为的相关理论,Riley[12]梳理了数字健康行为的研究动态,闫瑞红等[13]、苏纯惠等[14]分析了国内健康行为的主要进展及热点主题,刘静等[15]、林蓓蕾等[16]、徐丽丹等[17]侧重健康行为的定义和测量并展开理论分析)较多聚焦于单个学科领域研究且均未使用图谱分析不同,本文通过可视化分析直观、系统地呈现老年人口健康行为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核心主题、前沿趋势,为后期多学科融合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文献筛选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文献的主要作者群体、研究机构、出版期刊、题目、关键词、摘要等基本信息,还聚焦作者的学科背景、文献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设计思路(包括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等)。筛选流程包括以下7个环节:第一,通过中英文关键词在上述数据库中检索,依据概念框架对搜索到的论文样本进行初步统计,共获得文献4067篇(中文2151篇,英文1916篇)。第二,通过阅读标题和关键词初步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共排除文献1259篇(中文633篇,英文626篇)。第三,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作者信息排除重复和无关文献,共排除文献309篇(中文208篇,英文101)。第四,通过阅读摘要了解主要研究成果并依据研究目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和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混合研究等)的不同对文献进行初步分类,共排除文献1813篇(中文1049篇,英文764篇)。第五,主要通过筛选条目与依据严格筛选文献从而实现质量控制,共排除文献112篇(中文38篇,英文74篇)。第六,阅读全文复筛,共排除文献41篇(中文8篇,英文33篇)。为保证研究的信度,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真实问题 - 理论依据 - 方法运用 - 数据分析 - 结论诠释”的分析框架分别对每一篇文献进行分析,对于有争议的文献,与本文撰写者协商并投票做出最终裁断。第七,最终检查筛选。通过随机抽样最后复查有效样本文献并确定最终文献,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并经过系统的文献筛选流程,最终采纳文献519篇(中文211篇,英文308篇)。

二、结果分析

(一)文献数量与时间分布

老年健康行为研究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如图1。从2015年开始,有关老年健康行为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老年健康行为的研究已逐渐兴起。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健康老龄化(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提出)和积极老龄化(2002年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首次提出)的相关研究已受到学界的关注。2015年和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发布了《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和《2016—2020 年老龄化与健康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老龄化与健康的关系及其综合性研究框架逐渐明晰,为老年人口健康行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进一步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等健康行为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多学科综合分析老年健康行为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17-18]。我国自2008年就开始进行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2016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年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些都为国内开展老年健康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18]。

图1 老年健康行为文献的发表趋势图

(二)文献的学科领域分布

健康行为受到个体生理因素和环境社会因素等内外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老年健康行为研究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国内外学科划分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学科门类划分差异不大,据此本文通过统计分析老年健康行为文献的学科分布和占比等信息,探究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519篇文献中,排名第一的是医学领域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共346篇,占文献总数的66.67%。主题聚焦老年健康医学与衰老医学,研究融合了传统临床医学诊断和现代卫生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排名第二的是社会学和人口领域的研究文献,共56篇,占文献总数的10.79%。研究较多关注个体因素对老年健康行为的影响,尤其关注老年人口学特征对健康行为差异性的系统影响。排名第三的是经济学和统计学领域的研究文献,共51篇,占文献总数的9.83%。研究基于健康经济学视角,运用经济模型和统计方法考察老年健康行为的决策和老龄经济。排名第四的是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文献,共26篇,占文献总数的5.01%。研究较多关注老年行为心理学。此外,文献还包括管理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文献,共40篇,占文献总数的7.71%,研究较多关注医药卫生管理与医学教育等研究主题。有关老年健康行为的多学科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呈现出方法跨学科交叉综合、内容多学科互为补充的特征。学科间的融合合作有利于多学科定律的创新应用,从而系统化地解决老年健康行为干预难题。

(三)合作网络分布

合作网络图谱分析主要围绕研究机构和作者的文献数量、频次,系统考察结构及作者的国际合作关系及发展趋势(如图2)。以合作网络图谱的节点形成的圆代表该地区机构或作者的发文数量与频次,面积越大表示发文数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示机构或作者的合作关系越密切。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科研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而通过相关合作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19]。图2显示,我国关于老年健康行为的研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献数量排名世界第二,国际合作也比较紧密,这与2021年国新办 “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的观点一致[20]。

图2 合作网络图谱

图3 关键词聚类统计图谱

(四)关键词共现网络分布

关键词共现网络主要从关键词聚类统计、耦合共现及突发性探测、共现网络趋势等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并形成知识图谱。关键词聚类统计分析通过图谱中节点方块及字符大小显示该关键词或词组在文献关键词中出现的频率(如图3)。老年健康行为的研究核心为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s),研究的重要节点包括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健康状态(Health Status)、健康促进行为(Health-Promoting Behaviors)等,其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饮酒量(Alcohol Consumption)、平均年龄(Mean Age)、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关键词耦合共现及突发性探测通过共现频次探测主题的研究热点。老年健康行为的研究对象集中于空巢老人(Empty Nester),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电子健康素养(Ehealhy Literacy)、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s)、不健康生活方式(Unhealthy Lifestyle)、促进性干预(Promoting Intervention)、发展性资产(Developmental Asset)、日常自我激励(Daily Self-Compassion)、健康的行为(Healthy Behavior)等。关键词共现的网络趋势是通过高频节点及中介中心性分析来显示其时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学者们最早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沮丧因素(Depression)、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等因素,逐步发展为关注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风险行为(Risk Behavior)、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生活方式(Lifestyle)等因素,如今较多关注老年群体寻求心理帮助(Seeking Psychological Help)等心理层次的问题。

三、讨论

(一)老年健康行为概念的源起及基本构成要素

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最早由Pender[21]提出,主要关注疾病预防的个体行为。随着医学研究由传统“生物医学”单一模式发展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综合模式,众多学者对“健康行为”内涵达成了共识,即“个体采取的对健康有益的行为”[22-24]。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概念是“个体为促进或维持健康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具体包括营养、运动、人际关系、压力应对和健康责任等多个维度[11]。Grills等[25]在健康行为定义中引入“健康危险行为”,主张将健康行为分为“改变健康危险行为”和“采取积极健康行为”两个维度。国内早期研究以探索“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主,随着心理健康研究维度的引入,研究逐步聚焦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平衡等领域[26-27]。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健康促进、回避危害、医疗卫生利用等三个维度对包括营养、运动、压力应对、自我实现、健康体检、预防接种、采用个人防护、意外事故自救等群体健康行为进行评估[28-30],为人群健康管理和医学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总体而言,老年健康行为的概念和内涵从基于单一医学视角逐步发展到基于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视角,健康行为多维度的概念框架逐渐建立。

(二)老年健康行为的测量工具

早期研究以单一类别的健康行为测量为主,包括饮食评价量表和性健康行为监测量表等。随着多学科综合研究视角的发展,学者逐渐关注多种健康行为联合监测量表的开发,如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第二代量表(HPLP-Ⅱ)、健康促进行为量表、健康危险行为检测量表等。国内学者早期研究多是直接翻译、借鉴HPLP-Ⅱ量表。考虑文化、饮食、社会等差异,有学者将HPLP-Ⅱ量表简化为24 项中文简化版,作为衡量国内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测评工具[31-35]。也有学者在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差异和个体饮食居住习惯差异的基础上研发了多种健康行为联合监测量表[36-39]。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老年健康和老年健康行为测量。Padula[31]研发的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量表包括5个维度44 项条目,聚焦健康促进理念并将其作为评估老年健康行为的测评指标。Cao等[32]通过修订HPLP-Ⅱ中文版量表形成的HPLP-CE量表用于测量中国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通过了信度、效度验证及性能测试,验证了此量表在国内的适用性。总体而言,老年健康行为测量从早期的单一类别行为测量量表,发展为多种健康行为联合监测量表,并最终发展为多元综合属性的系统性健康行为测量量表。

(三)老年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干预

健康行为影响机制研究早期多见于医学和心理学领域,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学者们将生物医学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拓宽了健康行为影响机制及干预模型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影响和改变健康行为的理论并构建了相应的模型[40-46]。相较于单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在探索老年健康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逐渐演化成当前的主流研究趋势。一方面,基于老年健康医学与衰老医学的理论研究,引入老年行为心理学的综合分析范式,挖掘健康行为形成因素、影响因素和维持因素,从而建构老年健康行为影响机制研究的新场域。这不仅有助于分析老年健康行为的个体关键主观因素及核心作用路径,还有利于发现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基于老年医学与老年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引入老年社会学的交叉分析模式,剖析老年人的人口学统计特征因素对健康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这不仅能发挥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融合研究的优势,还能将政策制度、医疗养老资源等外部环境因素纳入一个系统性影响机制模型,从而优化老年健康行为干预模式,最终攻克“知易行难”等干预难点。

总体而言,有关健康行为影响与干预的模型和理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关注信念、知识、态度和自我效能等个体主观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47-49]。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和理论包括:健康信念模式(HBM)、知信行模式(KABP)、社会认知理论(SCT)、理性行为理论(TRA)、保护动机理论(PMT)、跨理论模式(TTM)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其中,社会认知理论的“自我效能”和“观察学习或模仿”理论被广泛用于个人健康行为干预研究,跨理论模式(TTM)进一步聚焦考察了自我效能因子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第二,在关注个体主观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的基础上,研究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与干预。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和理论包括:格林模式(PRECEDE-PROCEED Model)、健康行为过程模型(HAPA)、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BM)、健康行动研究理论(HAR)。其中,格林模式注重综合影响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和干预,以此实现健康促进目标;健康行为过程模型将个体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客观因素相结合来考察健康行为的前期意向、过程意向、实施行动,以推动健康行为为由实现主观意愿向具体实践转化;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信息、动机和技巧三个维度,构建综合多变量模型,以考察行为转变由始至终的全过程;健康行为研究理论将多维影响因素纳入统一系统模型,以考察其综合性和动态性的整体影响。以上模型与理论在多个人群研究中均得到了检验,因而具有普适性。尤其是老年健康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人群的特征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同群效应、信息约束效应、认知能力效应的分析来阐释其内在规律。

四、小结及展望

(一)结合中国本土化趋势,多维度、系统性研究老年健康行为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健康行为的界定与测量源起于学界对疾病预防个体行为的讨论与分析,发展于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考察,深化于多学科合作对健康行为的多维度、系统性测量。有关健康行为测量的研究,在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对测量量表做拓展和延伸。综合来看,国内外学界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研究的独特优势,对老年健康行为的测量从局限于健康行为的某一面或某一类的量表测量发展为系统的综合性测量研究。且国内学者在测量研究方面,较多参考国外健康促进行为量表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健康行为中文量表对我国老年健康行为典型化事实进行测度;在数据来源方面,主要依靠CLASS、CHARLS、CHNS等已有的数据库资料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收集;在研究视角方面,从时间(同地区不同时间)和空间(城乡及东中西部地区间对比)等多个维度探析我国老年人口健康行为的变化趋势并逐步明晰其主要特征。因此,未来研究应注重空巢老人、老年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特异性测量量表的开发[50]。一方面,量表开发与适应性测试要考虑本土化的政策制度背景、社会文化、语言差异,以达到提升测量量表的科学性、实践性、有效性的目次;另一方面,可综合分析国际上老年健康行为的测评工具及其编制过程、填写技巧、灵敏度、信效度检验,以此把握最新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二)围绕多学科融合趋势,多维度、系统性考察老年健康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干预措施

健康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早期聚焦单学科领域个体因素的分析与讨论,发展于引入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深化于多学科融合、系统性干预的科学范式的考察与探索。现有研究揭示了影响健康行为的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的主客观因素,在探索老年人口健康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总体水平的影响因素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地域性或样本代表性的限制,且较多研究成果关注的是单一群体,或者单一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首先,多因素是否存在或组成一个无形系统的理论假设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多因素是否会对个体的整体健康行为产生综合性作用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有待后续补充;最后,潜在影响因素及间接作用路径的综合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因此,后续研究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进行综合性研究,并选择多群体、大样本调查数据构建系统性模型,探究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中介变量的综合性作用机制。一方面,系统性地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内在交互影响的作用机理,从而挖掘关键影响因素的可控性及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深入探索系统性健康行为干预实践,从而突破老年健康行为“知易行难”等干预难点及困境,最终实现健康老龄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