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琳
摘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为提高我国政府的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健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完善预算绩效标准体系等工作,以使预算绩效管理为建设更加务实、高效的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一、什么是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关注资金使用效果的预算资金管理模式。它更为注重政府预算资金是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它还关注预算资金支出的责任落实情况,与预算资金的支出是否达到了更高的效率,现在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等过程更为关注的是预算资金的支出效率与对比绩效目标所达到的效果,这就对政府行为如何更加务实和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也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而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也将为这一目标提供制度保障。举个例子,我们在日常的出行中乘坐的公共汽车,这就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当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到城市交通公共服务中时,其中公交车提供的公共服务就形成了预算资金的产出也就是绩。这项预算资金的产出表现可以通过设置指标值更好地表现出来,比如数量、质量等指标。而公交车这项服务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就是这项财政预算资金的结果也就是效,这项结果也可以通过指标值来表现,比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
二、我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末,当时的预算绩效理念刚进入中国,在经过学者们的研讨后,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开始进行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第二个阶段是在2011年,财政部出台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做了阐述,并对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出了初步要求。第三个阶段是在2014年,在修订的《预算法》中,专门有几处对预算绩效管理做了规定。第四个阶段是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战略部署。第五个阶段是在2018年,在有关文件中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顶层设计。至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我国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要素
预算績效管理的要素有五个,一是管理主体,包括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政府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二是监督主体,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预决算进行监督。三是参与主体,是指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四是管理客体,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财政性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客体范围已经拓展到四本预算,关注的重点将放在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风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结构,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等方面。五是管理内容。第一方面是绩效目标管理,需要做好绩效目标的编制,绩效目标的审核,并随着预算向人大报送绩效目标的情况。第二方面是绩效评价管理,需要各预算单位根据自己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自评,对资金规模大等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评价。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监督各部门的绩效自评结果。第三方面是绩效运行的监控,以各预算执行单位以填报相关监控报表的形式进行绩效目标和预算执行进度的监控。第四方面是评价结果应用管理,评价结果应用将参照决算的公开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
四、利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为我国建成责任型政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做到“八个全”:即全口径、全过程、全周期、全层级、全方位、全类型、全制度、全方法。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将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这里通过介绍一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来说明怎样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积极的成效。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对预算资金全程实施绩效管理,使预算管理闭环更加优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应该相互紧扣,绩效目标管理要以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批复等为主要内容所开展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绩效运行跟踪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旨在通过动态采集数据,及时、系统的反映预算执行、项目实施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重点问题,发现运行偏差并提出有效的纠偏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项目预算资金按计划使用并实现预期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根本为目标,通过利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中产生的绩效目标审核意见、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跟踪报告等结果工具,逐步推进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从而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一项应用工作。
(一)绩效目标的编制管理的内容
绩效目标的编制依据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规划计划、财政部门预算要求等进行编制。
设计指标类型包括产出指标和效果指标。产出指标类型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和成本指标等。绩效目标设置好后,需要经过预算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两步骤审核。
(二)绩效评价管理的内容
各部门和各单位在预算执行完毕后,要根据当时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自评。财政部门要对重大项目牵头开展绩效评价。做好绩效评价管理工作需要运用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相关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以投入、过程、产出、结果为一级指标,以反映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型和公平性。
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整个项目的规划情况,项目的适应情况,以及该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预计产出、效果和影响力。
(三)绩效跟踪管理
绩效跟踪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旨在通过动态采集数据,及时、系统地反映预算执行、项目实施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重点问题,发现运行偏差并提出有效的纠偏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项目预算资金按计划使用并实现预期绩效目标。
绩效跟踪的实施过程包括,先收集资料,对前期事项进行沟通,以确定跟踪绩效目标,然后开展绩效跟踪,对偏差进行分析,提出纠偏路径,及时实施纠偏,后形成跟踪结论,撰写跟踪报告。
五、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在各部门编制预算时,都要在预算系统中进行绩效目标的编制,但是现在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比较侧重于量化指标的编制,而效益指标和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在预算编制系统中需要在备注中说明,不能直接编制相关信息。而且有些預算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无法用量化的指标进行编制,造成了编制绩效目标的困难;有些项目的执行周期比较短,也无法准确编制绩效目标。指标设置的维度不够宽泛,有些项目难于从现有的指标体系中找到合适的指标填报。
(二)目前我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法律和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且《预算法》中也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法定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是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出台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条款。在基层,各部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专业人员的培训指导,预算绩效管理还没有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三)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还没有完全实施
现在实施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方面,但事前绩效评估机制,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和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部门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比较浅,还停留在编制绩效目标,对预算项目进行自评的层面上,对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和绩效评价结果等方面还不够了解,从而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动的比较缓慢。
六、提高新时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各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
为提高和各部门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建立起预算绩效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和干部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机制,并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中去,审计机关可依法对各单位的绩效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在各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单位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各级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分行业、分领域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和预算绩效标准体系
按照不同行业和领域及其项目的特点,设置更多维度的指标,在编制预算绩效目标时可以进行更多的选择。按照不同行业和领域建立起可动态调整,且更为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标准体系,使得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并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积极推进绩效信息的公开。
参考文献:
[1]马丽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和思考[J].山西财税,2018 (08):8-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