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 建,李 奎,杨春燕
(成都理工大学 博物馆,成都 610059)
四川省科博场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路径研究
刘 建,李 奎,杨春燕
(成都理工大学 博物馆,成都 610059)
整合社会分散的科博场馆科普资源,推进科普载体建设,不仅是科教兴川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的大部分科博场所面积较小,属于中小规模场所,且在管理和陈展方面与国内外大中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展教理念缺乏创新;二是投入不足、展教条件、设备差;三是营销工作不到位等。文章提出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有:开展联票活动;进行展品交流;联合举办各种科普活动;整合人才资源,实现专家走出校园、研究所,服务社会大众。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浪费。
四川省;科博场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科博场馆是指为普及科学知识而建设的各种机构场所,主要包含三个主要类型:省市科协、科技馆和自然类博物馆。科博场馆不仅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而且肩负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宣传科技成就的功能。目前四川省大部分的科博场馆已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但是由于四川省科博场馆资源分散,没有进行整合,导致了只有在做活动时,例如三月份的科普月、五月份的科普周及一些其他一些主题日的时候,这些科博场馆才能充分发挥功用。而平时大多数的场馆都是门可罗雀,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因此极有必要充分调动各大科博场馆的积极性,对其进资源整合。整合社会分散的科博场馆科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科普载体建设,不仅是科教兴川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科博场馆资源共享将发挥科普资源服务最大化,充分发挥四川省现有科博场馆的设备和设施作用,并可以快速解决许多科博场馆人才短缺和人力资源不平衡问题,继续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大力提高公众的科普知识。共享科博场馆资源的意义重大,而其价值则不能简单的以经济效益来衡量。
据雷斌禄在《对科博场馆共享平台建设的思考》一文中统计,目前四川省有一定规模的各类自然、科普场馆达54家之多。其中,中央与省内场馆分别为2家和52家;综合性与专业性场馆分别为35家和19家;科技类、博物馆类、科普基地类分别为27家、11家和16家。[1]据中国博物馆概览,四川省自然类科博场馆有10家[2]。笔者将四川省的科博场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详见表1。
表1 四川省科博场馆调查表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省各类科普场馆的展教水平及宣传力度较以前明显有所提高,但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科普教育功能还需进一步拓展和完善。2010年初,四川省自然博物馆协会的成立,为探索四川省科博场馆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做出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省的大部分科博场所面积较小,属于中小规模场所,且在管理和展陈方面与国内大中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展教理念缺乏创新;二是投入不足、展教条件、设备差;三是营销工作不到位,科普场馆和科普活动的知名度不高;四是由于场馆之间大多不在同一系统,相互联系、沟通与合作较少,因此资源共享比较困难。
另外,科博场馆用人机制体制问题,人员培训问题,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留住人才成为制约四川省科博场所服务水平的重要瓶颈[3]。
2010年,四川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的成立,为四川省各大科博场馆资源提供交流、合作、研讨、培训的平台,为积极探索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改革与创新机制,推动科博场馆事业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我省的科博场所更好更快地发展,应创建四川省科博场馆资源共享平台。只有做到优化组合,才能共同前进和发展,并且避免重复浪费的现象发生。
开展科博场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合省内各科博场所,开展联票活动,不仅将拉动全民普及科学知识的热情,而且也增加了各场所的知名度。在国外,博物馆联票的开展活动十分广泛。例如德国的博物馆联票互动,一张票就可以在一定日期内参观参加了联票互动的相应博物馆和收藏馆,成人票价仅为12欧元/人[4]。在国内,北京、上海市都曾开展过博物馆联票活动,宣传和教育效果也十分显著。例如,由首都博物馆联盟主办,北京博物馆学会和北京科普基地联盟等单位联合支持的《2012年北京博物馆通票》活动,该通票活动汇集北京市115家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景点,为北京市的百姓全面了解北京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四川省的科博场馆还尚未开展过联票活动,因此,我们可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开展一系列的联票活动,这将成为四川科博场馆服务社会的一项新举措,更能为 “打造成都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2,5]。
联票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参观门槛,让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文化,而且这也是广大博物馆人的理想与追求。
从营销的角度而言,科博场馆的展品是满足大众相应科普知识需求的载体,也是科博场馆活动的基本。科博场馆想要基业长青,必须不断开发高品质的展品,以富有新意的形式面向大众,让大众保持新鲜感的前提下获得科普知识,才能延长科博场馆的生命周期。但是由于很多自然类标本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展品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科博场所的展品变得越来越难于征集。为了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省内的各科博场所可将自馆的独特标本与其他科博场所的展品进行交流展出,这样不仅增加了本馆展品的展品数量,加强了展示效果,更增进了各科博场所之间的文化交流。
如今科普旅游火热,省内各科博馆,应抓住这个契机,发挥科技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的组合优势。例如开展“地球科技之旅”、“地学科普之旅”、“探索人体的奥秘”等科普活动,并根据这些科普展览,打造出“科普成都游”的旅游路线,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参观和学习。另外,由于科普资源以及科普场馆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广大的农村人口无缘这些科普活动,为了将科普宣传活动进行地更彻底,可以通过展开流动式的科普宣传弥补其不足,如“科普大篷车”活动等。结果不仅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还可以使人增强对科博场馆事业的认知。
1.实现专家走出校园、研究所,服务社会大众
由于每个科博场所的展览主题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科博场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领域也不同。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科教人员主要以中药、中医学为主,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科教人员主要以地质学、古生物学、岩石矿物学专业为主,四川科技馆的科教人员主要以工业科技为主等等。通过对这些不同人力资源的整合,如科协单位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科博场馆为依托,将科普工作向各个社会推进。假以时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突破,知识内化成素质,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
2.实现能满足科普场馆运行服务需求的志愿者队伍的共享
志愿者服务是科博场馆实施科普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志愿者为科博场馆的科普教育职能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有效的专业技能支撑。
科普志愿者是科博场馆有效开展相应活动的一支生力军。开展志愿者活动不仅为志愿者提供了服务社会、体现其价值的机会,也满足了科博场馆自身的需要,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目前,科博场馆的志愿者主要是高校的在校生,通过短期的培训,一般参与科普讲解、秩序维护等工作。[6]
因为高校博物馆具有便捷地招募志愿者的优势,所以在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上,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吸引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扩大科普的深度和广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的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数字化网络博物馆在异军突起,得到全球性的推广。国外的许多博物馆的网络做得非常好,例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通过浏览网上博物馆,不但节省了交易成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资讯[7]。
数字化网络博物馆主要包括三个特性:展品数字化、多媒体展示和虚拟博物馆[8]。2001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我省的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参加了该项目的建设,初步实现了高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但随着数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还有很多内容有待加强。
为了做到资源共享,我省各科博场所可以学习维基百科的运作模式——大规模协作。利用网络平台,优化集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科普资源,通过大规模协作,让馆外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网络博物馆的建设中来,并配套建设相应的实力科博场馆。在体验经济的时代,消费就是体验的过程,而参与到这个建设过程中来,不仅让无暇前往实体科博场馆的人群通过网络实现参观目的,而且可以使得参与者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能够从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一些科博场馆的网页内容是重复的,我们可以根据科博场所的不同专业优势,制作不同内容的优秀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通过链接,直接查询。例如,对于恐龙科普知识的查询功能,可在省内各科博场所的网站上,直接链接到成都理工大学恐龙数字博物馆,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财力、人力和物理方面的浪费。
科普教育作为科技和教育的一个交叉环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面对新的变化,我们要抓住机遇,用改革的思路、用创新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科普教育,真正发挥四川省科博场所的功能与作用。通过对四川省科博场所相关资源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共享,使相对落后的四川科普教育事业有较大提升,并促进科博事业不断发展。
[1]雷斌禄.对科博场馆共享平台建设的思考[C].四川省“科博场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吴洁.中国博物馆概览[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3]马欣.加强科博场馆建设,搭建科普工作新平台[C].四川省“科博场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讨会论文.
[4]超值 的 柏 林 博 物 馆 联 票 介 绍 [J/OL].http://www.go2eu.com/bbs/viewthread.php?tid=5272.
[5]汪玲.成都博物馆明年建成,全力打造非遗之都[J/OL].http://sc.sina.com.cn/news/c/2011-12-21/259-89682.html.
[6]肖东.科技馆展教活动中科普志愿者的组织与管理[J].海峡科学,2010,(7),21-22.
[7]韦立立,方一峰.数字化在博物馆事业中的展望[J].东方博物,2004,(2),114-118.
[8]苏 向 东 [J/OL].http://www.china.com/aboutchina/zhuanti/kexue08/2008-06/04/content_15627704.htm.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and Nature Museum in Sichuan
LIU Jian,LI Kui,YANG Chun-yan
(Museum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dispersive p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of the science museum venues,and propelling of the carrier construction of popular science are not only the basic project for th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Sichuan Province with science and education,but also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of Chinese nation.At present,most of the science museum venues in Sichuan Province are in small area and belong to the venues of small and medium scales.Moreover they are behind those in other big and middle cities in China in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exhibition and display:firstly,the idea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lack of innovation;secondly,the condition and facil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are bad because of shortage of investment;thirdly,the marketing work is of low quality,etc.To solve these problems,method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thesis such as carrying out coupon activities;making exhibition exchange;holding jointly various kinds of popular science activities,integrating talents resources,making experts step out of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to offer service for the public.On this basis,resource sharing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waste of financial,labou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can be avoided.
Sichuan Province;the science museum venues;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construction
G269.25
A
1672-0539(2012)03-0104-04
2011-02-11
中国科协项目“提升科技类博物馆科学教育功能研究”子课题“自然博物馆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结合机制研究”(210-551)的研究成果
刘建(1978―),女,山东潍坊人,馆员,在读博士。
韩冬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