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构——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24-08-31

易秀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进化,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被誉为创业教育之父的百森商学院教授蒂蒙斯认为,有关创业的教育和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和整个世界商学院的教育研究和经商方式。他说:“我相信它对21世纪的影响将等同于或超过19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1]3“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已经培养出了自1776年建国以来最具革命性的一代人。新的创业一代知名度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为未来的人设定了‘创业遗传代码’。它将比其他任何一种推动力量更能决定美国和整个世界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并将继续成为下一世纪或几世纪的领导力量”[1]4。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创业教育肇始于197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的成功举办。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早期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都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探索阶段。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13年9月高校创业教育全面普及,创业教育由此进入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经过41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也有明显的不足,如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的短视性、创业教育内涵的模糊性、创业教育体系科学性不强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创业课程的有效性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目的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智力支持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它不仅培养了一部分创业大学生后备力量,而且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还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新常态下的国家发展战略地位。2015年10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吉林长春举行,李克强总理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带入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①。理论上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创业,然而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创业,禀性不同的学生适合创业的类型也不同,是生存型创业还是创新型创业等问题是创业理论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对创业教育目的的认识是多样性的,对此学界看法不一,这里列举三种:创业教育是有关创业的教育;创业教育是为了创业的教育;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而进行的教育。综合以上三种观点,本文主要从创业素养和技能培养两方面来定义创业教育。

不同的创业教育目的产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有的侧重于创业素养的培养,有的侧重于创业能力培养。本文通过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对创业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发现,对大学生创业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是家庭环境,内部因素是“经济追求”和“价值追求”。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比率的学生有创业想法,其动机可概括为三类,一是锻炼创业能力,二是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三是部分学生信息和资源丰富,创业动机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如何帮助这三类学生把创业想法转化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创业项目是创业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创业实践涉及创业项目的评估、创业场地的选择、创业模式的选择,等等。就理论而言,创业理论是解决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和品质,创业实践则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创业理论是创业的内在条件,创业实践则是外部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建构的核心问题是理解创业教育的目的,根本问题是摸清学生创业动机,只有这样才能建构更适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有以下几种:一是课程设置各成体系,有的高校把创业教育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有的是把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合在一起教学;二是课程名称多样化,如《求职与创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三是创业课程归口多部门,出现了学工处、教务处、创业学院、就业中心等多头管理的局面,教务处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执行者却处于边缘状态,导致了创业教育资源分散、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可以说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创业实践的重要因素。

第一,教学资源要整合。多头管理显然分散了教学资源,所以作为一门必修课,创业教学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资源支持其可持续发展,如课时的保证、创业场地的提供、创业项目的师资指导等。第二,教学体系要结合地方和学校特色。从百森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以及马云的湖畔大学看,从象牙塔到民间创业各具特色,然而不同的定位和授课对象会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要立足地方、结合专业、分析学生,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第三,教学效果评价要多元化。创业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多个方面,既有意识形态层面,也有技术操作层面,既有当下的改变,又有长远的影响。在对湖北职院大二学生进行创业意向调查时,近30%的学生表示在工作3年后会考虑创业。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一蹴而就,要结合当下和长远的评价体系。

实际的创业理论教学过程主要涉及创新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项目的评估三个方面。

1.创新和创业意识

创新是一种意识,是创业初级能力的形成;创业是创新意识转为实践,是创业能力外显行为的过程。可以说创新是广义的创业,创业是狭义的创新。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二是当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学习方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学习方式越科学有效,创新能力和水平就会越高。然而,一些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依赖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性不足,制约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一已之力是不容易做到的,但高职院校可以把专业教育渗透到创新创业教学中来,以学生自身专业为基础来创业。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财经类专业为基础进行创业意识的教育,以医护类专业为基础进行创业知识的教育,以机电类专业为基础进行创业技能的教育,等等。再辅以KAB(know about business)、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DMC(实教Diactic、实训Maidan、实战Combat,简称中国创业学课程体系)等创业课程平台为载体,在各个院系中选拔一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多种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如果说以专业带动就业是就业型创业,那么KAB和SIYB等课程则是创新型创业,二者层次不一样,却殊途同归,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和质量。

2.创业知识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定位和设置不能完全照搬欧美商学院或本科院校的模式。高校商学院的创业课是专业类课程,创业教育则是通识类课程,二者授课内容和对象有区别。没有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不可能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整理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也不可能充分发挥教育的简约化特点,使创业教育教学效果最佳化。不同层次院校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学期36课时要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两个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通常侧重讲授创业的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律,如创业者能力培养、项目融资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侧重创业者能力培养、项目的选择和融资。

首先,一个成功的创业需要同时具备主体条件和客体条件。主体条件是创业者即大学生群体,客体条件则是创业项目,创业者的能力是选择项目的重要依据,因此发现和培养能力是创业教育的内容之一。德鲁克在《创业与企业家精神》中指出,企业家素质、企业家精神等都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学习和后天培养。当然,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实现创业,而是普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内在能力。

其次,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大学生创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解决创业资金有三个路径,一是依靠自有资源;二是依靠项目优势;三是依靠政府帮助。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来看,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源和政府帮助。对于20岁左右的大学生而言,自有资源是时间和体力,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帮助主要是提供创业场地和免息贷款,政府实施免息贷款的政策解决了创业资金不足问题。然而,高职生创业并没有项目上的优势,因此大学生创业需要注意在创业中要避开融资歧途,避免好高骛远,找到能够小额资金启动的项目,从“小”项目干起,在创业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学习培育项目,提高竞争力。

3.创业项目的评估

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业学院的调研结果表明,高职生创业项目大多是生存型创业,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创业门槛低、风险低、竞争度高,属于红海项目。项目产生和创业者个体有很大关联度。如创业者认识的宽窄、兴趣的多寡、个体的强弱以及对商机的敏感度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学生对创业项目的选择。项目产生既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评估一个创业项目好坏的标准是项目是否成功运转。所谓的运转是以项目生存为目的,以各种资源相互补偿为内容的资本运动,这个运动过程是资本生命的源泉与存在形式,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条件,所有的资源都要服从运转,可以说运转是企业生命的存在形式[2]。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产生是从一到二的模拟过程,始于项目的选择,经过项目的模拟,以项目的成功运转为目的。评估大学生创业项目一定要考虑创业者能力水平、创业项目的规模以及创业者对项目运转的把控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

信息化教学手段起步于2005年,发展于2015年,目前进入全国各高校融合和部分高校创新的阶段,它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教育理念的改革,是从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转向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育手段。

文章认为,讨论式教学方法、手机APP、创业软件、创业沙盘以及和专业相关的创业视频资源等,在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中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1.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创业课程因为教学目的和内容不同,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不同。启发式、讨论式、研讨式、探究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控制学生人数,最好能做到小班教学;其次是分组教学,这是实施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再次是精讲多练,创业的实践远比理论丰富和超前,尤其是“精讲”内容对老师要求更高;最后,在讨论和情景式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样才能实现从“培养同质化的技能型人才”到“培养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从教育主体的“被动教育”到教育主体的“主动接受”。

2.手机APP的使用

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多数课程考核仍以笔试为主,其他考核方式较少运用;评分标准过于死板,各科成绩评定以参考答案为唯一依据,学生答题时,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各科成绩评定中,以卷面成绩为主,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低。运用传统考核模式来考核创业教育课程显然难以测评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借助手机APP辅助教学的方式成为一个趋势,其优势主要有:考核方式多元化,教学评价更客观,拓展和延伸了课堂,在课堂内完成不了的任务如预习、布置作业、课后复习、教学评价等都可以借助APP完成。例如使用“蓝墨云班课”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的教学,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资源的推送和作业的完成,及时激励的方式和新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在移动设备上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大数据,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教学互助平台。

3.创业沙盘模拟

实践课是检验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也是创业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之一。对创业一无所知的学生通过创业教育的学习,后期能在沙盘游戏中顺利完成整个创业流程,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KAB桌面游戏、DMC沙盘游戏,以及不定期举办创业沙龙来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创业教育更好地落地生根。

KAB桌面游戏是通过学员开设企业,完成营销和财务管理的方式来实现整个制造业和销售的流程。如果顺利晋级,则进入下一个流程;如果产品卖不出去或者营销和财务管理出现了问题,则游戏停止。KAB桌游的运用有效地辅助了课堂教学,适合高职生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特点。与KAB桌面游戏类似的还有DMC创业沙盘游戏,也是通过多人桌面游戏的方式完成游戏流程、实现晋级,否则淘汰出局。再如华普亿方杯开发领航创业实训系统以互联网终端机为平台,以网络沙盘游戏的方式实现买与卖的整个流程,如果顺利则晋级,否则系统自动关闭退出。

4.创业案例赏析

创业案例观赏和评析的直观性使它成为创业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针对高职生选取合适的创业案例是考验教师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多考虑校本创业案例,因为其更接地气,更容易被高职生接受和模拟。例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案例主要来源于各个专业成功的创业案例,经过后期剪辑制作成视频资源,用在案例分析教学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学生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实时互动、创业成功的学生和即将创业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全面联动的创业教学模式。

最后,与各种沙盘和案例有异曲同工作用的还有不定期举办的创业沙龙,对某些创业意向高、创业想法明确的学生而言,成功创业者的精神资源和相关信息是不错的智力支持。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文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