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基础英语》是外语大类各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分析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提升跨文化意识和语言敏感性。加强《基础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课堂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以培养符合“应用技术型”的外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任务型教学;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王姝(1982-),女,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与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基础英语》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 CC-KC1808。
一、 课程概述
《基础英语》是我院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分为《基础英语》1、2、3、4,每学期5学分,80学时。共开设4学期,共20学分,320学时。其后续课程为《高级英语》。
我校《基础英语》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立阶段(2006-2017年)。我校自2006年建立以来,开始开设了《基础英语》课程,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基本是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的模式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教学,课时为384课时,使用的教材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教程(1-4)》,该教材主要以文本为载体,通过传统的文本分析来传授知识。教学团队年轻化,主要由中级职称老师讲授。第二阶段为发展成熟阶段(2018年至今)。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规范,把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这一阶段开始摸索符合我院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科应用和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降低课时数,由384学时降为320学时,将实践课程比例提升到50%,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建立了《基础英语》教学团队,副教授担任主讲老师的比例达50%。教材改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交际英语(1-4)》,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该课程于201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20年被评为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四川省课程思政项目。
二、 课程目标
根据我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础英语》课程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锻煉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英语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外语专业人才。第一,知识目标。掌握英语专业四级要求的基本词汇,熟练掌握英语语法,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第二,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提升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培养和提高对文章进行分析、评论和批判的能力;通过文本材料分析,拓展知识面,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第三,思政目标。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外语人才。
三、 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
1.课程与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首先,《基础英语》课程建立初期,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全部教师都为年轻教师,且只具备中级职称,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缺乏有教学经验的高职称教师来带领团队进行课程建设。同时,课程内容主要依托教材中的文本,缺乏知识的拓展,教学内容与学生后期专业应用脱节。其次,课程设计中如何更好地符合我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特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再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课程思政建设不足。
2.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1)开发建设《基础英语》精品课程配套网站。通过更换教材,选择使用吴旭东主编的《新交际英语(1-4)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组开发的精品课程网站包含教学动态发布、课程建设介绍、学习辅导答疑、学习论坛讨论、综合提高训练、师生互动、网络课程等栏目,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2)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的专业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并符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几次修改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将《基础英语》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均作调整。经过两年的实际教学,证明该改革适用于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
(3)筹建《基础英语》试题库。使用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超星平台的学习通平台,筹建《基础英语》试题库。该题库包含选择题、阅读题、翻译题、写作题等,教师只需要根据考试要求直接选择考点和题型,通过智能组卷按钮,迅速生成试卷和答案,通过试题管理页面实现对题库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4)实践性教学环境与校企合作。目前的微格实训室以及绵阳八中等教学实践基地,都为《基础英语》课程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接下来,将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课程共建。
3.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学生成绩采用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平时考核包括DUTY REPORT(占40%)、课堂表现(占40%)、上课出勤(占20%)三部分。理论考核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检验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开展以平时作业、综合性大作业、阶段性测验、课堂专题讨论、团队作业、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主的过程性考核。实践教学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说、译等能力,包括口语、翻译测试以及小组汇报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强化了学生过程性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大对学生思考力、判断力、沟通力和批判力的培养。
4.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建立了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加强本课程建设,现代服务产业学院还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校外专家评价。近5年来,本课程教学得到了校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基础英语》教学团队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肯定。学生的到课率和满意度均在90%以上,同行听课平均分数92分,专家听课平均分为91分,教学督导听课分数为93分。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在2018、2019、202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多人次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
四、 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理念的创新。本课程秉承“全人教育”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广泛接触风格各异的语言输入,深度参与各种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逐步培养其得体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获取信息、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成为“会思考、能感知、善交际”的人才。其次,通过让学生参与和完成各种真实场景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学生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最后,将能否激发学生的交际意愿作为内容选择和练习设计的首要标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创新。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类型、环环相扣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盘活以往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为语言使用更为准确与得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学内容的创新。本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涉及西方文化,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教学资源的创新。本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通过多媒体光盘和数字教材实现线上线下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水平与特点组合资源,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五、 课程的不足与改进
首先,持续完善教师结构体系,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且成员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师团队。第二,提升科研水平。以教科研促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申请教科研课题,发表教科研论文,提高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水平。第三,优化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也为学生学习高年级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第四,建设课程资源。完善教学大纲、教案、配套网站与题库等。最后,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成长,组织教师成立相应的英语竞赛和英语考研辅导团队,对学生提供相应辅导。
作为外语大类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英语》课程的建设既能满足学生提升语言技能的要求,同时又能促进“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将继续探索适应我院的课程设置,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做出努力。
參考文献:
[1]黄晓苑.运用扩展教学模式,提高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质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92-93.
[2]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3]刘萍.基础英语教学几点尝试性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2):109-1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