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外语教师核心素养提升途径探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作为施教主题的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尤其重要,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高校外语教师的文化自信是核心素养重中之重,因此需要高校外语院校在专业教师育德意识培育,育德能力提升和育德成果评估等途径提升高校外语教师核心素养,从而真正实现***总书记提出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外语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3.05-),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9年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独立学院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途径研究》(2019SJB945)。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提出了“大思政”的重要思想。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纲要》特别强调,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高校需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要求,是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有效地将专业理论与德育元素有机融合,作为施教主体的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高校外语专业课程需一改以往重语言能力提升,重西方文化学习,轻中国文化素养提升,轻中西方文化比较。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大变化的今天,高校外语教育不仅是我国面向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还应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而作为施教主题的高校外语教师需要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需塑造提升自身深厚高尚的文化教养,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如此方能具备立德树人的能力和底气。鉴于此,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特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室”,全院上下,从顶层设计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从育德意识培育到育德能力提升再到育德成果评估来提升外语专业教师核心素养,从而切实让外语教师在课堂中担当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真正实现***总书记提出的“要用好课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育德意識培育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加复杂,鉴于大多高校外语教师由于潜心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缺乏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学习,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识不到位,育德意识淡薄,认为德育是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外语专业课只注重了语言专业技能培养和西方文化教育,从而导致了学生片面处理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甚至有些外语教师缺失中国文化自省、自觉能力,更没有文化自信。当务之急是应培育高校外语专业教师育德意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室”将外语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工作室成员,形成专业互补,业务互补。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带教学,党建带团建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共产党宣言》《***谈治国理政》,学习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帮助外语专业教师坚定信仰,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将教书和育人从思想上整合起来,一改外语课堂只讲专业的传统思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培养了外语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通过召开跨文化专题研讨会,开展“学好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党员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外语专业教师参加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帮助专业课教师与大学生在课堂之外深入交流,帮助外语教师认识到外语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交流的载体,外语课堂不仅要教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具有国家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要成为世界文化多元交流的使者,外语教师在帮助外语专业学生达到最终毕业目标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育德意识,其次要有夯实的育德能力。

二、育德能力提升

多年来,外语学习被当作应试、交流的工具,外语教师专注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家国情怀的教育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育。在新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提升外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外语技能的资源,传统的外语教师的功能将被颠覆。如何使外语教师成为“不可被替代的人”,外国语学院领导层和全体外语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外语教育价值取向的改变,改变重外语学科专业素养轻德育素养的传统观念,探寻外语专业课教学内涵式提升的路径,重新定义外语教师功能,提升外语教师育德能力,将专业教学和思想道德引领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和自身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增强理论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教学自信切实帮助外语教师提升育德能力,从而真正实践外语专业课程思政。

1. 增强理论自信。著名教育教学杜威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在英语语言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外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扎实掌握教学所需的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的同学,还应增强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自信,这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应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中西方文化发生冲突时客观分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高校外语教师还需有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正确的方法教授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室”通过组织工作室成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定期围绕国际国内形势开展主题研讨。同时,组织外语教师参加各大出版社组织的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组织工作室成员学习《***谈治国理政》英文版,鼓励工作室成员通过申报课题等方式开展相关研究。帮助工作室成员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课堂教学中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上坚定理论自信,以理化人。

2. 坚定文化自信。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思维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而思维又是以语言为唯一载体,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语言就不会存在。鉴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英语语言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外语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是无法教授学生开展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也无法提高自身和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高校外语教师首先培养自身的文化能力,从语言文化、非言语交际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系统学习中西方文化,并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加强中国文化修养。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英语语言文学的各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充分挖掘文化因素,客观地呈现中西方文化,引导学生开展中西方文化比较,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并教授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文化冲突时坚定本国文化自信,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的用典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他又赋予了它们新的时代意义。对于理想信念教育、法治与廉政文化教育、立德修身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都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室”通过组织工作室成员学习***用典,将典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工作室成员强化问题意识,做到榜样引领,坚持以情化人。

3. 提升教学自信。高校外语教师在扎实的理论自信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基础上,需要潜心研究符合大學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教学方法,增强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从教材选择、教学手段、教学用语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教材选择要综合考虑英语语言学习、中西方文化比较、价值观培育等因素。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逼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用语的使用上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语言输入的习得的同时加大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互动性。将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从综合评价学生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创新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功效,实现“课程思政工作室”的协同育人作用,在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帮助专业教师提高在第一课堂发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育人的同时,专业教师需要参加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帮助团学工作的辅导员建设专业相关竞赛平台并担任学生指导和专业评委工作,开展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并科学评价活动效果,帮助学生在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的同时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创新创意意识。反馈到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提升外语教师的教学自信,做到以赛促教,实践育人。

三、育德成果评估

在课程思政的实现过程中,对于外语教师育德意识是否坚定,育德能力是否夯实,还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需要一改传统的学期末问卷评价法。建立动态的评价体系,横向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纵向结合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制订出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指标。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强调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从意识上正确认识到教师不仅是英语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从而能在育德能力上不断提升,把传统的专业知识教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英语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用典(第1辑)[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3]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四川大学,20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